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加持下的未來教育到底長什麼模樣?

2021-01-20 新浪財經

來源:北京商報

11月14日, 由北京商報社和西街傳媒主辦、黑板洞察協辦的「遇見未來教育:2019年度教育產業高峰論壇暨年度影響力教育品牌發布儀式」在京隆重舉行。北京多家中小學、職校和國際校的校長,以及專注於教育領域的資深投資人和教育產業鏈各個環節的精英齊聚現場,共同就高速發展的資訊時代下,校園中的未來教育及2020年教育產業投資風向標等話題把脈教育發展新趨勢。

主辦方代表致辭

北京商報社社長兼總編輯彭宇:

技術加持的未來教育還是要追尋教育的本質

作為主辦方代表,北京商報社社長兼總編輯彭宇教育產業高峰論壇已連續舉辦6年,每年都會針對時下最熱的話題進行研討。在技術手段不斷迭代的當下,今年峰會將主題瞄向:遇見未來教育。從技術層面出發,教育產業該如何運用好5G和人工智慧的手段?如何創造教育的形勢形態?而除了技術層面,教育產業還應回歸到根源性問題,到底我們教育成什麼樣的人才?怎麼教育好人才?

「今天很多公立教育的大咖也參與到論壇中,公立教育、民辦教育共同參與到產業的研討,這也許會讓行業更多地向本質、向根源去探討。在一年一度的論壇上,可能每年都會有一個階段性的成果,我們也知道教育這一話題永遠不會有一個終極結論,但是從以前的經驗看,每年還是會形成一定階段性成果,且最關鍵是會形成很多案例,通過我們的平臺去推廣好、傳播好。我也衷心希望這一平臺能夠為教育界的領軍人物服務好、宣傳好,共同推動教育事業以及產業健康發展,為社會做更多貢獻。」彭宇如是說。

校長論壇:

校園裡的未來教育

北京市第十八中學校長管傑:

未來課堂要讓學生成為主角

談到如何看待技術在未來教育中所擔當的角色和地位,北京市第十八中學校長管傑表示,隨著社會形態的更新,教育確實在發生變化,如果說去預測未來,需要從幾個維度來看,第一,從我們培養未來人要具有什麼樣的素質和素養來判斷學校應該怎樣面向未來。首先從學生的素養角度,學生要具備能力,這個能力指的是知識技能和價值觀。第二,要強調培養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有更多的主動性去應對未來。

「未來的課堂學生才是主角」。管傑強調,學生不斷的提出問題,學生進行小組學習,另外培養學生承擔責任的能力。未來我們的課堂應該強調人的相互溝通和交流。學校在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等方面需要藉助科學技術的變革,強調知識的應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現在和未來的教育要走向包容教育、走向終身教育、走向以學生為主體,解決未來問題的教育。

北京中學副校長周慧: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未來教育的關鍵

北京中學副校長周慧表示,在21世紀前後,關於未來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如何著力於培養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同時關於核心素養的研究特別廣泛,現在大家都想要知道怎麼樣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適應未來20年後這個社會的變化,「根據國家勞動保障局隔幾年就會發布一個新的職業技能,他會有很多新興職業出現,還會有熟見的職業消失,怎麼樣讓學生跟住時代,培養他們的核心素養顯得更為關鍵」。

倫敦大學有一個研究,關於最不會被替代的職業,第一個就是藝術家,那是因為他的創新和思維是機器永遠無法模擬和代替的,排第三的是教師,教師並不是教給學生固定的知識,而是培養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他所具備的情感,「未來,學校所承擔的使命,不管是哪個國家都是要培養學生,他應該熱愛他所身處其中的祖國,然後說他的創新、合作能力,能夠為所處的國家所用,因為他自己的才華而顯得更有價值,這個才是屬於我們自己的未來」。周慧如是說。

北京市勁松職業高中校長郭延峰:

職業教育的未來在於人機協同

在校長圓桌論壇上,北京市勁松職業高級中學校長郭延峰解讀了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區別:「職教的專業設置都是基於產業需求,教學過程和生產過程高度結合,教學內容與職業標準高度相關。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與職業教育相關,例如今年我們開啟了智能養老專業,致力人機協同發展。」

