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10以內加減法今天學,明天就忘?聰明父母需要這樣教孩子

2021-01-09 幼兒園裡的蝸牛老師

最近家長抱怨,孩子已經學前班了,可是學的拼音、加減法今天會了,過了一個晚上就全忘了。不少家長反應這樣的情況,並且表示孩子課上的狀態也不錯,可是到了家中,一做練習就蒙圈,加法看成減法、減法看成加法怎麼說都說不明白。

其實如果家長想讓孩子在學前階段就擁有靈活的思維,就一定要學會觀察孩子的思維習慣和學習特點。因為孩子的每個年齡階段感知和理解數是有所不同的,聰明的父母就需要做到以下三點。

激發幼兒對科學、數學的探究和興趣

如果不是出於好奇、主動,數學對於孩子來說是枯燥、無趣的,拼音更是如此。作為老師或家長首先要知道灌輸式教學在幼兒園是行不通的,因為孩子們的思維還沒有發展到概念水平的加減。一旦長時間的灌輸或死記硬背會破壞孩子對學習的好奇,只會感覺學習。

幼兒數學要以探究為主,應該激發孩子的好奇心,滿足孩子的求知慾。在日常輔導作業時我們總能看到老師或家長氣急敗壞,認為10以內的加減法如此的簡單,孩子怎麼就算不明白呢?

對於孩子來說首先就是興趣,應該最大限度地實現孩子的探究興趣、需求,以及孩子原有水平與家長、老師期望水平要相「結合」。其次就是在孩子探究的過程中不輕易打擾或打斷,尤其是孩子玩益智拼搭或益智遊戲時,對於孩子來說,「玩」是一種探究、一種愛好。

正確認識孩子的思維發展和及學習的特點

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指出,幼兒數學發展與學習有以下幾大特點:

幼兒數學的學習依賴於動作幼兒的對於數字的認識或知識的了解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動作,就是孩子思維的直觀行動性,眼睛可以看到的、手可以觸摸到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幼兒在學習數學的時候,需要通過掰手指頭來幫助自己。

幼兒數學的學習需要具體的事物在學習過程中,許多家長認為3+2這樣簡單的一個算式還要通過擺出具體的物品來計算是不是太幼稚了,孩子得多笨啊!但根據科學的和幼兒思維的發展來看,幼兒在數學學習時必須要有具體的實物供她擺弄。

幼兒數學的學習依賴於練習和應用對於幼兒來說,短時記憶居多,如果不經過練習,今天理解了,明天可能就會出現忘記的情況。同樣,學習後應用也是一個檢驗知識和鞏固知識的過程,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對於枯燥的數學知識要加以應用。

通過幼兒的思維特點就會理解為什麼有的孩子怎麼教都不會或者今天學了明天就忘了,這是因為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思維的發展是不同的。中班的年齡本應該是藉助具體實物的表象進行加減運算的時期,但部分老師或家長強行灌輸,孩子不僅僅不能夠理解數字的含義更是今天學了明天就會忘記。

為孩子積累知識經驗

不僅僅是數學的學習,其他的學科更是如此,依靠死記硬背或記憶是不能夠完成的,更重要的是對數學知識以及各知識關係的理解。就像語文中的作文一樣,如果沒有經歷過或沒有見過、沒有經驗積累,全靠編湊是寫不出好作文的。

數學也是如此,如果一個幼兒擺弄物體進行數學學習的機會越多,對數概念的理解也就也豐富,例如在學習5的分解時,擺弄5個小球,發現4個小球和一個小球樂意組成5個小球,2個和3個也可以組成5個小球,那麼在學習5的分合時,隨著他對數字抽象的理解,對5的概念就會豐富很多。相反,如果缺少相關的經驗,就會一臉迷茫。

對於學前階段的孩子來說,正是依靠動作水平和表象水平加減向抽象概念加減過渡的時期,灌輸式和死記硬背雖然可以在短時間內學會面前的這道計算題,但理解不了數的含義。

所以個別媽媽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甚至想孩子在中班的年就對100以內的加減法脫口而出,那就需要家長用正確的方式幫助孩子,做好這三件事情:激發孩子對於數學的興趣和探究,不要在孩子遊戲過程中盲目打擾或打斷、正確認識孩子的思維特點,不拔高也不降低、為孩子的學習積累經驗,需要多看、多玩、多參與。

同時家長輔導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有耐心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才是小學學習甚至終身學習的前提。關於如何在幼兒園就能把數學學好,都有哪些正確的方法呢?歡迎留言評論~我會作為後續選題,創作出更多大家喜歡的內容。

