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列京劇「前後四大鬚生」馬連良有怎樣的人生故事?

2021-01-10 網易

2020-12-22 16:25:08 來源: 中國新聞網

舉報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22日電(記者 上官雲)聊到京劇史,馬連良是一位繞不過去的人物。身為京劇名家,他的表演風格獨樹一幟,也一直對戲曲藝術進行創新。

  22日, 「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幕,通過一百餘組件珍貴文獻、京劇文物,以及圖片、影像資料展現他的舞臺生涯和「馬派」藝術精華。

  一場特別的紀念展

  中國京劇傳承悠久。馬連良是「馬派」藝術創始人,列入京劇「前後四大鬚生」,也留下了許多經典劇目和寶貴文化遺產。

  

  「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現場。首都博物館供圖

  2021年是馬連良誕辰120周年。22日,「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開幕,向觀眾們展示了這位京劇大師的生平經歷和舞臺藝術。

  從內容上看,展覽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鬚生泰鬥,主要講述在歷史背景下,馬連良的人生軌跡;第二部分溫如劇藝,通過馬連良經典的代表劇目和精緻的戲曲服飾,表現他在藝術上達到的巔峰成就。

  第三部分菊壇流芳,以馬連良的交遊和授藝為線索,展現他在海內外的影響力,以及藝術傳承。在普及京劇知識之外,這場展覽也為觀眾提供了感受京劇藝術魅力的途徑。

  京劇大師的傳奇故事

  這場展覽吸引了不少戲迷的目光。馬連良的故事,也引起了許多參觀者的關注。

  1901年,馬連良出生於北京一個普通家庭。他的父親馬西園開有一家「門馬茶館」,經常有戲迷、票友在此唱戲。

  馬連良曾回憶,家裡因為開個茶館,像當時的金秀山、德珺如和劉鳴山等都在那兒走票,「所以我對唱戲從小就有癮。當時人家問我將來預備幹什麼,我就毫不猶豫地回答:我明個兒唱戲去!」

  

  「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現場圖片。首都博物館供圖

  也可以這樣說,在馬連良的心目中,從小就在盤算「唱戲」兩個字了。

  後來,家裡決定叫馬連良去學戲,那年他八歲。經歷一番磨鍊,1927年,26歲的馬連良首次獨立挑班春福社,名掛頭牌,積累了名氣和聲望。1930年,他創立了扶風社。

  開創「馬派」藝術

  大約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開始,馬連良步入藝術生涯的輝煌時期,表演藝術日臻成熟。

