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1月7日訊(記者 劉亮亮 祁琳)創業,是一個人與一群人的故事,也是一個人與一座城的故事。創業過程中,也許會經歷孤獨、脆弱、委屈、冷眼、嘲笑……但,只要仍然在奔跑,終將成為夜空中最亮的那顆星。
近期,魯網青島推出「創業在青島」專題新聞欄目,通過一個個初創者的故事,看這座青春之島如何培育和孵化這些新生力量,觀這座城市能否給這些創業者提供一個留下來紮根的理由。
本期,我們走進青島柒貳法則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對話創始人于洋。
四川路25號,曾經誕生了與共和國同齡的青島造船廠,多艘漁業、公務船從這裡揚帆;2013年,老船廠啟動搬遷,金茂灣拔地而起,國際灣居綜合體呼之欲出;2018年,青島柒貳法則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成立,與大多數平臺公司不同,創始人于洋沒有選擇交通更加便利的東部,而是將創業孵化平臺落在了老城區靈魂與文化的交匯點——團島膠州灣畔。
源起:一名建築設計師的本能和初心
80後于洋是一名地地道道的「青島小哥」。2004年,他從青島理工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然後進入一家國企設計院,主要負責城市規劃和建築設計。「做城市規劃必然要了解城市的歷史,所以我系統研究了青島的城市發展脈絡和主要時間節點。
2008年底,于洋入職青島一家房地產企業,從設計進入實操階段。「期間我深度參與了幾個項目從拿地、開建、落成、出售以及招商的全過程,基本了解了地產行業的運營模式,也引發了我對地產行業和城市發展之間關係的新一輪思考。」于洋表示,在地產企業工作的同時,他也經常回到設計院幫忙,「還是不想脫離這個行業,因為熱愛。」于洋說。
因為設計院在城陽區,而城陽又是青島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新城,所以在城市建設與產業發展方面帶給他很多啟示。
「2013年,我開始關注智慧社區,但是當時的政策沒有明確的指向,硬體和軟體也沒有行業參考,更別提行業標準化了,因此這個想法便擱置。」于洋表示,直到2016年,中國的房地產行業迎來總體供求平衡的「長期拐點」,他覺得機會來了。
「當我發現城市中心有眾多舊房閒置時,我覺得可以用此做點什麼。於是在北京和同行交流,大家普遍認同當下中國的城市到了新一輪升級改造的階段。也就是大家現在經常提到的『城市更新』理念。」于洋表示,他認為合理的模式應該是資方把閒置產業當作城市中心的不良資產,用資金解套,把產業樓宇重新裝修後,再注入資產。
「我當時就覺得可以把在這個過程中如何運營作為一項創業內容。」就這樣,于洋的創業之路開始萌芽。
波折:生存和生命不同義 向心而行
雖然有了創業思路,但通往成功的路上必然荊棘叢生。身體健康,首先給了于洋「當頭一棒」。
2016年,處於人生事業的十字路口,于洋有些迷茫,便遠赴紐西蘭學習休養。 「這期間我的身體也出現了問題,體重驟降70多斤,數次被醫生下達病危書,下床僅10米遠的路都走不了。那時,站在窗邊看著外面的世界,想到之前從事地產工作,賺的都是快錢,是為了活著與生存,並不是我內心真正喜歡的。」于洋表示,在那一刻,他在心裡暗暗決定:不能簡單的活著,要過與眾不同的人生,用一輩子去從事自己喜愛的事業。
回國後,他暫停了之前全部的業務。2017年,于洋開始前往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考察了以車庫咖啡、36氪、3W咖啡、YOU+社區為代表的聯合運營辦公空間與載體,最終決定與國內知名金融科技服務平臺合作成立,並成立產業創新中心。
憑藉多年跨行業的知識積累和深度思考,于洋創新性地把孵化器定義為包括辦公室、書店、咖啡廳、茶室、會議室在內的產品,讓企業朝著「小、輕」發展。「如果把產業地產比作樓盤,那孵化器就是樣板間,以樣板間實現整個樓盤的盤活。」 他說。
落地:「7+2」是法則也是體系 擴大平臺邊際效應
2018年,于洋組建頂級專家和運營團隊,正式成立柒貳法則科技服務有限公司,位於四川路25號金茂灣的產業創新中心也很快亮相。
其中專家團隊包括中國大數據生態聯盟大數據百人專家組成員張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青島研究院執行副院長葛振豪、英國薩裡大學5G 中心創新中心博士後王桐、清華大學博士後胡斌、東華理工大學博士宋偉寧等眾多行業大咖。
柒貳法則本身也是一家以人工智慧為導向的科技公司,項目方向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及5G在工業中的應用、數據安全、網絡信息安全、工控信息安全、數位化工廠改造、工業機器人、雷達、區塊鏈、關鍵零部件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智能製造的智慧園區平臺建設、產業園區平臺建設、大數據平臺的建設和運營、海洋科技、食品發酵、智慧醫療等。