談及職業教育未來的方向,郭延峰表示:「首先必須要回答的是『培養什麼人』的問題,要具備中國底色、國際視野。第二是『怎麼培養人』,這主要關乎技術,即人機協同的問題。這一點上,未來機器的作用會越來越明顯,教師和機器之間的分工會越來越明顯——老師是育,機器在教。」

北京市朝陽區垂楊柳中心小學(集團)校長鍾亞利:

整合資源打破傳統校園概念

面對未來教育,北京市朝陽區垂楊柳中心小學(集團)校長鍾亞利認為,現在除了要思考學生的培養,還要思考教育手段,隨著技術的發展,教學方式、學習方式都在發生變革。在現在技術發展、教育資源這麼豐富的時代,作為學校應當打破傳統的校園概念,扮演起集約資源,攜手資源的角色,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資源平臺。

市面上擁有眾多的技術和學習的平臺,鍾亞利強調,教師應該如何去影響孩子,作為他們的守衛,教會孩子如何去學習和辨別,也是當今老師必須要去面對和解答的。不管未來科技再發達,教師這個職業很難被替代,有溫度的教師,機器是永遠代替不了的,未來的教育依然要依靠我們老師。但不懂信息技術,沒有現代信息素養的教師,是一定會被懂得人工智慧,懂得信息技術這樣的教師去取代。此外,如何應用大數據對學生進行更精準的分析,滿足學生更精準的個性化需要,也是未來學校需要不斷追求和實踐的。

北京王府學校副校長餘瑤:

教育公平需人與技術合力解決

北京王府學校副校長餘瑤表示,未來教育要培養什麼樣的人?要培養能夠具備解決未知問題能力的人,「現在我們課堂上經常用的教學方法是用問題導向鼓勵孩子們多問問題,而不是尋找答案,且孩子們在未來碰到的很多問題是現在無法思考,無法遇見的。很多高中生討論將來想從事什麼工作,這個時候我會鼓勵孩子們,並告訴他們哪些已經大量被人工智慧取代,哪些還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創造一個新的思考維度,而新的思考維度的出現將使世界產生顛覆性的變化。

「我們談未來教育,先看看當下,看看現在的教育,分析一下還有哪些沒有滿足人們對於美好教育的需求,還有哪些是教育者可以做的。而對於人們談論的希望未來能夠解決教育公平的問題,我想這是技術能夠幫我們達到的,更多需要人們的合作、創新,並共同用技術幫助我們實現」。餘瑤如是說。

餘瑤強調,完成未來教育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更要回顧歷史,看一看過去科技浪潮不斷的發展過程中,有哪些現在成了他們當時的未來,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因此要鼓勵同學們不僅多看新聞,而且要多學習歷史,不僅要以史為鑑,更要學習歷史的發展變化規則。

投資人論壇:

2020年教育投資風向標

中關村教育投資管理合伙人於進勇:

「教育+科技」成為投資新風口

中關村教育投資管理合伙人於進勇指出:「沒有變化就沒有機會。國家戰略需求在調整,以前是培養工廠型人才,目前是向創新人才方向轉變。」在於進勇看來,「教育+科技」將是未來的風口:「能改變供給側最核心的要素就是科技。科技可以影響教育的過程、形式、內容,同時可以看到,教材、教具,教研也會有科技的影子,包括教師的工作中。『教育+科技』是我們看到的新機會,也是我們後續一定要專注的領域。」

方正和生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執行董事張潮槍:

教育下沉為產業發展帶來新機遇

方正和生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執行董事張潮槍表示,「今年我們推出了一個名為『一點一滴』的項目,本質上是一個幼教產業網際網路項目。為什麼我們會關注幼教產業網際網路,非常關鍵的一個原因是大量幼兒園,包括中小學,其實處於教育不均衡的狀態,他們缺少內容、師資,缺少技術手段、溝通工具,而幼教產業網際網路項目對於促進教育公平,並能夠產生更多優質性靠攏的產業機會。現階段該項目實現的數據非常好,不到一年半的時間,已進入3萬所幼兒園,大量都是在二三四五六線,符合中國教育下沉的發展,而教育下沉則能為產業發展帶來新機遇」。

