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教育到底要教什麼?

2020-11-27 中國教育新聞網

    創新創業從未像今天這樣被提到如此的高度,受到如此多的關注,高校也由此興起了創新創業教育高潮。創新創業教育在我國屬於新興事物,對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建設、模式構建、方式方法、人才組織等各個方面尚有較大的空間需要不斷探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2002年就開始探索創新創業教育有效道路,成立了創業管理培訓學院專門負責創新創業教學與科研工作。如今,創新創業正在向各個高校快速推進,在這個搶灘登陸的階段,北航創業管理培訓學院既培養大學生正確的創業動機,也挖掘學生不創業的理由,發問、求證、試驗適合中國國情、校情的雙創路徑。——編者

創新創業是個新事物,中國高校有自己的特點和運行體系,雙創教育如何才能融入這個體系並發揮有效的促進作用是各高校探索的重點。目前已有清華大學、北航、上海交大三種創業教育模式,更有地方院校探索的電子商務模式、實踐式模式、廣譜式模式等等,創業教育模式有了初步成果。

定位:堅持教育本質定位,價值觀培養,育人育技融合

創業教育到底要教什麼,針對這一基本命題,國內外早有不同的聲音。柯林·博爾在向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OECD)提交的《學會關心:21世紀的教育圓桌會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提出了將「創業教育」作為繼學術能力、職業能力後的「第三本教育護照」,要求「把事業心和開拓技能教育提到和目前學術性和職業性教育護照所享有的同等地位」。國內也有將創業教育劃成素質論與技能論兩種,培養創業精神或教授創業技能。從實踐來看,多數高校還是走的技能論,熱心於實際操作,拉投資、搞項目,著重發力於有項目的學生,偏向於改造科技園、打造創客空間,聘請創業導師、喜歡真刀實槍搞創業,似乎要徹底顛覆傳統的課堂教學。

在十五年的創業教育經驗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既看到創業教育未來發展的無限空間,也意識到創業教育面對的外熱內冷的可能性困局。最近這種困局也慢慢展現:政府很支持,學校很給力,但學生不買帳。其中,重要的和根本的一個原因是創業教育的目標偏離了,創業教育到底要教什麼?創業教育不是劃分素質論與技能論的問題,而是要分清是創業還是教育的問題,到底是要搞教育還是搞創業。北航創業學院早在2000年左右就開了創業基礎課與創業實訓課,基礎課只是傳統的大課堂講授為主,而實訓課卻設置模擬系統、工具、遊戲等豐富的形式,更有真實的導師,甚至風投直接對接,但學生人數卻一直很少。學校的一項基金研究也證實學生對創業知識基礎的需求更大,他們更想「學習」,而不是「創業」。

把準了脈象,就要大膽探索。北航創業管理培訓學院院長董青春指出,創管學院的創業教育一直遵守三個堅持:

堅持教育本質定位。創業教育,把核心定位在教育二字上才不會偏離高校文化的傳承,科研創新的基礎使命。高校搞創業並不具備優勢,但做教育是很有資源的。從創業教育的體系建設、教學模式、課程建設到師資培養、教材開發、教學設計是完全可以承擔的。把教學放在第一位,把創業放在第二位,北航不以創業率、融資額為創業教育評價唯一甚至核心標準。

堅持價值觀培養。由定位於教育這一基本理念,可以延伸出育人這一基本使命。教育是育人的,創業教育同樣也要育人,特別是培養大學生創業觀。在此又分兩種情境,其一是培養大學生正確的創業動機,即鼓勵大學生創業,培養大學生創業激情;其二是挖掘大學生不創業的理由,即平抑大學生創業衝動,引導大學生合理就業。與多數創業課堂不同,北航要求所有教師不能在課堂上有鼓動性的語言,而是在第一堂課就明確「我們並不是鼓勵你去創業」。

堅持育人育技融合。創業是一項綜合能力很強的事情,需要很多專業知識。在教授創業知識上,北航是以引導為主,在育人的同時,引導學生自覺、自發地學習創業知識。

在當前創業熱潮中,許多學校以創業教育的實踐程度深、形式多、目標真為特色。北航一直堅持做教育,至少在我國創業教育處於初級階段的時期,會堅持培養創業精神、創業能力為使命。

目前中央把雙創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高校創業教育也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但創業教育究竟怎麼搞,宏觀體系構建,中觀模式,微觀方法都需要探索。我們需要探索一個有中國特色,適應當前經濟轉型需要,適應「90後」青年特徵,適應高校教育改革突破的創業教育模式。

