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上創業營「創業十誡」:2020,重新定義「創業」

2021-01-15 網易科技

2020年12月12日,螞上創業營二期43位學員正式畢業。截至目前,他們背後的43家創業公司,總體估值為483.2億元。

7個月的時間,21位明星導師,「戰略布局」、「組織、文化和人」、「經營決策與風險控制」、「企業經營與擴張」四大課程模塊,螞上創業營的學員們,不僅在課堂上完成了以「實幹、深度」為特色的系統性的課程學習,而且在課後與10多位來自網際網路大廠、一線投資機構、頭部創業公司的大咖進行了面對面的深度交流。更具有深遠意義的是,在螞上創業營這個小生態當中,在43位學員和他們領導的創業公司之間,已經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也觸發和孕育了諸多交流與合作的可能。

「2020年,我們收穫了不少美妙的數字,收入同比增長300%+,訂單同比增長250%+。」

「在螞上創業營學習期間,我們啟動了對寵物產品線的探索、調研與論證,一個全新的業務正在孵化當中。」

「我們正在積極探索與2家同學企業以及螞蟻集團的合作,同時,我們跟上下遊的2位同學,也已經形成了合作的局面。」

來自螞上創業營的統計數據顯示:2020下半年,43家學員企業客戶平均增長約50%,業績總額增長約75%,與此同時,用戶留存增長約40%,C端DAU增長約150%,而獲客成本則下降了約17.5%。同期,學員企業與阿里巴巴、螞蟻集團分別合作19次、16次,而學員企業相互之間的合作,更是高達約70次。整個2020年截至目前,已有17家螞上創業營學員企業獲得新融資,融資總額高達49.39億。

在畢業論文當中,絕大部分學員都重點闡釋了公司的高成長表現,與其在螞上創業營的學習成果之間的緊密關聯。不過,多位學員均表示,相比工具、技巧、知識甚至方法論,螞上創業營帶給他們的更大的價值是,對創業的系統性的重新思考,尤其是在2020年這樣一個特殊年份。

接受、擁抱和駕馭不定性

對於螞上創業營二期全部43位學員來說,將「直面創業環境的不確定性」視為今後相當長時期內的常態,而不僅僅是2020年的突發狀況,已經是一個共識。

「不定性,是一個企業家永遠要面對的東西。企業家最寶貴的能力,是擁抱和駕馭不定性,是尋找不定性中的確定性,並轉化為機遇。對做企業的人來說,危機就是機會。企業家要思考的是,我要做什麼事情,要設計什麼樣的能力,才能活得更久?活得更好?」

那麼,如何識別危機並從「危」中尋找「機」?螞蟻集團羅漢堂秘書長陳龍等螞上創業營導師,為學員們提供了對「不定性」的分析框架,以及,應對「危機」的系統策略:技術、用戶/人口、經濟周期/政策、資本等,是影響企業外部生存環境的幾個關鍵因素,其中,技術是改變人類命運最重要的力量;面對危機,短期內,企業在自救的同時,要儘可能抓住一些短期的新機會,長期而言,企業要找到正在發生的未來,重構可持續的商業未來。

而直播——用內容化視頻的方式去重構企業和用戶的關係,企業服務(SaaS)——在B端對整個供應鏈數位化進行提速,以及,在不久的將來,基於區塊鏈打造可信的數字經濟,等等,在螞上創業營導師們看來,都是看得見的機會。

重新發現「使命和願景」

不是所有創業公司都有一個稱得上「使命、願景」的東西,來自創業營二期部分學員的真實反饋,驗證了這一點。

如果只是複製一個在其它市場已經取得可觀收入的APP,那麼,這家創業公司的使命和願景是什麼?一旦這樣的複製出現水土不服,創業團隊應該以什麼為基準調整戰略和戰術?

