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格律與寫作」對仗 對聯

2021-01-09 詩婢楚楚

什麼叫聯?

聯就是格律詩中的兩句,一首律詩來講,它包括四聯:首聯、頷聯、頸聯、尾聯;首聯就是第一、二句,頷聯也叫次聯是第三、四句,頸聯又叫復聯、中聯,是第五、六句,尾聯又叫末聯,是最後兩句。

在一聯中又分為上聯和下聯,上聯是出句,下聯是對句也叫韻句。

在古今文學中,詩歌、散文、小說、戲劇、影視文學,各國都有,唯獨楹聯是中國特產,楹聯是漢字文化的集中體現。

語言文學家趙元任在《談談漢語這個符號系統》一文中說:「論優美,大多數觀察和使用漢語的人都同意漢語是美的。有時人們提出這樣的問題:漢語有了字的聲調,怎麼還能有富於表達力的語調?回答是:字調加在語調的起伏上面,很像海浪上的微波,結果形成的模式是兩種音高運動的代數和。漢語的文字系統,即使把簡化字考慮在內,當然是很不簡單的,可是它在優美性尺度上的等級是很高的。」

所謂「漢語符號系統」就是漢字系統。漢字兼有象形、表音、表義功能,簡單優美,內涵豐富,可以用最少文字,傳遞大量信息。楹聯充分發揮了漢字的優點,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楹聯文學。

對仗在格律詩中稱為對仗,作為單獨的一種文體,叫楹聯。

對偶和對仗是中國文學的一大特色。兩個並列、結構相同的修辭單位,成為對偶。對偶句在古代詩文中造就出現,講究平仄的對偶稱為對仗。對仗句在詩詞曲賦駢文中到處可見。對仗和對偶不同,一切對仗都是對偶,但對偶不一定都是對仗,對仗要講究節奏、平仄,而對偶不要求平仄,只要詞性相同就可以了。

對仗的特點是上句下句的平仄要相反,兩句在同一位置的字一般不能雷同。而駢文在對仗兩句中,虛詞是可以雷同的, 因為虛詞不算在駢體文的節奏之內。

對仗這種藝術形式,在我國文學中由來已久,遠在兩千多年前的《詩經》中,已經有了對偶的外在形式,比如《小雅·採薇》裡: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楚辭中也有類似的句子,比如《九章·涉江》:

與天地兮同壽;

與日月兮齊光。

對仗的叫法來源於秦始皇遇刺後而設立的皇宮衛隊。因古代皇宮衛隊的行列叫做「仗」,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儀仗」。儀仗就是兩兩相對的,對仗之名來源於此。

對句主要來源於民間的口頭應對或者文人之間的相互遊戲,由兩個以上互相對應而成,上下句不圍繞一個主題,所以往往沒有關聯,不能接續。

據考證,最早的對句出自《晉書·列傳第二十四·陸雲》,陸雲與荀隱的對句:「雲間陸士龍。日下荀鳴鶴」兩人生活在公元262~303之間。所以有考證的最早對句出現於這段時間。

聯語主要是由文人書面創作,聯語上下句之間要求「既對且聯」,有一個主題,起碼是可以接續的。如散文中對仗工整的聯句,律詩中頷聯、頸聯和大量的楹聯都是有主題的。

聯語是脫離了詩歌、辭賦而獨立使用的一種文學體裁,沒有脫離詩歌、辭賦等不能算聯語,只能算對仗。現有據可考的最早聯語是東漢末年孔融從他原詩中抽出,懸於客室的一聯:「座上客常滿,杯中酒不空。」

明萬曆年間,沈德符在其《野獲篇》中寫到:「張江陵(居正)盛時,有送對聯者。」對聯這一詞首次出現,這才把對子、聯語合二為一,統稱對聯。此後對句與聯語不再分開,而是作為統一在對聯名下的一個部分,成為一種獨立的文學體裁。

1、對仗體現了近體詩的對稱美;

2、律詩的頷聯、頸聯一般要對仗;

3、律詩至少有一聯(頸聯)對仗,至多有四聯對仗;如果是排律,除掉首聯和尾聯都要對仗。

在中唐之前格律詩成熟階段的作家,對仗有較大的隨意性,但至少有一聯(頸聯)是對仗的。

比如李白《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這裡面就是首聯和頸聯對仗,而不是頷聯和頸聯對仗。

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就僅有第三聯「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對仗。

岑參《寄左省杜拾遺》:

聯步趨丹陛,分曹限紫微。

曉隨天仗入,暮惹御香歸。

白髮悲花落,青雲羨鳥飛。

聖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

第一、二、三,三聯都對仗。

律詩普遍中間兩聯對仗,不一一例舉。

我們現在寫格律詩還是要求第二、三聯對仗的,而最後一聯不能對仗,只能用散句結尾,否則會給人沒有寫完的感覺。

總結對仗的基本要求:

1、字數、句數相等;

2、平仄相對,上聯以仄聲收尾,下聯以平聲收尾(注意對聯懸掛,右邊是上聯,左邊是下聯,落款都應該在左邊);

3、意思相對或者相反;

