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引論》讀後感

2021-01-08 行走在路上的張張

弗洛伊德可謂是一個傳奇人物,他的第三次革命,開啟了心理學的另一扇大門。最近剛好有機會閱讀這位大師的著作之一《精神分析引論》,在此書中他提出了一種新型分析精神和心理現象的方法——精神分析法。用一個不同的視角來闡述這種治療神經病方法的原理和功能。雖說他的著作很晦澀難懂,但可以說每一部都是極其經典的。

《精神分析引論》中對內心的欲望與心理的關係的剖析得精彩透徹,書中分析了日常生活的某些慣常的失誤,如口誤、筆誤等,以此來闡釋出現這些現象的心理根源,並從中提出了弗洛伊德這一生對心理學發展最了不起的理論:「潛意思的存在」。使「抑制」這一心理現象和失誤動作變得格外有意義,失誤動作無非就是兩種衝突意向的一種調解。並且在此書中還初步提到了夢的分析,反對認為夢是軀體現象的觀點,創新的提出其實夢也是種心理現象,通過自由聯想的方法可以分析和推知那隱伏在背後的潛意識原念。在書的最後一章節裡通過對神經症症狀的分析系統指出人的意識系統三個層次:潛意識,前意識和意識。並深刻闡釋神經症的症狀就是性的滿足和代替。將性提升到另一個高度:性(泛指身體一切器官的快感,又稱為裡比多)在精神分析學中有比通常更廣泛的意義——治療神經症的工作在於解放裡比多。閱讀這本書後,我對日常生活的細小甚微的事物都具有了一股崇高的感覺,任何一件你作出的事,都有可能是你經歷了繁雜的心理活動後才有的結果。多麼神奇!你永遠也發覺不了潛意識的活動會讓你作出什麼行動。 整本書都在談論人的欲望。並且在人的心理活動中佔主導的作用(在所有的欲望中弗洛伊德特別強調了性慾)。欲望是人的本能,但現實生活並不提倡欲望,為了壓抑欲望則產生了道德。由於人有自我,所以在衝動時會有意識地制止某些不符合現實的活動,也由於人有超我,則可以感受美德,只是人的本我,經常不斷地被抑制。但過於抑制的結果可能導致發病,所以也要釋放本我,如何做到一個合理的度?則需要自我、本我、超我三者之間的聯動,各自分工井然有序而不導致混亂。由此,我感受到心理活動是一個多麼神奇的東西,也許你有意識,或許無意識的去做一些事情,都有此三者來調節來到達一個平衡。

因為此書我不禁感嘆弗洛伊德對人性的深刻探究以及由此提出的種種超乎社會與生活常理的認識。特別是潛意識,因為無意識活動而使人的心理現象變得更加神秘。人便是如此,總是對意想不到的事情格外著迷。而人們總是有那麼多控制不了的事情,比如自己的潛意識。因為抑制和現實,人們不能想當然地把潛意識轉化為意識。只能悄悄地通過夢的方式來釋放,卻又無可奈何的要經過一系列裝飾來瞞過主體意識的防衛者。而我認為弗洛伊德同樣偉大的是把性慾提升到一個道德也觸犯不了的高度,解開了人們平時的虛偽高尚面紗而直指人的獸性。人不斷的掩飾自己的本性,就像夢的加工者一般,用盡一切辦法彎曲的避開真相,安慰自己給內心一個暫時的清閒與舒適。其實什麼也沒變化,我們的本性並沒有因此而消失,還是擁有追求一切快感的欲望,而越壓制到關鍵時刻就越易爆發,並且,在作家中格外體現出來,這就是著名的「性慾升華說」。

將視野切換到社會現實中去,已經越來越多的性別模糊、變態現象等,不得不對弗洛伊德的先見之明抱以佩服的態度。在人一生的成長中,心理活動一直伴隨左右,精神反常也許就是一瞬間事情,只有內心強大才有具有平衡心理的能力,不只要適度釋放本我,也要符合自我,還要多增強自己的超我,不能脫離社會現實去實踐,也要懂得如何調節慾望與學會滿足,這樣才能單純質樸的去享受心靈的安定、感受由內而外的幸福。謝謝弗洛伊德寫了這本書,雖然這是一本以研究心理學為目的的理論知識書,但是書中那些呈現在我面前的文字,不僅讓我進一步地了解了心理學,明白了心理活動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與隱秘性,而且教會了我作為一個人,應該如何去調節自己的內心活動,怎樣去學會與人相處並且生活得心境開闊。

