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空法師:順著手指看月亮,依著佛法悟自性,千萬別執著法相!

2021-01-21 聖空甘露

聖空法師58屆《楞嚴經》講解節選:

【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當應看月。若復觀指,以為月體,此人豈唯亡失月輪,亦亡其指。何以故?以所標指,為明月故】

佛打了個比喻,他說:好像一個人用手指著月亮,他指這個月是讓你看月亮,可是這個人不看月亮,偏看他的指頭,把他的指頭當成了月亮。

所以指頭和月亮兩個都消失了,指頭能是月亮嗎?月亮能是指頭嗎?可是這個人硬把指頭當成月亮,兩個全不明白了,月亮也不認識,指頭也不認識了,說指頭的時候他硬說月亮,說月亮的時候他硬說指頭。

這個人指月亮,就為了讓你明白月亮,你幹嘛住在他的指頭上?所以我們講了半天,是為了讓你明心見性,你幹嘛住在我的語言上?你幹嘛住在我的聲塵上?一語道破。

【豈唯亡指,亦復不識明之與暗。何以故?即以指體,為月明性;明暗二性,無所了故。汝亦如是】

本來讓你認識月亮,認識月亮的目的,是讓你分出來明和暗。可是你把指頭當成月亮,以為是月亮的作用性,從此之後,明暗這兩種作用性你就搞混了。

我們現在真心自性和妄想顛倒,這兩種作用性我們分不清楚,明明錯了硬說是對的。無所了故,我們根本就搞不清楚,不明了。

佛拿月亮向我們比喻,大家說拿指頭當月亮,它會不會發出來月光?(眾答:不會)從此之後他說發光的是什麼呢?發光的是指頭,不發光的是月亮,這兩種作用性已經失去了,混了。

在日常生活當中,認為無明心意識最好用,離我們最近,所以就拿指頭當月亮,指頭雖然沒有光明,他認為是月亮,他認為離他最近,每天用的得心應手。

我們每天用自己的知見,用自己的心意識,用自己的分別,覺得比真心自性好用,知道我存在。可是真心自性放大光明,指頭不放光明還要去找。真心自性像月亮一樣掛在空中,曉了一切。他覺得這樣就找不著我了,這樣我就不能起作用了,我一直要用心意識,一定要用我的意識,見了什麼都要有意識,我才認為,知道認識這一切。

所以一直拿著指頭當月亮,一直在用自己的心意識,自己推理來判斷,認為這一切是這樣,就成為無明了,就這麼迷惑顛倒了。

我們現在就用自己的心意識,就好比是指頭一樣,當成月亮。月亮就好比是真心自性,他不用動心意識,不用自己的分別執著,而知道這一切。

可是把指頭當成月亮,它沒有光明,起不了這個作用,它必須要用我們的推理、分別、執著,用我們的意識,認為才知道這個東西,哪知道?像手電筒照著才認識,手電筒一滅沒有了。所以我們必須要執著,不執著就怕沒有。

