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服君趙奢只打贏秦國一次,為何可以吹一輩子的牛?他太了解趙括

2021-01-10 歷史鑑賞者

趙奢是個猛人,他原來是在趙國收租稅的小吏,一口氣殺了平原君趙勝家九個不肯交稅的管事之人。

平原君什麼人?那是趙武靈王的兒子,趙惠文王的弟弟!同時也是戰國四公子之一,手下門客若干,得罪這樣的人豈不是要找死嗎?

所以說趙奢是個猛人,這樣的角色他也敢惹。你別說,平原君把他弄來質問了一番以後,被他說得是心服口服,立刻將他推薦給了趙惠文王。

那麼趙奢一開始是幹嘛的呢?他最早的工作跟軍事一毛錢關係都沒有,他是管理趙國賦稅的大臣。在他的管理之下,趙國的國庫日益充盈,看來是個理財的小能手。

不對呀,這跟我們認識的馬服君趙奢,完全不是一個人嘛!別著急,趙奢收稅只是他人生的起點而已。一場閼與之戰,讓趙奢從收稅小達人,變成了戰國名將。

一、廉頗和樂乘都不敢打的仗,趙奢敢去。

為啥說一個有本事的人,做什麼都能做出成績來呢?趙奢就是很典型的一個例子。他本來在趙國管理稅務,那日子不要太好過。

但是趙奢偏偏不安於做一個收稅小達人,他更願意在戰場上小試牛刀。公元前270年,秦國帶兵跟韓國槓上了,大軍駐紮在閼與。

這個時候整天求救的韓國立刻又去找趙國求援,三晉本來就是一家,唇亡齒寒他們是知道的。因此趙惠文王打算派人去支援韓國。

當時趙國有兩位很著名的猛將,第一位就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廉頗,第二位則是從燕國投降過來的樂乘。

其中廉頗表示,去閼與的路太遠了,而且艱險狹窄,沒辦法救援。趙惠文王嘆了口氣,又跑去問樂乘,樂乘自知比不上廉頗,連廉頗都這麼說了,他哪裡還有什麼好辦法呢?

無奈之下,趙惠文王只好找來了收稅收上癮的趙奢。趙奢當機立斷地表示,這都不是個事兒,就好比是兩隻老鼠在洞裡決鬥,當然是勇猛的那個可以獲勝了,這就是狹路相逢勇者勝。

因為趙奢的膽大和謀略,因此趙惠文王便將救援韓國的任務交給了趙奢。誰都想不到名不經傳的趙奢,會在這一戰中,給自己揚名立萬。就衝廉頗不敢去他敢去,這一戰也足以讓他青史留名。

二、趙奢在閼與之戰中大敗秦軍,從而揚名天下。

趙奢既然敢去救援,自然是心裡已經有了盤算。這個時候他最擔心的就是有人來打亂他的計劃。比如說有間諜過來幹擾趙奢的判斷,因此他下令不管誰來對軍事上的事情做建議,直接宰掉。

果不其然,趙軍中有一個偵察兵跑來希望趙奢去救援武安,趙奢立刻就把這傢伙給宰掉了。此外趙奢不僅加固了營寨,而且在大營中呆了28天都沒有前進。

秦國這邊得知了這個消息以後,甭提多高興了,都認為趙奢沒有救援閼與的打算。因此等到秦國的奸細走了以後,趙奢立刻暗中帶領大部隊前往閼與。

兩天一夜的功夫,趙國的援兵就趕到了閼與,這可把秦軍給嚇壞了。與此同時,趙奢還派人搶奪了北面山頭,佔據先機以後,多次擊潰前來爭奪山頭的秦軍。

因此秦軍在這一戰中大敗而歸,趙奢取得了閼與之戰的徹底勝利。因為這一戰有功,所以趙奢被任命為馬服君。

三、趙國太需要一場大勝來挽回顏面了。

趙惠文王雖然也是一代明君,徵伐天下的時候,獲勝的機會比較多。比如說三次伐齊之戰,都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但是他對付秦國就是沒那麼大的本事,而且總是被秦昭襄王戲耍,他太需要一場大勝仗,來挽回自己在秦國面前的尊嚴了。

因此趙惠文王不斷地去詢問廉頗、樂乘,甚至連收稅的趙奢都問上了,還不就是想要痛痛快快地打贏秦國一次嘛!