  值得注意的是,他將京劇藝術不斷創新,並大膽進行變革,將「生」、「末」兩行的表演手段融為一體,形成了以唱念做相結合的新風格,開創了獨樹一幟的「馬派」藝術。

  以劇目來說,京劇《趙氏孤兒》是馬連良後二十年演劇生涯中的一出力作,至今這齣戲仍是京劇舞臺上久演不衰的名劇。

  成名後,他也開始培養弟子、學生。在王和霖、王金璐的拜師會上,徐凌霄將馬連良的藝術總結為「融合眾家之長,發揮自己的優長」。

  在馬連良看來,教學亦是如此:學人不能死學,人各有體,能達到近似,再根據本身的特點發揮才好。

  後來,學生們得益於馬連良的言傳身教,大多成為「臺柱子」,也使馬派藝術得以薪火相傳。

  如今,許多年時光已過。有評價稱,馬連良的舞臺生涯貫穿了二十世紀京劇發展的黃金時代,而他,也是中國京劇裡程碑式的代表人物。(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位列京劇「前後四大鬚生」 馬連良有怎樣的人生故事?
    一場特別的紀念展中國京劇傳承悠久。馬連良是「馬派」藝術創始人,列入京劇「前後四大鬚生」,也留下了許多經典劇目和寶貴文化遺產。「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現場。首都博物館供圖2021年是馬連良誕辰120周年。22日,「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開幕,向觀眾們展示了這位京劇大師的生平經歷和舞臺藝術。
  • 四大鬚生——馬連良
    《早安京劇》系列公眾號,全天候陪您賞玩京劇…… ◆ ◆ ◆ ◆ 四大鬚生——馬連良 劉新陽 ◆ ◆ ◆ ◆ 馬連良
  • 「戲曲大觀」京劇前後「四大鬚生」為何包括七位老生名家
    「四大鬚生」是指四位著名的京劇老生表演藝術家在京劇史上有前四大鬚生和後四大鬚生的說法在前四大鬚生和後四大鬚生中馬連良均榜上有名因此,列名四大鬚生的著名京劇演員有七位他們分別是:餘叔巖、言菊朋、高慶奎、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奚嘯伯那麼,「四大鬚生」的稱號從何而來為何要分「前」和「後」呢且聽文旅君為您講來四大鬚生20世紀20-30年代,京劇老生演員餘叔巖、言菊朋、高慶奎、馬連良各自創立了獨具風格的藝術流派,被稱為「四大鬚生」。
  • 前四大鬚生的代表傳人
    京劇老生屆有前後四大鬚生之稱,代表了七位優秀的老生名家。今天小編先來聊一聊前四大鬚生的傳人。一:餘叔巖餘叔巖作為前四大鬚生之一,師承"名伶大王"譚鑫培,又是京劇世家祖父為老生名家余三勝,餘叔巖的餘派宗於譚派卻又推陳出新別具一格。
  • 言菊朋:兒子學習對手,女兒與自己競爭,四大鬚生也難免尷尬事
    京劇是一個一出現就極為成熟的劇種,在上百年的發展歷程中,出現了一大批的傑出演員。每一個行當裡都有幾個並稱的人,如旦角中有「四大名旦」,生角中有「四大鬚生」。言菊朋就是四大鬚生之一。其實京劇中的「四大鬚生」其實有七個人,分為前四大鬚生、後四大鬚生,其中馬連良在兩個行列都存在。
  • 大珠小珠落玉盤:京劇四大鬚生唱功分析
    四大鬚生,指四位著名的京劇老生表演藝術家。在京劇史上,有前四大鬚生和後四大鬚生的說法。而在前四大鬚生和後四大鬚生中馬連良均榜上有名,因此,列名四大鬚生的著名京劇演員有七位,他們分別是:餘叔巖、言菊朋、高慶奎、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奚嘯伯。他們名噪一時,藝術造詣很深。本文從四大鬚生的唱功上試做分析。
  • 「戲是時代之戲,人是盡心之人」,馬連良先生有怎樣的人生故事?
    可以看出,馬連良對諸葛亮這一藝術形象的理解經歷了「由神到人」的認識過程,也反映出隨著時代巨變,馬連良從鬚生泰鬥向普通勞動者轉變的努力。展覽中展出了民國時期馬連良在《群英會·借東風》中扮演諸葛亮時所穿的鶴氅,胸前繡太極紋,圓潤飽滿,襟上雙鶴齊飛,飄然靈動,似東風乍起,萬事皆備。諸葛亮也是馬連良塑造的經典藝術形象。
  • 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在首博開展
