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膽保文物 豈雲多艱辛——訪寶清縣石器博物館館長王俊山

2021-01-20 中華網文化頻道

文/《活力》雜誌記者 陳藝之

在黑龍江省寶清縣,有一位普普通通的民間收藏人,他熱衷民間文物保護,積極推動地方文化事業的發展與傳承。為了挖掘寶清歷史文化的深厚內涵,無怨無悔,默默前行。他就是王俊山。十年來,憑著一己之力,省吃儉用,保護了一大批當地出土石器文物,被業界傳為佳話。

王俊山,原是勃利縣人,今年49歲。一個偶然的機會定居在寶清縣。那是十年前的一天,王俊山在當地的集市上,偶然發現一位農民在賣一些奇形怪狀的石頭。經過仔細觀察,他發現並不是普通的石頭,上面有明顯的人工使用痕跡。經過了解,這些石頭是農民平時耕地時在自家農田地中撿到的,村裡面有許多農民也撿到了類似的石器。王俊山憑藉多年的收藏經驗和豐富的歷史知識,他判斷,寶清縣周邊一定有古人類生活過的遺址。王俊山想,這些石頭很可能是石器文物,集市上人很雜,萬一流失到外地,對於寶清來說就是一大損失。文物一旦離開出土地,就失去了它原有的價值。

於是,王俊山當即就買下了這些石頭,還要求農民帶他去撿石器的地點看看,農民爽快答應了。經過實地查看,農田地中,不但有石器,還發現了大量的陶器碎片,令王俊山非常驚訝!回家後他立即把出土石器的地點、採集人、時間等信息詳細地記錄下來,為以後國家考古提供證據。第二天,王俊山又及時把這一重要信息報告給政府,並帶領時任縣委辦主任沙闖到石器採集點實地勘察,又帶領時任縣委書記朱海濤、文化局長趙瑞及文物管理所所長李筠等到家中查看收集的石器。

為了這些石器不流失到外地,他和家人商量,決定克服一切困難徵集保護這些石器。十年間,王俊山走遍了寶清縣的每一塊土地,付出了巨大的艱辛和代價,目前已收集6000多件當地出土石器。

為了提高專業水平,王俊山在石器收集過程中不斷學習、研究,拜訪名師,跟著名家到實地考察觀摩。

2016年7月,王俊山克服重重困難獲得了國家高級古玩鑑定師資格,實現了他一生中的夢想。

2017年6月,王俊山熬盡十年辛酸,花費近二百萬元創辦的寶清縣石器博物館得到黑龍江省文化廳正式審批備案,數千件石器終於有了安身之處。

如今這些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的石器完好地保存在寶清縣石器博物館,等待它們的將是驚喜,是傳奇。它們將揭開寶清歷史神秘的面紗,改寫歷史,豐盈歷史。

石器博物館正式批覆後,得到了寶清縣政府的大力支持,臨時安排博物館暫借青少年活動中心。雖說地方有限,僅展出三百多件石器,還有近五千件石器窩在家裡,但是至少博物館可以面向社會,讓寶清人方便了解曾經博大精深的肅慎文化。

今年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對文物工作作出過重要指示。他強調,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強調,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歷史文化資源,是國家文明的「金色名片」,加強文物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對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國民道德素養,增強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義。強化管理和執法,健全文物登錄製度,建立國家文物資源資料庫。鼓勵民間文物合法收藏,支持非國有博物館發展。

2018年6月22日,寶清縣政府徐斌義縣長在縣委統戰部部長沙闖、縣政協副主席馬俊峰的陪同下到寶清縣石器博物館參觀指導工作。徐縣長對寶清縣擁有如此悠久的歷史文化讚嘆不已!同時對石器博物館的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徐縣長在參觀時指出,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魂,歷史是一個城市的根,寶清縣出土了大量的遠古石器,證明寶清縣在幾千年甚至上萬年前就有大批人類在此居住,這說明寶清縣根本不是荒蠻之地,而是有著近萬年的文明歷史。寶清人有責任有義務,把歷史文化與旅遊經濟發展緊密聯繫起來,像江南古鎮那樣打造寶清肅慎風情的滿族文化節,把中國的所有滿族同胞們吸引到寶清來,讓他們感受到寶清縣就是滿族的發源地,這將對寶清旅遊的發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據悉,王俊山收藏的這些石器,經黑龍江省考古研究專家初步認定,年代距今4000至4500年,屬於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個別石器年代更為久遠,許多專家和學者紛紛來館調研考察。

