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小孩子而言,尤其是幼兒園的孩子,他們在學習漢字的時候,並不像我們所想像的那樣根據漢字的偏旁部首進行記憶。而是會將整個漢字具象化,也就是將每一個漢字作為圖形整體記憶在大腦之中。
那麼,如何讓四歲的孩子擁有更好的記憶能力以及感知能力呢?
我們可以通過一系列的訓練來達成我們的目標:
1、給予孩子不同的感官刺激體驗,從而促使孩子的腦細胞更加的活躍。
人類剛出生,嬰兒的神經元之間並未連接,而是相互獨立。到兩歲的時候,隨著大腦細胞逐漸接受越來越多的感覺信息,這些神經會以非常快的速度連接起來,每一秒鐘都會有多大200個新的連接(稱之為神經突觸)在嬰兒大腦中形成。
在孩子兩歲的時候,會擁有超過100萬億個突觸,是成年人的兩倍。這時候的神經突觸數量超過了孩子自身所需要的數量,突觸數量會被大腦「修剪」(就像新生的樹枝會被園丁剪掉,促使小樹更好地生長一樣)。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會有將近50%的突觸被修剪掉。而剩下的突觸則會擁有更多的能量,同時也會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所以,在小的時候,給予孩子更為豐富的感官刺激,可以促使這些突觸加入到神經迴路當中,得到強化,並且在不斷使用過程中,逐漸發揮出更大的作用;而缺少相應感官刺激的孩子,大腦中不用的突觸就會遭到弱化,最終被消除。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育兒書籍中會建議:孩子小的時候,儘量給予更多新鮮的體驗,顏色、物體、環境等方面的不斷變化,會增強孩子腦神經迴路的建設,對於孩子的感知能力、記憶能力以及對外界信息的接受能力方面會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2、多多陪伴孩子一起閱讀
四歲左右的孩子,主要負責基本身體需求和情感需求的右腦迴路發育得比較快,而主管邏輯方面的左腦發育還不夠完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在情感方面的需求相對比較大,父母的經常陪伴,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從而產生較強的安全感。
情感上得到滿足的孩子長大以後一般表現的心智方面都比較成熟,而且會顯得更加陽光、燦爛。
同樣,經常與家長一同閱讀的孩子,由於腦神經迴路得到了充分鍛鍊,所以在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方面會比其他孩子更加具有優勢。這樣,就會將所閱讀的書籍裡面的文字形狀記憶下來。
3、適度鼓勵,會增強孩子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我們經常會在路上遇到這種情況:家長拉著孩子在路上走,當孩子遇到路邊商店的招牌的時候,如果這個字他認識,就會指著字,並讀出來。此時,大多數家長都會覺得驚奇,並且會稱讚孩子「寶寶好聰明,寶寶都認識這麼多字了~~~」
得到家長稱讚和鼓勵的孩子就會有很強烈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就會更有動力去學習更多的生字,從而收穫更多的認同和讚美。
愛,是對孩子最有效的教育,也是不斷成長的動力
其實,孩子從小都存在無限的可能性,可以說每一個孩子都有無限的成長空間,就要看我們的家長如何對孩子進行教育。
對於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其實作為家長的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去給孩子報這樣或者那樣的輔導班,這個時候對孩子最有效的教育就是——愛的教育。
讓孩子明白父母對他的愛,並且引導孩子認識世界上存在很多美妙的事物,從而給他們創造更多、更豐富的體驗,培養他們良好的習慣,才是這個年齡段孩子最應該接受的教育。
結束語
教育、學習,並不一定是要坐在教室裡,坐得端端正正,聽從老師的教誨,任何場合都是對孩子進行教育的場所。
在家長的愛的陪伴下,增強體驗、增強閱讀,而不是刻意去強調認識多少個字,對孩子進行適當的鼓勵和讚美,就會促進孩子不斷地進步。
無數證據已經充分證明,在這樣一個相對無意識的狀態下,在比較放鬆的狀態下,孩子對外界信息的攝取速度往往會比較好。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沒有刻意去教孩子,但孩子卻能夠認識很多的字,並且能夠正確讀出的緣故。
作為家長的我們,只需要在不斷經歷的場景中讓孩子重複、並將這些字念出來,給予他們由衷的讚美和鼓勵就好。
對此,大家怎麼看?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