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每日一薦|不貪為寶應該怎麼用,你知道它的典故嗎?

2021-01-09 百聞教育科普

1.不貪為寶 [bù tān wéi bǎo]

基本釋義:表示以不貪為可貴、崇高,也表示廉潔奉公。

出處:《左傳·襄公十五年》,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

典故:

春秋時,宋國有個人在山上開鑿石料的時候,發現了一塊寶玉。他非常高興,便兜著它回家,請一個玉工來加以鑑別,玉工仔細看了後,讚不絕口地說:「這塊玉好極了,沒有一點毛病,是個寶貝啊。不過你得小心,別在人家面前露眼,讓人家把它偷了去!」,其實,這人請玉工來家,已經引起了鄰居的注意。原來,平時極少有人上他家,這回玉工突然來,有人便不時進來張望。宋人心裡不安,怕有個閃失空歡喜一場,便把寶玉秘密藏好。儘管如此,他還是擔心寶玉會被盜走。如果把它賣掉,又怕不知它的真正價值,給別人佔了便宜。他考慮來考慮去,最後決定把它贈送給一個有身份的人,這樣多少還能留下些人情。過了幾天,他見沒人發現,便帶了寶玉悄悄地前往都城。到了都城,他去見掌管工程的大臣子罕,獻上了寶玉,子罕不解地問:「你把如此貴重的寶物送給我,大概是要我幫你辦什麼事吧?不過,我是從來不接受別人贈送的禮物的。」,宋人慌忙搖頭說:「我沒什麼事要您幫我辦。據玉工鑑定,這塊寶玉是稀有之物,所以我要獻給您。」子罕再次拒絕說:「我決不能收下這寶玉。因為如果收下了,你和我都喪失了寶。」,宋人聽不懂子罕這話的意思,只是呆呆地望著他。只聽子罕繼續說道:「我以不貪為寶,而你以玉為寶。你把玉給了我,當然喪失了寶,但我收下了你的玉,也就喪失了不貪這個寶。這樣,雙方都喪失了寶。」,宋人見子罕說了這通不收寶玉的道理,也無可奈何,只得實告道:「小民留下寶玉不得安寧,所以特地到都城來獻給您。」,子罕沉思了一會兒,叫宋人暫時留下。接著,命一位玉工為這塊寶玉雕琢,把它送到市場上去賣掉,把錢交給宋人,然後派人護送他回家。

相關成語:子罕辭寶 貪得無厭

2.相敬如賓 [xiāng jìng rú bīn]

基本釋義: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對待賓客一樣。

出處:《後漢書·龐公傳》:「居岷山之南;未嘗入城府。夫妻相敬如賓。」

典故:

春秋時一個叫鄧缺的人在田裡除草,他的妻子把午飯送到田頭,恭恭敬敬地雙手把飯捧給丈夫,丈夫莊重地接過來,畢恭畢敬地祝福以後再用飯。妻子在丈夫用飯時,恭敬地侍立在一旁等著他吃完,收拾餐具辭別丈夫而去。這件事被當時晉國的一個大夫看見了。左傳記載了這段故事。

相關成語:舉案齊眉 齊眉舉案 相親相愛 敬而遠之 分釵破鏡 絕情反目

3.鹿死不擇音 [lù sǐ bù zé yīn]

基本釋義:指庇蔭的地方。 音,通「蔭」。比喻只求安身,不擇處所。亦比喻情況危急,無法慎重考慮。

出處:《左傳·文公十七年》:「又曰:『鹿死不擇音。』小國之事大國也,德,則其人也;不德,則其鹿也。鋌而走險,急何能擇。」

4.毀家紓難 [huǐ jiā shū nàn]

基本釋義:毀:破壞,毀壞;紓:緩和,解除。捐獻所有家產,幫助國家減輕困難。

出處:《左傳·莊公三十年》:「鬥穀於(wū)菟(tú)為令伊;自毀其家;以紓楚國之難。」

相關成語:捨身為國 大公無私 廉潔奉公 損公肥私 自私自利 假公濟私

5.妖由人興 [yāo yóu rén xīng]

