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好的簡歷對於求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作者以面試官的角度出發,結合自己的經驗和相關案例,分享了寫出好簡歷的四個步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這個特殊的求職季,然阿姨希望能幫助到求職的產品夥伴。今天主要講講社招產品經理簡歷應該怎麼寫。
好的簡歷有多重要?
簡歷,是你的職業生涯厚積薄發的結果,是你推銷自己的產品說明書。好的簡歷,是你的品牌廣告,用簡練的語言,就把你的個人價值清晰體現,幫助你更大概率獲取心儀崗位的面試機會。
作為一個篩選過上千份簡歷,面試過小几百人的產品經理崗位面試官,我的親身體驗是:
招聘壓力大的時候,每個面試官或者 HR 在每個簡歷上面停留的注意力可能只有 15 秒。
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如何才能讓自己的簡歷脫穎而出?然阿姨建議,簡歷要這樣打磨:
定時梳理履歷,建立自己的「檔案庫」多因素判斷法確認是否投遞目標職位,以及如何彌補經驗的缺失提煉簡歷亮點,幾秒抓住面試官眼球簡歷內容取捨,為現場面試做好鋪墊下面一項一項給大家展開詳細介紹。
一、定時梳理履歷,建立自己的檔案庫
養成時常更新簡歷的習慣,挺重要的。
不管是不是需要跳槽,維護一份階段性更新的檔案,相當於完成一次次的職場階段總結。在完成一段工作履歷的當下,就進行簡歷更新,更不容易遺漏重要信息和細節。
有的人可能隔幾年才更新一次簡歷,在寫簡歷的時候,就會產生很多問題:比如記不清到底做了哪些重要的事,當時做的事情的效果也不好追溯,當時已經總結形成的方法論也沒有及時沉澱下來。
所以,我建議,產品經理需要至少以年為單位更新自己的簡歷。
每次更新簡歷的時候,我是怎麼做的呢?
我本人使用的是「三段式」+結構化表達的方法。
1. 三段式方法介紹
我說的三段式,是指針對每段工作履歷,依次介紹業務背景、所做的事情、業績的結果。
為什麼需要介紹這三個部分呢?
因為我們需要假設面試官並不了解我們所從事的行業,這樣寫,一方面讓面試官快速理解業務,另一方面也更容易體現自己做的事情的價值。
三個部分具體應該這麼寫:
業務背景:可以讓面試官更好理解你所在的業務到底是解決什麼問題的?是如何取得盈利的?這樣更容易讓面試官去理解你工作的價值。這部分如果缺失,會產生很大的風險——萬一面試官不了解你所做的業務領域,對於你的簡歷,可能就完全看不下去了;職能介紹:需要圍繞目標,去說清楚到底做了哪些實事。少用主觀評論語言,多用客觀描述的語言(事實+數字);業績結果:是畫龍點睛,讓你對企業的價值更顯要的突出,最好是有數據化的業績結果(轉化率提升,人效提升,成本降低之類),實在不濟,也要有裡程碑式的業績結果(比如一個基礎服務從 0 到 1 上線)。我們看個例子,這位候選人的這部分履歷,就沒說清楚這些信息:
候選人對於這段履歷,只說了優化了哪些體驗,數據表現怎麼樣,但是沒介紹業務背景,面試官就不知道做這些事,對業務的價值到底是什麼?
可能在寫簡歷的時候,候選人也沒有認真思考過這件事情吧。
根據我提供的這個方法,重新修改以後變成這樣:
是不是清晰了很多?
2. 結構化表達方法介紹
說完了三段式,接下來,我們看一下結構化表達。
結構化表達,是指有條理的把所做的事情進行分類,概括成幾個要點,並按照「先總後分」的邏輯,進行闡述。詳細理論可以去看《金字塔原理》這本經典的書。
還是剛才的例子,候選人在我建議下,調整了分類方式,用了基於目標的分類方式:
這個分類方法,適合一些為業務目標直接負責的產品經理職位。
如果候選人不在為業務目標直接負責的崗位,比如中後臺產品經理,也可以採用基於職能分工的分類方式,這樣寫:
負責 A 系統的搭建:負責 B 系統的搭建:負責 C 服務的優化:分類完之後,我們再以「先總後分」的邏輯,進行闡述。
以上,我們針對如何「定時梳理履歷,建立自己的檔案庫」已經介紹完了。
要點就是:
定時更新三段式:業務背景、職能介紹、業績結果結構化:分門別類、先總後分你們記住了嗎?