2018年6月12日,吉林省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所長朱立春、歷史研究所所長佟大群、吉林省知名民族文化作家陳景河、趙東升一行四人到雙鴨山市考察肅慎文化起源,先後踏察了饒河小南山等古城遺址群,寶清縣石器博物館,友誼縣「鳳林古城」,雙鴨山市博物館。

據王俊山介紹,2018年6月8日,博物館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86歲高齡,他坐著輪椅,從長春輾轉千裡,風塵僕僕來到寶清縣石器博物館。老人家沒來得及喝一口水,也沒有稍作休息,急不可待地奔向石器博物館展廳,觀看這些千年的古石器,這位老人就是吉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世界薩滿學會唯一中國會員、第四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我國著名的滿族民俗學者富育光先生。

同年10月3日,富育光先生又一次來到寶清縣,在王俊山館長的陪同下,實地踏查了石器的發現地,並走訪了寶清縣幾位石器收藏者和石器的發現者。

富育光先生在86歲高齡的情況下,四個月內兩次來到雙鴨山市三個縣考察肅慎、挹婁文化,時刻牽掛著肅慎、挹婁文化的發展。

參觀時,富老對同行者說,收藏這麼多石器,得需要付出多麼大的艱辛和毅力呀!他還不斷的鼓勵王俊山館長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一定要把這項事業堅持下去。臨別前,富老用顫抖的手為王俊山寫下八個大字:「赤膽保文物,豈雲多艱辛」。

探尋寶清歷史,追溯寶清文化是一個長期又艱巨的任務,這也是石器賦予王俊山的使命和責任,更是蒼天賦予王俊山的性格。他有著大山一樣的胸懷,有著石頭一樣的錚錚硬骨,有著撓力河一樣經歷九曲十八彎的挫折。他無怨無悔,勇往直前,直到實現他人生的目標和理想,那就是讓寶清縣石器博物館發揚光大,體現出它的歷史價值,發揮出它的歷史作用。