可惜廉頗和樂乘都不能體會趙惠文王的心思,只有趙奢能夠理解,所以他才會主動請纓,就算難度再大,也要想辦法達成趙惠文王的這一心思。

由此可見,趙奢可貴的地方,並不僅僅是軍事上的成就,更是能夠觀察人心的能力。這也是他幹啥啥都行的重要原因。

四、讓趙奢揚名的另外一個原因,是趙奢對兒子的了解。

閼與之戰其實很少有人知道,真正讓趙奢聞名後世的,是他那個兒子趙括。提到趙括無人不知,紙上談兵這個成語說的就是這位老兄。

當時趙奢已經去世多年,秦國和趙國在上黨地區對峙3年之久,廉頗始終堅守不出。這個時候趙孝成王很不高興了,因為國庫裡的錢糧都送去前線了,家裡都快空了。

而這個時候秦國那邊也在咬牙堅持,他們攻不下廉頗的防守,所以就造謠說秦國人都害怕馬服君,只要馬服君的兒子趙括出戰,那秦國必敗。

因此趙孝成王立刻就打算啟用趙括,這個時候趙括的老媽表示。知子莫若父,他老爹趙奢還活著的時候,就曾經表示,趙括這孩子不適合帶兵打仗,只適合誇誇其談。

這話後來在長平之戰中果然應驗了,趙括在長平之戰中,作為主將,選擇主動出擊,結果掉入了敵人的包圍圈,40萬大軍被白起坑殺,正好被趙奢給說中了。

總結:趙奢最大的本事,就是了解人的心理。

別看趙括聰明機靈,而且能言善辯,表面一看就是人才。但是作為父親趙奢,一眼就看出這孩子不適合帶兵,只適合搞搞理論。

按理說趙奢的兒子趙括,既然對軍事感興趣,那應該從小就到軍營裡去歷練,但是趙括並沒有這些經驗,他是整天在家裡讀書。

所以說外人不知道趙括有多大能耐,還以為他能夠創造奇蹟。可趙奢卻能看清楚。同樣趙奢在工作中也是以看懂人的心理才能把工作給幹好的。

他殺平原君家的管事之人,不是因為自己真的虎,而是因為他料定了平原君不會殺他,反而會重用他。他答應幫趙惠文王打閼與之戰,也不是因為他有必勝的把握,而是因為他懂得趙惠文王求勝的心理。