二、多因素判斷法確認是否投遞目標職位,以及如何彌補經驗的缺失
再牛的人,去投一個不匹配自己的崗位,面試邀約率肯定不好。
所以,我們首先要基於職位描述(JD) 去了解職位的訴求,去決定是否要投遞。
如果找獵頭的話,可以多和獵頭交流了解公司業務和職位。
我自己會採用多因素法來判定:
興趣程度:問問自己是否對這個業務很喜歡、很有興趣?擅長程度:問問自己是否擅長這類職位?比如,你能想出來怎麼優化這個業務的一些體驗嗎?你能幫忙提升這個業務的業績麼?經驗匹配度:問問自己過往的經驗是否與這個職位要求有匹配度,哪裡比較匹配?職級匹配度:問問自己的職級,能匹配這個職位描述麼?如果我有兩個因素的得分比較高的,我就會去投遞。
我參考的是戰略諮詢師、知名博主、設計師巴德·卡德爾的這張圖:三個互相交疊的圓,分別表示你喜歡做的、擅長做的和有錢賺的。要儘量讓自己去從事三個圓的交疊中心的行業方向。
接下來我們介紹一下,面對自己心儀的職位,如何讓自己的簡歷更加匹配這個崗位,從而提升邀約率。
常見的問題是:對於這個崗位對應的行業,經驗不足怎麼辦?沒做過這類業務,我很感興趣,現在想去應聘。
首先,經驗不是用人單位唯一看中的因素。
如果市場上缺乏相似經驗的候選人,那麼用人單位就會降低對於經驗的要求,從而去找潛力更好的候選人(比如新誕生的業務類型,一般是會這樣招聘)。
不過,有一些行業領域,經驗則會更加重要一些,舉例:
網際網路金融領域:受法規和政策影響較大,不懂這方面知識,沒有這方面經驗,會有入行門檻。支付結算:屬於需要支付系統常識、財務知識、系統架構能力的,也很需要經驗。這類業務如果沒做過,上手起來需要一段時間,用人單位不一定有那個時間成本來承擔這裡面的風險。
除去上述領域外,如果自己經驗不足,又非常想應聘,就需要用以下幾個方面來填補:
對這個領域有足夠了解,並有自己的一些觀點:可以通過輸出自己的觀點,放在簡歷附錄部分,證明自己對這領域是有研究和觀察的。體現自己後續的成長潛力:潛力是體現你的長期估值走勢,是越來越能給企業帶來價值的增長,還是應聘入職的時刻已經將貢獻的價值固定?可以通過突出名校學歷、長期的好奇心(閱讀、寫作、社群運營等)、曾經做過有挑戰的項目,來證明自己是有潛力可以做好這份新領域的工作的。體現自己的在其他方面的價值點:比如團隊管理能力強、自帶企業所需的資源。但是,千萬不要無中生有!
有的候選人粉飾簡歷,誇大事實,把別人做的項目拿過來當成自己做的項目,這類事情是最不能做的。
我們在職場上,誠信是第一位的。哪怕你過了面試這一關,也很可能在背調之後被用人單位拉黑,或者過不了試用期。
網際網路這個圈子很小,我不贊同為了一時利益而折損了自己的職場信用。
三、提煉簡歷亮點,幾秒抓住面試官眼球
開頭已經說了,我們的面試官只有 15 秒的時間閱覽每一份簡歷。
我們需要去提煉個人亮點,給面試官留下第一眼印象。
亮點是什麼?
如果候選人是一款產品,那麼亮點,就是產品的廣告詞,是你的關鍵賣點,是吸引別人「下單」的因素——它可以傳達出候選人的關鍵屬性,包括職級信息、性價比、個人優勢等。
好的簡歷,它的亮點,都放在簡歷最開始的地方。
如下圖簡歷,左上角框框裡是亮點描述區域:
面試官看到這個簡歷,就會第一時間 get 到這個人是否適合目標職位。
下面我們來看一個典型的「亮點」描述:
畢業於 xx 大學。從事產品工作 x 年,曾在 xx、xx 等公司就職,並有 x 年組建和管理團隊經驗,目前職級為 x。擅長 B 端業務產品設計,曾完成 xx 業務的產品架構設計和搭建,支持業務從 0 到 1 開展,將銷售工作人效從 x 提升到 x。這最關鍵的幾十字,都是用特別的格式標記出來,放在簡歷的頭部。
亮點該怎麼提煉呢?一般來說需要注意三點:
體現職級水平體現個人標籤與目標崗位匹配
1. 如何體現你的職級水平
面試官看完這部分,對於你大概是什麼職級、什麼價位,心裡就有數了。
怎麼體現職級呢?
