憂患之思:忘了甲午,每一年都可能是甲午

2020-11-2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上圖:百年風雨,定遠館前,用定遠艦裝甲製成的大門滿目瘡痍
下圖:定遠艦昔日雄姿。陳 悅提供

    甲午!甲午!!

    120年前的那場戰爭,北洋水師灰飛煙滅,可戰敗的屈辱並未就此終結——

    「定遠」的殘骸、「致遠」的艦炮、「平遠」的炮彈、「靖遠」的媽祖神位……都被侵略者擄到日本,成了飄蕩在異國他鄉的孤魂。

    一百多年過去,這些淪落天涯的歷史碎片,至今依然在日本列島的風雨中慢慢剝蝕。

    然而,對於不少國人,這片海,浮起的已並非是傷痛——

    日本福岡的天滿宮神社,格外受中國遊客眷顧。有媒體報導:2010年,外國豪華遊輪61次駛入福岡,有59次來自中國;2012年3月,福岡的中國遊客達13萬餘人。

    就在天滿宮神社正門附近,有一座單層建築——「定遠館」。萬千國人從旁走過,卻鮮有人知道:這,其實是我們民族苦難的墳塋。

    1896年3月,日本右翼政治團體「玄洋社」社員、香川縣知事小野隆介,買下北洋水師旗艦「定遠」艦的殘骸,拆解後建造了寓所「定遠館」,後來捐給了天滿宮神社。

    曾赴此考察的海軍史專家陳悅告訴記者:「定遠」艦裝甲製成的庭院大門,被炮彈洞穿的地方猙獰依舊,周圍有一圈鉚釘眼,說明曾被修補過,但為了展示日本武力,補好的傷口又被無情地撕開了……

    那一段血與火的記憶,也如同被撕開——

    1894年9月17日,黃海之戰。《日清戰史》這樣記載:「定遠艦甲板部位起火,烈焰洶騰……將領集合士兵救火,雖彈丸如雨,仍欣然從事,在九死一生中依然將火撲滅。」

    雖中彈二百餘發,「定遠」依然頑強還擊圍攻的日艦。日本畫家北蓮造,據此繪就了名作《勇敢的水兵》:被「定遠」擊中的日艦上,垂死的水兵在哀嘆「定遠,還沒有沉嗎?!」

    黃海戰後,日本人居然用紙紮了一艘「定遠」艦,置於東京的不忍池中,萬人齊擲火把,燒沉紙船。以此儀式,來驅散「定遠」留下的陰影。時至今日,聞名世界的科技刊物、日本海人社出版的《世界艦船》,時不時仍耐人尋味地刊出「定遠」的舊照……

    猶太人過哭牆,匈奴人過祁連山,再回首,依舊愴然欲泣。然而,可悲的是,「定遠」在對手的心裡未曾沉沒,在我們許多人的心裡卻早已沉沒了。

    若非又逢甲午,若非今日時局,又有幾人記得「定遠」被肢解的苦難——

    廊下的支撐梁,竟是艦上桅杆,上面的鐵箍還清晰可見;支撐梁的護頭,是艦上的系纜樁;簷下架著雨水管的,是艦上的吊艇鉤;房間側壁是艙底的鋼板,還帶有當時附著的貝殼殘跡……

    其實,被肢解的,又豈止一艘「定遠」艦,一支北洋水師?

    甲午戰後,一個叫謝纘泰的中國人,繪製了一張《時局圖》。圖中以熊代表俄國,佔東北和蒙古;以犬代表英國,佔長江流域;以蛙代表法國,佔兩廣、雲南;以蛇代表德國,佔山東……圖上題詩,猶如血書:「沉沉酣睡我中華,哪知愛國即愛家!國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是什麼讓我們酣睡?是什麼讓我們健忘?今天,「趕上了盛世咱享太平」,但太平之歌切莫把自己麻醉。別忘了我們過上眼前的好日子,是因為腳下踩著先烈們的粉身碎骨、血肉忠魂!