4、出句與對句的字一般不得重複,在同一句中可以重複;

相關焦點

  • 寫詩常識,如何正確對待詩詞和對聯中的對仗?你只要這樣做就行
    大家好,歡迎來到一號詩巷,這是我們《詩詞聯寫作精講,帶你快速入門》課程的第六章內容。上一章我們重點講解了格律詩詞和對聯寫作方面的意境塑造及其方法,點擊查看文章:學習寫詩,怎麼才能寫出一首好詩?記住1個條件5個方法就可以今天這一章,我們來認識「對仗」在詩詞對聯運用中的「工」與「寬」,以及它們各自不同的寫作要領。相信大家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在格律詩與對聯的寫作中又會有新的認知與突破。在上一節講意境塑造的時候,我們說過,無論是寫詩還是對聯,都需要做到各自的內容有一定的關聯性,如果無內在的關聯,那我們寫出來的作品肯定是「不知所云」、「亂七八糟」。
  • 詩詞寫作方法:格律詩的對仗及相關禁忌,全都在這裡了
    大家好,歡迎來到一號詩巷,這是我們《詩詞來年寫作精講,帶你快速入門》課程的第八章內容。上一章我們主要講解了詩詞聯中的流水對以及「相隔」方面的各種寫作要領,點擊查看文章:學習寫詩,要想提高寫作水平,這幾個方法與要領你得掌握今天我們來講解虛詞的運用,以及對仗與聯句寫作方面的一些禁忌。能夠將詩句、對聯寫得有味道,這是每個真心熱愛創作的朋友的追求。那麼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作品更有韻味,讓寫出來的句子擺脫死板的「實詞滿塞」式?
  • 「詩詞格律與寫作」流水對 扇面對 句中對 借對
    普通的對仗,上下兩句所述的是並列的事物或平行的事件,即使互換,原則上是不影響其意思的。流水對則不同,兩句有時間上的先後、邏輯上的緣故,條件、判斷、承接等關係不能顛倒。扇面對也叫扇對、隔句對;隔句對者,第一句與第三句對,第二句與第四句對。以此類推,名為隔句對。詩曰:「昨夜越溪難,含悲赴上蘭;今朝逾嶺易,抱笑入長安。」
  • 中國最有意思的對聯,一男生出一對聯,女生對出來後讓所有人臉紅
    對聯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之一,歷經千餘年的傳承,我國的對聯文化已經發展的非常成熟。明清以前,中國主流文人的創作主要以詩詞為主,唐詩宋詞文學史觀誕生就是在文人大量創作的基礎上才會誕生的。但是,隨著詩詞的衰落,曲藝等貼近大眾生活的文學形式漸漸成為了創作主流,對聯也就在清朝時期得到了極大地發展,由於乾隆皇帝的特殊愛好,為了逢迎聖意,文人們漸漸開始書寫對聯。
  • 堪稱千古絕對的8副對聯,對仗工整,頗有趣味!
    堪稱千古絕對的8副對聯,對仗工整,頗有趣味!1. 李東陽氣暖;柳下惠風和。這幅對聯用兩兼修辭手法而使聯意雙關。李樹東邊陽氣暖,柳樹之下惠風和暢,且對聯中飽含著「李東陽」、「柳下惠」這兩個人名。2.此聯是一幅嚴對,其中的「從、到」為介詞,對仗格律較為工整,是一幅不可多得的好聯。3. 不合時宜,惟有朝雲能識我;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這幅對聯為清代嚴問樵挽姬人聯,朝雲是借用了蘇軾愛妾王朝雲之名,其中的「朝雲」同「暮雨」相對應,十分穩妥。4.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 詩詞中對仗的使用
    上一篇文章講到了對仗的基本知識,以及如何使用《聲律啟蒙》積累對仗的基本要素。本章的主要內容主要在創作中如何使用對仗的內容。其中包括分析與創作兩個部分。分析部分主要包括分析古代先賢的使用對仗詩句的分析分析部分:我們首先來分析一些名作中的對仗使用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起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承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轉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合在律詩中對仗的部分通常為頸聯與頷聯也就是第二句與第三句。為什麼會在首句與尾句不需要遵守對仗的基本要求呢?
  • 古詩詞對仗——流水對與鼎足對
    古詩詞對仗分正對、反對、流水對,還有鼎足對、聯壁對。正對、反對、流水對包含兩句詩詞,對仗工整,又稱兩句對。鼎足對和聯壁對分別是三句、四句詩詞,它們都是從兩句對發展而來。正對:對仗最工整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 格律之上的詩詞手法——用標題去除時尚,用成句凸顯意境(附例)
