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奢是個猛人,他原來是在趙國收租稅的小吏,一口氣殺了平原君趙勝家九個不肯交稅的管事之人。
平原君什麼人?那是趙武靈王的兒子,趙惠文王的弟弟!同時也是戰國四公子之一,手下門客若干,得罪這樣的人豈不是要找死嗎?
所以說趙奢是個猛人,這樣的角色他也敢惹。你別說,平原君把他弄來質問了一番以後,被他說得是心服口服,立刻將他推薦給了趙惠文王。
那麼趙奢一開始是幹嘛的呢?他最早的工作跟軍事一毛錢關係都沒有,他是管理趙國賦稅的大臣。在他的管理之下,趙國的國庫日益充盈,看來是個理財的小能手。
不對呀,這跟我們認識的馬服君趙奢,完全不是一個人嘛!別著急,趙奢收稅只是他人生的起點而已。一場閼與之戰,讓趙奢從收稅小達人,變成了戰國名將。
一、廉頗和樂乘都不敢打的仗,趙奢敢去。
為啥說一個有本事的人,做什麼都能做出成績來呢?趙奢就是很典型的一個例子。他本來在趙國管理稅務,那日子不要太好過。
但是趙奢偏偏不安於做一個收稅小達人,他更願意在戰場上小試牛刀。公元前270年,秦國帶兵跟韓國槓上了,大軍駐紮在閼與。
這個時候整天求救的韓國立刻又去找趙國求援,三晉本來就是一家,唇亡齒寒他們是知道的。因此趙惠文王打算派人去支援韓國。
當時趙國有兩位很著名的猛將,第一位就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廉頗,第二位則是從燕國投降過來的樂乘。
其中廉頗表示,去閼與的路太遠了,而且艱險狹窄,沒辦法救援。趙惠文王嘆了口氣,又跑去問樂乘,樂乘自知比不上廉頗,連廉頗都這麼說了,他哪裡還有什麼好辦法呢?
無奈之下,趙惠文王只好找來了收稅收上癮的趙奢。趙奢當機立斷地表示,這都不是個事兒,就好比是兩隻老鼠在洞裡決鬥,當然是勇猛的那個可以獲勝了,這就是狹路相逢勇者勝。
因為趙奢的膽大和謀略,因此趙惠文王便將救援韓國的任務交給了趙奢。誰都想不到名不經傳的趙奢,會在這一戰中,給自己揚名立萬。就衝廉頗不敢去他敢去,這一戰也足以讓他青史留名。
二、趙奢在閼與之戰中大敗秦軍,從而揚名天下。
趙奢既然敢去救援,自然是心裡已經有了盤算。這個時候他最擔心的就是有人來打亂他的計劃。比如說有間諜過來幹擾趙奢的判斷,因此他下令不管誰來對軍事上的事情做建議,直接宰掉。
果不其然,趙軍中有一個偵察兵跑來希望趙奢去救援武安,趙奢立刻就把這傢伙給宰掉了。此外趙奢不僅加固了營寨,而且在大營中呆了28天都沒有前進。
秦國這邊得知了這個消息以後,甭提多高興了,都認為趙奢沒有救援閼與的打算。因此等到秦國的奸細走了以後,趙奢立刻暗中帶領大部隊前往閼與。
兩天一夜的功夫,趙國的援兵就趕到了閼與,這可把秦軍給嚇壞了。與此同時,趙奢還派人搶奪了北面山頭,佔據先機以後,多次擊潰前來爭奪山頭的秦軍。
因此秦軍在這一戰中大敗而歸,趙奢取得了閼與之戰的徹底勝利。因為這一戰有功,所以趙奢被任命為馬服君。
三、趙國太需要一場大勝來挽回顏面了。
趙惠文王雖然也是一代明君,徵伐天下的時候,獲勝的機會比較多。比如說三次伐齊之戰,都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但是他對付秦國就是沒那麼大的本事,而且總是被秦昭襄王戲耍,他太需要一場大勝仗,來挽回自己在秦國面前的尊嚴了。
因此趙惠文王不斷地去詢問廉頗、樂乘,甚至連收稅的趙奢都問上了,還不就是想要痛痛快快地打贏秦國一次嘛!
可惜廉頗和樂乘都不能體會趙惠文王的心思,只有趙奢能夠理解,所以他才會主動請纓,就算難度再大,也要想辦法達成趙惠文王的這一心思。
由此可見,趙奢可貴的地方,並不僅僅是軍事上的成就,更是能夠觀察人心的能力。這也是他幹啥啥都行的重要原因。
四、讓趙奢揚名的另外一個原因,是趙奢對兒子的了解。
閼與之戰其實很少有人知道,真正讓趙奢聞名後世的,是他那個兒子趙括。提到趙括無人不知,紙上談兵這個成語說的就是這位老兄。
當時趙奢已經去世多年,秦國和趙國在上黨地區對峙3年之久,廉頗始終堅守不出。這個時候趙孝成王很不高興了,因為國庫裡的錢糧都送去前線了,家裡都快空了。
而這個時候秦國那邊也在咬牙堅持,他們攻不下廉頗的防守,所以就造謠說秦國人都害怕馬服君,只要馬服君的兒子趙括出戰,那秦國必敗。
因此趙孝成王立刻就打算啟用趙括,這個時候趙括的老媽表示。知子莫若父,他老爹趙奢還活著的時候,就曾經表示,趙括這孩子不適合帶兵打仗,只適合誇誇其談。
這話後來在長平之戰中果然應驗了,趙括在長平之戰中,作為主將,選擇主動出擊,結果掉入了敵人的包圍圈,40萬大軍被白起坑殺,正好被趙奢給說中了。
總結:趙奢最大的本事,就是了解人的心理。
別看趙括聰明機靈,而且能言善辯,表面一看就是人才。但是作為父親趙奢,一眼就看出這孩子不適合帶兵,只適合搞搞理論。
按理說趙奢的兒子趙括,既然對軍事感興趣,那應該從小就到軍營裡去歷練,但是趙括並沒有這些經驗,他是整天在家裡讀書。
所以說外人不知道趙括有多大能耐,還以為他能夠創造奇蹟。可趙奢卻能看清楚。同樣趙奢在工作中也是以看懂人的心理才能把工作給幹好的。
他殺平原君家的管事之人,不是因為自己真的虎,而是因為他料定了平原君不會殺他,反而會重用他。他答應幫趙惠文王打閼與之戰,也不是因為他有必勝的把握,而是因為他懂得趙惠文王求勝的心理。
參考資料:《史記》、《戰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