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發現杭州大作戰
杭州新聞客戶端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發現杭州大作戰」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我每天都在杭友圈「深層次挖寶」,不斷有小夥伴發上來一些有意思的推薦,比如「上城皓醬」發過一個小視頻,「這家店的老闆把片兒川做成打邊爐,理由居然是懶得燒」。
有趣吧,今天我們推薦的兩家「市井小館」,一家就是「片兒川做成打邊爐」的醉蟹座,另一家是有些年頭的康康飯店。
醉蟹座
請不起店員的小店
火了片兒川湯底和方便麵
這家店被我們挖出來,叫「醉蟹座」,招牌上還寫著「圍爐打邊、泥爐燒烤」。再仔細瞅,店門的玻璃上寫著許多字:本店宗旨,不便宜、不暴利,沒有添加劑,老闆吃啥您吃啥,良心經營,放心消費……以及最重要的,本店可以拍照,可以聊天,可以休息,可以打滾,但是不能打折!
醉蟹座是教工路上很小的一家店,店裡六張桌子,牆上一塊白板,上面密密麻麻都是菜名。進來吃飯的人,手裡會被塞一個小本子和一支筆,自行寫菜單。店裡沒有服務員,只有在小廚房裡忙得腳不沾地的老闆。想電話預約座位?不好意思,沒時間接啊,只能自己上門來排隊。
後來才知道,這位金老闆是城中名店福緣居老闆的表弟,四捨五入也算餐飲世家。
金老闆本來是做醉貨的線上業務,他的醉蟹、醉蝦、醉雞什麼的,一直都廣受好評。「因為我媽媽說,在家做這些太麻煩了,就叫我到外面來做。」金老闆說,正好朋友有個店面,店面還有幾張桌子,那就開堂食吧。店小、廚房也小,做其他的轉不開,不如就打邊爐。
沒有實地採訪前,我聽到的江湖傳說是,老闆很懶,點菜的單子也要吃飯的人自己寫,打邊爐湯底就是片兒川,最後的主食是方便麵。
跟金老闆聊了聊,他說要為自己正名:因為店小,人工費又貴,請不起服務員,所以才讓大家自己寫菜單的,「而且自己寫,就能隨意思考,不會受旁邊人的影響,多好!」
這麼小的店,金老闆一開始只想「小弄弄」,打邊爐的湯底以魚頭湯底、海鮮湯底為主,後來覺得杭州人都愛吃片兒川,就搞了這個做湯底。沒想到片兒川湯底迅速走紅,其他兩種湯底現在是每天僅三份,算限量了。
片兒川湯底很杭州,加的菜同樣也很杭州,比如手打的肉圓兒、自己做的千張包,還有涮響鈴、豬炸皮,我覺得這些料就很像過年時自己家吃的那一鍋暖湯,太熟悉了。
只有最後扔進去的方便麵,是真的「想偷懶」。店裡本來是做夜宵生意,金老闆說晚上喝過酒的人,來吃鍋暖暖的湯,胃裡舒服一點,就沒有準備主食。後來生意越來越好,營業時間也越來越早,有人要點主食,老闆一琢磨,反正已經是片兒川了,不如煮個面?要煮就煮方便麵,省時、省心,沒想到方便麵又成了爆款。
打邊爐的生意忙不過來,醉貨的外賣肯定沒有時間做了,不過依然有很多以前的粉絲老遠趕過來堂食。那塊白板上寫著的醉貨有:醉熟河蟹、醉花螺、生醉梭子蟹膏蟹、熟醉沼蝦、浸蝦油雞、蝦油門腔、威士忌小醉酥魚、生醉大青蝦、醉醃生蠔……熟醉沼蝦是我的最愛,沼蝦個大肉滿,一口咬下去,有淡淡的酒香。威士忌小醉酥魚也不錯,一般的酥魚會有油的味道,他們家的主要是酒香清冽。
可惜啊,金老闆說房租眼看就要到期了,新的店面還在找,這是我採訪過的最佛系的餐廳老闆了:「找得到就繼續做,找不到就休息一段時間吧。」
康康飯店
曾經的杭城名店
每年做5000隻醬鴨
前一陣在採訪雅惠酒家的時候,90歲的王奶奶曾跟我說,他們店吸引到的第一批客人是當年的「踏兒哥」,他們不但自己來吃飯,也帶來了更多的客人,漸漸就有了「上有雅惠、下有康康」的說法。
於是,我就把康康飯店給找出來了。
康康飯店的老闆名叫王志強,跟飯店打了一輩子的交道,因為父母就是開飯店的,他覺得自己「只懂得開飯店」。1984年,他跟哥哥一起在小車橋附近開了個飯店,哥哥小名叫「康康」,這就是店名的由來。後來慶春路那邊改造,康康飯店關了幾年,直到1993年,正式落戶景芳三區。
來到景芳三區,可以看到一大一小兩個門面,其實他們還有二樓區域,這是自1993年以來幾次擴張的結果。
我到的時候,老闆出去買菜了,他的兒子接待了我。「我爺爺、奶奶新中國成立前就是開飯店的,所以我們家算是有傳承的。要說秘方也談不上,主要就是原材料管得比較牢,我們都不用配送的菜,本來我爸爸每天都是早上五點半就起來去買菜,現在年紀大了,我接班。」
康康飯店始終保留著自己買菜的習慣,每天會根據市場情況而有些微調,尤其像海鮮什麼的,價格可能有一些小起伏,老客人們都能接受,他們點菜也從來不看菜單,隨口能報出自己喜歡吃的。他們還有一項服務,就是老客人可以提前打電話來店裡說想吃什麼高級一點的菜,老闆會去菜場買好,保證是新鮮採購、新鮮烹飪。
店裡做的是杭州人熟悉的那些菜,王老闆說都是他小時候就吃的。點擊量超級高的煎帶魚,我看過、吃過,真的跟我媽媽做的一模一樣。先來科普一下炸與煎的不同,簡單來說大火多油的是炸,小火少油的是煎,操作起來是煎帶魚更費時間,但是只有煎帶魚能保持著魚肉的細嫩感,通常炸帶魚都是乾巴巴、硬邦邦的。康康的帶魚事先還要經過暴醃,微鹹,喝個小酒、就個泡飯,怎麼吃都好!
店裡什麼菜吃的人最多?醬鴨兒吧?我看到飯店門口的玻璃上貼著一張長長的價格表。小老闆說到了冬天,整個飯店的門口、窗前都掛滿了醬貨,每年做5000隻醬鴨,最遠的粉絲在新疆。5000隻是極限,有的單位要搞團購,最多也只能買走100隻,再多就沒有了,「我們的老客人都盯牢的,總要照顧他們的」。
要說做醬鴨的配方,其實就那麼幾種調料、香料,無非是比例問題,康康飯店的醬鴨配方現在僅老闆一人掌握,核心機密。
點蔬菜的時候,老闆也會給一些非常規的建議,比如我喜歡吃番茄,那麼就要毛豆炒絲瓜裡放個番茄,感覺非常小清新呢。特別重要的是,店裡的菜除了醬鴨,其他都很柔和,符合我偏淡的口味。
來吧,
一起加入我們的「發現杭州大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