基本釋義:妖物因人而生。 指不正常事物是由於人自己不嚴肅、不正派引起的。

出處:《左傳·莊公十四年》:「妖由人興也。人無釁焉,妖不自作。」

相關焦點

  • 成語每日一薦|不屈不撓應該怎麼用,你知道它的典故嗎?
    典故:故事王商,字子威,繼承父親的封號為樂呂侯,是漢成帝的丞相,他為人耿直,作風正派。漢成帝三年的秋天,京城長安城中忽然有傳言說要發大水了,長安城就要被水吞沒了。剎時間,整個長安城的老百姓都驚慌起來大家扶老攜幼,爭相逃命。消息傳到宮中,漢成帝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到宮中議事,商量對策。成帝的舅父、大將軍王鳳也驚慌失措,勸成帝、太后趕快躲到船上去準備撤離。
  • 成語每日一薦|發蒙振落應該怎麼用,你知道它的典故嗎?
    有人對汲黯說,你這樣當面得罪皇帝,遲早會出事的,汲黯不以為然地說:「皇帝設置百官,難道是為了讓他們光說好活,而使皇帝陷入不義的汙泥裡去嗎?」不久,淮南王劉安準備反叛。他對公孫弘並不放在眼裡,怕的倒是汲黯。為此,特地告誡手下人千萬不要在汲黯那裡露了馬腳。他說,汲黯此人愛好直言進諫,能為節義而死,很難迷惑他。至於丞相公孫弘,對付他就像揭開蒙蓋在眼睛上的障礙,振落樹上的枯葉那樣容易。
  • 成語每日一薦|眾志成城應該怎麼用,你知道它的典故嗎?
    典故:東周的第十二代天子周景王姬貴,在他在位的第二十一年(公元前524年)和二十三年(公元前522年)時,做了兩件不得民心的事情:一件是鑄大錢,一件是鑄大鐘。大錢就是幣值高的錢。景王試圖以鑄行大錢的方式來收繳民間的小錢。大鐘即編鐘。景王準備鑄造兩組巨型編鐘,一組是無射(讀yì),一組是大林。他打算把這兩組編鐘上下懸掛在一起配合著演奏。
  • 成語每日一薦|平易近人應該怎麼用,你知道它的典故嗎?
    可是到了唐朝,為避唐太宗-李世民諱,凡言「民」處皆改為「人」,此語也不例外。如白居易《策林》十二引用這句話時就改成了「平易近人」。這樣一改,意思也就變了,從指政治變為指為人處世的態度,有時也指文章風格淺顯易懂。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熟能生巧,你還知道有哪些成語?
    典故:從前有個叫陳康肅,號堯諮的人,箭術精良,舉世無雙。他因此心裡非常的驕傲,常常誇耀自己的本領。「哈,哈,哈,我的箭術沒人比得上。你們有誰願意跟我比比看啊?」,「師父,您實在是太高明了,我們怎麼比得上您呢!」「是啊,我們還要多跟您學習,學習呢!師父你再表演一下,讓我們開開眼界嘛!」這些想從陳堯諮那兒學得箭術的年輕人,每天都說些恭維他的話,讓他開心。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金口木舌,你還知道有哪些成語?
    典故:夜久月高風鐸響  在銅鐘的家族中有一種稱為「鐸」的。它的式樣象鍾,但個頭很小,上有孔,裝上木柄,可以執在手中。鐸裡裝有鐸舌,搖動時鐸舌撞擊鐸壁而發出清脆的聲音。有以銅為舌的,稱為「金鐸」;有以木為舌的,稱為「木鐸」。按今天的叫法,它是一種大鈴鐺。  鐸還有一個重要用途是用於軍中發令。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璞玉渾金,你還知道有哪些成語?
    典故:「璞玉渾金」這則成語的「璞玉」是未經人工雕琢的玉;「渾金」是沒有冶煉過的金子。比喻人的品質純美質樸,或指天然渾樸的精美之器。  這個成語來源於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渾金,人皆欽其寶,莫知名其器。  魏晉時期有七位文人,他們在文學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其中有一名叫嵇康的,家附近有一大片竹林,風景秀麗,七位賢才常在那裡遊玩,毫無顧忌地開懷飲酒。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補天浴日,你還知道有哪些成語?