    如果我們整天陶醉在「太平盛世」的幻覺中,被「中國奇蹟」「中國崛起」等溢美之詞所迷惑,也許更大的危機就潛伏在那片波濤之下……

    「我們觀察著歷史,歷史也在觀察著我們。」一位將軍直言:國人對甲午戰敗的教訓反思了一百多年,然而,「是故吾國民之大患,在於不知國家為何物」的問題,又有多少改變?那些敗國家飽私囊的、賣國家資外敵的、損國家抬自己的,又何嘗少過?還有一些權貴「築巢」國外,把自己這根毛粘在了人家的皮上,算計著自家的「後路」……

    「別忘了,『定遠館』還在看著我們呢!」威海軍分區政委曹元懷歷數甲午戰爭、抗日戰爭日本侵略者犯下的累累罪行:旅順大屠殺,南京大屠殺……難道,還不夠嗎?!

    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今天,我們這個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又走到了不進則退的路口。

    1954年,甲午戰後的第一個甲午年,我們剛剛打贏韓戰。這年的3月2日,日本政府通過法案,建立陸海空自衛隊,打破了日本和平憲法「三大支柱」之一的「不保持武裝力量」之規定。

    2014年,又是一個甲午年。7月1日,日本政府正式決定修改憲法解釋以解禁集體自衛權,又邁出「向右轉」的一大步。

    「多少次唱起國歌,誰相信中華民族又到了危險的時候?!」曹元懷坦言:環視這片海,我國安全面臨的現實危險呈上升趨勢,太平洋並不太平,東海、南海波詭雲譎,我們家門口生亂生戰的可能性增大。講得再直白一點,其實別人的刀都已悄悄架在我們脖子上了!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忘了甲午,每一年都可能是甲午!所幸,還有人未曾忘記。在中國核潛艇部隊採訪時,一首軍歌,至今讓記者心潮澎湃:「穿越波濤洶湧的時光,我看見甲午如血的殘陽……我知道,那是我等了一百年,你沒有歸來的勇士,不死的靈魂在歌唱……去遠航,一個崛起的民族在我身後!去遠航,一支英雄的艦隊破浪向前方!」

    剎那,記者又想起陳悅的話語:「觸摸定遠館的大門,忽然發現,那鋼板,竟然是溫暖的,仿佛一個人的體溫。」

    我想,一定是那些和敵人死戰到底的勇士,灑在上面的血,仍未冷!


(責任編輯:高鵬)

