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識字量大、會講故事、語言表達能力強!媽媽分享三個實用方法

2021-01-08 小書蟲媽媽

女兒上一年級了,班主任發現她的語言表達能力十分強,而且認識很多字,做習題,考試不用老師念題目,也可以獨立完成。同時,老師還發現她編故事的能力很好,平時班上組織「看圖說話」比賽,她每次都能拿第一次。因此,會講故事,語言表達能力好,性格開朗的女兒,很受同學們歡迎。

老師對我說,孩子有這樣的能力,相信我在背後一定花了很多心思和精力。確實,女兒是一個很普通的孩子,幾年來,我花了很多時間陪伴她成長。

我是如何培養孩子的?下面,我分享幾點經驗,供家長們參考:

(1)從小給孩子講故事

從女兒八個月大起,每晚睡前 我就堅持每給她讀睡前故事。有些故事已經重複讀了幾十次,幾百次,但只要女兒要求聽,我總是不厭其煩地讀給她聽。聽著故事長大的孩子,收穫肯定滿滿的。

(2)堅持指讀

給女兒閱讀的時候,我堅持用手指著文字讀。孩子眼睛會隨著我的手指移動,通過反覆地閱讀,無意識之間慢慢記住了很多字。雖然沒有刻意讓她認字,卻有意外的收穫。

(3)改編故事

女兒兩歲左右,我不再只是單純地讀故事,通常講了故事開頭,便邀請女兒一起改編故事,讓她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將故事續編下去。鼓勵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發揮自己的想像力,這對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思維能力都有很大的幫肋。

沒有哪個孩子不喜歡聽故事,聽故事除了能讓孩子增長知識、學習道理、更能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經過這樣的培養,孩子上小學自然會更輕鬆。

那麼,有什麼好的故事書適當讀給孩子聽呢?推薦一套我家女兒很喜歡聽,百聽不厭的故事書。這套書就是《2-6歲睡前啟蒙書》,全套共40本,四個主題,內容包括:洗手、吃飯、睡覺、如廁等日常習慣,而且還包括:發脾氣、膽小害羞、懂禮貌、誠實、幫忙、分享、友誼、愛心、認錯等社交能力培養。

為什麼會推薦這套書《2-6歲睡前啟蒙故事書》呢?我認為它這幾個優點值得推薦:

(1)故事簡短

每本只有11頁,每一本就是一個小故事,非常簡短。大家可能認為輕薄的書沒有什麼好處?事實上,這剛好符合孩子閱讀的特點。對於小寶寶來說,一般注意力可以集中5分鐘左右。簡短的小故事,不用兩分鐘就可以讀完,孩子也能在這個時間內集中精神。

另外,薄薄、小小的一本,帶著出門,非常方便。我經常帶孩子出門,隨手放幾本到背包裡,孩子無聊、哭鬧的時候,拿出來給孩子讀,效果不錯。

(2)故事內容貼近孩子生活

這套《2-6歲睡前啟蒙故事書》,每本書的主角都是孩子喜歡的小動物,如:小兔子、小狗、小豬、小貓等,而這些小動物遇到的問題,正是孩子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如:《尿床了》、《我不哭》、《穿衣服》、《刷刷牙》等。通過孩子喜歡的小動物,講他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孩子會更有認同感。

(3)配圖生動有趣,圖文一致

生動有趣的圖畫,孩子看圖畫的時候就能明白故事的內容,能自己看進去,而且圖文一致,孩子聽到熟悉的部分,也會通過圖畫和現實場景對應,印證自己的想法。圖文一致,讓孩子感到更有趣。

如:《我會分享》,當我讀到,猴弟弟叫來許多小夥伴,把那筐桃都拿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瞧,大家吃得多開心呀!女兒就說:「媽媽,玲玲生日的時候,把蛋糕分享給我們吃,我們也是吃得好開心呀!我也會把好東西分享給好朋友!」

《2-6歲睡前啟蒙故事書》一套40本,每本一個故事,每晚講一個故事,可以足足講一個多月。這套書原價240元,活動價59.9元,每本不用1.5元。如果你家寶寶喜歡聽故事,值得入手一套。喜歡的朋友,可點擊鏈拉下單。

歡迎您和小書蟲媽媽一起學習更多專業又實用的母嬰育兒知識,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記得給點讚並且分享給身邊更多需要的人。