    典故:上古時代,有一次,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大戰。共工大敗,氣得向西方不周山一頭撞去,把不周山撞壞了。不周山是撐天的大柱,大柱一斷,天就坍塌了一大塊,地也陷裂了很多;同時,山林起火,洪水橫流,世界發生了可怕的災難。創造世界萬物的女神媧(女媧是邯鄲市涉縣人,媧皇宮就坐落在涉縣境內),在大江大河中挑選了許多五彩的石子,架起火來,把石子煉成熔液,然後用這種熔液去修補破壞了的天。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聞一知十,你還知道有哪些成語?
    1.聞一知十 [wén yī zhī shí]基本釋義:聽到一點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於類推。出處:先秦·孔子《論語·公冶長》:「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典故:子貢是孔子的得意弟子,很有才幹,孔子周遊列國,子貢隨行,關於外交方面的事情,往往由子貢去辦。有一次,齊國準備徵伐魯國,孔子想派弟子前去護衛,許多弟子紛紛自薦。孔子最後還是挑選了子貢。子貢果然不辱使命,使小小的魯國免除了一場危難,儘管如此,孔子卻認為他比顏回還差些。他問子貢:「你和顏回兩人哪一個強?」子貢答道:「我怎麼能和顏回比呢?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趨炎附勢,你還知道有哪些成語?
    典故:宋真宗時,有個當官的叫李垂。他為人正直,對官場中拍馬屁的行為深惡痛絕。也因為指責宰相丁謂而被貶。知道宋仁宗即位時,將丁謂貶職,李垂又被召回京城。人們勸他去拜見宰相,他卻說:「我見有些大臣處事不公,常常當面指責,現在怎麼能去奔赴權門,應和那些有權勢的人呢?」結果呢?他不久又被貶。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前車之鑑,你還知道有哪些成語?
    1.前車之鑑 [qián chē zhī jiàn]基本釋義:鑑:鏡子,為教訓。前面車子翻倒的教訓。比喻先前的失敗,可以做為以後的教訓。出處:清·陳忱《水滸後傳》:「前車之鑑;請自三思。」典故:賈誼是西漢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從小就有「神童」之譽,18歲起就名滿天下,受到了漢文帝的重用,擔任梁王太傅一職,在任期內,賈誼專心著書立說,將畢生才華傾注於文章中,流傳千古的政論文《治安策》便是他這一時期的傑作。在這篇文章中,賈誼分析了秦王朝奸臣當道、實施暴政、由盛而衰的慘痛教訓,總結說:「前車之覆,後車之鑑。秦朝的失敗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警惕呀!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發憤忘食,你還知道有哪些成語?
    典故:春秋時期,孔子和他的學生子路來到楚國葉縣。縣官沈諸梁間子路:孔子是個怎樣的人?子路回答不上來。後來子路把沈諸梁的問題告訴給孔子,孔子說:你為什麼不這樣回答呢,孔子的生活態度是'發憤忘食'(發憤求學,連飯都忘記了吃),明白了一個道理就會高興得忘記憂愁,而不知自己慢慢衰老了。這個成語形容勤奮好學,忘我工作。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騎虎難下,你還知道哪些具有偏正式用法的成語?
    出處:南朝·宋·何法盛《晉中興書》:「蘇峻反;溫嶠推陶侃為盟主;侃西歸;嶠說侃曰:『……今日之事;義無旋踵;騎虎之勢;可得不乎?』」典故:東晉成帝的時候,大臣溫嶠組織了一支聯軍去討伐叛亂的***。在戰爭的初期,有幾路聯軍連連失利,軍中糧食也快用完了。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一言九鼎,你還知道有哪些成語?
