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耳口鼻的用藥姿勢大不同

2020-11-28 39健康網

  採用正確的服藥姿勢有利於藥物的吸收,否則藥效就會大打折扣。

  口服藥別躺著吃。

  大多數口服藥坐著或站著吃都可以,使膠囊浮在水中,就很容易咽下去了。切不可躺著吃藥,服藥後也不要馬上臥床休息,應該稍微活動一下。

  滴眼藥要仰臥。點眼藥前應先洗乾淨手,仰臥,或坐在靠椅上頭向後仰,翻開眼瞼滴上藥水,再閉一會兒眼睛。

  使用滴鼻液,頭略向上仰。

  在使用滴鼻液之前,應先清除鼻涕,清潔鼻腔,頭微微上仰,但不要過於後仰。依照醫生所指定的滴數,將藥液滴進鼻孔內,並輕輕捏幾下鼻子,使藥物能夠與鼻黏膜充分接觸,幫助藥物吸收。

  給耳朵用藥時,頭應側放。

  耳朵用藥一般分為洗液、治療藥兩類。常見的錯誤姿勢為頭處於正位。正確姿勢是病耳側向上,先用洗液,滴入後等幾分鐘,洗淨後再滴入治療藥物,每次3~5滴,然後輕輕按一下外耳。

  用喉嚨噴霧劑,要深吸氣。

  使用前要搖勻,儘量將痰咳出,緩緩呼氣,頭稍後傾,舌頭向下,雙唇緊貼藥瓶噴嘴,深吸氣的同時按壓氣霧劑,屏住呼吸約10~15秒,用鼻子呼氣,然後用溫水清洗口腔。

(實習編輯:朱燕梅)