【本文圖片均來源網絡,侵立刪】

相關焦點

  • 提升寶寶的語言能力,父母用這4個方法,孩子口齒伶俐,頭腦靈活
    為什麼很多寶寶語言能力極強,好像天生能說會道?其實孩子流暢的語言能力並不是天生的,想要具有流暢表達,內外兼修少不了。因為語言能力所體現的不僅僅是「嘴上功夫」,關鍵是孩子內在的儲存量。這和孩子所處的家庭環境有著極大的關係,父母的教育方法從中起著關鍵作用。究竟如何培養語言小能手呢,有以下4種方法。
  • 5歲男孩識字3000:3個方法激活識字內驅力,你的孩子也能行
    發展心理學也告訴我們:在語言學習中,孩子始終是個主動者,只要有個合適的環境,就能自然開花結果。也就是說,孩子識字不僅是他內在的發展需求,還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孩子通過自己的興趣愛好產生的動力來識字,這就是孩子的識字內驅力。
  • 教你4個方法訓練語言發展,寶寶表達能力更強,口齒伶俐
    3—4歲的孩子像只小鸚鵡6歲之前是孩子語言敏感期,在3—4歲之中,孩子語言模仿能力凸顯,會像只小鸚鵡一樣,別人說什麼,他也跟著說什麼。這時,父母不必奇怪,更不必生氣,要知道孩子已經進入語言「高級」重複的階段,孩子會發現,一句話的表達比幾個字分開表達更有意思,更像個小大人,於是樂此不疲地模仿別人或者電視上的語言。
  • 兒童語言發展緩慢?可以通過訓練方法,提升孩子的語言發育能力
    姥姥將這個問題和媽媽反饋之後,媽媽也開始焦慮起來,因為孩子也不願意和自己表達自己的想法,眼看著可可就要步入幼兒園了,媽媽也開始擔心孩子是不是能夠很好地融入到幼兒園的大環境中,能不能和小夥伴和諧相處,可不可以學到知識,會有沒有一些改變。
  • 3歲寶寶認識3000字:被抓住識字敏感期的孩子,有多幸運
    題中唐詩三百首,應隨機抽取十首,每聯只隨機保留三個字。按照這三個字的提示,這對聯應該完成了。3歲的神童知道3000個單詞:處於識字敏感期的孩子有多幸運有一道題目撒貝寧只提到作者的姓,他就答出來了;最後,他10道題全部答對。就連「襟、魑魅、殤、窅然「這樣的字都能認出來。不少網友心疼地抱住自己:「我已經輸給5歲的孩子」。
  • 孩子語言敏感期,家長怎麼做?培養孩子語言能力,謹記這5步!
    主要是因為,嬰兒來到這個世上以後便有聲響需要,同時會從各種各樣的聲音中產生「誘發效應」。3個月大的嬰兒,腦內的聽覺神經已經發育成熟,如4個月的寶寶,成人親切的話語會引起他愉快的情緒反應,報之以微笑和全身的活躍動作,甚至會引起他發音的反應。6~7個月的寶寶就能聽懂一些簡單的語句,如問:「媽媽在哪兒?」他會東張西望地尋找媽媽。這表明,寶寶在4~6個月就已經具備了接受語言的能力。
  • 找對方法很重要!幼升小最重要的能力,我後悔知道太晚了……
    閱讀能力強的孩子,他們的理解力、專注力和記憶力都會遠超同齡人一大截。培養閱讀能力要抓住啟蒙的關鍵期,我們給孩子什麼樣的閱讀底子,孩子未來就有什麼樣的世界。 識字量是閱讀的基礎,識字量跟不上,閱讀理解自然也不行,學習其他科目都會特別吃力。 有位媽媽說:「幸虧我家欣欣有底子,不然這一年級剛開始上就得掉隊。欣欣班上有個孩子,之前基本沒系統打過識字的基礎,一年級對識字量一下要求很多,結果搞得那個孩子壓力特別大。據說孩子天天回家哭。」 可見,提前儲備識字量是多麼重要!
  • 孩子說話沒條理?是缺乏邏輯思維能力的表現,試試這3個小妙招
    孩子缺乏邏輯思維能力的3個表現 表現一:詞彙量匱乏 對於事物的描述孩子多是採用單一的詞彙量,並且同樣的搭配表達出現的重複率極高。 例如,當孩子在形容樹的時候,詞彙量匱乏的孩子多會說"綠的""茂密的"。
  • 一位媽媽教孩子幾個簡單的識字方法,值得收起來學習
    在一個博客上看到一位媽媽教自己孩子識字的歷程,她的孩子認識的字超過很多同齡孩子,她說她家孩子不屬於那種特別聰明的,她也不曾強迫孩子學習認字,只是按照孩子的興趣來教,讓孩子輕輕鬆鬆的成長,她是用這麼幾種方法來教的,咱們也可以學習下,這位媽媽是這樣教孩子的:1、玩卡片看圖識字法
  • 孩子會拼音能識字了,但就是不自主閱讀,咋整?
    識字能力 ≠ 自主閱讀能力 有些能力是孩子天生就會的,比如哭泣和吸吮,有些能力需要在適宜的環境中經過時間的浸潤才能發展起來,比如閱讀。 腦科學研究顯示,從原生腦到閱讀腦,起碼要經歷十餘年,這種變化不光表現在認知結構上,在大腦的生理結構中也會留下印記。
  • 小學語文一二年級學習識字,但識字黃金期,卻是整個小學六年級