真心自性起用你不用執著,不生不滅你執著哪家的?這個可差的很遠了,要搞清楚搞明白,這個作用性太懸殊了。

相關焦點

  • 拜佛的意義是什麼,看法師開示
    拜佛的意義是什麼,看法師開示。佛教的本義是佛法的教育,故而拜佛的意義,我想也應從佛法教育的意義上去理解。進寺院門口,就能看到當來下生彌勒佛。彌勒佛是釋迦牟尼佛住世時的弟子,現在在兜率陀天內院講法,將是我們這個世間的下一位佛。寺院門前的彌勒佛是未來佛,寓意是凡進入寺院之人,即種下了菩提善根。金剛種子,歷劫不滅。
  • 直擊第70屆楞嚴法會籌備現場,與聖空法師一起迎接觀音菩薩成道日
    昨天下午開會後,聖空法師帶著大家插花,一直忙到夜幕降臨。這次法會與以往都不相同,聖空法師將佛母寺各個殿堂都莊嚴了一番,擺上了鮮花、水果、香、燈、水。同時,全寺院上下也都在忙碌著,準備好一切迎接每一位到來的求法人。
  • 聖空法師答疑:一天誦40遍楞嚴咒,就業障現前,頭很懵,腰酸背痛
    在《楞嚴經》中佛讓25位大菩薩各說自己修行法門,讓文殊菩薩總結哪一個法門,最適合末法時期的眾生修行。  文殊菩薩分析之後,告訴我們觀世音菩薩的修行法門最快。  但是末法時期業重,很難降伏自己的心,佛教給我們一個方法,一心誦持楞嚴咒。  因為十方如來都是因楞嚴咒而成就的,而且還能遠離諸苦,積大功德。
  • 那年南下廣東,聖空法師的大願大愛改變了我的人生!
    就這樣,我和母親南下廣東來到了佛母寺,參加了一生中最難以忘懷的百日楞嚴法會。在這次法會中,我和母親全程做義工護持法會,深深體會到作為一家之主的聖空法師,是多麼的艱辛,多麼的不容易。同時,此次佛母寺之行也徹底改變了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03聖空法師在工地來時寺院還在緊張的建設中,再有2個多月法會就要開始了,時間緊迫可想而知。
  • 佛法——指月之手,渡河竹筏
    釋迦摩尼佛在《圓覺經》中這樣比喻修行:如兩塊木頭相互摩擦,木頭燒起火焰,火焰燃燒木料,木料燃燒乾淨後,就沒有木料可以得;猶如用熱湯澆冰塊,冰塊與熱湯消融後,就沒有病以及熱水可以執著。又如手指扎了刺,用竹籤挑出手指的刺,後刺挑前刺,刺既然已經剔除,就不要把竹籤留在手指中。
  • 修行人一定要悟入自性,不能著相
    我們平時都是活在一個虛妄的世界相上,而且認為是實在的,因此不能悟入真心。祖師說:「不明本心,學法無益。」有時候你學了很多、知道很多或者做了很多,碰到事情還是會在相上打轉,還是顛倒,就像阿難尊者,他聽了很多,可是被摩登伽女的邪咒一迷惑就壞了。為什麼佛陀要派遣文殊師利菩薩以楞嚴神咒去救阿難?因為文殊師利菩薩代表空性的智慧,是大般若的代表,大般若空性就是要破一切相。
  • 中年學佛猶未晚,願往後餘生長住自性回歸的解脫自在
    回望半世風雨,有多少哀怨嗟嘆;旦看今朝自在,能遇佛法實乃大福。可嘆人生無常,半世浮萍隨逝水,萍隨水,水隨風,萍枯水盡處忽又峰迴路轉,有幸值遇佛法。終於明白曾經自詡的超脫:那種自以為看淡了世俗而不再追名逐利;看透了人生而不在意人情冷暖的心境,不過是受制於無常與無奈而漸生的一種麻木和遲鈍。
  • 六祖慧能:世界虛空,包藏萬物萬象,自性即佛,含藏萬種佛法
    關於達到涅槃彼岸,大乘佛教認為有六個途徑,佛教稱為六度,分別為:布施:施予他人財物或佛法,為他人造福。積累功德,以求解脫。持戒:是一種修習方法,即要遵守佛門戒律和規定,謹慎自己的思想言行,去惡向善,保持信仰。忍辱:遭遇不公或侮辱時要思維佛法,面對苦難和恥辱,不惱不恨,不悲不嘆。精進:即精勤勇進之義,在修持過程中,努力不懈。
  • 佛教:何謂「緣起說」與「三法印」(深度長文)!
    所以,如對緣起甚深之義未能直接悟解,可借三法印之開顯以悟入。這樣,說緣起便同時要說到三法印了。第二、緣起的內在理性01、緣起故無自性在阿含經中,有四句話是常常提及的,就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生或作起);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這便是緣起的定義。依佛法看,世間的一切法,都由因緣和合而成,亦由因緣的逆離而壞。
  • 妙印法師:拜佛時突然佛菩薩顯身,拜嗎?若拜,是魔變的怎麼辦?
