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導語
失眠與抑鬱之間的關係,得從兩個方面去分析。
正向回答:經常失眠,是會引起焦慮情緒的;隨著焦慮情緒持續增加,會轉變為抑鬱心境,也就是抑鬱症的前身;
反向回答:如果已經被確診為抑鬱症或者焦慮症,那麼是會伴有失眠的睡眠障礙發生的;
02科學研究——失眠對抑鬱症患者來說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狀態
在抑鬱症的研究中,有一項研究叫做「序貫治療」Sequenced Treatment Alternatives to relieve Depression (簡稱:STAR*D ) ,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對抑鬱症最具影響力與大型臨床研究中的一項。
在這項研究中提到,有84.7%的門診抑鬱症患者是伴有失眠症狀的,而這種失眠症狀通常表現為以下三個主要方面:
入睡困難夜間覺醒早醒同時,伴隨這3種主要狀態同時存在的患者達到27.1%,這裡也需要將這三種狀態分別進行解釋與科普。
1、入睡困難
入睡困難簡單的講就是無論數了多少只羊,數了多少課星星,還是睡前利用了一切自然方法(睡前泡腳、睡前熱牛奶、睡前聽助眠音樂等)去安撫自己都很難達到快速入睡的一種症狀。
2、夜間覺醒
對於沒有睡眠障礙的人群,往往睡眠是遵循「睡眠-覺醒節律」,即「夜間入睡白天醒來」。可是對於有睡眠障礙的人們來說,通常在夜間覺醒2次以上,就可以被稱為有夜間覺醒的睡眠障礙了。
3、早醒
在睡眠障礙的判定中,早醒是早於自然睡眠規律時間段醒來的一種症狀,時間界定上是要早於自然醒來時間2個小時。
03如何自我判定?
對於一些有睡眠障礙,但又不知道自己是否存在抑鬱心境或者抑鬱症的症狀時,往往都會存在較大的心理壓力,同時又不希望家人子女等人為自己的這種潛在症狀擔憂。
在自我判定的方法中,較為實用的一種方法就叫做PHQ-9抑鬱症篩查量表。
PHQ-9是一種簡單自測抑鬱症狀的量表,在準確性與可靠性上有較為廣泛的認可程度,同時,單一通過此量表做出唯一判斷,也是一種偏頗之舉,所以結合PHQ-9量表得出的初步結論,可以與相關的精神科或心理醫生進行諮詢溝通。
計分規則:
1、0~4分,沒有抑鬱症;2、5~9分,可能有輕微抑鬱症;3、10~14分,可能有中度抑鬱症;4、15~19分,可能有中重度抑鬱症;5、20~27分,可能有重度抑鬱症;根據PHQ-9量表的設計初衷,分值≥15分時,需要進行外界幹預,例如到精神科或心理門診進行就診;但無論如何,只要對自己的失眠狀態與抑鬱情緒抱有積極心態,那麼無論是抑鬱還是失眠,都會迎刃而解的。
04對於長期失眠,從心結上入手,才是減少失眠的關鍵
對於很多有睡眠障礙的人們來說,無論對待無法入睡,還是早醒,都有著急切改變這種現實狀態的心境。那麼,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那就是「越急於達成某項事情,就越容易反著來或者弄巧成拙。」
1、急
明天還要上班、明天還有重要的會議、再睡不著明天恐怕要一天無精打採了,這些心理上的活動特徵,對於很多失眠者來說,都是非常常見的。
這種心態,也被認為是「急於求成」的一種表現。可能在別的方面,急有著急的好處,可是在失眠這,越急就越容易出現反效果。那麼這種急切的心理是為什麼呢?
一整天忙碌的學習與工作,已經使得我們大腦皮層乃至整個腦細胞都興奮的運轉了一整天了,隨著日夜交替的睡眠規律,在晚上大腦就容易進入了抑制狀態,也就是我們常常感到的睏乏感特別強的感覺。
可是對於長期失眠的人來講,當失眠形成一種常態的時候,打心眼裡就對日夜交替的睡眠規律進行了否認,所以整個大腦還是在一直保持高速運轉,思考如何入睡,思考如何開始第二天的工作,思考再不睡覺就會如何如何等等。
這樣的急切結果,就形成了反作用,大腦持續的處於興奮狀態,但心理上無論努力暗示,也打不到快速入睡的結果。
2、自責
自責一般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對於白天發生的一些事情進行自責,另一種是對於不能入睡的心態進行自責;
但無論是哪一種自責的心理存在,也都會對大腦皮層處於興奮思考狀態提供了「便利條件」。
3、對待第二天重要事件的過分期待
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有失眠經歷的,特別是對於第二天有著重要事件的時候。例如,第二天高考、面試、上班第一天、相親、重要工作等。
然而對於這種失眠的現象,是非常普遍的一種心理狀態,並不是因為某些疾病導致的,說的直白一些,就是過於期待或者過於重視的結果。
那麼回歸到理論上來說,這樣的結果依舊可以歸類到臨睡前大腦皮層以及整個腦細胞都處於興奮狀態而導致的。為什麼興奮呢?
正是因為思考第二天的這些重要的細節該如何應對,有沒有更好的方案等等。
05面對失眠,有哪些可以使用的心理療法
提及心理療法,通常是指利用語言、肢體語言、表情、態度、行為去影響直至改變患者的感受、認知、情感、態度、行為的方法。
1、認知療法
認知,就是我們看待一件事或者一個人行為的態度與觀點。那麼加上療法二字時,意義就在於通過分析的方式去了解患者內心是否存在錯誤的態度與觀點,再利用正確的觀念與態度,去影響直至改變患者的態度與觀點;
就失眠這種睡眠障礙而言,通過與失眠患者的溝通,可以究其原因,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失眠,找出內心的心結以及個人認知上對心結有何錯誤的觀點,最終通過點破心結,糾正錯誤認知的方式來幫助失眠患者走出困境;
2、暗示療法
暗示在心理學中是有著兩種方式的,其一是自我暗示,也是對自身影響力最強的一種方式;另一種是外界暗示,雖然不能直接的改變失眠患者本身的失眠症狀,但是可以直接的影響失眠患者的自我暗示,最終通過自我暗示的方式對失眠的原因與構成進行自我分析,最終走出失眠的困境;
3、放鬆療法
這種療法也被稱為放鬆訓練,目的也非常的明確,通過一種意識上的訓練,使得失眠患者學會自我神經調節的方法,最終達到對機體有著積極影響的目的,最終使得身心都處於一种放松狀態,更容易進入睡眠狀態;
通過科學層面的解釋,放鬆訓練的主體並不是我們個人,而是個人的情緒,最終通過訓練達到的目的也不是使得失眠症狀完全改善,而是使得我們學會穩定情緒的技能。
只有掌握了穩定情緒的關鍵技能,才是快速進入睡眠狀態,避免失眠現象出現的根結。這種方法,無論對待焦慮情緒,還是失眠,都是有著值得肯定的效果;
06結語
面對失眠,歸根到底的根本就源於我們的情緒無法得到自我的有效控制,大腦中思考著當天的事情,思考著第二天的應對方法,這些也都是自我情緒的表現機制而已。
所以,學會控制我們的情緒,就需要有的放矢的學會科學管理情緒的技能,而不是通過壓抑情緒等錯誤的方式去得以實現。有著失眠的你,不妨試試這些方法吧。
我是明理記,一個心理學界的乾貨挖掘機,關注我會讓你從心底深處理清思路,得到更多!
#抑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