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雙拇指狹窄性腱鞘炎,拿手機充當「哄娃神器」危害不淺

2021-01-10 新熱點視界

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為短視頻的傳播開啟了高速通道,眼下人手一部手機已不是什麼新鮮事,機場,車站,公交,地鐵,不限場景隨手玩轉,非常方便。

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信息過載導致信息焦慮,泛娛樂化深入生活,導致我們花在手機上的時間越來越長。而遊戲,短視頻的受眾也越來越呈現低齡化,路邊常見兩三個小學生組團玩手機打遊戲,常見三歲孩童刷視頻看動漫。

是什麼樣的外部條件導致現在的青少年沉迷於網絡,筆者就近期所見所聞做一說明。

其一,父母不在身邊。孩子由爺爺奶奶照看,老話常說隔輩親,這在爺爺奶奶身上表現得特別明顯,老人家對孫子都很溺愛、嬌縱,捨不得打,捨不得罵。手機放在觸手可及的地方,孩子可以隨意拿,隨意玩。其二,父母在身邊。以農村父母為例,農忙時節也無暇顧及,孩子上學前匆匆交代幾句,責令其回家先寫完作業,才可以玩或者看電視,但小孩子的自制力、注意力都有限,如果大人不在身邊督促他們肯定大多數時間都在偷偷看電視。中午或者晚上父母回來,趁著做飯的間隙,小孩子就會偷偷拿出父母的手機來玩,這時父母的態度多半是應允的,問問作業寫完了沒,得到肯定的答案後,孩子就能放心大膽地玩了。其三,我還見到一種情況,母親抱著孩子吃飯,孩子哭鬧不止,母親遂拿出手機,孩子接過手機,立馬止住了哭聲,熟練地刷起來視頻,這時手機儼然成了哄娃神器。這樣的例子太多了!

讓人不免擔心,長時間玩手機會對孩子的視力造成損傷,影響健康;網絡形態複雜,不良信息的接收會對青少年的價值觀生成產生扭曲;網絡語大肆流行,髒話張口就來。

再者長期玩手機還會弱化孩子與人交流的能力,孩子在手機上投入的時間越多,對外界的感知就越來越弱,在與人的交流過程中就會產生障礙。長時間的累積還會變得脾氣暴躁,不愛與父母交流,甚至連情感訴求都會變得單一,行動愛好都變成了玩手機。

專注力變差也是其危害之一,因為相比於現實世界的無聊感及學習帶來的壓力,顯然電子產品帶給孩子的感官刺激更強烈,信息量更大,也讓他們更感興趣,所以即使在上課途中,孩子雖然人在教室裡坐著,但其注意力已經轉移到手機遊戲和短視頻上面去了。

同時網上也有爆出孩子經常用手機看動畫片,拇指變得僵硬、無法伸直,確診是雙拇指狹窄性腱鞘炎的新聞,以及孩子三歲玩手機,九歲患上頸椎病等新聞都在提醒家長朋友們,不要把手機當成「哄娃神器」。

父母的責任巨大,既要保證孩子的身心健康,還要讓他們學會獨立自強;既要保證孩子免受不良環境的侵害,又要讓他們努力適應環境,融入環境,所以教子養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相關焦點