相關焦點

  • 眼、耳、鼻部用藥到底怎麼用?
    患了眼、耳、鼻疾病,在治療上除了全身用藥外,主要靠局部用藥。因此,局部用藥方法正確與否,是關係到治療效果的關鍵。,用消毒幹棉籤拭去眼內的分泌物,或用生理鹽水衝洗乾淨後再滴眼藥水,以免眼睛的分泌物影響藥效,或者分泌物隨藥水進入眼睛後擴散形成異物刺激,甚至導致繼發感染。
  • 春季細菌病毒繁殖旺盛 謹防過敏性眼耳口鼻症
    原標題:春季細菌病毒繁殖旺盛 謹防過敏性眼耳口鼻症   春光明媚,外出踏青的市民越來越多。然而春季萬物生發,細菌病毒繁殖旺盛,花粉四處飄散,再加上冷熱交替刺激,春困造成的抵抗力下降,引起的呼吸道疾病自然也多了起來。  記者了解到,近段時間各大醫院的過敏性鼻咽炎患者明顯增多,過敏性結膜炎和紅眼病也進入高發季。
  • 聊聊IoT傳感器:萬物智聯時代的IoT設備的「眼耳口鼻」
    2020年9月8日晚7點半,塗鴉智能傳感產品負責人劉亞文、人體感應和微波感應行業專家何雁才,將為您帶來精彩直播——《傳感企業如何打造IoT設備的"眼耳口鼻「》  兩位專家將從市場洞察、避坑指南、破局進化、標杆案例等角度,從宏觀到微觀
  • 眼耳口鼻舌,「愛耳日」更要愛眼!
    話說回來,眼耳口鼻舌,五官中,眼排第一位,好視立提醒您,在愛耳的同時,更要愛護我們的眼睛哦。說到眼睛,讓大部分人深受其苦並頗為頭疼的就是——近視!2016年全球首份《國民健康視覺報告》稱,2012年我國5歲以上總人口中,各類視力缺陷人數大約5億,其中近視的總患病人數在4.5億左右。中小學生近視率在45%左右,大學生的近視發病率超過90%,青少年近視發病率已經高居世界第一位!
  • 眼耳口鼻…和器官相關的日語慣用語彙總
    同樣日語裡,和眼耳口鼻相關的慣用語也真是不少呢,有的看字面就會恍然大悟,有些就會莫名其妙,需要發散聯想了。目がない「めがない」:非常喜歡、著迷;沒有眼力,無識別能力目が回る「めがまわる」:眼花,眼暈;(忙得)團團轉口がうまい「くちがうまい」:嘴甜,會說奉承話,能說會道    開いた口がふさがらない「ひらいたくちがふさがらない」:目瞪口呆鼻が高い「はながたかい」:驕傲,趾高氣揚,得意洋洋耳にたこができる「みみにたこができる」:聽煩了,耳朵長出老繭來.首をかしげる「くびをかしげる」:歪著頭,納悶,覺得奇怪首
  • 湄公河案嫌犯糯康上機前眼耳口鼻被細緻掃描
    糯康原屬緬甸大毒梟坤沙集團,1995年坤沙投降緬甸政府軍,糯康也隨之「投誠」,他通過賄賂緬甸政府軍高層、勾結拉祜族民兵團,在泰國、寮國、緬甸三國交界的金三角地帶長期橫行,進行武裝販毒,組織水匪打劫船隻,綁架船員,手下擁有400名武裝成員。緬甸、寮國、泰國、中國政府都曾經對糯康發出過通緝令。  糯康在湄公河上肆無忌憚,2009年到2010年間甚至曾悍然擊沉中國船隻。
  • 常做 「眼耳口鼻舌臉」六部功法!
    下面介紹一套「眼耳口鼻舌臉」六部功法,簡單方便,且行之有效,在家中就可以操作,堅持下去,有駐顏醒神之效。1. 轉眼睛放鬆狀態下,眼球依次向上、向右、向下、向左極力張望,熟練後將眼球活動銜接起來,成為順時針轉動眼球的連貫動作。逆時針轉動則是向上、向左、向下、向右的運動。每個方向轉36次。要用力張望,感覺眼部肌肉有緊繃感為宜。
  • 駐顏有術,常做 「眼耳口鼻舌臉」六部功法,或可抗衰老
    常做 「眼耳口鼻舌臉」六部功法,可以幫助人們抗衰老、駐顏醒神,對健康很有益。1、常眨眼、轉眼睛治眼病。眨眼能使眼球暴露在空氣中的時間變少,有效避免淚液的蒸發,緩解眼疲勞。轉眼睛也能提高眼肌靈活性,對視力的保護和眼病有很好的功效。具體做法是:先閉上眼睛,然後用力睜開,感覺有緊繃感為宜。眼球向上下左右呈轉圈運動,先順時針後逆時針張望,反覆多次。
  • 關於孩子眼耳口鼻的常見問題,收藏這篇文章就夠了
    作為過來人,完全能明白這些新手爸媽的緊張感,但其實很多問題,都是很普遍,很正常,根本不用大驚小怪,因此我就總結了一下關於寶寶出生後有關眼耳口鼻常見問題,讓新手爸媽在遇到類似問題時,也不至於手忙腳亂,可以冷靜應對。一、關於眼部1、眼睛發育的特點1)出生時:寶寶視野窄小,只能看見20cm以內的東西,屬於遠視眼。
  • [往生紀實]火從眼耳口鼻中迸出,火盡不傾&口自出火,焚其身
    到了那一天,大眾忽然看見山頂有火光照耀天際,於是趕緊前往探視,只見海潤跏趺端坐在貴人峰上,火苗從他的眼耳口鼻中迸出,燃燒他的身體,經過一段時間後,全身依然端直,火勢雖盡而身軀並未傾倒下來。  當時無錫(江蘇)的長涇,有一個庵,裡面有一僧人,樸實愚鈍,沒有其他的特長,只是念佛而已。
  • 古代妃子下葬要堵住九竅,眼耳口鼻肛為八,還有一竅是啥?
