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的1月,敵軍制定魯南地區的戰略部署計劃,共派出23個師,三十多萬的兵力對我國的華東地區展開合圍。面對敵軍的強勢進攻,我軍按照粟裕將軍的指揮,採用舍南取北的戰略,最終在2月份與敵軍展開激烈的交戰,經過三天三夜的戰鬥,以傷亡6000餘人的代價最終成功取得萊蕪戰役的勝利。在這場戰鬥中,我軍共俘虜敵軍五萬多人,敵軍的中將副司令李仙洲就在俘虜的隊伍中,而他的被抓卻是因為一名8歲的孩子,這是怎麼回事呢?
我軍當時有優待俘虜的政策,因此對於身體上有傷的戰俘,通常都是給他們發放路費讓他們選擇回家鄉,還是留在接受收編整頓,這樣的行為卻是讓敵軍鑽了空子。敵軍中將李仙洲在戰鬥中,剛好不小心被子彈打到大腿,因此他立即換了一身士兵的衣服,混到俘虜的隊伍中,想要以此騙過我軍的戰士。正如李仙洲猜想的那樣,我軍戰士在對他的傷口進行了簡單的消毒和包紮後,確認他傷勢過重不能參加戰鬥後,就給他發放了路費送其回老家接受治療和修養。眼看李仙洲就要因此逃過一劫的時候,一個8歲的小孩突然說了一句話「你們怎麼把這些俘虜都送走了,還要把李司令給放了呢?」聽到小孩子的話語,我軍幹部立即意識到,敵軍的副司令李仙洲正是在傷員隊伍中,於是連忙對其進行抓捕。
這個8歲的小孩子是李仙洲馬夫的乾兒子,在戰鬥中因為與馬夫走散,於是被我軍抓了回來,由於年齡太小戰俘營不要他,最終被我軍的一位供給主任收留下來,準備幫助他慢慢找到自己的父親。由於小男孩常年生活在敵軍司令部內,所以一眼就認出了釋放隊伍中的李仙洲,在看到我軍做出如此動作後,忍不住念叨了一句。
而也就是這麼無心的一句話,我軍戰士立即進行了上報,並很快出動一個騎兵連,開始了緊急追趕,最終將敵軍受傷的俘虜圍在一個農家大院中。意識到自己的身份已經暴露後,李仙洲當即站了出來,承認自己的身份。我軍領導在看到他確實有傷在身,也沒有太過為難他,在給他拍了照片進行上報後,將他看押起來。英明一世的李仙洲,攪破腦汁也想不到,自己的身份是被一位8歲的孩子暴露的,並且因此成為了我軍的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