    2021年是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正在首都博物館展出的「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以113組件珍貴文獻、京劇文物,180餘張圖片和影像資料展現出「馬派」藝術精華。走進展廳,咿呀餘韻響在耳畔,一路走過,鬚生泰鬥、溫如劇藝、菊壇流芳三大板塊徐徐講述著馬連良的藝術人生。穿梭在多種身份中,一個豐滿的藝術家形象逐漸在觀眾面前生動起來。
  • 「戲曲大觀」「四大鬚生」之高慶奎 了不起的「三不爭」
    一個初登藝途的青年演員能夠和有名氣、有影響的藝術家合作不拘角色大小都是非常難得的幸運和機遇如果他確有潛力,也善於學習博採眾長,執著進取總會為自己打開成功之路京劇高派藝術創始人高慶奎就走過了這樣一條曲折但富有成效的從藝歷程高慶奎
  • 孟小冬:人生如戲 和寶堂 - 科技新聞傳播 科技知識普及
    當年,她與梅蘭芳經歷了怎樣一段驚天動地的美妙而悲愴的婚姻?在她70年的人生中都有過哪些一波三折?歷時六年的悲愴婚姻早在80年前,孟小冬就被京津滬的輿論界譽為「冬皇」。抑冬更有重要聲明者:數年前,九條胡同有李某,威迫蘭芳,致生劇變。有人以為冬與李某頗有關係,當日舉動,疑系因冬而發。
  • 新京報:琴酒雲去 京劇之殤
    這兩天,梅蘭芳的琴師姜鳳山、張君秋之子馬連良弟子張學津、楊寶森弟子朱雲鵬三位京劇界的先生接連去世。 齊如山先生在《國劇藝術匯考》的開篇第一句就說:「提起國劇這件事情來,實在令人傷心。」齊如山先生是沒有機會看到今天的京劇現狀,若是看到,應該慶幸生在過去那個時代。 京劇是角兒的藝術,好角兒的去世當然會帶走京劇。這就像是漫天的星辰,一盞一盞地在熄滅。
  • 我們大天津原來有這麼多個名人故居,閉著眼睛你能數出幾個?
    從明朝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到2018年天津建城已有614周年在這600多年的歷史中,天津城內迎來和送走了不知有多少人曾經在這座城裡住過誰呢?答案便是那些歷史遺留下來的故居建築天津的名人故居,你去過幾個呢?馬連良故居馬連良,中國著名京劇藝術家。
  • 京劇名家「三小一白」
    京劇界有許多組合如"四大名旦""四小名旦""四大鬚生""四大坤伶"等今天小編來聊一聊"三小一白"的京劇組合。組合由來:1919年上海天蟾舞臺邀請武生名角楊小樓組班南下前去演出,後來楊小樓邀請老生譚小培、青衣尚小雲、花旦荀慧生因荀慧生藝名"白牡丹"故稱"三小一白"組合。
  • 《龍鳳呈祥》、《狀元媒》上映 京劇電影傳承國粹
    兩部影片既有現代電影獨特的光影技巧,又融合了京劇中所特有的戲曲「詩韻」,堪稱值得細細品味的銀幕佳品。    《龍鳳呈祥》講述了孫權因劉備佔據荊州不還,與周瑜設美人計,假稱孫權之妹尚香許婚劉備,騙其過江留質,以換荊州的故事。《狀元媒》是北京京劇院經典傳統劇目,由前輩大師張君秋、馬連良、譚富英精心打造,各流派傳人繼承演出。
  • 京劇大師梅蘭芳為什麼自斷生路留起鬍鬚?
    「故人吏京劇,每事多閒放「是形容京劇魅力的詩句,京劇是我國的國劇,是傳統中華文化的代表。一提起京劇就會想起一位著名的京劇表演大師梅蘭芳,他是京劇四大名旦之一,技藝精湛,可作為一名唱旦角的京劇演員來說,梅蘭芳卻留起了鬍鬚,要知道留鬍鬚也就意味著不再登臺唱戲,那麼梅蘭芳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 用舞蹈之形 寫「京劇之神」
    七改劇本,避免舞蹈成為戲劇的附庸《梅蘭芳》的劇本前後歷經7次修改。導演楊威稱,舞劇最初的劇本側重梅蘭芳的生平敘事,將他的人生分為「抗戰前的戲劇革新」、「抗戰中的蓄鬚明志」、「抗戰後的新生」三個階段。讀罷劇本,她感到不改不行。舞蹈要靠身體語言說話,敘事上與戲劇、戲曲、電影相比有先天「劣勢」,卻以情感和意境表達見長。
  • 部編版六上:京劇趣談手寫筆記、文體常識及京劇常識拓展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23課《京劇趣談》,是一篇帶有說明性質的議論文。題目裡的「談」就是談論、議論的意思。全文圍繞一個「趣」字作為論點來寫,文章選擇了什麼論據內容來論證京劇的有趣呢?我們應該如何去解讀京劇之趣呢?1、看題目文章有兩個小標題:馬鞭和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