為什麼取名柒貳?很多人問過于洋這個問題。
「首先是我們的平臺為中小微企業提供『7+2』服務體系,其中包括辦公服務、金融服務、政策服務、市場服務、發展服務、社群服務、成長服務等7項創業全方位服務體驗,1V1專業創服夥伴和精準產業對接開放平臺2大特色服務體系。」于洋表示,柒貳法則最大的創新之處在於引入孵化企業之前,會進行精準產業對接,提前為企業找到訂單,讓企業帶著訂單入駐,顛覆原有的企業孵化器模式。
目前落戶在柒貳法則空間的青島頤匯雲數字科技公司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頤匯雲主要從事智慧社區居家隔離解決方案等技術研發。當了解到企業在智慧醫療方面也有技術優勢時,于洋第一時間帶著團隊和所在的雲南路街道溝通對接合作機會。
在街道的支持下,頤匯雲以最快速度開發出核酸檢測信息登記小程序。核酸檢測雖然用時很短,但信息登記環節耗時太長是最大「痛點」。頤匯雲開發的小程序正是基於這個痛點,極大提高了雲南路街道的核酸檢測效率。
從事垃圾分類運營一體化建設的青島海滄環境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與雲南路街道共同打造垃圾分類試點街道,轄區內建立多座笨鳥智能垃圾分類屋,配套建立零廢棄循環基地,多措並舉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為推動「無廢城市」建設做出了貢獻。
另外還有致力於提供有視覺震撼力的高科技視覺解決方案的青島凌瞻視覺科技有限公司;為企業提供全案影像服務的青島一五上傳媒有限公司;近日憑藉《基於應用性能監控的工業網際網路解決方案》獲得「雲行齊魯」山東省工業網際網路大賽二等獎的山東三城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等優秀企業入駐柒貳法則空間。
除了「7+2」服務體系,柒貳法則還是一個代表複利的理財術語,用於估算投資倍增或減半所需的時間。某種程度上,這似乎也契合了柒貳法則所承擔的企業孵化使命,通過量化精準理性推動企業發展。
截至目前,柒貳法則空間已經入駐企業26家,行業範圍覆蓋科技、文創、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數據安全等。
未來:引入產業與青島這座城市無縫銜接
雖然成立只有短短2年,但于洋的「雄心壯志」顯然不止於此。
「除了孵化中小微企業,我們更願意配合政府承擔招商引資的使命。」于洋介紹,目前柒貳法則正在引進由國內行業頂級人才牽頭組建運營的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以及幾家央企和上市公司的分支機構,還在通過工信部和頭部高校建立行業的聯合實驗室,以配合青島市打造世界工業網際網路之都。
如何選擇引入的企業?于洋表示,柒貳法則引進的企業一定要能夠孵化當地的產業生態,比如青島是海洋城市就要引入與海洋相關的產業。「目前我們正在與中國太平洋學會等專業協會平臺對接,洽談海洋類企業引入方式等」于洋表示,他希望根據企業特性分門別類的打造產業園區,做到在生態內的連結上下遊企業,逐級達到輻射市、省、國的範圍。同時,柒貳法則正在與國內Top10地產企業合作產業地產規劃、產業導入及運營,力爭為青島精準打造符合當地特色的產業生態圈。」
「我建議新時代年輕人深度學習,尤其是技術型專業要『學無止境』,經歷世事,跨足多行業了解環境變化。如果有創業想法的人應該提前兩三年做好人生規劃,在心態成熟、武裝思想後再開始創業,明白創業是條不歸路,失敗是必然的,貴在百折不撓,不忘初心,對自己和企業負責,解決社會『痛點』難題。」于洋說。
往期回顧:
第一期:【創業在青島】90後畢凱斌:生存易,追逐理想的創業很難
http://qingdao.sdnews.com.cn/jzgc/202009/t20200915_2794574.htm
第二期:【創業在青島】李建飛:畢業12年經歷了千萬富豪、破產、打工、再創業……
http://qingdao.sdnews.com.cn/xwzx/202009/t20200926_2800116.htm
第三期:【創業在青島】朱仲全:國企高管投身社區電商 網際網路商業唯快不破
http://qingdao.sdnews.com.cn/xwzx/202010/t20201029_2814688.htm
第四期:【創業在青島】宋志輝:青島網際網路產業發展需要工程師的自我覺醒
http://qingdao.sdnews.com.cn/xwzx/202011/t20201112_2821221.htm
第五期:【創業在青島】「80後」新農人張業順:創業十年,在失敗中看見未來
http://qingdao.sdnews.com.cn/xwzx/202011/t20201127_2828482.htm
第六期:【創業在青島】劉達平:照亮的不僅是房屋,更是未來
http://qingdao.sdnews.com.cn/xwzx/202012/t20201217_28387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