參考資料:《史記》、《戰國策》

相關焦點

  • 紙上談兵的趙括真的一無是處嗎?那為何白起提起他就恨得咬牙切齒
    圖片:趙括劇照當初秦國為了擴大國家實力,爭奪土地而與趙國發生了激戰,秦王命左庶長王齕攻打趙國,而趙國派出大將廉頗與之對抗,面對戰鬥力超強的秦軍,廉頗想出的最好辦法就是高築城牆,只守不攻。這個說法一起,果然令趙孝成王相信了,於是他急忙換下大將廉頗,改用趙奢的兒子趙括為主將,統帥趙軍。看到趙孝成王如此行事,丞相藺相如立即相勸,藺相如認為,趙括雖然從很小的時候就學習兵法,把很多兵法熟讀於心,並且對他父親趙奢的用兵方法非常了解,但只是表面上了解罷了,並不能很好的對這些兵法進行理解和運用,而且非常驕傲自大,不適合當一軍主帥。
  • 燕趙地靈出人傑 細數河北歷史名人⑥:趙奢
    趙奢認為:「其道遠險狹,譬之猶兩鼠鬥於穴中,將勇者勝。」(《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趙奢此議與趙王不謀而合。於是,趙王任命趙奢為將,率軍往解閼與之圍。  趙奢作為良將,有著高尚的品格。他不循私情,「受分之日,不問家事,」其子趙括少學兵法,言兵事,聰明強識,自認為「天下莫能當」。但僅記書本,並無實踐。趙奢以此「不謂善」,他憂慮地對妻於說;『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 白起一生屠敵超百萬,為何最出名的卻是趙括?看看白起怎麼說的
    在戰國時期,為了爭霸天下,各國之間戰火連綿,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是誕生了一大批名將;但這些所謂的名將在「殺神」白起面前,都要略遜一籌,為何?因為這白起在世之時,正值秦國崛起之際,雖然秦國經過了秦孝公和秦惠文王的勵精圖治,但國力終究還是不如之後那般能以一敵六。
  • 長平之戰的趙括果真是紙上談兵?
    秦國見對峙三年依然毫無辦法,便施反間計散布對廉頗不利的謠言「廉頗擁兵自重,不願與秦一戰。」並在趙國境內故意放聲說「趙國趙括是秦國最怕之人」。此時,趙國的國君趙孝成王,每天都在為幾十萬大軍的糧草著急。一聽此事,趙王火冒三丈「搞了半天,寡人養了個幹吃飯不幹活的主!你在那享清福,卻讓我來養活這幾十萬大軍?」趙王急了,一再催促廉頗開戰,可廉頗像來個性十足,怎會給他面子。
  • 趙括有多少人?
    所以說不存在什麼趙國放棄上黨就不會被打的說法,就算趙國放棄上黨也同樣會被打,只是早晚的問題罷了。趙國的戰略方向趙國是四戰之地,從建國開始就與鄰國頻繁發生領土衝突,但是趙國始終沒有明確戰略目標。北邊有遊牧民族,不好北伐;東出有齊國,齊國在當時還是響噹噹的大國,沒多大勝算;南下有魏國,魏國正是如日中天之時,顯然南下也不划算;西進有秦國,秦國有函谷關,騎兵去撞也不太現實。
  • 一塌壺荼軼史第四回——秦國的兩杯毒茶,是怎麼要了六國命的
    一對峙就是幾年,秦國是缺衣少穿,趙國更是缺量少吃。大家勢均力敵之時,秦國的這杯宮廷玉液茶終於泡好了,這杯茶是新鮮出爐為趙國特別定製的好(毒)茶。秦國找到了當時趙國的將二代,著名的趙國第一網紅,紙上談兵的趙括。他與父親趙奢談論兵法,頭頭是道。據說可能是下圍棋贏了幾盤,就像戰國時期的阿法狗,很快成了網紅,天下皆知了。
  • 戰國時期有一場戰役,不知打得多麼慘烈,士兵相互殺食
    戰國時期有一場戰役,不知打得多麼慘烈,士兵相互殺食長平之戰是中國歷史上最致命的一次。秦軍和趙軍都投入了將近一百萬軍隊,秦軍消滅了25萬趙軍,秦軍損失了20萬。最後,剩下的20萬趙軍投降後被秦軍殺死,只有240名趙軍的年輕士兵被遣返,趙軍的國力不斷下降。
  • 他空有理論缺少實踐,導致全軍覆沒,衍生出一個成語被世人嘲笑
    在生活中,對於我們的學習計劃,是不能只談不做,要實踐起來才知道成效,適不適合。在戰國時期,就有一個人是拿著理論去打仗,導致戰爭的失敗。他是誰呢?下面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趙括出身於大家,他的父親是一代名將,為趙國立下了很多戰功,打了很多的勝仗。
  • 秦國相範雎為何強大,他早就看淡生死,鬼門關走了好幾回
    秦國相範雎為何強大,他早就看淡生死,鬼門關走了好幾回了解歷史的朋友應該知道秦國國相範雎的名字,有人說他是奸臣,也有人說他是迫不得已,在我看來,這只是世人對他的一個簡單的看法。在那個年代,他知道,作為一個普通人,過著一種一目了然的生活,他憑自己的聰明伶俐和一副巧舌如簧,還極富情商,便成了魏國大夫須賈的門客。那時候魏王其實是想與齊國結盟,當時他派須賈去齊國,須賈知道範雎的口才,便一起把他帶到齊國。這兩個人到達齊國後,雖然齊國王給予他們很好的待遇,但在盟軍面前卻是閉口不談,只把他們當作外國客人。
  • 易經:知道「我是誰」,也可以趨吉避兇
    《易經》是對人性及客觀規律的總結,是既可以「高瞻遠矚」又可以「就事論事」的實用之學!記得小時候經常在評書裡聽到「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這句話,這裡的玉柱金梁都是用來形容大人才的,而非阿貓阿狗的小人物可以擔當。而在現實中,各個崗位若要高效運行,也需要擁有才華的大量人才。
  • 趙國為什麼會敗給秦國?除了國力差距,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
    在經歷了一次內亂風波後,趙國元氣大傷,趙武靈王執政期間推行的諸多政策都被中止。趙國唯一一次能與秦國一較高下的機會就這樣喪失了。趙惠文王幼年繼位,後來又在內亂中殺死兄長,餓死父親。從人倫角度來說,趙惠文王六親不認,人品很渣。但從治國理政角度來說,他的政績卻相當不錯。
  • 範雎:在魏國被人撒尿,逃秦國做到宰相
    他挺過來了,他逃了出來,最後做到了秦國宰相。他戲耍小人須賈;他逼死仇人魏齊;他輔佐恩人秦王;成為一代名相!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範雎!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縱橫家、謀略家。範雎對秦昭王說:把戰爭的矛頭,對準離秦國較近的韓國、趙國和魏國三家,這樣,攻取的土地,可以輕易守住,即所謂的「得寸即王之寸,得尺即王之尺」。對於離秦國相對較遠的齊國和楚國則暫時置之不理,這樣,這兩個國家出於彼此的私心和猜忌,不會主動參戰,只會坐山觀虎鬥。這樣,待我們收拾了韓國、趙國和魏國,再積聚力量,一舉拿下齊國和楚國。
  • 方舟:有大哥羽暴龍罩著的牛龍,能否打贏異特龍呢
    大家好,我是大手,每天更新方舟生存進化這款遊戲的乾貨,喜歡的小夥伴可以關注一波。應粉絲的要求,今天我們要來看一看在羽暴龍帶的帶領下牛龍是否能打贏異特龍呢。戰鬥中戰鬥開始,我們可以看到,牛龍的攻擊十分給力,一直擊退異特龍。不過由於它們體型的差距,牛龍每擊退一次,就要往前走幾步攻擊異特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