    聽說讀寫意,我們家長常常有一個誤區,認為小學要狠抓閱讀和寫作,其實如果孩子的識字量不夠,生字詞意掌握不好,閱讀和寫作就無法提高。對於一二年級的小學生,老師平時狠抓的都是生字詞。可是不要以為一二年級的識字量足以支撐小學六年的識字量,整個小學六年都是識字的黃金期。
  • 因「教學超前,作業量大」 媽媽讓5歲孩子退園回家-孩子成長 幼小...
    原標題:因「教學超前,作業量大」 媽媽讓5歲孩子退園回家  APP上,有家長稱孩子作業完成了,但沒弄明白(圖據受訪者)鄧蓉說,「退學的原因是個人認為兒子所在班級教學超前,作業量大,擔心這些會磨滅孩子的天性甚至自信。」  「以前的老師愛帶著孩子們唱歌、跳舞、玩遊戲,寓教於樂。中班下期,換了一個班主任老師。」鄧蓉說,進入大班後,數學涉及遞增遞減、單雙數、數的分解與組合。有時包括手工作業在內,一周作業達到3次。另外,翻看APP上發的教學照片,唱唱跳跳的少了,孩子背著手學習的多了。
  • 孩子拼音還沒學識字會有困難嗎
    面對這樣的變化,不少家長一臉問號:不學拼音,老師是咋教孩子識字的?孩子的閱讀能力會受影響嗎?如果你也有類似擔心,就隨記者去上一堂一年級語文課吧!  家長擔憂:不學拼音識字量會不會受影響  「開學已快一個月,我家二寶還沒開始學拼音,是不是不學拼音了?」
  • 3-7歲語言發展黃金期,這樣做,孩子口才遠超同齡人
    爸爸媽媽們應該都知道,語言表達能力,幾乎影響著孩子一生的成長。科學研究表明,3-7歲是孩子語言能力爆發的黃金期。這個階段,如果咱們家長能幫助孩子積累豐富的詞彙,掌握語言規律,鼓勵他們自由表達,那日後孩子自然可以出口成章、下筆成文。當然學習離不了好工具,今天為大家推薦一套幫助孩子語言學習的神書——《語言表達第一課》。
  • 寶寶識字多不一定是「神童」,錯誤做法影響孩子智商
    智力是人的一種綜合能力,不只是語言表達上,還有記憶、推理能力。被人廣泛推崇的是韋氏兒童測驗量表,它在國際上是被認可的,包括言語量表、操作量表兩部分組成,在測試時,需要孩子對一些常識性問題做出回答,同樣,包括兒童玩迷宮遊戲、圖畫補缺等任務達標。嬰兒期的孩子還沒有完善的語言,對理解和回答覆雜問題時,存在困難,而嬰兒智力測驗是為寶寶進行刺激,誘使他們做出反應,通過對寶寶行為的觀察。
  • 過早識字對孩子有害?家長別輕信傳言,這是教育的「最大騙局」
    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說:「讓孩子提早認字,或強迫他們早日養成自己看書的習慣,會破壞孩子的想像力。」但是,這句話是有前提的,松居直先生是繪本作家,他認為識字之前要先學語言。簡單來說就是家長和孩子聊天、講故事、讀繪本,等孩子看繪本的時候自己對漢字好奇了,就可以識字了。
  • 孩子「說話慢」表達不清楚,長大後多半會吃虧,家長可以這樣糾正
    通過前後的對比,一般語言功能差的孩子一眼就能看出來。孩子說話晚如果這個孩子說話很晚,別人2歲就能開始講一點故事,可是你的孩子4歲了,才會剛剛講故事,那麼這就是說話晚,語言的能力不是很強,至少和同齡的孩子相比是這樣的。說話表達不清楚含義,對孩子的成長有哪些不良影響?會容易產生自卑孩子如果總是不清楚,那麼這個孩子非常有可能以後也不願意說話,或者會極少的說話。
  • 孩子語言發育階段,當爹媽的心不要太大了
    2兩歲娃還不會說話,無論是出於什麼原因,都屬於不正常的語言發育規律。一般情況下:2-3歲的孩子就具備比較好的語言表達方式。4歲時能基本掌握一種本土口語。5歲以後能較清楚複述聽過故事大意、看圖說話或自己編簡單的故事。
  • 不善表達的孩子,未來會慢人一步?家長做好這3點很重要
    法國思想家蒙田在著作《隨筆集》中說過這樣一句話:「語言是一種工具,通過它我們的思想和意願得到交流,它是我們靈魂的解釋者」;著名哲學家席勒也曾說:「思想是我無限的國度,言語是我有翅的道具」。語言的力量不可謂不偉大,善於表達的人總能為思想插上翅膀,增快人與人之間的了解。「表達能力」不僅對大人十分重要,對孩子們來說,表達能力強的孩子往往能更快與小朋友建立友誼,處理人際關係,十分聰明伶俐。
  • 孩子以後智商高不高,在5歲之前,從幾個方面,便能看出端倪
    二、好奇心孩子在會開口說話之後,會對所在的世界充滿好奇,我家女兒就是經常粘著我問這個問那個,好像一本活動的「十萬個為什麼」,有的問題我有時候都回答不上了,這就是孩子智商高的表現。三、專注力孩子專注力的集中時間,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