砥礪:如何「以身試法」,尋求突破創新

創業教育模式初步有了成果。但北航知道依然有許多問題需要的探索和驗證,北航堅持「以身試法」,尋求突破創新。

    創業知識體系向微細拓展

創業的基本知識體系相對來說已經穩定,主要包括創業概念、機會、團隊、融資、商業模式、市場營銷、風險與新企業創辦等幾大版塊。如學校在2012年就在教學中加入了創業心理學的相關內容,針對大學生創業心理進行專門的內容設計與課堂教學嘗試。學校還首次引進了演講力,著重培養路演演講力、團隊溝通演講力等內容,通過與企業合作,進一步完善知識體系。這些在國內都是首次。

    創業實訓課程嫁接模式

創業訓練營嫁給創業課堂——粘合理論與實踐的兩張皮。按要求創業基礎是基礎必修課,因此人數多,理論性強等傳統問題就突出了。怎麼讓創業課更貼近創業體驗,學校在創業基礎之外設置了創業實訓課,即分層教學的基本思想。這還不是重點,重點是他們抽取了創業訓練營的精髓,將其室外拓展、遊戲體驗、沙盤模擬、團隊合作、商業畫布、孵化參觀、資本對接等引進課堂。導師進課堂,指導一對一,學生出校門,實景一對一。

    工具與產品開發微觀落地

在微觀層面,創業教育需要抓手,老師需要抓手,學生需要道具。但這些目前市場沒有,或數量有限。通常學校沒有能力與專業技術人員去開發,而只能依賴於企業,但創業教育是新事物,企業對創業,對教育的要求遠遠落後於學校,學校本身都不知道需要什麼,更不知道怎麼去開發。企業開發的也不能切實滿足學校需求。北航做了別的學校不做的事:開發雙創產品,如先後編寫了多本創業基礎教材、創業培訓教材、開發創業沙盤、開發創業教學遊戲、整理並建立創業教學案例庫。後期還要開發創業APP、教學平臺、遊戲APP端,拍攝創業教學視頻等等。既當顧客,又當車間主任,基於學校幾年的創業教育經驗,希望能為迷茫中的地方高校提供一些底層的、好用的教學工具,切實提高教學效果。

領跑:從無到有,從基礎到連續,從雜亂到標準化

2002年北航被指定為教育部創業教育試點院校,是中國最早開始創業教育的9所試點院校之一。2005年國際勞工組織KAB創業課程引入中國,北航參與了課程實施工作,那一時期的主要工作是引進、翻譯國際課程,先後組織12期KAB創業師資培訓班,先後培訓了450餘名創業師資。2007年被授權為全國唯一一家KAB創業項目師資培訓基地。2003年起受教育部委託承辦全國創業教育骨幹教師研修班,到2014年為止共成功舉辦了16期,全國700多所高校近千餘名教師參加了創業教育課程培訓,這是我國早期培養的批量化創業教育師資,如今他們都成為了本單位創業教育的骨幹力量。

最近創業師資更火了,各高校及企業紛紛開展創業師資培訓,但北航不再擔心沒有人來培訓。基礎培訓有了,但一次性的培訓不能解決師資能力問題,創業教師成長是長期的,連續的。為此,學校又連續開設了多期創業師資提高班。對培訓過的、上過課的還要再培訓,這個提升是長期的基礎工作。

除了從無到有的一級跳躍外,另一級跳躍是從雜亂到標準化的探索。目前培訓太多,培訓內容雜亂、培訓沒目標、沒標準。北航在考慮培訓的標準化與規範性問題。但願北航的的探索能為教育部等後期出臺相關標準化的專業創業教師培訓機制提供一點經驗與依據。

隨著創業的火熱,中央相關部委、地方部門、各大高校都聘用了許多創業導師。導師團隊越來越大,但創業導師不是個職業,卻承擔著部分職能,導師多而難於管理,門檻缺失,監管空白。北航創業學院在這方面也在進行著探索,如在創業實訓營上請來的導師並不發證,要先試用,合格了再聘。聘後也要進行考核、管理,聘期三年,到期解聘或繼聘,實現了導師的有效流動,充分發揮了導師的指導作用。(本報記者 黃蔚 通訊員 龐少召)