相關焦點

  • 《紅樓夢》甲午八日,甲午是月份,八日就是第八天
    富貴閒人遊覽名勝,信步於亭臺樓閣,山水之迴環,杼軸於懷,大觀園之結構即作者胸中邱壑也,壯年吞之於胸,老年吐之於筆。大觀園恍然五柳先生所記之桃花源,賈寶玉與群釵在此怡然自樂,與世俗外界天地之分也!有心的《紅樓夢》讀者,每每不甘於浮光掠影,小編不是專家,雖嚮往之,但未了悟內中之深意,遊歷所獲較淺。領略到文字組合之種種妙處的同時,對世間的人情俗態也增添了貼己的感悟。2017年讓幾個紅學朋友一嗆火,開始打假連北京天安門都不知道的胡周先生,開始了以歷史常識,文學常識,人性常識為依據的證據來解密賈寶玉家大院的故事。
  • 60日柱「甲」之甲辰、甲午新說
    辰在命格中受衝剋,易上級腹部、消化道;女性則多生乳腺疾病,腰椎問題~ 甲午 「午」位於八卦之離宮,方位在南,五行包含丙、丁之火,其中丁火佔據著絕大部分,代表著一個能量盛時,好比中午「如日中天」。在月份中,午月也是炎熱的夏季的代表,萬物生機勃勃。
  • 60年前 轟動的《甲午海戰》話劇(六)
    從他的發言來看,也很有可能是這次研討會的召集人。  在研討會開始時,田漢說了一段開場白:「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政治部文工團演出了話劇《甲午海戰》,把中國近代史上一樁大事搬上了舞臺。本來想把這個題材搬上舞臺的,還不止一兩個人,我也有過這方面的創作計劃,還是部隊同志勇氣大,他們把第一炮打響了。」  對於甲午海戰以及創作一部關於甲午戰爭的戲劇,在田漢心中幾十年,念念不忘。
  • 甲午祭︱甲午之殤和李鴻章四十年功過
    籤字後,李即大口吐血,已是病入膏肓之體。其人其時,仍思國是,乃於病榻具奏,「臣等伏查近數十年內,每有一次構釁,必多一次吃虧。上年事變之來尤為倉促,創深痛巨,薄海驚心。今議和已成,大局稍定,仍希朝廷堅持定見,外修和好,內圖富強,或可漸有轉機。」蓋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且真。
  • 格物至言之甲午
    甲午,此工師運斤之木也。其木取之於山,用之於家,必要庚辛透露,庚第一,辛次之,則利器在手,方成棟梁,而善其事;否則不免枯朽而已。從來甲午逢庚,多為臺諫。如柱中有寅,有亥,發福更大。壬癸重疊,非所好也。大抵喜金水,忌木火土運。木遇火而通明,然火多則木焚,故原有火者,不宜復行火運。
  • 習近平「甲午之年」提「創新」
    (原標題 習近平「甲午之年」提「創新」:決定民族前途命運)甲午,對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具有特殊的含義,在我國近代史上也具有特殊的含義。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而要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就必須堅定不移貫徹科教興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定不移走科技強國之路。
  • 甲午戰爭120年習近平兩提甲午
    記者王海欣攝 2014年,又逢甲午。120年前的7月25日,中日甲午戰爭爆發。這場戰爭的結果使中日兩國自此國運殊途,中華民族一步步走到了亡國滅種邊緣。甲午年,成了中國的命運轉折之年。 甲午戰爭,民之痛、國之殤,以史為鑑知興替。120年後的甲午年,被中國人稱作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習近平年初擔任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
  • 貴州茅臺酒甲午馬年生肖酒
    名稱:貴州茅臺酒甲午馬年生肖酒 香型:醬香型 度數:53%vol 產地:貴州 年份:2014年 貴州茅臺酒甲午馬年生肖酒
  • 甲午馬年曆法稀罕多:閏九月 元宵節逢情人節
    翻開曆本,大家就會發現甲午(馬)年中有頗多不同於往年的罕見曆法現象——  元月兩頭新馬年兩頭春  2014年1月兩頭是「新年」:1日是元旦,月末31日是農曆甲午(馬)年歲首,即正月初一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對應的節氣是立春(故名春節),在立春前後半個月區間範圍內遊移。
  • 甲午乙未沙中金命
    也就是凡是出生在甲午年、乙未年的人都是沙中金命人。屬白馬、屬白羊,雲中之馬。  意象:鑽石、純金、硬金屬、合金、沙雕、淘金業、小首飾、沙漠、人才(沙裡淘金)。  一、甲午沙中金  甲午,自敗之金,亦曰強悍之金,遇火生旺,其器乃成,忌丁卯,丁酉,戊子之火,兇,五行要論云:甲午金,為進神,魁氣,具剛明之德,秋冬則吉,春夏或兇,入貴格,主科場建統眾之功,非時帶煞,則暴戾克忍
