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眾消費需求的增長,金融類APP比如省唄的下載和使用量大幅提高,這也給一些假冒APP的滋生提供了生存空間。省唄APP工作人員表示,這些假冒借貸APP不僅危害大,而且無孔不入,它們的共同特徵是通過營造知名金融品牌或金融服務的外觀,騙取用戶信任,從而進一步實施各種詐騙行為。尤其是最近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牽動人心,全國上下眾志成城抵抗疫情,但其中卻有不法分子假借抗擊疫情實施金融詐騙等犯罪,省唄在此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防範。
根據國家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臺發布的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共發現網際網路金融仿冒網頁4.8萬個,受害用戶12萬人次,網際網路金融仿冒APP 2801個,累計下載量3343.7萬次。
此外,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經過調研發現,此類假冒金融類APP詐騙案件處理出現了四難現象:即消費者維權難、機構名譽保護難、機構與消費者之間糾紛解決難、立案難。針對行業難點和痛點,省唄認為,一方面要繼續強化宣傳,普及有關金融法律知識,增強群眾的防範意識,提高群眾的辨別能力;另一方面,還可由監管部門牽頭,聯合各大企業的力量組建專項治理小組,對假冒金融類服務行為進行精準打擊。
面對消費者權益受到損害,作為金融從業機構應勇於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在這方面,省唄做出了不少努力。
首先,在防詐騙公益方面,省唄倡議從業機構建立專門防詐騙公益基金,對被詐騙嚴重且需要幫助的消費者在一定程度上給與幫助;其次,在消費者教育上,針對被詐騙消費屬性採用合理有效形式對其進行防詐騙教育;如省唄針對自有年輕用戶群體的特性,在防詐騙教育內容上除了使用傳統的圖文形式,還以短視頻形式在抖音、快手等備受年輕人喜愛的短視頻平臺進行大面積宣傳教育,以此更加直接有效的做好防騙警示提醒,提升用戶識詐防詐能力。據悉,後續省唄還將建立一整套的用戶防詐騙體系,從多方面、多渠道做好用戶的防詐騙工作。
不僅如此,在2019年底的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假冒金融類APP詐騙風險防範及消費者權益保護」會員沙龍活動上,省唄作為行業代表在會上提出了寶貴的防詐騙倡導建議。在法律法規方面,倡議監管部門儘快推動建立及完善詐騙罪相關法律法規,對不法分子起到警示作用,同時加強對消費者法律法規知識普及,使消費者在遭遇金融詐騙時,更易在第一時間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省唄提議金融行業平臺應在司法部門、金融監管、行業協會等的指導下,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聯合社會各方資源共同建立反詐騙協作機制,重點打擊行業高發詐騙事件,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面對日益猖狂甚至在防疫這個關鍵期也不「下班」的金融詐騙,省唄提醒廣大用戶,如果有資金需求,一定要通過正規渠道下載APP,切忌通過陌生人微信、簡訊連結下載。同時,用戶在申請網貸之前,一定要了解相關產品。目前,正規的網貸平臺是不會在下款錢以各種名義來收取任何費用的,保證金、解凍金、手續費、工本費等費用,都是詐騙團夥行騙的噱頭。未來,省唄將繼續在金融防詐騙工作上貢獻力量,聯合社會各界築起反詐騙的知識圍牆,共抗疫情,共防詐騙,建立直接、有效的反詐騙處理機制,避免金融詐騙事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