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一個人,如果丟掉了這四個字,因果報應非常大!

2021-01-09 青衫菩提

佛說:一個人,如果丟掉了這四個字,因果報應非常大!

道德倫理

道教首選「道」為教名,可見有很深的含義,而《道德經》作為道教的無上經典,更是希望人們能以「道」行事。佛教也是如此,常常提醒人們尊重師長,孝順父母,遵守世間道德之倫理。

那何謂道德?淺顯的說明,就是能憑良心做事,不昧己心,只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去做,就不會違反道德,可知昧著良心做事,即是不德。現今世人有多少能憑良心處世,值得懷疑,致而造下深厚之眾業,難以恕饒,不得不加慎心。

比如建立一座好的橋梁,也因轉包圖利的關係,材料不實,一旦遇到大自然稍有變化,風吹雨打,颱風來臨,就難接受考驗。諸位一定也知道,馳名中外之嘉義行善團,專門替各地建造橋梁,以利民行。而且用的都是真材實料,憑本良心做善事,那些橋梁總無任何之風險,安安然然,無所顧忌,這才是真正的功德。

又如各種採購,由於各級的貪贖,造成所購買來的都是贗品或是劣品,造成許多的危害。還有人明知毒是不能販賣的,但偏偏為財利,昧著良心,鋌而走險,害人陷入無法自拔之地步,這種可怕的人心實在可惡。諸如此等之事,世間實在太多了,一貪財利,心一橫,良心拋置,管他後果如何?實在令人痛心!

況且,道德並不是無謂的約束人的行為,其是合情合理的一種生活行為的規範,也就是說道德是導引世人走入正當的生活規律上,所以道德在於每一個人有其相當的重要性,都是不可忽視的。

如果在社會上不以道德來規範人的行為,那必定會使整個社會趨於敗亂,以致於達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雖言社會法律有其約束性,但是道德一旦敗落,再嚴酷的法律條文還是沒有用的,這在如今的社會裡更常常可以體會到這種情況。

所以道德的本於人心才是最重要的,倘若人人都能遵行於社會倫理道德,人間會更加美好!然而現實中很多人對這個道理都不能深入的去了解、去解除根本之道,使得如今之社會愈加沉淪,更令人痛心。

道德如果長久不能遵循,那便會造成如今社會問題的叢生。像是部屬不能遵守上級之倫理,逆背長官,造成倫理上的偏失。為人子女者不能遵守家庭倫理,子不子,女不女,將父母當成陌路之人,把父母當成仇人。亦有不能遵守兄弟胞情之義,造成兄弟鬩牆,如同寇讎。

又如姊妹不顧同胞親情,視情分如路人。朋友之間缺義理之情,無法相扶持、相勉勵,造成朋友之間的深仇大恨。再比如夫妻不能恪遵義情,夫不憐惜妻子,為人妻者不能敬奉夫君,以致於相互仇殺,這些在現今社會上比比可見。

更甚者,為人子女不能懍遵家訓,忤逆親長,不能克制,甚至欺辱父母,更是漫無天理,這種惡行因果報應非常之大,如此等都是不能遵守道德所惹之禍,所以說,道德是社會安祥最為重要的條件,失之則必大亂。

道德本於人之良心,所以道德敗壞,即是人之良心失亂。如今要能拯救社會之康祥,亦唯有呼籲人心道德之覺醒,才是對症下藥之良方,否則社會悲劇將愈演愈烈,無法收拾,每個人其實煉心修持,就是希望能持良心、秉道德而行,修持才會有所成就,道就是根於良心道德之上的存在。盼世人能深加體悟與修行。