「中國教育產業最近幾年,尤其是最近三四年,受到的變化和驅動要素非常多。其中,第一大驅動要素是政策,第二個驅動要素是科技,第三塊則跟中國產業階層的變遷有很大關係。以前的教育僅僅是滿足獲取知識,現在會發現隨著結構的變遷,加上生活水平的變遷,大家的需求不一樣了,變得更加多元化。此外,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令各個產業出現很大變化,反向會對人才需求帶來影響,並進一步影響人才的培養和培訓變化」。張潮槍如是說。

張潮槍認為,教育行業的發展空間確實很大,但這個賽道做大做強並不容易,尤其是面向成長期或者中後期更要謹慎,這兩年也能看到一種發展趨勢,即大量的優質資源往頭部擠壓,只有頭部才能獲得更好的資源,不管是品牌還是市場資源。此時回過頭看,未來市場需求還能觸動整個產業在未來3-5年出現更多發展機會,「首先是新職業、新需求,從出口端往入口端影響,比如AI,這幾年很火也令AI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其次是新生代、新需求,其中既包括老一輩的興趣培養培訓,也涵蓋孩子的教育需求,並不只是技能教育,還包括綜合性素養的教育。最後則是新市場、新需求。中國地大物博,不均衡導致市場沒有足夠的供給,或者說供給能力非常弱,而現階段國家也願意進行投入促進公平,而這概括來講就是下沉市場。」

賽伯樂投資集團教育產業基金合伙人程子嬰:

教育一直是常青的行業

面對當下的投資風向,賽伯樂投資集團教育產業基金合伙人程子嬰指出,「當下資本市場確實是比較寒冷,但教育與其他行業相比要好很多,處於上遊。教育行業一定是常青的行業,當下的頭部公司還是很受追捧的。我們是做中後期的產業投資和併購,非常注重研究工作,基於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面研究。」 據程子嬰介紹,「經過整合,國際教育和職業教育是我們主要投向的兩個重點賽道。關注國際化的教育,其實是素質教育;職業教育中也有細分,包括新學科和新專業所帶來的新的職業教育。」

北塔資本合伙人王凱峰:

關注AI+教育的長期投資效應

現在很多的企業已經標配了AI+教育的概念,AI+教育在未來的教育中擔任了怎樣的角色,能否賦能教育,從教育從業者轉行做投資人的北塔資本合伙人王凱峰認為,投資人常常會高估短期帶來的影響,而低估了長遠的影響,比如AI技術到底在教育行業是什麼樣的走勢,最早出現是在2012-2013年,而後來這批AI公司成為了培訓機構或是TO B端的服務公司。

短期來看AI更合適TO B端,幫助培訓機構更好的提升他們教學服務的效率,同時我們也能夠看到TO C端,AI從內容部分切入,為C端賦能,未來這個行業會走的更加深遠,AI目前是生產力,未來也會改變我們的生產關係,未來的教學機構也會變得跟現在不太一樣,還需要更多的想像力。

王凱峰表示,我們能夠看到現在整個科技進入到垂直行業裡面,並從出版、內容、資訊進去,慢慢滲透到服務環節,同時也開始映射到線上,把線下的學生自習室,學生學習的圖書館,線下的師生關係映射到線上,不僅是生產力的提升,同時進一步塑造師生關係。

附:

年度十大影響力教育品牌發布榜單(按拼音首字母排序)