  • 甲午戰爭120年:習近平兩提甲午稱其剜心之痛(圖)
    京華時報記者王海欣攝  2014年,又逢甲午。120年前的7月25日,中日甲午戰爭爆發。這場戰爭的結果使中日兩國自此國運殊途,中華民族一步步走到了亡國滅種邊緣。甲午年,成了中國的命運轉折之年。  甲午戰爭,民之痛、國之殤,以史為鑑知興替。120年後的甲午年,被中國人稱作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習近平年初擔任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
  • 甲午之敗:一次性海軍與前現代化陸軍
    甲午之敗亦不例外。>「避戰保船」的誤解在多數甲午戰史的正統敘述中,都把北洋水師的覆滅歸之於其統帥李鴻章的「避戰保船」戰略,這是一個極大的誤解。 在陸地上,則有成歡之戰、平壤保衛戰、鴨綠江防之戰、五次海城之戰、蓋平之戰、牛莊之戰、田莊臺之戰等多次重要戰役,無論從雙方動員的兵力,還是造成的軍事影響看,都非同小可,卻長期成為了被遺忘的角落。
  • 甲午家書 盡忠不能盡孝的遺憾(上)
    陳京瑩的甲午家書,被後世稱之為「千古絕筆」。一編撰圖書盡表彰忠烈之微忱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除陳京瑩外,在甲午戰前,因為預感戰事將起,很多北洋將士都寫下了最後的家信。在這些家信中,北洋將士們表達兩層心意:忠孝難兩全,盡忠不能盡孝;向兄弟或妻子託付後事,照顧高堂。
  • 甲午海戰給了我們多少歷史教訓?
    所以說,甲午海戰在歷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與軍事意義。甲午戰爭的戰略地位日本明治政權建立之初,就確立了以侵略打張為最高國策,以武力徵服亞洲的「大陸政策」。而朝鮮和中國便首當其衝地,被列入其侵略擴張的重要目標。1894年,日本最高統帥部「日軍大本營」建立,並確定了日本海陸兩軍的戰略方針。陸軍主力由海上輸入渤海海灣擇地登陸。
  • 甲午戰爭迎120周年紀念日 習近平兩提「甲午」
    京華時報記者王海欣攝京華時報記者潘珊菊實習記者安冬雪2014年,又逢甲午。120年前的7月25日,中日甲午戰爭爆發。這場戰爭的結果使中日兩國自此國運殊途,中華民族一步步走到了亡國滅種邊緣。甲午年,成了中國的命運轉折之年。甲午戰爭,民之痛、國之殤,以史為鑑知興替。
  • 甲午馬年罕見「閏九月」 專家稱重陽節仍只有一個
    新華網合肥1月23日電(記者 徐海濤)即將到來的農曆甲午馬年為
  • 甲午沉船:120年後重見天日(3)
    雖然已經過了120年,1894年9月17日發生在丹東海域的甲午海戰依舊可以輕易撩撥起中國人的情緒。網站有一個BBS留言板,讓陳悅沒有想到的是很快就聚集了一二十個對這個話題感興趣的人,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有警察、飛機修理的技師,還有當時只是高中生,現在從英國留學歸來的建築設計師等,堅持到現在的,他們已經是研究甲午海戰的主力軍了。「那時候說每周更新一次,所有人都期待著,看更新什麼內容,甚至還有預告。我就去找檔案、書,後來書也找不到了,其實國內並沒有太多的內容。」陳悅說。
  • 民族痛中國夢:甲午對中國命運的影響有多大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一中國的千年古訓,與古羅馬諺語「要想得到和平,那就準備戰爭吧」說的是同一道理。「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從「文景之治」到「七國之亂」,從「貞觀之治」「開元之治」到「安史之亂」,直至這次從「同光中興」到大清衰亡,古今中外歷史的發展一再證明,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 甲午沙中金大浪淘沙,百鍊成金
    格局配合生財有情,是一個能力強且務實的人,然而內心仍然是有情懷的,大多數都有詩人般的心性,好學上進,有傲氣且清高!b,甲坐午上,處於死地,這種狀態下的日主,決斷力有待加強,這一組合下的人能為他人著想並付出。不易接受他人意見。不要自尋煩惱,把更多時間花在專業上,接受上天對我們一次次的考驗吧!
  • 六十甲子取象~甲木~甲午
    甲午是木火通明的日柱,有文明之象。自坐午火傷官,有奉獻精神、倔強傲氣,感情中比較敏感。也代表口才、才藝,與小孩有緣。甲木坐支午火來洩,因而甲木比較弱。甲午意象:取象為文化文教、學校、書法(甲為筆、午中丁為文字)、書本。取象為鑽木取火。取象為紡織品、毛髮。取象為信息、廣告、影視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