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為「正向思維」就是理所當然的,很多的情況下,我們被眼前的假象所迷惑,而得不到「理所當然」中的那個「理」,迷失在問題之中。
「因為所以,科學道理」
正向思維的常用公式就是:因為……,所以……;但我們往往忽略了之所以根據「因為」而得出「所以」的結論,必須有合理的科學依據,刺破問題在我們面前擋住的那層窗戶紙;也就是說,正向思維的必要條件就是對科學規律有足夠的認知深度和廣度。我們知道了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月球圍繞地球公轉的,地球還是自轉的,所以我們理解了白天黑夜的由來,我們明白四季的變更,了解了看不見摸不著的地心引力……
正向思維和逆向思維,互為逆向
因為有了必要的過程,才能達成既定的目標,這是正向思維引導下處理問題的慣常途徑,「條條大路通羅馬」,無論我們怎麼走,只要方向正確,就一定能達到目的地。而如何確定方向正確呢?最準確的方法就是運用《全局之眼》,在起點眺望終點,從終點向起吊畫一條路徑,《逆向思維》確定了正向思維的起點,再通過正向的推進,用最省力的方法穿過最近的路達到我們的羅馬之城。
雞鳴與日出
正向思維本質上就是因果邏輯,而因果邏輯中又存在因果謬論,這是我們建立正向思維中常見的誤區:因為公雞每日打鳴伴隨著日出,公雞就認為太陽每天的升起都是因為它的鳴叫。對於知道每天太陽升起這個自然規律的我們來說,我們不會掉進「雞鳴與日出」的因果謬論之中;但是我們未知的客觀規律少之又少,絕大多數的情況下,我們因為自己不知道自己的無知,從而也就不知道自己已經掉入了因果謬論的陷阱之中,甚至還固執的「捍衛」自己的無知,強硬的「抵抗」未知的恐懼。
正向思維的刻意練習在於儘可能多的獲取客觀的規律常識,並將這些客觀常識吸收在大腦中,形成一個網狀的因果邏輯體系,用「因為…所以…」牢牢的固定住這些客觀的因果邏輯關係,以便我們隨時可以調用出來,而形成一連串合理的推理和預測。
打開心智,讓自己的無知無處遁形,接受一切自己未知的事物,了解其中的規律;不要做一個「無知無畏」的人,我們的恐懼會在我們敬畏未知的時候蕩然無存,勇氣也只會在我們接受未知的時候給我們努力探尋的力量。
正向思維其實就是推理思維,將所有符合客觀規律的因素聯繫起來的過程,從而可以預見事態未來的發展;比如我們根據一個人曾經的言行,從而熟悉他的性格和他的思考方式,我們就可以以他的方式去預測他在面對不同的問題時候的不同言行和決策。
這同樣也有助於我們反省自身,看清楚自己因為過去什麼樣的言行而產生了現狀,如果我們不滿於現狀,必然是由於過去的種種原因,那麼,現在開始規避曾經犯過的錯誤,就必然有助於我們得到一個與現在不一樣的未來,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