《中國教育報》2016年10月15日第3版 

相關焦點

  • 第一次創業就成功他們到底有什麼秘籍
    一點就到家在我看來是一部鄉村勵志劇,全劇的中心是圍繞三個人開展的,三個人大老爺們一個接連創業接連失業,一個一直懷揣著一個夢想接連做到了最佳快遞員的稱號,一個專注於做種植咖啡豆,他們在一起經歷了歡笑,哪怕有意見不合的時候,最終還是可以走到一起為了同一個夢想。
  • 記獅形教育創業促進會--幹事創業謀發展,一心一意為村民
    今天要向大家講述的,是一個既幹事創業又扶貧助學,既關愛年長老人又關注家鄉發展的自發愛心組織——獅形教育創業促進會。獅形村位於長平鄉東北方向,距鄉政府3.5公裡,總人口1120人,267戶。境內生態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0%。村內無工業企業,村民多以務農、做小本買賣、編織竹製品、外出務工為主要謀生手段。
  • 為啥神鵰中的全真教全是道貌岸然之輩?創業時代已經過去了
    創業與守業的區別,這是前提射鵰時期全真教基本還在創業時期,而神鵰中妥妥的就是守業時期了。基於這一點,很多東西其實都會發生變化。很簡單一個就是,日子比之前好過了,可以不用那麼拼命才能拿到一些東西了。就比如射鵰中,丘處機出場就是殺了貪官,沒說道法如何,直接用行動表現了這個人物。然後就是全真七子在江湖上行走,但你看在神鵰中,這些人還基本在江湖上走嗎?
  • 幼兒園不讓教,小學又要有基礎:超前教育這道題家長要怎麼解?
    孩子一歲多的時候,我陪孩子念唐詩,我爸說:「教得太早了,娃的大腦還沒發育好,讓娃的腦子歇著。」我呵呵笑了一下。三歲的時候,我陪孩子看書,我爸跟我說:「這個年齡要把智力啟蒙給加上,我看人家網上那些小孩都學這學那的,也沒見你給教。」我打趣道:「爸,這回你不擔心太早了?」
  • 「津門裡巷」「教」興「智」 「育」成「能」——「教育的影響力...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今天為您帶來評論文章「教」興「智」 「育」成「能」 —— 「教育的影響力」之我見「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歸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教育決定著人類的今天,也決定著人類的未來」。今天我們常說的,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也是這個道理。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在當代社會我們就更要尊師重教。
  • 技術加持下的未來教育到底長什麼模樣?
    而除了技術層面,教育產業還應回歸到根源性問題,到底我們教育成什麼樣的人才?怎麼教育好人才?「今天很多公立教育的大咖也參與到論壇中,公立教育、民辦教育共同參與到產業的研討,這也許會讓行業更多地向本質、向根源去探討。
  • 對話副廳長張瀾濤:我們期待的職業教育到底是什麼樣子?
    他強調:區域之間發展條件有差異,但在機會公平上不能有差別;要解決這個問題,關鍵是要發展教育,特別是職業教育。 省教育廳分別出臺了相關文件統籌和支持上述工作的展開,有哪些規劃、要達成什麼目標,都有數據和指標,學校要用實際行動對標競進,交出漂亮的答卷。如果參與者抱著試水、玩玩兒的心態,那就不僅僅是浪費資源,還是對職業教育發展的不負責任。
  • 蒙氏教育如何教孩子認識數字,你知道嗎?
    歡迎朋友們來看空空媽叨育兒今天特別跟朋友們說一說蒙氏教育,現在很多幼兒園都會有自己的教學特色,像女兒讀的幼兒園是珠心算特色,還有很多幼兒園是蒙氏教育的特色。說到蒙氏教育最大的特色就是利用各種教具,讓孩子通過各種方式的體驗來掌握知識,今天要說的是最基礎的認識數字。
  • 如何為創業創新保駕護航?大學生創業,夢想在路上
    教育部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7月,全國大學生創業及參與創業的有42.3萬人,比2014年增加6.8%,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  我省大學生創業情況如何?我們的創業教育還存在哪些不足?作為創業導師,要對年輕的創客說什麼?對於大學生創客,在哪些方面還有可提升的空間?
  • 不能急功近利 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要有機結合
    所以你想啊,我是搞這個的,我比較理解做這個的一些甘苦,所以我想給孩子一個空間更大的成長環境比什麼都強。這絕不是讓孩子自由任他想幹什麼幹什麼,子不教肯定是父之過,但是不是要把父母一輩的期望都寄托在後一代身上?我說會適得其反。
  • 扎克伯格一家四兄妹全是人生贏家,他們爹媽到底是怎麼教的?
