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可謂是一個傳奇人物,他的第三次革命,開啟了心理學的另一扇大門。最近剛好有機會閱讀這位大師的著作之一《精神分析引論》,在此書中他提出了一種新型分析精神和心理現象的方法——精神分析法。用一個不同的視角來闡述這種治療神經病方法的原理和功能。雖說他的著作很晦澀難懂,但可以說每一部都是極其經典的。
《精神分析引論》中對內心的欲望與心理的關係的剖析得精彩透徹,書中分析了日常生活的某些慣常的失誤,如口誤、筆誤等,以此來闡釋出現這些現象的心理根源,並從中提出了弗洛伊德這一生對心理學發展最了不起的理論:「潛意思的存在」。使「抑制」這一心理現象和失誤動作變得格外有意義,失誤動作無非就是兩種衝突意向的一種調解。並且在此書中還初步提到了夢的分析,反對認為夢是軀體現象的觀點,創新的提出其實夢也是種心理現象,通過自由聯想的方法可以分析和推知那隱伏在背後的潛意識原念。在書的最後一章節裡通過對神經症症狀的分析系統指出人的意識系統三個層次:潛意識,前意識和意識。並深刻闡釋神經症的症狀就是性的滿足和代替。將性提升到另一個高度:性(泛指身體一切器官的快感,又稱為裡比多)在精神分析學中有比通常更廣泛的意義——治療神經症的工作在於解放裡比多。閱讀這本書後,我對日常生活的細小甚微的事物都具有了一股崇高的感覺,任何一件你作出的事,都有可能是你經歷了繁雜的心理活動後才有的結果。多麼神奇!你永遠也發覺不了潛意識的活動會讓你作出什麼行動。 整本書都在談論人的欲望。並且在人的心理活動中佔主導的作用(在所有的欲望中弗洛伊德特別強調了性慾)。欲望是人的本能,但現實生活並不提倡欲望,為了壓抑欲望則產生了道德。由於人有自我,所以在衝動時會有意識地制止某些不符合現實的活動,也由於人有超我,則可以感受美德,只是人的本我,經常不斷地被抑制。但過於抑制的結果可能導致發病,所以也要釋放本我,如何做到一個合理的度?則需要自我、本我、超我三者之間的聯動,各自分工井然有序而不導致混亂。由此,我感受到心理活動是一個多麼神奇的東西,也許你有意識,或許無意識的去做一些事情,都有此三者來調節來到達一個平衡。
因為此書我不禁感嘆弗洛伊德對人性的深刻探究以及由此提出的種種超乎社會與生活常理的認識。特別是潛意識,因為無意識活動而使人的心理現象變得更加神秘。人便是如此,總是對意想不到的事情格外著迷。而人們總是有那麼多控制不了的事情,比如自己的潛意識。因為抑制和現實,人們不能想當然地把潛意識轉化為意識。只能悄悄地通過夢的方式來釋放,卻又無可奈何的要經過一系列裝飾來瞞過主體意識的防衛者。而我認為弗洛伊德同樣偉大的是把性慾提升到一個道德也觸犯不了的高度,解開了人們平時的虛偽高尚面紗而直指人的獸性。人不斷的掩飾自己的本性,就像夢的加工者一般,用盡一切辦法彎曲的避開真相,安慰自己給內心一個暫時的清閒與舒適。其實什麼也沒變化,我們的本性並沒有因此而消失,還是擁有追求一切快感的欲望,而越壓制到關鍵時刻就越易爆發,並且,在作家中格外體現出來,這就是著名的「性慾升華說」。
將視野切換到社會現實中去,已經越來越多的性別模糊、變態現象等,不得不對弗洛伊德的先見之明抱以佩服的態度。在人一生的成長中,心理活動一直伴隨左右,精神反常也許就是一瞬間事情,只有內心強大才有具有平衡心理的能力,不只要適度釋放本我,也要符合自我,還要多增強自己的超我,不能脫離社會現實去實踐,也要懂得如何調節慾望與學會滿足,這樣才能單純質樸的去享受心靈的安定、感受由內而外的幸福。謝謝弗洛伊德寫了這本書,雖然這是一本以研究心理學為目的的理論知識書,但是書中那些呈現在我面前的文字,不僅讓我進一步地了解了心理學,明白了心理活動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與隱秘性,而且教會了我作為一個人,應該如何去調節自己的內心活動,怎樣去學會與人相處並且生活得心境開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