相關焦點

  • 佛說:命運坎坷,離不開因果報應,能做到這2點,福報自來
    沒有一個人不希望,自己有一個美好的人生,但人生中就是充滿了坎坷,命運總喜歡捉弄人。所以古人也常講:「人活著就是一種修行,不要因為命運坎坷,就迷失了自己。」命運發展的軌跡,總會讓人事與願違,有時候又會打的我們措手不及,有一句話,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這話聽起來挺消極,不過有時候,當你遇到人生的一些問題,你會發現無論自己怎樣做,都無濟於事,只能把事情歸結為命運的安排。
  • 佛教:如果你信佛,請不要傷害這5種人,因果報應很大!
    佛說,「若無相欠,怎會相見」,人世間所有的緣分,善緣或惡緣,都是自己感召吸引來的。遇到傷害自己的惡緣、小人,要反思懺悔,學會轉逆為順,化違緣為善緣。遇到來幫助自己的善緣貴人,更應珍惜感恩。世間一切不離因果,我們當下所遭受的「果」,皆是曾經種下的「因」。如果你信佛,請不要傷害這5種人,因果報應很大!
  • 佛說:修行最大的困難,只有這四個字!
    佛陀當年在菩提樹下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之後,說了一句話:「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裡面蘊含的意思,就是告訴我們,每個人本來都是幸福的,但是每個人,都有一個東西,使得自己幸福不起來。這個東西,只有四個字,那就是:妄想執著!
  • 佛教:因果報應,這4種人,再求佛也無用!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句話從來不虛,「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因果報應是個複雜的關係,它有時候不會立即現報,甚至會經歷多生多劫現報,這個依因緣,因緣一旦具足,果報即顯現。報應可能會遲到,但從來不會缺席。佛門裡有那麼句話:假使千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 佛家所說的因果報應都有哪幾種?
    因果報應的觀念深入人心,成為中國人倫理觀的重要部分。因果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有人不明白因緣果報的道理,只見到世間有許多行善的好人,日子過得並不順遂,而那些造惡之人卻富裕逍遙,便誤以為因果業力是迷信。其實每一個事物的滋生和成長,都是有其必然性的,有如是因即感如是果。雖然其中的關係極為複雜,但都是有條不紊毫釐不差的。諸法皆空,因果不虛,因果皆循環,因果通三世。
  • 佛說,能把這2件「小事」做好,等同在「供佛」,功德自然無量
    導語雖然說佛教也是宗教的一種,但是佛教他推廣的是一種與世間善良的法是一致的,都是勸人要善良要丟掉惡的法。而佛門作為接受一切眾生修佛引渡的門,它接受許多信仰佛教的人們,更加會幫助他們脫離生死的輪迴。那麼我們在供佛拜佛的時候,要怎樣才能做到自己能夠功德無量呢?
  • 佛說,有福之人的四種特徵,看看你有嗎?
    一個人有沒有福報,是可以從他的行為、語言和思想上,即身、口、意三業上體現出來的。要想有福報,就要自己去積攢福報、培植福報,要廣種福田。要懂得布施、救濟窮苦;要深信因果、放生護生;要孝敬父母、知恩報恩。有福報的人,總是善良的人。善良之人必有厚報。
  • 讀《金剛經》|如是我聞,讀懂這四個字能開大智慧
    《金剛經》開篇的「如是我聞」這四個字,是佛經的開卷語。讀懂這四個字,能開大智慧。《大般涅槃經》中說,佛陀將入涅槃之時,欲愛未出的阿難沉浸在憂傷中。得長老阿泥樓逗提醒,問佛四個問題。其中第四個問題就是:「如來滅後。結集法藏。一切經初。安何等語。」佛陀回答說:「如來滅後結集法藏,一切經初,當安『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某方某處,與諸四眾而說是經』。」
  • 佛陀說一切有為法,皆因緣起,這十條因果報應,絲毫不爽!
    因果報應,無論貴賤貧富殊途,皆有所反應。因果理論由佛教的緣起論所產生,是佛教輪迴解脫理論的基礎,隨著佛教的發展,生活當中,最常見的因果報應10條理論,往往是真實不虛,引人深思。如何看待因果報應? 佛說:一切皆有因果,因果報應是對人善行惡孽的最好處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遵從因果報應所行之人,自然自有佛光相照。
  • 因果報應,佛前供水,這四點需知曉,真實不虛!切記
    此文字數「一千三百餘字」閱讀時長預計需要4分鐘!佛前供養一杯水,是培植福報最簡單的方法之一。在當下很多人都以為「培福」之事,都需花錢。但佛前供水,就是屬於那種不用花錢,也能培福的方法。水代表心,其意就是讓我們的心像水一樣乾淨、平等,正所謂「心清淨、平等」就是功德。