螞上創業營導師、前阿里巴巴COO關明生等人,在授課時已經提供了答案:使命確實不容易定,因為它決定了商業方向,方向定錯了怎麼辦?還是要老老實實地改;最好的是使命是,有意義的、足夠寬的賽道,而且,它是以客戶價值為目的,不是以特定的商業模式為目的;賽道寬一點,要改也容易改,改一輩子甚至幾輩子都改不完;比如,阿里巴巴的使命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如果明天只有蜘蛛網可以提供這個價值,阿里會第一個轉到蜘蛛網去」。

戰略聚焦,單點打透

「未來,出現超級平臺的機會已經很少了;網際網路已經從上半場的信息網際網路時代,進入到下半場的產業網際網路時代,現在就是要打持久戰,因為好摘的果子已經被摘完了。」這是金 沙江創投主管合伙人朱嘯虎、螞蟻集團CPO曾松柏等螞上創業營導師的一致判斷。

「當下,戰略聚焦是重中之重」。一個創業公司的領導者需要思考的是,「在什麼東西上打透了,你可以形成未來的競爭力」,「要有看系統的能力,看到你所在行業中的各個巨頭,包括競爭對手,看到你在這個系統中的位置,然後在夾縫中找到機會」。

在資源和能力稀缺的條件下,創業公司如何找到一個點切入,專注打深、打透,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以實現長久、健康的發展?一位學員在畢業論文中寫道:(螞上創業營導師、原阿里巴巴集團總參謀長)曾鳴教授的戰略課,給了我非常多的啟發,想做、可做、能做,你的使命、你的願景、你的資源和能力,這中間的小交集,才是我們真正該做的,這就是我們的戰略。

用「高目標」激發團隊

在使命、願景和戰略確定之後,進入「戰略有人制定,戰術有人分解,有人把KPI執行出來」的正循環,是很多創業公司的組織目標。不過,在KPI問題上,他們常常陷入糾結。

在與螞上創業營學員交流時,螞蟻集團智能科技事業群副總裁鄒亮建議,要通過「定高目標」激發團隊的潛能。「在所有的數字背後,要看看我們戰略有沒有起效果,打法有沒有對,要不斷地通過數字、通過KPI衡量我們在這個賽道上的能力、產品的競爭力,衡量我們的價格策略、市場策略甚至我們的團隊有沒有對。」

那麼,如何避免發生「一個數字壓垮一個團隊」的狀況?曾松柏指出:要做好戰略復盤,要通過對話、反饋、激勵,不斷校準目標和聚焦的方向、聚焦的數字。這也就是所謂的「借假修真」,借KPI修出一支牛逼的團隊。

管理者要學會「定義優秀」

不過,在螞上創業營導師、前阿里軍校校長李立恆看來,想要避免KPI與戰略脫節,前提是定義好「優秀」。

「一個管理者,首先要學會定義優秀,不管是在人還是業務上。事情沒幹對,往往就是因為,你自己不知道什麼是優秀的狀態。你定義了優秀,就知道什麼是不好,什麼是居間,什麼是更好。」

鄒亮也指出,在阿里巴巴,KPI並不只是一個數字,而是「一套東西」。「很多人認為,阿里的KPI就是那個數字,天貓就是看完成了多少GMV,但實際上,KPI是一系列的東西,包括了客戶的增長、客戶的滿意度,從戰略拆解下來的、我們認為正確的事情,都是我們的KPI。」

融資,就像是「結婚」

創業是一個不斷獲取資源的過程,資本,無疑是為其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不過,陳龍等導師提醒螞上創業營學員,對資本的本質,要有清晰的認知。

「一方面,資本流動性、靈活性很強,它往往會最早和技術協同起來的」,但另一方面,「資本有兩個特點,我們做企業的人一定要知道,一是,資本既會催生新的創新,也會催生很多泡沫,因為它一直在變,還有一點,資本是有代價的,任何時候融資都是有代價的」。

「好多創業公司只是把資本當成錢,但資本不只是錢,資本其實是分權。資本和企業是協同關係,你們之間的信任、協同是極其重要的。否則,它會影響你的方向,它會鉗制你。它到底是助力你還是限制你,這個事情的差別是非常大的」,正因為如此,「融資有點像結婚,絕不只是生孩子的那點事」。

擴張,連續做出正確決策

在特殊之年2020即將過去之際,面向2021,創業公司應該保持穩健,還是積極擴張?螞上創業多位導師的建議是,在擴張期,創業公司要重點關注4個問題:經濟性(獲客成本)、複製的速度、驅動增長的效率,以及,搭一個好班子。

