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孫楊成名之初能夠持續獲得指導和幫助,如今之事或許能夠避免。
今年以來,孫楊就像肥皂劇裡的男主角,不斷地領銜著新劇情,身份也在「問題男孩」和「金牌選手」中反覆變換。而這次,其青春陽光的形象,終是被自己廉價地揮霍了,著實令人惋惜。國家體育總局遊泳運動管理中心一紙「國家隊內停賽、停訓、停止社會活動和新的商業活動」的處罰書,不知是否會令他反思。
按道理說,運動員對規則的理解要比我們常人更深、更透,因為比賽中稍微觸犯規則,就意味著所有的努力可能付之東流。因此可以說,運動員是體育規則的高度遵守者。不過,作為一個社會個體,運動員僅僅遵守體育規則是遠遠不夠的,更大範圍的社會規則也不能輕易觸碰。孫楊無證駕駛,顯然違犯了交通法規,無論理由有多麼動聽,受到處罰理所當然。可能孫楊自己也沒有想到,這件事卻成為了一條導火索,將其過往的種種「劣跡」曝露給公眾,自身形象也隨即跌到冰點。
其實,從倫敦奧運奪金之後的種種表現來看,孫楊攤上「大事」似乎在早晚之間。超強的運動稟賦和傲人的成績讓其有點過度膨脹,在諸多光環的照耀下,年少成名的他開始不斷出現負面新聞,直至這個事件的發生。這其中固然有孫楊本身素養不足的原因,但深層次看,在孫楊的培養和管理中缺少相應的指導和幫助,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首先是對個人素質的培養不夠。在運動成績決定一切,金牌論英雄的背景下,運動員文化修養常常被忽視,這容易導致運動員素養不高。其次是個性化需求難以滿足。像孫楊這樣的「90後」運動員已經成為我國運動員的主體,這些運動員更具個性,更愛表現自我。尤其當他們具備了較高的明星效應之後,個性化需求會越來越多,勢必會與傳統的培養體制產生摩擦。當摩擦產生時,靠壓制運動員的個性需求並不能解決問題,適度的引導和幫助反而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孫楊成名之初,能夠在個人職業規劃、素質和形象提升、社會交往、應對媒體和贊助商等方面持續獲得指導和幫助,如今之事或許能夠避免。
「亡羊補牢,猶未晚矣」,孫楊之事既然已經發生,口誅筆伐也沒有必要,如何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倒應認真思考。當然,我們更不希望孫楊就此沉淪,而是希望他能儘早恢復青春陽光的健康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