相關焦點

  • 研討會丨《道體學引論》:後哲學時代的中國哲學再出發?
    雖然僅僅作為「引論」,但本書凡三十三萬言,體量宏富,論道深邃,其意義與開拓性已不僅限於為道體學登場作引。他隨後便以《繫辭》和《乾鑿度》為中心,分析了道體學如何在體用論上突破了舊有的哲學框架。谷繼明(同濟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從清代的太極乾元論著手,對惠棟、張惠言的「乾坤二元」論做了分析,認為他們並沒有把這個問題完全想清楚。而《道體學引論》對這個問題的闡發,可以作為一個展開的點,給人帶來啟發。
  • 解析夢境,你知道心理學大牛弗洛伊德創立的的精神分析嗎?
    而弗洛伊德開創的精神分析流派,就是眾多心理流派中重要的一支。精神分析流派擁有一個奇特的能力,這種能力是中西方人們從古到今就一直追求的,那就是解夢。精神分析流派成立於19世紀後期,這個學派的領軍人物是弗洛伊德、榮格和阿德勒。精神分析流派主張通過對夢境的解析,來獲得諮詢者的心理活動。在精神分析學家這裡,夢境不再是荒誕而無意義的,反而代表了諮詢者的思想和願望。
  • 孩子會寫讀後感,作文可以不用管
    我在對孩子的作文訓練中,特別注重讀後感的訓練。我認為,讀後感是一切作文的基礎,掌握了讀後感的寫法,任何文體,對孩子來說,都不再困難。讀後感,就是讀一篇文章或本一本書籍後的所思所感所想所悟。由此也可以引申到觀後感,如看總影片,或一個電視節目,道理都是相通的。
  • 統編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七單元課文讀後感(小練筆)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讀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篇文章後,我感觸很深。在這篇文章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周恩來和一個同學來到了被外國人佔據的地方,在那裡他們親眼目睹了一個女人的親人被外國人的汽車壓死了,本來想請警察幫她撐腰,但是警察不但沒有懲處這個外國人,反而訓斥他。這時周恩來才真正體會到了伯父口中「中華不振」這4個字的沉重分量。
  • 讀匡衡的故事讀後感 解釋故事說明了什麼道理
    鑿壁借光是一則歷史上比較經典的勵志小故事,有網友會問讀匡衡的故事讀後感,下面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關於匡衡的故事讀後感供大家參考。   《匡衡鑿壁借光》讀後感:   暑假裡,我讀了《匡衡鑿壁借光》這本故事 。 匡衡是西漢時期的人,很勤奮,很喜歡讀書。
  • 一個月看60本書寫60個讀後感 杭州錦繡幼兒園男娃是怎麼做到的
    浙江在線8月7日訊 本周一,「閱鹿書院」7月排行榜出爐,誕生了一位閱讀量冠軍,一個月看了60本書,寫了60個讀後感。這個消息在浙江24小時APP上推送後,很多網友跟帖留言,想知道他是誰?他是怎麼做到的?昨天,記者聯繫上了這位閱讀小達人,他叫黨驕陽,小名九九,在杭州錦繡幼兒園讀小班,是個小男生。
  • 心理學:精神分析之一個夢例的分析
    一方面因為本期內容不同於往期,是單純的理論分享,而是要進行案列的分析;另外一方面,案列分析的內容要真實不假,才能有效分析;三是最近小編過於忙碌,對於夢的記憶一直較淺,直至今日才選到合適案列,詳情如下:2020年5月22日夢記到自己在刷抖音視屏學習其他主播拍優秀視頻,其中翻到一個年輕帥哥的視頻,他的愛國視頻內容抓到了我的眼球,調動了我的激情。
  • 《精神分析》系列淺淺聊-榮格分析心理學與鍊金術
    而同圈子的阿德勒也借用了榮格提出的一些概念,使得榮格的一些詞彙進入了精神分析的圈子。1907年榮格攜妻子艾瑪一起前往維也納拜訪了弗洛伊德。這一次的見面讓兩人非常興奮,會談持續了12個小時。榮格與弗洛伊德「相知相惜」的幾年裡,榮格也開始在他的著作裡引用弗洛伊德的觀念,並向精神醫學界介紹弗洛伊德的觀念,積極推廣精神分析。