相關焦點

  • 追求與奔波——訪詩城博物館館長趙貴林
    初識今年已76歲的詩城博物館館長趙貴林,是在2020年11月參加重慶市奉節縣的一次文化活動中。  「這是我一輩子的追求,一生最後的奔波。」在談起他以一人之力創辦詩城博物館時,趙貴林這樣說道。博物館大門內的「建館記」,道出了趙貴林籌建詩城博物館的艱辛。
  • 讓文物映照現實——對話蚌埠市博物館館長季永
    現任蚌埠市博物館館長、蚌埠市美術館館長。曾入中央美術學院書法蘭亭班、景德鎮陶瓷大學進修。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蚌埠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國家二級美術師。季永館長歲尾年初,蚌埠市博物館館長季永的微信朋友圈好消息不斷,首先是中國博物館協會發布第四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結果,蚌埠市博物館被核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這是目前博物館的最高等級;其次,蚌埠市博物館的10件藏品參加了「1420
  • 如何成為一名博物館/美術館館長
    競爭激烈 永久職位較少崗位要求:1.管理(獲取,管理,展示和解釋)歷史文物和藝術作品收藏,監督展覽,實施各種新舉措(有趣的方式)吸引遊客,做好營銷和籌款活動,管理預算和人員,與捐款人和合作機構建立良好關係。
  • 【館長說文物】鏡鑑千秋——博物館裡話銅鏡(圖)
    原標題:【館長說文物】  鏡鑑千秋  ——博物館裡話銅鏡  ④  平涼市博物館館長 王啟峰  「玉匣聊開鏡,輕灰暫拭塵。光如一片水,影照兩邊人。」人類自從有了美的觀念,對自身容貌舉止就越發的重視。
  • 圓桌|六大館長共話文物故事,故宮將展《韓熙載夜宴圖》
    澎湃新聞獲悉,這一文博盛典邀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趙國英、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等六大博物館館長、院長共話文博,通過現場互動問答方式,解答如何真正讓「文物活起來」。SMG《書聲》2020年度文博盛典現場這一文博盛典直播開篇在上海大學音樂學院師生帶來的《敦煌和盛》舞曲中拉開序幕,首先登臺分享文物故事的是故宮博物院副院長趙國英。
  • 每座博物館都需要一位「單館長」
    2015年,舉辦「石渠寶笈特展」,「故宮跑」因此成為當年熱詞;2016年,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走紅,豆瓣評分高達9.3分;2017年,文創產品銷售達到15億元人民幣;2018年,推出《清明上河圖3.0》高科技藝術互動展演;2019年,成功舉辦「上元燈會」,這是故宮第一次大規模夜間開放……故宮走出的每一步,都出人意料,又讓人歡喜。讓將近600歲的故宮貼上「萌」字,這是一個多大的跨越。
  • 6月去南濱路東原1891 聽三大博物館館長講奇妙故事
    在「遷徙一公裡」主題活動月中,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第一任館長王川平走進了東原1891,在經典書店帶來了一場博物分享會,現場解答了人們對博物館的諸多疑惑,帶領觀眾開啟了一場奇妙的博物館之旅。    據了解,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是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10萬餘件套,珍貴古籍善本1.8萬餘冊,涵蓋23個文物門類,形成了以「古人類標本、三峽文物、巴渝青銅器、漢代文物、西南民族文物、瓷器、書畫、古琴」等為特色的藏品系列,常設《壯麗三峽》、《遠古巴渝》、《重慶·城市之路》等10個展廳。在博物分享會上,王川平通過故事講述,將博物館的展廳帶到了活動現場。
  • 粵劇藝術博物館館長馬楠:博物館更「大」了 遊客更多了
    近日接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採訪時,粵劇藝術博物館館長馬楠表示,這一年來,大家對粵劇的認識和關注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通過跟公眾的互動交流,我們把總書記的關懷傳遞給大家,大家都非常振奮」。「總書記的殷殷囑託是我們前進的重要動力,我們深感責任重大。」馬楠透露,未來,她將和同事一起繼續努力,促進粵劇薪火傳承,不斷發揚光大。這一年來我們的觀眾接待量大幅度提升。
  • 上博這三年|館長楊志剛:東館、「名山」、疫情,與博物館的力量--上觀
    三年未見,這位「2017年全球最忙碌博物館」的館長,今年迎戰新冠帶來全球博物館紛紛臨時關閉甚至永久關閉的寒流,嚴格落實疫情防控要求,同時辦了六場依然保持一流品質水準的特展,盡力彰顯文化溫暖人心之力,率2020年的上海博物館成為「全球最早重新迎來參觀者的博物館之一」。