    當然,只是探討——能夠在一首作品中既遵守格律,又說清楚內容,還有意境拔高,本身就已經是高手了。你的作品,展示就可以了,修改提升更多是趨向情感表達,非他人可以真正指點。另外再聲明一次,雖然本人講格律,有專欄,但是本人對古詩詞、格律詩詞的態度是一貫的,那就是平仄格律只是近體詩工具,僅此而已。我們學習格律的目的,是了解使用這套工具,而不是讓它成為我們的鐐銬。
  • 《有片》「自自冉冉」錯了就錯了!更正有這麼難嗎?
    總統府新春春聯「自自冉冉」引發熱議,目前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中,無「自自冉冉」一詞,但可查到「冉冉」,辭典內容顯示,冉冉有3種釋義,包括「緩慢行進的樣子」、「柔弱下垂的樣子」及「濃密迷漫的樣子」。1060103總統府鬧出「自自冉冉」笑話,說來好像也無辜,因為賴和基金會出的書也判讀錯誤,又沒人國文程度夠,警覺中間格律有些問題,就這樣指「由」為「冉」了!但被專家打臉後還要硬拗,實在令人不以為然,更是教壞囝仔大小。還有民進黨立委說是從賴和孫子那兒聽來,要用閩南語或客家話念,「自冉」跟「自然」同音。
  • 寶劍鋒從磨礪出——我學詩詞的幾點粗淺體會
    今天開始,我給大家介紹一下自己是怎麼樣學習寫作詩詞的。共分三個部分,分別是起步階段、入律階段和提高階段。退休後,生活安定時間充裕,大事做不來小事不想做,家務之餘,讀書寫作成了一件快樂的事。有報導說:按照國際上最新劃分,60歲到79歲還不能稱為老年人,還是一個人廣義上的壯年時期,某種意義上說,是一個人最成熟、最睿智、最能幹的時期。
  • 宋名競格律詩詞二首
    格律詩詞兩首一,七律 . 贊人民警察(新韻)文/雅軒逸人(江西)英姿颯颯透威光,奉獻忠誠氣宇昂。懲腐驅邪行道義,洗冤破案感天蒼。琴心維穩纖塵管,劍膽緝兇險惡當。神聖警徽昭日月,中華蓋譽好兒郎。曾獲第二屆左龍右虎杯國際詩歌大賽漢俳組二等獎,有格律詩詞選入《詩人作家新編》,有漢俳選入《中外漢俳詩選》。
  • 極簡對聯規則:三句話15個字,輕鬆掌握對聯規則(含平仄對照表)
    所以,既然玩對聯了,總應該了解一下對聯的規則吧。其實對聯的基本規則很簡單,就三句話15個字:字數要相等、句子要對仗、平仄要合律。對聯基本規則一:字數要相等這是對聯最基礎的規則。如果你願意在你家大門左邊貼五個字,右邊貼七個字,當然也不犯法,但這個肯定不是對聯。可能有人不屑一顧:這個還用說?但其實,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副上下聯字數不等的對聯。
  • 「名家平臺佳作賞析」趙青山:略談倉央嘉措詩歌創作與傳播中的格律...
    下面試從格律的視角,對倉央嘉措詩歌創作與傳播中的藝術特色略作剖析。一、藏族詩歌的格律傳統藏族詩學有著歷史悠久的格律傳統。早在13世紀初期,藏族學者貢嘎堅贊就將古印度梵語著作《詩鏡》譯介到藏地,成為藏民族自己的指導詩歌寫作的重要美學理論著作。這部著作主要闡釋了詩的形體、修飾和克服詩病三個方面的基本內容,該著有以下幾個特點:一、重視詩歌的形體(即詩體)建設。
  • 「一起讀詩詞」「西出陽關無故人」致敬那些藏在詩詞中的友情
    首聯描畫出送別地與友人出發地的形勢和風貌,隱含送別的情意,嚴整對仗;頷聯為寬慰之辭,點明離別的必然性,以散調相承,以實轉虛,文情跌宕;頸聯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使友情升華到一種更高的美學境界;尾聯點出「送」的主題,而且繼續勸勉、叮嚀朋友,也是自己情懷的吐露。
  • 詩詞知識丨王力《詩詞格律》:第四章(1)詩詞的節奏
    】詩詞的節奏和語句的結構是有密切關係的。(一)詩詞的一般節奏這裡所講的詩詞的一般節奏,也就是律句的節奏。律句的節奏,是以每兩個音節(即兩個字)作為一個節奏單位的。如果是三字句、五字句和七字句,則最後一個字單獨成為一個節奏單位。
  • 究竟什麼才是「風流彩杖」?紫微鬥數每日答
    」?好幾種觀點,主要還是在於古籍本身就有問題,《紫微鬥數全書》中寫到,「貪居亥子,名為泛水桃花。刑遇貪狼,號曰風流彩杖。」此處的兩句為上下對仗的兩句,那麼第一種觀點出來了,他們說「泛水桃花」指的是女生,「風流彩杖」指的是男生,格局的具體構成,前兩天我們講「泛水桃花」的時候提到過,在此就不贅述了。 我是比較認同這種觀點的,這種組合對於人生與婚姻都不利。
  • 才女出對聯招親,連出兩個上聯,都被「乞丐」對出,才女心服口服
    引言:我國的對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這其中有很多經典的對聯趣事,直到如今我們依然記憶尤新。我國古代沒有什麼娛樂活動,文人墨客聚集在一起,無非就是把酒言歡,偶爾比拼一下才華,其中詩詞和對聯自然是首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