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銜時,為了表彰革命將士,除了授予他們相應的軍銜之外還會授予他們勳章,當年授予的勳章共有三種,分別是八一勳章、獨立自由勳章與解放勳章,分別表彰他們在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以及解放戰爭時期做出的貢獻。
勳章一共分三級,分別是一級、二級、三級,其中能獲得三枚一級勳章的大部分是既有資歷又有軍功的將領,他們大部分都被授予了中將及以上級別的軍銜。不過,我國歷史上卻有兩位獲得三枚一級勳章將領,他們沒有被授予任何軍銜,這兩人是誰呢?他們為什麼沒有獲得任何軍銜呢?
第一位名叫周保中。周保中出生於1902年,雲南大理人,早年曾進入雲南陸軍講武堂學習,從雲南陸軍講武堂畢業後,周保中加入了滇軍,並在之後加入國民革命軍,參加了北伐。1927年,周保中加入我黨,在第二年被派遣到蘇聯莫斯科,進入共產主義大學學習。
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周保中由蘇聯回到國內,在東北領導抗聯,陸續擔任了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路總指揮以及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旅長等職務,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抗日戰爭勝利後,周保中擔任了東北民主聯軍副總司令,他指揮部隊分三路向國民黨長春守軍發起進攻,並率領部隊第一次解放了長春。這場戰役是東北解放過程中一場重要的戰役,既振奮了我軍的士氣,又打擊了國民黨的囂張氣焰,可以說為解放東北全境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1949年9月,周保中被任命為東北人民自衛軍總司令兼政委,之後他率領部隊南下廣西,指揮部隊在廣西地區剿匪。可以說整個解放戰爭中,周保中從東北一路打到西南,為解放戰爭以及新中國的成立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也因此在1955年授銜時,周保中得到了三枚一級勳章,不過,因為當時周保中的身體已經極度虛弱,他在授銜之前特意赴北京休養,離開了部隊系統。按照授銜原則,周保中不應該被授予任何軍銜。因此雖然他持有三枚一級勳章,但卻沒有任何軍銜。
第二位,馮白駒。馮白駒出生於1903年,海南省瓊山市人。1926年,馮白駒加入我黨,並在1927年回到地方參與創建瓊崖革命武裝根據地。從1927年土地革命開始,一直到解放軍1950年解放海南島,前後長達23年,馮白駒一直領導瓊崖革命根據地,並且保持瓊崖革命根據地紅旗不倒。
解放戰爭時期,馮白駒最大的貢獻就是為解放海南島立下不朽的功勳。1950年3月,解放軍渡過瓊州海峽,在馮白駒的配合下,向海南島的國民黨部隊發起進攻,僅僅用了五十多天時間,解放軍就成功解放海南島。
其實,在解放海南島之前,解放軍曾經發起一場渡海戰役,這場戰役就是金門戰役,可惜的是,金門戰役以慘敗告終。而解放海南島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戰果,除了解放軍英勇善戰之外,離不開馮白駒的配合。可以說,如果沒有馮白駒,解放海南島很有可能要更費時費力。
新中國成立後,馮白駒擔任了海南軍區司令員兼政委。1955年授銜時,馮白駒也獲得了三枚一級勳章,不過,在授銜之前,他已經調任廣東省書記處書記,屬於地方官員,不符合授銜規定,因此,即使有三枚一級勳章,馮白駒也沒有任何軍銜。在這之後,馮白駒陸續擔任了廣東省副省長以及浙江省副省長等職務,最終於1973年去世,終年70歲。
參考資料:
《周保中將軍》楊美清 、《長期堅持瓊崖武裝鬥爭的馮白駒》鄔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