  • 山東省博物館聯盟今日成立!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科技司)副司長、二級巡視員金瑞國,中國文物報社社長柳士發,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王磊、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博物館與社會文物處處長倪國勝,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博物館與社會文物處副處長榮瑞峰,山東博物館館長鄭同修,山東博物館副館長楊波,山東博物館副館長盧朝輝及全省71家文博機構負責人,支持山東省博物館聯盟事業的特邀嘉賓及會員代表100餘人出席會議。
  • 2020年度文物好新聞推介作品揭曉 見證年度文物輿論焦點
    推介作品來自28家媒體43個媒體平臺,覆蓋報、網、臺、端、微等多種媒體形式,基本涵蓋文物保護、考古發現、文物安全與執法督察、革命文物、博物館、民間收藏文物、流失文物返還、世界文化遺產管理、文物對外交流合作、機構隊伍建設、文物保護法修訂等文物工作。推介作品作者分布較為均衡,記者單篇均只有1篇,另有4名記者除單篇外,亦有與他人合作系列報導作品1至2篇。
  • 日本石器之神:發現70萬年前文物轟動全國,最後卻讓全日本蒙羞
    對於人類歷史發展而言,文物的出現是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的,通過文物的幫助,我們能夠探尋到許多真實的歷史背景,而在這種情況之下,人們也將得到充分的借鑑,並確定未來的發展方向。  正因如此,在各個國家進行考古發掘的過程中,都持有著非常謹慎的態度,而一旦人們發現珍貴的文物,就會對其進行非常仔細地保護。
  • 走進全球最受歡迎的五大博物館!用文物的前世今生喚醒我們對歷史的...
    現在小駝就帶大家共同來了解一下這五大最受歡迎的博物館吧~法國巴黎 | 羅浮宮博物館世界四大博物館之首羅浮宮被譽為巴黎的心臟,位居世界四大博物館之首,1793年正式作為博物館開放,它主要收藏了世界上1860年以前的藝術作品與考古文物。截至2019年,羅浮宮也是世界參觀人數最多的藝術博物館喲!
  • 博物館副館長身中31刀倒在國寶旁……25年後命案告破抓捕場面曝光
    「是博物館那件事嗎?」6月4日,福建將樂警方夜行5小時,奔赴福建南平,抓捕犯罪嫌疑人陳某,轟動一時的博物館兇殺案,終於真相大白。「他身上的傷,多得不忍目睹!」25年前,陳某深夜行兇,殺害將樂縣博物館副館長廖國華,震驚全國。
  • 軍事博物館館長袁偉將軍,11幅行書作品欣賞,網友:可進中書協
    今天我們為大家介紹一個戎馬一生的書法達人,他就是中國軍事博物館的館長袁偉,少將軍銜。他的字剛毅遒勁,中規中矩中自有風格,字如其人。這可能和他是軍人和長期的軍旅生涯鑄就了老人品和性格,在書法上體現了出來。在一次訪談中,袁偉將軍認為:「字是用來表達意思的,美只是它的外在因素。
  • 鄭同修:讓文物說話,是每一個文博人的責任
    原標題:山東博物館館長鄭同修:讓文物說話,是每一個文博人的責任「因為博物館,愛上一座城,愛上齊魯大地。這是我們博物館人應該努力的方向。」山東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鄭同修說。從考古界大咖到博物館「新銳」,鄭同修跟文物打了幾十年交道,儘管工作有調整,心中的那份感情卻從未改變。
  • 國家博物館副館長:十二生肖獸首並不是國寶
    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新京報資料圖 記者 薛珺 攝  對話人物  陳履生  國家博物館副館長,曾因在微博上發布言論稱「圓明園十二生肖水龍頭只是見證圓明園被外國列強掠奪、焚毀的歷史見證,一上拍賣會就被稱為『國寶』,欠妥」,引發網絡討論。
  • 走馬觀花看滕州博物館
    滕州博物館新館建築面積2.05萬平方米,為地下一層、地上五層漢唐風格建築,新館造型古樸而厚重,是中國傳統建築技術和藝術的完美結合,展陳開放面積達8000平方米。 滕州市博物館是集歷史、藝術、人文為一體的綜合性、多功能、現代化地方博物館。現有藏品5萬餘件,時代涵蓋了從新石器時代到夏商周各個歷史時期。
  • 山東博物館對近50件館藏明代服飾啟動數位化保護
    山東博物館文物數位化保護工作人員正在對一件仿製的文物拍照,進行信息採集。 孫婷婷 攝中新網濟南7月15日電 (孫婷婷)山東博物館文物數位化保護工作啟動儀式15日在山東博物館內舉行。孫婷婷 攝當日,在山東博物館內,山東博物館文物數位化保護項目工作人員宋偉菖正在使用結構光三維掃描儀,對一件仿製的陶器文物進行掃描,採集該文物的尺寸、空間、紋理等數據信息。他介紹說,服飾、瓷器、木雕等不同類型的文物數位化採集主要是通過拍照、掃描等方式,對文物進行全息記錄。「與此前使用傳統測量工具對文物進行測量相比,掃描儀可將誤差控制在10微米以內。」
  • 千年古屍栩栩如生 西域寶藏匯聚中國歷史博物館
    千年古屍栩栩如生 西域寶藏匯聚中國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