    1.一言九鼎 [yī yán jiǔ dǐng]基本釋義:九鼎:古代國家的寶器,相傳為夏禹所鑄。 一句話抵得上九鼎重。形容所說的話分量很重,作用很大。出處:《史記·平原君列傳》:「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兩敗俱傷,你還知道哪些與《史記》相關的成語?
    典故:戰國的時候,有一個很聰明、講話幽默的人,名叫淳于,他知道齊宣王正準備要去攻打魏國。便去晉見齊宣王,說:「大王,您聽過韓子盧和東郭逡的故事嗎?韓子盧是天底下最棒的獵犬,東郭逡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狡兔。有一天,韓子盧在追趕東郭逡,一隻在前面拼命的逃,一隻在後面拼命的追,結果呢!它們兩個都跑到精疲力竭,動彈不得,全倒在山腳下死了。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一字千金,你還知道有哪些成語?
    典故:戰國末期,秦國有一個大商人,名叫呂不韋,他因在趙國經商時,曾資助過秦莊襄王(名子楚)又把他的妾趙姬送給子楚為妻,待子楚接王位後,便被封為文信侯,官居相國。莊襄王在位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歲的兒子政(趙姬所生)接王位,便是歷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呂不韋為仲父,行政大權全操在呂不韋和趙姬的手中。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怙惡不悛,你還知道有哪些成語?
    典故:西晉末年,中原再次出現混亂,一些少數民族在北方建立起獨立的政權,史稱16國時期。前趙的國君劉濯,本為匈奴族,他依仗武力奪取了漢劉淵建立的政權,建都長安,威震一時。和劉濯同時的另一位武將石勒原是羯族人,從小做商販。後來,石勒投奔劉淵從軍,立下戰功,被封為大將。石勒對劉濯的篡權很不滿,伺機滅掉劉濯取而代之。石勒經過多次與劉濯交戰,使劉濯的軍事實力日漸削弱。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忍辱負重,你還知道哪些具有聯合式用法的成語?
    典故:公元221年,蜀主劉備不顧將軍趙雲等人的反對,出兵攻打東吳,以奪回被東吳襲奪的戰略要地荊州(今湖北江陵),並為大意失荊州而被殺的關羽報仇。東吳孫權派人求和,劉備拒絕。於是孫權任命年僅38歲的陸遜為大都督,率領5萬兵馬前往迎敵。次年初,劉備的軍隊水陸並進,直抵夷陵(今湖北宜昌東南),在長江南岸六七百裡的山地上,設置了幾十處兵營,聲勢十分浩大。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萍水相逢,你還知道有哪些成語?
    這幾句的意思是:關山重重,難以攀越,有誰為失路的人悲哀?今天與會的人像萍浮水面,偶然相遇,都是他鄉之客。表達了他生不逢時,慨嘆自已命運不佳的心情。不久,王勃離開洪都,前往交趾。不幸的是在渡海時遇難,死時才26歲。相關成語:不期而遇 萍水相遭 素昧平生 分道揚鑣 刎頸之交 莫逆之交2. 千鈞一髮 [qiān jūn yī fà]基本釋義:比喻情況萬分危急。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犬馬之勞,你還知道有哪些成語?
    典故:太平興國八年(983年),趙普年事已高,調任武勝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兼侍中,太宗作詩為他辭行,趙普手捧詩稿潸然淚下,對太宗說:「陛下賜給臣的詩,應鐫刻在石碑上,和我的老骨頭一起埋到黃泉之下。」太宗為之動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