對啊網

達內教育

核桃編程

好未來

精銳教育

瑞思教育

尚德機構

一起教育科技

VIP陪練

51Talk

相關焦點

  • 把教育過成詩的模樣
    人們豔羨陶淵明,只因他將生活過成了詩的模樣。師者,也應將教育過成詩的模樣。作為校長,我嘗試將思想寫在大地上,把視野跳出課堂外,尋覓讓中年教師二次成長的桃花源,尋覓讓一群可愛的人兒在學校這方天地裡獲得幸福感的最佳路徑,此去經年,歸去來兮。
  • 未來教育的趨勢:線上網校和線下教育相結合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國家對於人才的需要以及一直以來對教育的高度重視,推動著教育方式的不斷更新,線上教育已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然而,我國長期以來存在的教育資源不平衡這一問題使很多地區無法達到預想中的線上教育模式。
  • 我們常說「師父,請您給我加持」,加持到底是什麼?
    這時候他再祈求加持就簡單了,因為他這個器物已經有「底」了。師父的加持一進去,也會覺得很厚實很有反彈力。持得住師父的加持一個沒有覺悟的人,他內心不單裝著過去的業、現在的業,也連接著未來的業,法師再慈悲,加持力再大,面對這個無「底」的深淵也是無可奈何,力量投進去不會有絲毫的反應。
  • 三項技術或將成為未來汽車新標配
    作者:CK丨飛靈汽車前不久,飛靈編輯團隊的小夥伴們都在討論未來汽車的樣子。在筆者眼裡,也許一千個人眼中會有一千種未來汽車的模樣,不知道未來汽車到底會是什麼樣子,但筆者希望這三項技術或將成為未來汽車新標配。1.
  • 男人學點什麼一技之長?什麼技術有出路?
    在他們眼中,學習一門技術,也是通往成功道路上的一條新穎的方式,很多男生糾結於應該選擇學習什麼樣的技術,因為這決定了他們以後做什麼樣的工作?那麼,男生到底學什麼技術好呢?其實學網際網路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到底是為什麼呢?跟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
  • 創業教育到底要教什麼?
    定位:堅持教育本質定位,價值觀培養,育人育技融合創業教育到底要教什麼,針對這一基本命題,國內外早有不同的聲音。柯林·博爾在向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OECD)提交的《學會關心:21世紀的教育圓桌會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提出了將「創業教育」作為繼學術能力、職業能力後的「第三本教育護照」,要求「把事業心和開拓技能教育提到和目前學術性和職業性教育護照所享有的同等地位」。國內也有將創業教育劃成素質論與技能論兩種,培養創業精神或教授創業技能。
  • 三項汽車電子技術或成為未來汽車新標配
    [ZOL汽車電子]在筆者眼裡,也許一千個人眼中會有一千種未來汽車的模樣,不知道未來汽車到底會是什麼樣子,但筆者希望這三項技術或將成為未來汽車新標配。未來,小夥伴們看到街上的車車沒有了招風耳朵,不必驚訝;也許,這就是未來汽車該有的模樣。2.線控轉向、線控制動得到普及 從開始的拉線節氣門,到現在的線控節氣門;從傳統拉線式駐車制動,到現在越來越多的車型配備的EPB(電子駐車制動);從原來的液壓轉向助力,到現在大部分車型轉向都採用了電子助力等等。
  • 從女兒的一篇作文說起: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教育方式?
    01各種教育方式女兒的這篇作文讓我想到一個問題,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去教育我們的子女?這也是一方面教育系統屢次強調學校為孩子和家長減負,嚴禁佔用學生們課外時間補課,而另一方面爸爸媽媽們開動馬力,各類課外補習班座無虛席,財源廣進,出現這種矛盾的現象的根本就是教育思路和現實體制的巨大割裂。03面對未來,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教育方式?
  • 新基建下的AI+教育:如何拯救你,AI招牌下的「算命先生」
    文|Shellie來源|智能相對論(aixdlun)好未來「用科技推動教育」輕課業務被曝數據造假;AI伴學的明兮語文在疫情流量的大風口下無奈關店;宣稱「AI賦能」的優勝教育長沙一校區突然跑路……在很多人看來,雖然AI在教育行業的進軍被稱之為「AIED(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education)的金礦」
  • 未來人類模樣:四肢變長 牙齒減少 嘴巴變小
    未來人類模樣曝光:四肢變長皺紋更多似怪人  一組英國科學家日前對1000年後人類可能進化成的「新模樣」進行了大膽預測,由於智慧型手機和計算機等高科技產品應用日廣,生活環境改變  皮膚下垂  未來臭氧層可能消失,過多陽光直射令皮膚下垂起皺。  腸子變短  英國牙醫菲利浦·斯泰默爾博士稱,未來人類的腸子將會變得更短以免吸收太多的脂肪和糖分——這將成為人類避免肥胖症的最自然進化方法。
