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為短視頻的傳播開啟了高速通道,眼下人手一部手機已不是什麼新鮮事,機場,車站,公交,地鐵,不限場景隨手玩轉,非常方便。
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信息過載導致信息焦慮,泛娛樂化深入生活,導致我們花在手機上的時間越來越長。而遊戲,短視頻的受眾也越來越呈現低齡化,路邊常見兩三個小學生組團玩手機打遊戲,常見三歲孩童刷視頻看動漫。
是什麼樣的外部條件導致現在的青少年沉迷於網絡,筆者就近期所見所聞做一說明。
其一,父母不在身邊。孩子由爺爺奶奶照看,老話常說隔輩親,這在爺爺奶奶身上表現得特別明顯,老人家對孫子都很溺愛、嬌縱,捨不得打,捨不得罵。手機放在觸手可及的地方,孩子可以隨意拿,隨意玩。其二,父母在身邊。以農村父母為例,農忙時節也無暇顧及,孩子上學前匆匆交代幾句,責令其回家先寫完作業,才可以玩或者看電視,但小孩子的自制力、注意力都有限,如果大人不在身邊督促他們肯定大多數時間都在偷偷看電視。中午或者晚上父母回來,趁著做飯的間隙,小孩子就會偷偷拿出父母的手機來玩,這時父母的態度多半是應允的,問問作業寫完了沒,得到肯定的答案後,孩子就能放心大膽地玩了。其三,我還見到一種情況,母親抱著孩子吃飯,孩子哭鬧不止,母親遂拿出手機,孩子接過手機,立馬止住了哭聲,熟練地刷起來視頻,這時手機儼然成了哄娃神器。這樣的例子太多了!
讓人不免擔心,長時間玩手機會對孩子的視力造成損傷,影響健康;網絡形態複雜,不良信息的接收會對青少年的價值觀生成產生扭曲;網絡語大肆流行,髒話張口就來。
再者長期玩手機還會弱化孩子與人交流的能力,孩子在手機上投入的時間越多,對外界的感知就越來越弱,在與人的交流過程中就會產生障礙。長時間的累積還會變得脾氣暴躁,不愛與父母交流,甚至連情感訴求都會變得單一,行動愛好都變成了玩手機。
專注力變差也是其危害之一,因為相比於現實世界的無聊感及學習帶來的壓力,顯然電子產品帶給孩子的感官刺激更強烈,信息量更大,也讓他們更感興趣,所以即使在上課途中,孩子雖然人在教室裡坐著,但其注意力已經轉移到手機遊戲和短視頻上面去了。
同時網上也有爆出孩子經常用手機看動畫片,拇指變得僵硬、無法伸直,確診是雙拇指狹窄性腱鞘炎的新聞,以及孩子三歲玩手機,九歲患上頸椎病等新聞都在提醒家長朋友們,不要把手機當成「哄娃神器」。
父母的責任巨大,既要保證孩子的身心健康,還要讓他們學會獨立自強;既要保證孩子免受不良環境的侵害,又要讓他們努力適應環境,融入環境,所以教子養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