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5月27日報導,美國福布斯網站發布了一項最新調查報告,該報告聲稱,中國海軍規模已超過日本,躍升為亞洲海上強國。在經過20多年的爆炸性增長,中國海軍目前擁有的艦艇和飛彈更多於日本自衛隊。不過,該報告還顯示,日本艦艇的平均噸位依然領先於中國。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和美國在軍事戰略上是盟友關係,當日本受到別國入侵時,美國政府有義務幫助日本共同打擊外來軍事勢力。這也是美國出於自己在亞太平洋地區的軍事戰略利益的考量。
據該報告顯示,20世紀90年代後期,中國經濟開始發力,21世紀以來,中國經濟更是多次「彎道超車」,迅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也意味著中國有足夠強大的經濟實力為軍事的發展保駕護航。而在中國迅速崛起期間,日本經濟幾乎沒有什麼增長,這也直接導致國內的軍事開支受到嚴重影響。
日本軍事實力不容小覷
二戰後,日本國內經濟、政治、文化、軍事遭受嚴重破壞。但是,隨著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部署,日本成功搭上美國發展的「快車道」,國內經濟迅速恢復並得到快速發展,成功躋身發達國家行列。這也為日本發展自己的軍事力量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據了解,日本自衛隊在美國的大力扶植下得到了長足發展,成為一支裝備精良、作戰能力較強的武裝力量。防禦和防空是日本海軍最主要的特點,日本海軍規模龐大、作戰體系完備,其在反潛、反水雷等領域有著極強的作戰能力。並且,日本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其科研實力、教育水平等均位列世界前茅,從諾貝爾獎的獲獎人數上便可窺見一斑。截至2019年,日本已經有27人獲得了該獎項(包括2名美籍日裔諾貝爾獎獲得者),日本是除歐美地區以外獲獎人數最多的國家。
【諾貝爾獎:諾貝爾獎以「諾貝爾獎基金會」每年的利息或投資收益授予世界上在這六個領域對人類做出最重大貢獻的人。在世界範圍內,諾貝爾獎通常被認為是所有頒獎領域內最重要的獎項。】
美國海軍從中作梗
二戰後,美國為了鞏固自己在亞太地區的地位,日本便成為其首先扶植的目標。日本將自己獨特的地理優勢拱手相讓,成為美國大國制衡和全球統治的地緣工具。美日同盟是二戰後美國在亞太存在的基石。二戰後美國控制日本,構築了以駐日美軍基地為中心的安全體系作為控制東北亞的工具。
冷戰時期的美日同盟使美國「處於西北太平洋大國關係的中心,可以左右逢源」。 進入新世紀的美國,為了確保其在亞洲的主導地位,正在強化以美國為中心的亞太安全體系,它需要美日同盟以保證美軍在這一地區的前沿部署。因此,可以看到,美國屢屢挑起中國相關海域的爭端。
「美國在現實情況下能夠在亞洲實現它的目的,就不能沒有它的傳統盟國——日本的緊密戰略合作。很難想像沒有一個嚴密和全面的美日聯盟作為我們亞洲政策的核心,美國將如何在21世紀保持其領導地位。——美國學者」
中國迅速崛起並堅持獨立自主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開始了大國崛起的和平之路,201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日本,躍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18%左右,僅次於美國。從一窮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人民為這一目標努力了60多年。近代以來的歷史屈辱和發展的艱難歷程警示中國,必須堅持獨立發展的道路,堅決反對別國幹預中國內政。目前,中國正在積極地踐行著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和平崛起之路。
總而言之,當下的世界進入到了冷戰結束以來前所未有的動蕩期,中國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在這個關鍵時刻,需要執政黨和政府強有力的領導和全國人民上下團結,才能構築起保護民族獨立的堅定基石。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