  • 中秋節將至,金星木星加持,4大星座未來喜獲菩薩保佑
    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下這4個星座,進入到下半年,尤其是9月中旬過後也會讓你們享受很多好運的眷顧,尤其是中秋節那段時間受到兩大吉星金星和木星的眷顧,也會讓你們迎來很多喜事,獲得菩薩保佑,一起來看看到底是哪幾個星座吧,期待你們的到來,中秋節將至,金星木星加持,4大星座未來喜獲菩薩保佑!
  • 中秋節將至,金星木星加持,4大星座未來喜獲菩薩保佑
    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下這4個星座,進入到下半年,尤其是9月中旬過後也會讓你們享受很多好運的眷顧,尤其是中秋節那段時間受到兩大吉星金星和木星的眷顧,也會讓你們迎來很多喜事,獲得菩薩保佑,一起來看看到底是哪幾個星座吧,期待你們的到來,中秋節將至,金星木星加持,4大星座未來喜獲菩薩保佑!
  • 耳聽為實,魔磁耳機現未來盒子線下店
    未來盒子是什麼東西?相信很多人都有點迷糊,未來盒子是新興的智能產品體驗館,其在深圳北站、長沙南站都有展廳,而這樣的體驗館主要是針對一些優秀的科技產品,給人們提供最新、最酷的科技產品免費體驗機會。而擁有耳機「黑科技」的魔磁耳機也被選入了未來盒子當中。
  • 跟誰學旗下高途課堂成為極限挑戰官方推薦在線教育平臺
    高途課堂通過「名師授課+雙師輔導」的在線直播雙師模式,以科技為底層支撐,打破時間、地域限制,將優質的教育資源輸送到全國各地,讓學生隨時隨地都可以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而這些優質的教育資源都離不開高途課堂在主講老師、輔導老師、教研團隊等各個環節中的持續打磨,一次又一次對於教學服務水平的極限挑戰。
  • AI和大數據技術在教育領域有何運用?
    不過,要談到AI和大數據對教育領域的影響,可以把二者結合在一起來分析,展望新技術對未來教育的推動作用。我們簡單從教育的目標和方式兩個方面來簡單分析新技術可能帶來的變化。  一、教育的目標理念革新  人工智慧的成熟非但會極大程度教育的方式,連教育的目標和理念都會受到人工智慧的影響大大改變。隨著新技術的不斷湧現,人類社會對於人才的要求不斷改變。
  • 米兔卡片學習機又出新卡片,AR技術助力啟蒙教育
    其中鳥類天堂和恐龍再現卡片都支持AR現實增強技術。另一盒內的卡片包括字母ABC、海底世界、幼兒園和開心農場四套。這四套卡片同樣有兩套支持AR技術(海底世界和開心農場)。對於普通的非AR卡片,其使用方法就是用卡片接觸帽子上的五角星,通過刷卡感應卡片內容,播放與之相關的知識點。這種功能是可以脫離手機以及app獨立運行的。在沒有網絡的情況下也能保證暢玩。
  • 米樂布局AI教育市場 「AI+老師」成未來趨勢
    未來,在線教育領域和人工智慧領域的結合勢必會不斷加深,推動在線教育應用於更多場景。  AI教育將會對在線教育市場產生哪些影響?真人老師和AI老師在教學場景中的職能又將如何分工?日前,在一場名為「在線教育行業總結及未來趨勢判研」線上論壇上,業內專家學者和從業者就此進行熱烈探討。
  • 華為Sound全頻HiFi家庭音箱測評:帝瓦雷技術加持,遇見好音質
    工藝方面,華為Sound上半部分採用了鋼琴烤漆工藝,帶來渾然一體的視覺衝擊力;下半部分採用包覆式高光纖維網布,保證了聲音的通透,還起到了防塵、防潑濺的作用。無論是放在辦公桌、客廳、餐桌還是臥室床頭,華為Sound都能和環境融為一體,毫不突兀。
  • 百度教育行業報告全面解析教育新趨勢,教育品牌營銷抓住用戶意圖是...
    已經過去的2019年,對於教育行業來說,是挑戰與機遇並存的一年。而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再一次使教育行業的傳統格局受到巨大衝擊,線上教育逆勢崛起,線下實體課程舉步維艱。而教育行業呈現地域流量下沉趨勢,用戶行為的變化,又為教育營銷提出了新難題。
  • 盤點2020年,緊跟科技進步,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做了20件事
    會議選舉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原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教育報刊社原黨委書記、社長李曜升擔任黨建委主任。會上,百餘名職業院校黨委書記共同發起「濟南倡議」,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正式啟動「中國職業教育智慧黨建平臺」,用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職業教育黨建工作。會議採取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共有800多所院校報名參會,僅線下就有來自全國近400名職業院校黨委書記、校長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