  • 《金剛經》說了什麼?無非是這四個字,悟透受用一生!
    《金剛經》在佛教經典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自東晉至唐代,先後有六個不同的譯本。其中,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和玄奘法師翻譯的《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流傳最廣。《金剛經》是大乘般若部的精髓,禪宗自六祖慧能開始以《金剛經》印心,用來驗證參學者所悟是真是假。
  • 佛說:因果不饒人,這5件事,折損「陰德」,別再做了!
    「諸法皆空,因果不空」,佛法之根本就在「因果」二字,一個人可以不信佛,但不可不信因果。不論你信與不信,因果報應都時刻跟隨著我們。「世人不信因與果,因果何曾饒過誰」,我們的每一個起心動念,每一個行為都是「因」,日後都必感召其果。《增一阿含經》裡提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念佛修行首先要做的便是斷除自身的惡習惡念,心生清淨,才能積攢福德。
  • 佛說,夫妻之間不幸福,這裡面大有說法
    佛說,夫妻之間不幸福,這裡面大有說法。佛說人與人之間有四種關係,即「討債,還債,報恩,報怨」。夫妻之間的關係,自然也離不開這四種關係。俗話說,「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為什麼有的夫妻恩愛有加,白頭偕老。
  • 佛說:修佛之人,有這3種行為時,修行的方向就對了
    佛說:修佛之人,有這3種行為時,修行的方向就對了!師父常說:「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萬物皆有輪迴,凡事都有因果」。人這一生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產生相應的結果。不要以為做錯了事,用一些手段就能消除需要承擔的後果,你所消除的只是社會責任罷了,而心靈上的懲罰,才是對你真正的懲罰。
  • 佛說:這四種人,千萬別去傷害,因果報應很嚴重!
    由此,一個人到底是行惡還是做善,所得之果可謂是天壤之別。但是,同樣是行惡或者是做善,這其中也是有大小之分的。在佛教當中認為,一個人若是傷害了這四種人,肯定就會種下無量惡因,獲得無法承受的惡果。所以,當大家一旦遇到這四種人,切記要萬不可去傷害。第一種人,修行人,僧人修行人大都是有德之人,常行的也是方便之事。
  • 天秤座:與君驚鴻一瞥,佛說緣字無解
    天秤座:與君驚鴻一瞥,佛說緣字無解!茫茫人海中,我不可否認確實會對某個人砰然心動。那是關於獨特和喜歡的代名詞,有人悄然而至,讓你移不開眼,滿心歡喜。仿佛眼前一亮,一切都有了生機,我從此無心其他,只是思想不受控制的被某個人佔據,身不由己。
  • 佛教四條因果報應,真實不虛!
    就像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讀物《了凡四訓》中的主人公袁了凡先生一樣,袁了凡先生在算命後得知自己壽短,且命中無子的不幸之後,本來鬱鬱寡歡,後來因緣際會遇到雲谷禪師,禪師開示他行善積德改變命運的方法,正是幸遇佛法以及袁了凡先生的精進修行、培福修慧,終於改善了自己的命運,不但長壽,而且子孫興旺。佛教四條因果報應,千萬要小心!
  • 《金剛經》說了什麼?無非就是這四個字,悟透福報無量!
    《金剛經》,全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包含了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是大乘佛教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以後秦鳩摩羅什翻譯的版本最為流行。《金剛經》全篇主要說明了「離相無住」的道理,悟透了這四個字,所獲福報無量。什麼是「離相無住」?
  • 佛教:一個人開始走運,會出現這5大徵兆,看看你有嗎?
    算命轉風水,改變的是外境,燒香拜佛若不攝心,也只是過場、形式,其實都沒有什麼真實效益,佛說,「一切唯心造」,世上最厲害的「風水」是人心,最「靈」的佛菩薩是善良的自己。佛菩薩只是為我們指引解脫的方法和道路,但修行之路終究要靠自己走。自己種因,自己受果。沒有平白無故的天降好運,一切福氣裡面都有曾經積攢的善良和人品。
  • 佛說:這三件事千萬不要做,折損福報!
    一個人的善良裡藏著他的運氣,在不可預知的未來,你所積攢的福報,往往會給你帶來意外之喜。佛教重視因果,種善因,才能得善果,福報都是人自己積攢而來的。所以大家要廣結善緣、廣種福田,在利益他人的同時自己也能從中獲得福報。佛說:這三件事千萬不要做,折損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