在螞上創業營導師看來,越複雜的商業,需要的幸運成分越多,如果能找到「單要素成功」的方法,相對也就更容易成功。而在簡化商業模式之後,創業團隊要連續做出正確的決策,要保證自己每年都能活下去,時間長了,自然會形成優勢。

與此同時,在未來的持久戰中,在融資環境存在巨大不確定性的背景下,創業公司應積極提升造血能力,只有在該賺錢的地方把錢賺了,才能在該花錢的地方花錢。

價值觀,創業公司最後的防線

創業,從來不會一帆風順。面對重大問題甚至是危機,往往是一個檢視企業價值觀體系的重要時機,正如關明生所言,「在一個高速改變的世界裡,只有用價值觀管轄我們的行為,才能保障可持續的未來發展」。

「價值觀是遊戲規則,不是道德觀念」,「價值觀是支持使命的,價值觀必須變成各位同學的行為,讓他們的行為瞄準我們的使命」,被眾多學員視為在螞上創業營最重要的學習收穫之一,其中身體力行的亦不在少數。

不過,多位螞上創業營導師均表示,對於創業公司而言,完全照搬阿里巴巴的使命、願景、價值觀體系,並不是一個合理的選擇。在李立恆看來,創業公司最早的使命、價值觀,一定是通過創始人表現出來的,「在人少的時候,創始人的個人意願就可以感染整個團隊、整個組織,一點問題都沒有」。

創業路上,避免「踩坑」

即便創業者已經找對了賽道、磨出了產品,甚至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績,但仍可能最終失敗。陳龍、朱嘯虎等螞上創業營導師,均從自身角度給出了幫助創業者避免「踩坑」的建議。

「很多時候,創業者看到技術一下熱了,就覺得要衝進去,實際上大多數是要死掉的,因為,技術特別重要的一個邏輯是,從技術變成商業,需要一個很長的認知和試錯的過程。」

螞上創業營導師告誡說,創業公司千萬不要試圖教育市場,最好是等到市場真的起來的時候,提前一年左右進入。如果進去太早,投資人和創業者都會熬得很辛苦。

在中國創業,市場是否可防禦,對創業者而言,也是一件事關生死的大事。在螞上創業營導師看來,「一頭連接海量需求方,一頭連接有限幾個供應方」的單邊平臺,是很難防守的;而雙邊平臺則非常安全,也就是說,供給放和需求方最好是「多對多」,比如,需求方是上千萬的消費者,而供給方的數量也超過百萬。

跨越「成功者的陷阱」

而對於那些已經成長為細分市場龍頭的創業公司而言,他們「很舒服的狀態,可能也會是很短暫的」,因為世界變化越來越快,企業的生命周期越來越短。

無法把握下一次技術重構的機會,往往會成為很多成功先行者跌落的「陷阱」。陳龍指出,當一個技術慢慢成型、真的變成一個產品以後,那些成為「行業既得利益者」的企業,往往會變成「阻力」,抵禦新的技術應用,因為,「在前一波如日中天的時候,下一波正在發生的未來已經展開了,但前面的人轉不過來」。

「今天在螞蟻,三年以後、五年以後哪個業務要起來,都非常清楚。我們叫『履帶理論』,就是一個業務接一個業務,在逐步規劃發展過程當中。」螞上創業營營長、螞蟻集團副總裁紀綱表示,「不過,如果你還是AB輪創業公司,現在千萬不要急於考慮『第二曲線』,還是要把現有的業務扎紮實實地做深、打透。」

雖然,螞上創業營二期43位同學的集中學習已經告一段落,但他們並不會就此說再見。他們的學習之旅仍將繼續,不管是在螞上創業營組織的其他交流活動上,在學員企業之間未來的交流與合作中,還是在「實戰」這所最好的大學。