工作 3~5 年,沒有帶過團隊的,需要體現:已獨當一面,可以自己負責一個產品大模塊了,不僅可以完成老闆安排的項目,還可以主動規劃後續的迭代,保障業務目標的達成。想要定位自己是基層 Leader 的,可以描述:除了自己做好自己的工作之外,還可以輔導不同工作年限的組員達成目標。已經是產品線負責人了,則需要更加明確的體現:組建團隊,明確分工,帶領團隊理解、拆分並落實業務目標。
2. 如何體現你的個人標籤
個人標籤是在上述職級信息之外的個人特徵畫像,這便於面試官判斷你的優勢,是否適合在目標崗位上發展。
標籤有幾類:
體現知名的背景:比如曾在知名大學、知名公司、知名業務的學習和工作履歷。體現明確的業績:比如曾經做出很好的業績,有明確的數據佐證。體現能力模型的長板:比如,擅長業務產品、用戶產品、或是策略產品崗位;可以說自己很擅長複雜項目管理,對接上下遊幾十個團隊;也可以說自己擅長流程優化,梳理了各項產品工作流程,對標準化做出了貢獻……體現成長的加速度有多快:比如,在很短的時間內肩負起非常大的責任;從 0 到 1 把業務開展起來;快速搭建團隊並勝任管理職能;曾經有創業經驗等等。體現個人的影響力:比如,發表過行業相關文章;參與過行業相關交流等等。如果你發現,上述幾條沒有一條可以寫在簡歷上,也不用灰心,這說明你可能還在產品經理崗位的初級階段。
這裡有個方法可以彌補:
描述自己在通用能力方面,比較突出的部分,舉幾個例子:
做事細緻,需求不出細節瑕疵抗壓,加班沒問題善於溝通,與合作方在工作之餘關係很友好有好奇心,看書非常多喜歡某些運動項目雖然這些不是「硬通貨」,但也勾勒出了一個栩栩如生的職場靠譜青年的形象,總能加點分。
3. 如何與目標崗位匹配
除了遵循上述兩點之外,還要考慮,如何才能與目標崗位更加適配?
比如,一個招聘B端產品經理的崗位,你就需要在亮點裡體現自己對B端產品經理能勝任的理由,例如「有N年B端產品經理經驗、落地過零售行業在線化服務項目、擅長與業務人員溝通」等等。
總之,你的目標就是要讓你心儀崗位的面試官,能夠對你產生印象,從而感興趣,並能快速評估你對這個崗位是有勝任的理由的。
四、為現場面試做好鋪墊:重點明確,懂取捨
最後一步,我們需要為面試現場做好鋪墊:將簡歷正文做一些取捨,更加重點明確。
重點明確的簡歷,不是洋洋灑灑好幾頁,每段工作經歷都詳細描述。
重點明確的簡歷,應該能客觀反映出你當前的職級水平,也能規避你以往職業經歷中的弱項,是證明你擁有那些「賣點」的重要支撐。
如果你的個人亮點寫的非常吸引人,但是到了正文部分,卻看不到有力的事實支撐,面試官內心 OS:他憑啥說在 B 端產品方向非常精通?簡歷正文裡根本沒看出來啊!pass!下一個!
此外,簡歷裡千萬別寫多,如果面試現場被面試官深入提問,回答不清楚,就不妙了。
所以總結一下就是:
1. 該捨棄的,別不捨得刪
所有對於你個人的亮點沒有幫助的內容,都是可以一筆帶過或者捨棄的。
比如像我這種,工作年限長了的阿姨 PM,做過的項目兩隻手也數不過來。
總會有那麼一些項目,已經記不清當時為什麼做?為什麼做成了?為什麼沒做成?當時的數據怎麼樣?確實回憶不起來了,只怪當時太年輕,沒有及時做復盤!
如果把這樣的項目大篇幅的寫在簡歷上,會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因為一旦寫在簡歷上,就代表你必須清楚所有事情的來龍去脈。
面試官針對這些歷史展開詢問的時候,你只能回答:「我記不得了。」或者「我也不知道當初為什麼做,我只是個執行者。」
這樣可就大大減分了。
那怎麼辦呢?
我們可以對於那些講不清價值的工作經歷一筆帶過,甚至隱去。
2. 能突出自己亮點的經歷,就要用更多筆墨寫清楚
有兩類事情,值得更多筆墨:
近期在做的事情成長最快階段的事情為什麼要多寫近期在做的事情,這個很好理解:因為它是證明你已經達到或超過現在這個職級的重要依據呀。
那麼,又為什麼需要選擇成長最快階段的事情去詳細敘述呢?
因為那是證明你的成長加速度會有多快的依據——
想當年,你還初入職場,就能頂住壓力,把若干項目做得風生水起,於是在各方面能力都有了長足的進步!真是職業生涯中的難得機遇呢,而你也牢牢把握住了!這是多麼好的對於你能力和態度的證明啊!
最後回顧下我們的四步法
定時梳理履歷,建立自己的「檔案庫」多因素判斷法確認是否投遞目標職位,以及如何彌補經驗的缺失提煉簡歷亮點,幾秒抓住面試官眼球簡歷內容取捨,為現場面試做好鋪墊你學會了嗎?
一起探討職場、生活和讀書吧。
本文由@然阿姨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