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當年在菩提樹下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之後,說了一句話:「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裡面蘊含的意思,就是告訴我們,每個人本來都是幸福的,但是每個人,都有一個東西,使得自己幸福不起來。這個東西,只有四個字,那就是:妄想執著!
要想使自己回歸幸福,就要戰勝這四個字。佛陀就是戰勝了這四個字,才達到了徹底的了悟,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我們學佛,就是要學習佛法智慧,運用佛法智慧,讓自己戰勝這四個字。佛偈有云:念佛無難事,所難在一心。只要有心學,去掉自己的妄想執著,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
1.什麼是妄想執著?
什麼是妄想執著呢?《心經》中講「五蘊皆空」,那麼讓我們的心,無法達到空的狀態,都是屬於妄想執著。佛教界有一句話,叫做「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意思是說,如果自己在吃飯,就認真的吃飯,思想中不要去想其他的東西。一想其他的東西,就「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了。
如果在吃飯的時候想著工作上的事情,那麼,這種思想就稱之為「妄想執著」,就要想辦法去掉中種妄想執著,讓自己的心,用在吃飯上。
有一次,有風吹幡而動,兩名僧人為此爭論:到底是風動,還是幡動?兩名僧人各執己見。惠能大師剛好在場,就說道:「即非風動,亦非幡動,仁者心動!」兩名爭論的僧人頓時大悟。原來是因為心中覺得風動,幡動,當心靜止下來的時候,其實風、幡都是一種空相。
因為自己心中有了妄想執著,才會覺得風動,覺得幡動,當妄想執著去掉的時候,心也就清淨下來了。所以《金剛經》中有這麼一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當明白風動、幡動都是由於心中的妄想執著產生的一種相,就能明白,世間萬事萬物,其實都是各種相。只有將所有相全部悟到,是一種空相的時候,才能不執著於相,才能「見如來」。
2.怎麼去掉妄想執著?
佛陀一生講法四十九年,全都是圍繞著讓人如何去掉自己的妄想執著,顯露出自己的如來智慧德相而演說。其中最被人熟知的,就是「戒定慧」。《楞嚴經》云:「攝心為戒,由戒生定,由定發慧。」其實,這也是整部大藏經的要旨,這句話一出,對於如何去掉人的妄想執著,所有的法門再無異議。
因為人的妄想執著,來源於人的心,所以,為了讓人的心能定下來,首先就要持戒。持戒達到一定的地步,心就定下來了,思想就不會雜亂,人的智慧,逐漸地就會增長出來。
怎麼樣去持戒呢?其實,修行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金剛經》云:「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句話其實是告訴我們,不管是想到的過去,還是現在,或者是未來,都不是真實的妄想執著。
比如剛才說的「仁者心動」的例子,當你看到風在動,或者是幡在動,其實是在執著於風,或者是執著於幡。但是不管是風,還是幡,都是因為你的心對風、幡錯誤的一種認識造成的。要按照惠能大師的一句話「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來說,風、幡本來就是沒有的,有的只是我們的心。
《金剛經》云:「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名世界。」意思就是告訴我們,所有的東西,都是由於我們的妄想執著產生的一種假相而已,當我們不斷地明白了這些道理,心就會逐漸地愈發清淨,智慧也越來越大,就是這個原因。
修行最大的困難,其實就只有「妄想執著」這四個字,只有去掉這四個字,人的如來智慧德相就可以顯露出來,你就成功了。但是要做到這一步,並非朝夕之功,需要長期的努力修行,不斷地發現自己的妄想執著,不斷地去掉它,才能走向最後的涅槃。
感恩閱讀,感恩分享!願大家六時吉祥,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