    原標題:扎克伯格一家四兄妹全是人生贏家,他們爹媽到底是怎麼教的?而他的家族到底是怎樣神一般的存在,卻鮮為人知。 1 三個姐妹全是出色人才 馬克·扎克伯格,1984年5月14日出生在紐約附近小鎮。按教規長大,13歲辦了猶太教成人禮,但長大後說自己是無神論者。
  • 短視頻+直播之後,在線教育行業要換個活法
    我們要轉化思維,超越狹義的教培。教育是什麼?「情趣用品」。「用」:簡單直接很多時候我們總把事情搞得特別專業,老鐵想拿錘子釘釘子,你卻先給我講錘子的歷史,每個錘子有什麼不同。但是老鐵的需求很簡單,釘就完了。所以你的課程一定要有用,我看了你的課程後能掙錢嗎?能更好地穿衣服嗎?能馬上做出個菜嗎?要能用。
  • 面臨什麼困難?意願如何?高校畢業生創業現狀調查
    我國高校應屆畢業生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主力軍,如何提高他們的創新力和創造力,是「促進創新驅動創業、創業引領就業」的核心關鍵,也是加快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走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的核心環節。  就業與疫情令我國社會壓力交織,各界前所未有的高度關注疫情衝擊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創業問題。我國高校應屆畢業生創業意願的狀況究竟如何?創業面臨的主要困難究竟是什麼?
  • 哈佛著名教育心理學家:什麼才是有價值的學習?
    《為未知而教,為未來而學》會幫你打開內心的焦慮:傳統教育存在哪些真正致命的問題?什麼才是好的學習?如何打造你的創造力? 談到學習,大多數可能想到的都是如何提高學習效率的問題,但很少有人會去思考為什麼要去學習,學習這些東西到底對不對
  • 寧波大學:探索地方高校「塔式」創業課程體系
    而只要一聊起創業經歷,他便忍不住會提起他的「創業師傅」——寧波大學的俞金波老師,言談之中充滿無盡感激。「大學生創業必須要有韌勁,輸了並不可怕,因為創業本身就是一個很有挑戰性的遊戲。」這是俞金波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除了厲剛,俞金波還帶出了王翼、巍睿、徐鵬華等一批創新創業學子。
  • 探索智慧教育新模式 中教雲攜全線產品亮相第78屆中國教育裝備展
    在N2001展位,中教雲攜全線產品——中教雲數字課程教材雲平臺、智能教輔、中教雲職業教育雲平臺、VR/AR智慧教育解決方案亮相裝備展,展現智慧教育領域的創新成果。展位吸引了眾多參觀者前來參觀體驗,展區內人頭攢動。  共創、共建、共享 數字教材資源優勢明顯
  • 艾誠對話慄浩洋訪談實錄:AI教育背後那個「瘋子」—極致,折騰
    慄浩洋:對,其實我是經歷過三重的這種自我的進化的,一開始我最早21歲做大山外語,那個時候用老師來教課,後來到了昂立以後,我們要用網際網路教課,就各種不適應,就好像你在水上一樣,你感覺什麼都是不對的,你兩個腳也被固定了,然後你好像就是水也不知道它的特性是什麼,因為那個時候網際網路到底怎麼做教育,全球人都不明白,所以我們試了三四十種方法,最後大部分都沉沒了。
  • 「雲」上教與學,讓教育不止步於課堂
    7月15日,2020年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會議召開。會議交流總結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工作經驗,做好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工作,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2.0發展。疫情期間,網絡教學給廣大學生送去優質教育資源,學生們居家學習,「停課不停學」;教師們變身主播,「停課不停教」……這既是對教育系統的一次重大考驗,也推進了教學方式改革。
  • 螞上創業營「創業十誡」:2020,重新定義「創業」
    企業家要思考的是,我要做什麼事情,要設計什麼樣的能力,才能活得更久?活得更好?」那麼,如何識別危機並從「危」中尋找「機」?重新發現「使命和願景」不是所有創業公司都有一個稱得上「使命、願景」的東西,來自創業營二期部分學員的真實反饋,驗證了這一點。如果只是複製一個在其它市場已經取得可觀收入的APP,那麼,這家創業公司的使命和願景是什麼?一旦這樣的複製出現水土不服,創業團隊應該以什麼為基準調整戰略和戰術?
  • 小麥助教陳瑋:從教育實踐者到產業服務商 | 解碼數字新浙商
    在技術一線打磨了12年後,陳瑋終於把人生切換到創業模式。生長在小商品經濟發達的義烏,父輩「雞毛換糖」的故事,早早地在陳瑋心頭埋下了創業的種子。在浙大創新創業的氛圍中,這顆種子悄然萌芽。「上大學時,我們同學跑回來說註冊了公司,大家都很激動。」小麥助教(以下簡稱小麥)的前身是一家有著10年歷史的K12教育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