「上完課之後,我並不著急實踐,畢竟都是別人的東西,需要慢慢消化成自己的內功,然後再放到公司當中逐步融會貫通。」一位螞上創業營學員如此總結道。

而這,也許正是對螞上創業營創立初衷的最好詮釋。正如螞上創業營導師陳龍所言:「我們吃的是牛肉、羊肉,長的應該是自己的肌肉。」

本文來源:大眾新聞 責任編輯: 陳體強_NB6485

相關焦點

  • 創業艱難,作為普通人,應該如何尋找適合自己的創業機會?
    近年來,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理念的深入,網際網路上湧現出各式各樣的」低門檻「創業項目,創業的浪潮在網絡的發展下愈演愈烈,使得越來越多想要實現財富自由的普通人在網際網路上尋找新的創業機遇和創業」風口「。但是創業,說是簡單,其中的艱辛和挫折只有真正創過業人才知道。很多人義無反顧投身創業大潮,只有少數人創業成功,大多數都已失敗告終,甚至負載累累。
  • 從創業青年到創業導師 ——龍眉大掌柜鄭寬洋的華麗轉身
    來源標題:從創業青年到創業導師 ——龍眉大掌柜鄭寬洋的華麗轉身 2020年10月12日到14日,由共青團迪慶州委組織的「創青春」計劃企業篩選大賽暨創業英才訓練營,在迪慶州青年創業就業指導中心正式開幕。
  • 30位創業精英的30條創業心得(上)
    本文是2018年30位成功的創業精英分享的30條創業心得和經驗,內容涵蓋管理、研發、產品、銷售、招聘等各個方面。看了這篇文章,相信你對創業會有全新的認識。因內容較長,為方便閱讀,特分為上、下兩篇。
  • 淘秘:引領社交電商創業風暴 共享社交電商創業經濟
    淘秘誕生於被譽為「社交電商元年」的2018年,作為以美妝護膚自營品牌為主打的社交電商平臺,「淘秘」是以社交賦能的新零售模式,迎合分享經濟的大趨勢,致力於為更多創業者提供的共享創業平臺。淘秘打造「0囤貨,0風險,0壓力」創新性模式,讓大家自購省錢,分享賺錢,實現人人創業,人人賺錢。淘秘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踐行者。
  • 創業教育到底要教什麼?
    在此又分兩種情境,其一是培養大學生正確的創業動機,即鼓勵大學生創業,培養大學生創業激情;其二是挖掘大學生不創業的理由,即平抑大學生創業衝動,引導大學生合理就業。與多數創業課堂不同,北航要求所有教師不能在課堂上有鼓動性的語言,而是在第一堂課就明確「我們並不是鼓勵你去創業」。堅持育人育技融合。創業是一項綜合能力很強的事情,需要很多專業知識。
  • 2020,你創業了嗎?
    2020都說今年是災年,對於全球來說疫情確實是很大的災難。但是這也有很多機會在裡面的。2020春節期間與朋友聊天,疫情期間都居家隔離,馬上解封要開工了。他邀請我去他的公司。他要創業了,做的還是實體。其實今年的形式,大多數人會選擇保守度過,觀望投資的態度。
  • 創業前先就業 臺灣青年在大陸創業的二三事
    位於中關村北京創業公社裡的臺灣青年創業驛站便是其中的一個,跟隨著驛站負責人鄭博宇的腳步,我們來到了他們的辦公室,他介紹說,在這裡,可以為前來大陸創業的臺灣青年創業團隊提供三個月的適應期,這段時間他們可以免費使用辦公場所,並享受創業公社提供信息普及、金融扶持、企業對接、創業諮詢、創業導師對接等服務。
  • 【創業在青島】于洋:創業是條不歸路 深度學習方能行遠
    于洋表示,他認為合理的模式應該是資方把閒置產業當作城市中心的不良資產,用資金解套,把產業樓宇重新裝修後,再注入資產。  「我當時就覺得可以把在這個過程中如何運營作為一項創業內容。」就這樣,于洋的創業之路開始萌芽。
  • 好比合夥創業和家族創業
    好比合夥創業和家族創業 2020-12-21 10:07 來源:小師叔商談星座
  • 小拇指汽車維修 返鄉創業人群遇創業契機
    逃離北、上、廣是近年來討論的熱詞,豆瓣、知乎、勵志類的書籍,都為這個話題烹製出了一碗碗心靈雞湯。然而,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和進城務工的農民工來說,面對一線城市的壓力和擁擠,很多人寧願選擇回歸二線城市。於是返鄉創業成了熱潮。
  • 低風險創業:自媒體創業算是低風險創業嗎?風險和收益成正比嗎?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低風險創業的事情。談及創業,大家總愛說的一句話是:風險和收益是成正比的。所以,你要創業,就一定要得先冒險,所以,這就迫使很多人,剛開始創業就賣房,投錢,以冒險為理由,最終創業失敗,錢不僅賠光,還負債纍纍,落得家破人亡。