  • 種草精神分析之夢的解析的方法
    這種病理觀念可以上溯到產生疾病的病人之精神生活的元素中,它一消失,病人就能康復。而這種精神生活的元素就可以選擇「夢生活」。採用這種方法需要病人有心理準備。首先,加強對精神感受的注意力;其次,降低對那些每天出現在自己頭腦中種種思想的批判。因為加強精神感受的能力,可以使來訪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精神世界;堅持的批判態度使得對夢、強迫觀念或別的什麼病症一直得不到滿意的解釋。
  • 精神分析與藝術史:從《夢的解析》到弗洛伊德自畫像
    展覽期間,南京郵電大學專職心理諮詢師、中國心理學會註冊心理師成顥圍繞精神分析與藝術史進行了專題講座,並就精神分析和表現主義藝術撰寫了此文。「二戰」期間,四位遛狗的法國少年在多爾多涅的山坡發現了震驚世界的拉斯科洞窟壁畫。這些遠古時期的藝術作品沉默地展現著一萬五千多年前的人類文明。而當時,整個世界正深陷有史以來最為殘酷的戰爭,人類的文明也危在旦夕。
  • 弗洛伊德古典精神分析:夢的三個來源
    文 | 壞壞小懶貓 | 弗洛伊德把夢的分析稱為「通向無意識的康莊大道」。夢的分析是古典精神學派研究的基本工具之一。弗洛伊德認為夢有顯像和隱像之分。顯像是回想夢裡發生事件時所講出來的內容,隱像是蘊含於顯像之中的真正含義。夢的實質就是被壓抑的無意識欲望通過變形偽裝的一種滿足方式。
  • 《精神分析》系列淺淺聊-榮格分析心理學:心理學與自然學
    為了確保避免主觀影響,他讓自己的學生羅森堡姆對泡利進行觀察性分析工作,而他自己則集中於對泡利的夢的分析。榮格說,我在第一次見他之後,便有這樣一個印象,在泡利的內心世界中,充滿了原型的材料。 榮格比泡利大25歲,但兩人的關係很深,主要是因為他們都對精神與物質的相互作用感興趣——榮格從心理學視角,泡利從物理學視角。
  • 心理學:精神分析之做夢及其功能理論
    今日主要分析做夢及其功能理論的主要流派,不分對錯,只為大家更好了解關於夢的文獻內容。佛洛伊德發現一切從某個角度對觀察查到的關於夢的特點找尋解釋,同時又對夢所處的地位從更廣闊的領域加以界定的闡釋都可以被叫做關於夢的理論。而這些理論文獻眾多紛雜,按照他們對夢中精神活動的數量與性質的基本假定把夢的理論大致分為三類。
  • 2017.08:養老機構老年人精神生活滿意度影響因素分析(劉昊等)
    養老機構老年人精神生活滿意度影響因素分析——基於山東省泰安市的調查 劉 昊 李 強 薛興利   內容摘要:本文基於山東省泰安市373份機構老年人的調查數據,運用Logit-ISM模型,系統分析了養老機構老年人精神生活滿意度影響因素及其關聯關係和結構層次
  • 心理學之父,精神分析第一人,帶你走進《夢的解析》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猶太人,奧地利精神病醫師、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他開創了潛意識研究的新領域,促進了動力心理學、人格心理學和變態心理學的發展,奠定了現代醫學模式的新基礎,為20世紀西方人文學科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柱。
  • 精神分析給你答案
    我們通常認為夢會給我們帶來某種預兆,很多人在做了奇怪的夢之後都會翻翻釋夢的書,分析一下是好還是壞的兆頭。若是好的,頓時放下心中巨石;若是不好,恐怕連飯也吃不下去。夢的神秘,給予我們太多想像空間,很難說那些解夢是否有道理。但就現代心理學的發展,尤其是從精神分析的角度,夢的確可以說是人真實情緒的最好註腳。其實看似天馬行空的夢,在心理學上是能夠反映出現實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