    學 佛 答 疑釋迦稚子:小僧有一問題,需大德解答,關於相的問題。比如突然佛菩薩顯身,拜嗎?若不拜是傲慢?若拜,若是魔變的怎麼辦?《金剛經》一切相皆是虛妄,《地藏經》有光目女拜過去覺華定自在王如來,那如來不就也空中顯身了嗎?既然一切相不要執著不要信,以音聲求是行邪道,那光目女案例如何解釋?
  • 本命年人生不可思議的大翻轉:出家、修行,跟著聖空法師學楞嚴!
    聖空法師 · 攝於2012年我來佛母寺之前並沒太了解佛法,更不懂規矩,大家都誦楞嚴咒,而我卻很怕,因為這咒語太長了,讀起來又拗口,還不知道它是啥意思。正如恩師上聖下空法師講的那樣:楞嚴咒每一句都不可思議,能夠救拔愚痴冥頑不靈的眾生趨向解脫。
  • 淨空法師:在佛菩薩眼裡,所有宗教都是一家,所有的眾神都是自性
    《大乘義章》第二卷講,你看講得多好,【解】「真實」者,《大乘義章二》云:「法絕情妄為真實。」故即離妄之本真,亦即自性清淨心。「妄」是假的,你能把它放下,你真心就現前。我講經講得很多,常常提醒大家,修的人很少。真修怎麼修法?我們眼見色,看得清清楚楚;耳聞聲,聽得清楚;鼻嗅香,聞得清楚;舌嘗味,身的感觸。
  • 願關房內的聖空法師,突破所有難關,超越一切劫難!
    地藏王菩薩聖誕就快到了,很多人這段時間都在讀《地藏經》,或者聽恩師上聖下空法師講解《地藏經》的視頻。地藏王菩薩的大願力,對父母的孝心、對眾生的慈悲,我在師父身上也看到了很多這樣相同的特質。師父十幾歲時,母親出車禍去世了,後來師父也出家了。為了母親能脫離惡道,師父做了很多佛事,還為超拔母親發下了堅不可摧的弘法利生的大願!
  • 拜佛的真正意義究竟是什麼,這是一定要懂得的,看法師開示
    拜佛的真正意義究竟是什麼,這是一定要懂得的,看法師開示。我記得過去,我曾兩度拜佛。一次是我們這的普照寺,那時只知道按照法師的方法怎麼拜,並沒有發下什麼願。那時去寺廟裡,主要是想找經書,尤其是《金剛經》這本書。
  • 淨空法師:阿彌陀佛跟我們是什麼關係,本來就是同一個自性本體
    《華嚴經》上釋迦牟尼佛說過,「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就是本自具足的,佛歸納這三大類就全包括了。你看,第一個是智慧;第二個是德能,神通道力是屬於德能,六種神通具足,大乘經上講的三明六通;相好就是整個宇宙,全宇宙都是自性變現的。後頭有一句,「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從哪裡來的?不現的時候本自具足,遇到緣,現出來就是整個宇宙。這個要知道,整個宇宙包括諸佛菩薩的剎土。
  • 金剛經簡譯佛法說明書三
    看這篇文章,需要先看另二篇:金剛經.簡譯.佛法說明書.(一、二)。原文九:「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
  • 佛法:六祖一句「迷時師度,悟了自度」,打了當今多少修佛人的臉
    網圖但是在繁華的表象之下,所曝露出來的問題也勝不勝數,就拿修行佛法而言,有許多的人根本就沒有真正的安下心來按照佛祖的教義去做,而是如世俗中爭名奪利的商人一般,今天祈求密意,明天奢求上師,……不勝枚舉,根本就失去了佛法不外求的智慧
  • 書法之術與佛法之道(一)
    弘一法師曾論道:「我覺得最上乘的字或最上乘的藝術,在於從學佛法中得來。要從佛法中研究出來,才能達到最上乘的地步。」「佛法」是佛家思想的集中體現,「佛」是梵語佛陀的略稱,其義為覺者;「法」的定義是軌持,即不變的規律。關於書法與佛家的關係,雖歷來不乏論述,然多隔靴搔癢,耽於表相上的描述。
  • 佛陀釋迦牟尼佛的四句話,看了你會受用一生,大安法師開示
    佛陀釋迦牟尼佛的四句話,看了你會受用一生,大安法師開示。佛陀釋迦牟尼佛放棄王子的地位,拋棄人間的榮華富貴。跟隨很多人學道修行,都沒有找到宇宙人生的真理,最後修到非想非非想處,認為不是究竟,也放棄了。佛陀釋迦牟尼佛的四句話,看了你會受用一生:一、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是《金剛經》裡的一句話,當年六祖慧能大師,就是聽到這句話而大徹大悟的。大安法師開示應無所住,就是一切不住。若能一切不住,即是實相境界。既悟實相無相,一無所得,還有什麼我執、煩惱、生死、無明可住?若執著無住,又落於偏空。何以故?當知真空不空。云何不空?空寂靈知,起用自見。用云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