  • ...別拿手機當「哄娃神器」:三歲女童長時間玩手機,致兩拇指無法伸直
    醫生伍文軍告訴記者,經過檢查,確診是雙拇指狹窄性腱鞘炎,俗稱玩手機電腦造成的「扳機指」。 據悉,由於雯雯的父母工作繁忙,平時雯雯都是跟隨奶奶生活。奶奶發現雯雯玩手機時,就非常安靜聽話,便沒有制止雯雯玩手機,久而久之,雯雯對手機也產生了依賴。
  • 三歲女童長時間玩手機,致兩拇指無法伸直
    醫生伍文軍告訴記者,經過檢查,確診是雙拇指狹窄性腱鞘炎,俗稱玩手機電腦造成的「扳機指」。 據悉,由於雯雯的父母工作繁忙,平時雯雯都是跟隨奶奶生活。奶奶發現雯雯玩手機時,就非常安靜聽話,便沒有制止雯雯玩手機,久而久之,雯雯對手機也產生了依賴。
  • 原因竟和玩手機有關!
    醫生告訴家長,經過檢查,確診是雙拇指狹窄性腱鞘炎,俗稱玩手機電腦造成的「扳機指」。據悉,由於小女孩的父母工作繁忙,平時小女孩都是跟隨奶奶生活。奶奶發現她玩手機時,就非常安靜聽話,便沒有制止她玩手機,久而久之,小女孩對手機產生了依賴。目前,小女孩已接受了手術治療,手部活動明顯改善。
  • 趙治偉:玩手機玩出了腱鞘炎
    中原健康網訊 最近幾天,鄧女士接連玩了幾天手機遊戲後,感覺右手無力、刺痛,特別是大拇指屈伸時有明顯的彈跳感,寫字或吃飯時都困難了。到了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經手外顯微骨科趙治偉主任診斷,原來是得了一種她聽都沒聽過的病——「腱鞘炎」。因為玩手機而手疼的人並不少,只是大家都沒有想到:還真能玩出病來!
  • 你養娃時偷的懶,都會回饋在孩子身上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科技的進步,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全方位的改變,就連在帶娃上,也變得方便不少。從前的父母帶娃,又得帶著孩子玩,還得想方設法地哄他、保護他。現在父母帶娃可沒那麼麻煩了,一個手機就能完全解決。孩子哭鬧?想看《小豬佩奇》嗎?爸爸/媽媽給你放!
  • 拇指痛,小心腱鞘炎!
    另外,許多正在帶小孩的「新媽媽、新姥姥、新奶奶」們由於抱孩子姿勢不正確,使拇指關節長時間屈曲受力,血液循環受阻,也會導致該病的發生。故腱鞘炎曾經被溫馨地稱作「媽媽手」。 2、應注意保護手部,手指、手腕不要過度彎曲或後伸,提拿物品不要過重; 3、避免經常受涼水的刺激,連續工作結束後,用熱水泡泡手,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 手腕酸痛、手指僵硬,你是腱鞘炎還是腕管症候群?
    「滑鼠手」學名腕管症候群,而「媽媽手」和「扳機指」都是腱鞘炎的一種,前者是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後者是屈指肌腱狹窄性腱鞘炎。它們都會造成手部一定程度的酸痛和活動受限,應該如何區分呢?從發病原因來看腕管症候群也就是我們說的「滑鼠手」,它的發病原因是指腕管內壓力增高導致正中神經在腕管內被卡壓引起的一系列手部相關部委感覺異常和功能障礙的疾病。
  • 頻玩手機當心玩出腱鞘炎
    如今市場上各種觸屏手機的出現,便開始隨處可以見到有人用手指在手機上切切劃劃專家指出,由於手指在手機上"游離"的時候,手腕是處於懸空狀態,並且手指較長時間控制在一個姿勢,這樣則容易誘發腱鞘炎的發生。對於腱鞘炎大家了解多少呢?本期就為大家娓娓道來有關腱鞘炎的相關知識。01 揪出引發腱鞘炎的四大「元兇」腱鞘炎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該疾病如果沒能得到及時的治療還可能會導致永久性的活動不便,那麼導致腱鞘炎的原因有哪些呢?
  • 年輕人得怪病雙手拇指難彎曲 玩手機太久致勞損
    ,是個不折不扣的手機控,閒暇時間總是一部「愛瘋(iPhone4)」手機不離手,每天手指不閒,尤其是大拇指。手外中心副主任醫師許玉本一看症狀就問:「愛玩手機嗎?」小趙連忙點頭。「每天玩多長時間?」「加起來至少兩個小時吧。」「肯定是狹窄性腱鞘炎,拇指被用得太累導致勞損。」許玉本說。  由於小趙就診早,症狀比較輕,醫生建議她立即停止玩手機,而且每天進行三次手指熱敷,舒緩症狀。
  • 這個手勢做不了,你可能得了腱鞘炎!每天5分鐘4個小動作,徹底擺脫它!
    ,手指處的腱鞘炎,稱為屈指肌腱狹窄性腱鞘炎,俗稱「滑鼠手」或「手機手」。 而發生在手腕處的腱鞘炎,則被稱為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也叫「媽媽手」。 你有腱鞘炎嗎?趕緊來對照下~ 你經常玩手機、打遊戲嗎? 你的工作需要經常敲鍵盤或點滑鼠嗎? 你需要經常抱寶寶嗎?
  • 整天遊戲不離手 當心身體發警報
    夜晚關燈玩手機時,黑暗中瞳孔會散大,眼部睫狀肌收縮,牽引房角,使眼壓升高,引起房水堆積、房角狹窄或關閉,從而誘發青光眼。眼睛結構存在缺陷的人群,如淺前房、小眼球等,更易發生青光眼。怎樣減少手機對眼睛的傷害?周清建議,每次玩手機不超過1小時,定時眺望遠處,讓眼睛放鬆一下;眼睛距離手機或電腦屏幕要保持40釐米左右距離;儘量不要在黑暗環境下玩手機。
  • 玩手機太忘形小心「手機手」 小朋友也要警惕先天性腱鞘炎
    「媽媽手」你肯定聽說過,那是操勞家務經常出現的手部疾患——腱鞘炎。然而,如今腱鞘炎已經不是媽媽們的「專利」了,它有了一個新俗稱——手機手。生活中我們已經離不開手機,打遊戲、刷微信、網購……手指不停地滑動,一些人感覺大拇指根部開始發酸、疼痛,指尖活動漸漸沒那麼靈活,這就是腱鞘炎找上門了。
  • 手機控常常會手指痛?謹防腱鞘炎
    原標題:手機控常常會手指痛?謹防腱鞘炎   隨著「低頭族」人群越來越龐大,與低頭習慣相關的疾病發病率也隨之增加,腱鞘炎就是其中一種。由於人們對智慧型手機過度使用,特別是一些經常需要打字、打字很快的人,容易出現腱鞘炎。
  • 很多人都不知道
    如今,隨著工作和生活越來越多地依賴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很多「都市一族」在不知不覺間也患上了這一疾病,腱鞘炎現已就成為骨科的一種常見病。患上腱鞘炎早期一般只會有輕微的不舒服感覺,比如覺得手有酸麻脹痛、不如從前靈活了,甚至手指彎曲伸直的過程中,伴隨著「咔嗒」的彈響聲,這也就是早期腱鞘炎的徵兆。此時的症狀很多人不以為然,不認為是病,如果繼續下去就會越來越重,導致手指疼痛,無法彎曲,阻礙手指功能,影響正常的工作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