  • 如何為創業創新保駕護航?大學生創業,夢想在路上
    浙江是創業創新的熱土,馬雲、丁磊式的傳奇讓許多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生熱血沸騰,大學生群體也成為一支創業力量,受到極大的鼓勵和關注。  教育部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7月,全國大學生創業及參與創業的有42.3萬人,比2014年增加6.8%,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  我省大學生創業情況如何?我們的創業教育還存在哪些不足?作為創業導師,要對年輕的創客說什麼?
  • 創業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集合,少一樣都奉勸你不要去創業了
    今天就說一下創業內容,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時代,每個人都在蠢蠢欲動,總覺得自己就是個當老闆的材料,殊不知到底有多麼的艱辛,創業的路多麼的崎嶇難行。現在集中了「天時+地利」的相遇創業的開始。
  • 激情創業成就活力瀋陽
    較之溫州人在「七山兩水一分田」環境下鍛造的「走四方」的商業文化,瀋陽人生長在地廣人稀的「黑土地」上,自主創業的願望、對商業文化的傳承均遜色於溫州人。不過,瀋陽市鐵西區區長李松林認為,工業化大生產培養了瀋陽人精耕細作與團結協作的精神,他們不甘拜下風,內心湧動著創業激情。
  • 匯聚起全社會創業創新的滾滾洪流
    新華社杭州6月13日電 6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浙江杭州出席2019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並發表重要講話。 李克強說,這次出席「雙創」活動周,欣喜看到一群群意氣風發的創業者、一批批奇思妙想的創新產品,真切感受到撲面而來的「雙創」活力。
  • 再見2010-2020創業十年,還會誕生下一個美團拼多多嗎?
    從統計來看,這些成立於2010-2020的網際網路公司,無一不是努力刺穿老大哥們銅牆鐵壁、經歷時代大浪淘沙洗禮,才最終成為贏家的結果。他們不僅對過去10年中國網際網路時代給予重新定義,還有了新的使命,奠定了未來十年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的堅實基礎。
  • 星座與創業也有關係?大數據權威分析12星座誰是創業之王
    按星座重新排列之後,以上創業者的星座分布如下:  我也費老勁才查出來的。  各星座的國內外網際網路大佬的數據結合起來看,得出的各星座的大佬數量如下排列:  天蠍座遙遙領先,有9個代表,包括馬化騰、李彥宏、楊致遠、比爾.蓋茨等超級創業者,這絕不是一個巧合。
  • 乾貨分享:30 位創業精英的 30 條創業心得
    忘了 GPA,這些才是科技創業公司應聘者應該具備的素質在現有招聘規則的影響下,創業公司特別是科技創業公司想要招到合適優秀的人才其實是非常困難。有些應聘者從簡歷上看非常完美,但實際中他並不適合待在創業公司。
  • 線下創業的2020:動蕩與調整,死亡與新生
    出品 | 創業最前線作者 | 付豔翠、李小反編輯 | 馮羽商業世界向來崇尚叢林法則,倒閉與破產更像是司空見慣的「新陳代謝」。但在2020年,疫情又為這場「代謝」按下了加速鍵。有出境遊企業在線上賣生活用品,月營收從4000萬驟降至100萬,還要慶幸「蒼蠅再小也是肉」;有旅遊平臺重點發力線上相親交友業務;還有教育公司老闆轉身成為線上主播。在2020年,很多行業都在紛紛上演著一場場魔幻現實大戲。幸運的是,各行各業總有那麼一群創業人始終堅守。2021已來,於這些創業人們來說,度過這次「戰爭」,才算經歷過戰火,屆時將成就一個個無堅不摧的戰士。
  • 致敬風雨,創業路上的成長夥伴
    2020年,對所有人是不平凡的一年,而對於成立於2019年11月的雲浪數字科技有限公司來說,更是一路的艱辛與坎坷,這一年不僅僅是因為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亂了所有的計劃,更是為尚未定型的創業平臺遊遊鴨找定位、找方向、找路徑的最艱難最關鍵的一年。堅持·信念·創新什麼是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