    既然是塞子,那麼肯定是要塞住能通氣的地方,也就是九竅:兩眼、兩鼻、兩耳、一嘴、一肛門、一生殖器。為何要塞住這九竅?除了人們幻想著怕出事之外,其次就是為了防止水銀進入屍體內部。相傳,水銀一旦遇到玉器,則會凝住,這樣就進入不了人體內部。塞住九竅的都有固定叫法,塞入口中的叫「玉琀」、塞入肛門裡的叫「肛塞」、塞入耳朵裡的叫「耳塞」等等。
  • 眼耳口鼻手一旦發出這些信號, 說明你離肝癌不遠了
    肝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其惡性程度大,病情發展快,嚴重威脅著人類健康。全世界每年死於肝癌的患者約26萬人,其中我國佔42.5%。
  • 疫情期間不摸眼口鼻,可以這樣保護耳朵、鼻腔
    今天舉行的市府新聞發布會上,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醫師餘洪猛對防疫期間的耳朵疫情期間,除了不摸眼口鼻,更要愛護好眼口鼻。宅在家裡,用眼、用耳時間容易增加,應注意從以下幾方面保護耳朵健康: 1、規律生活不熬夜。睡眠不足或情緒緊張,會影響內耳的微循環,容易出現耳鳴、聽力下降等情況。宅家期間要規律生活,避免過度熬夜。 2、控制噪聲調音量。
  • 真正的閱讀,眼耳口鼻都得用上
    (以上問答皆選自小花教育「美文賞析課——音樂、詩和大江南北」學生觀察記錄)通過閱讀分開鍛鍊眼耳口鼻的感知能力,就像練鋼琴的分指練習一樣,熟了就自然變巧啦~
  • 曾經我愛上過一個人,之後眼耳口鼻心都開始不聽使喚
    直到後來,我真的愛上了一個人,才發現真的會發生這樣的是,眼耳口鼻心都開始不聽使喚,很突然地做出某個舉動,然後發現終止對象是他。很奇妙的感覺,一種無法用科學解釋的人與人之間的奇妙連接。這種「特異功能」在戀愛時適用,在分手後也同樣適用。朋友說分手之後,她曾在超市裡偶遇過前任。她當時跟我形容的時候,我覺得連偶像劇的編劇都不敢這麼寫,寫了肯定會被人吐槽死。
  • 眼藥水滴在黑眼珠上?其實正確的姿勢是這樣
    我們攜手醫學科普大咖,以大家喜聞樂見的方式,為你的健康加油!健康加油站 | 第8期供稿 | 清遠市人民醫院眼睛不舒服?直接往黑眼珠上滴眼藥水?眼藥水你會用嗎?滴眼藥水的正確姿勢是這樣的……第一步:洗手第二步:核對眼藥水名稱查看眼藥水是否清亮或已變色查看有效期(開蓋後最好用個小標籤標明開蓋日期哦)第三步:點藥時,頭部後仰眼睛朝頭頂看瓶口距離眼睛1~2釐米一隻手將下眼皮輕輕往下拉另一隻手把眼藥水滴入下穹窿
  • 上海疫情防控發布疫情期間不摸眼口鼻,可以這樣保護耳朵、鼻腔
    今天舉行的市府新聞發布會上,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醫師餘洪猛對防疫期間的耳朵、鼻腔保健知識進行科普。餘洪猛說,五官不僅是我們的重要器官,也是不可忽視的防護屏障。疫情期間,除了不摸眼口鼻,更要愛護好眼口鼻。宅在家裡,用眼、用耳時間容易增加,應注意從以下幾方面保護耳朵健康:1、規律生活不熬夜。
  • 一個噴嚏=15級颱風,打噴嚏的姿勢不當,或可損傷3個器官
    雖然打噴嚏是對人體的防禦,但如果姿勢不正確,同樣會損害身體器官。要知道打一個噴嚏就相當於15級颱風,姿勢不正確最容易損害三個器官。第一,血管破裂在打噴嚏的過程中,會有非常大的衝擊力,噴嚏從肺部再到口腔再到鼻腔,在這個過程中會經歷胸部,頭部,頸部等,這些部位的肌肉隨著打噴嚏會突然間的收縮,噴嚏是瞬間完成的動作也就意味著,在這一瞬間力量非常的強。
  • 俗語:耳大有福,眼斜心不正,原來「耳大有福」是有科學道理的
    俗語:耳大有福,眼斜心不正,原來「耳大有福」是有科學道理的文/號外歷史之小玲 圖/網絡在我們的生活之中,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耳朵大或者是耳垂大的人很有福氣,又或者也聽到過說一個人長相賊眉鼠眼的必定心術不正。儘管老話說,「相由心生」。
  • 「耳大是福」、「眼斜心不正」等的俗信有道理嗎
    「耳大是福」、「眼斜心不正」等的俗信有道理嗎民間俗信天命之說,說一個命運的好壞是與生俱來的,以為吉兇禍福都在人的面相上呈現出來。具體來講,有以下幾方面的說法:俗以為,「耳大有福,耳小命薄」,並傳說古代帝王大都耳大垂肩;反之,耳小則為孤苦之相。同樣,耳有厚薄之分。耳大且厚,並且顏色紅潤,為上耳;耳大而薄,「扇風耳」,有點兒福氣也存不住,甚至以為「兩耳兜風,惡過雷公」。民間還有一種風俗,凡遇到好事,則先摸摸耳朵下垂部分,厚者為有福必得,薄者為無福消受,曰:「摸摸耳朵垂有多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