相關焦點

  • 7歲孩子不會10以內加減:學好數學有技巧,此方法值得家長借鑑
    前兩天發了一條:「老師在班級群點名某家長,說你家小孩2年級還不會10以內的加減法,再不管你娃就廢了」的微頭條,引發讀者熱議。其中有個媽媽留言說:我家孩子小一,勉勉強強會一點加減,教到大人精神崩潰,就是學不會呀。你說這孩子是不是沒數學天賦?還有個媽媽留言說:老師求你換種方法教吧,現在是3×5=35太難了,老師難、孩子難,家長更難,這到底要咋整呀?
  • 公立幼兒園什麼也不教,一年級拼音和加減法只是快速略過怎麼辦?
    公立幼兒園什麼也不教,一年級拼音和加減法只是快速略過怎麼辦?首先,這個說法是有些擔心過試了,這種情況實際上不存在,零基礎入學也不是什麼都不準備。。我也是一個小學生的家長,我們也曾經擔心過,也是壓力山大,而且我們在海澱區,有時候更是徹夜不眠,空想不如行動,還是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最後才確定,跟著幼兒園和小學的教學節奏就沒有問題。
  • 加減法啟蒙系列|實戰篇一(10以內加法)
    上一篇「加減法啟蒙系列之前期準備」中,我根據我們的啟蒙經歷,結合「幼兒數學核心概念」的相關理論指導,梳理了在給孩子加減法啟蒙前需要具備的能力。也有家長分享了自己不一樣的啟蒙思路,我認為只要最終的效果是理想的,那過程都是可以相互借鑑的。對於數學,我秉承「先理解,再拓展,最後總結」的原則。
  • 又一市宣布幼兒園開學,幼小銜接需要注意,教孩子認字和寫字嗎
    #頭條青雲「叫好又叫座」作品徵集#又一市宣布幼兒園開學,幼小銜接需要注意,教孩子認字和寫字嗎昨天接到本市低年級幼兒園開學通知,幼兒園5月11日復學,外甥女幼兒園大班,知道該開學了說:我想去上學,可是我不想戴口罩啊!妹妹說:終於盼到開學了,因為孩子今年大班面臨著「幼升小」,非常著急。
  • 如何教幼兒園孩子加減法?這3個方法不可不知!
    生活中,很多家長把數學簡單的理解為數數和加減法計算,導致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用簡單粗暴的方式教孩子加減法。當孩子能準確說出1+1,2+3時,家長便欣喜不已,殊不知這只是機械記憶,並沒有理解加減法,甚至此時孩子對加減法的理解幾乎為零。
  • 幼小銜接怎麼做?玩中學才是關鍵,牛聽聽讀書牛助學語數英
    幼小銜接的核心是什麼?孩子的早期啟蒙也好,幼小銜接也好,有兩個關鍵,一是提供環境,喚醒孩子內在的好奇心;二是培養思維方式,讓孩子擁有學習能力,知道怎麼去學習。這兩點,是學齡前父母們很關鍵的任務。02前段時間,我讓孩子體驗過一些熱門的思維直播課和語文AI課,一節課算下來得100多塊錢,也就20-30分鐘。最後,幾經對比,還是選擇了牛聽聽讀書牛早教機,自己在家學,一來時間自由,隨時都可學。二來一個學習機才幾百塊錢,想想還是很划算。最重要的是,功能太強大了,0—8歲都可用,小時候燻聽磨耳朵,大一點就可以學習語數英,完美實現幼小銜接。
  • 聰明孩子獨有的兩個特質,都與思維有關,父母不妨這樣訓練
    父母必須懂得:孩子今天的學習,是為了明天能更好地適應社會,對社會有所貢獻。因此,父母更應強調培養「多元聰明」的孩子,從小注意培養孩子的多種能力,使孩子學會「生存」的本領。一些人認為孩子的智商是由先天及父母的遺傳決定的,這樣的說法有一定道理但並不全面,但除了遺傳因素之外,家長們仍然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使得孩子擺脫先天的桎梏,變得更加聰明和伶俐。聰明孩子獨有的兩個特質1、思維具有靈活性思維的靈活性主要表現在解決所面臨的問題時,能夠在較短時間內找到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
  • 幼兒銜接是讀寫拼音加減法嗎?如果父母是這樣做,那是在拖延孩子
    現在已經是開學季了,上大班的家長想必心裡都懸著一把劍,叫做「幼小銜接」。有的父母甚至直接跳過幼兒園大班,給孩子報學前班,為的就是做好「幼兒期的銜接」,不讓小學傷害孩子。本人也是大班孩子的家長,聽到周圍家長們談論最多的,就是孩子學了多少漢字,會不會二十個以內的加減法,以及下學期要不要從大班轉到校外幼兒園,提前學一些內容。
  • 上幼小銜接班能直讀三年級? 教育部通知:嚴禁幼兒園「小學化」
    幼兒園即便教些語數英,大班的孩子也走了近一半遠遠上周從幼兒園退學了。因為小區裡同齡的孩子一半以上都上了幼小銜接班。而遠遠所在的雙語幼兒園大班的教學內容裡也包含了拼音和數學,幼兒園在之前的說明會上,特意強調了「會教,但只是讓孩子對這些知識不陌生,不保證每個孩子都會讀,會寫,會算」。
  • 青島幼小銜接兒童英語培訓加盟,讓孩子勇於表達自己
    青島幼小銜接兒童英語培訓,進入新的環境,總覺得自己長大了,想自己做主,所以經常跟父母唱反調。其實7、8歲的孩子正處於天性愛玩的時候,精力旺盛,正是需要跟小夥伴玩耍去發洩的時候。但是家長往往會拘束孩子出去玩,其實只要孩子作業寫好了,就可以放心大膽地讓他出去鬧騰。什麼年齡做什麼事情,7、8歲的孩子總窩在家裡,對身心發展是非常不易的。
  • 一年級數學啟蒙:教孩子畫思維導圖,學習可視化,提高學習效率
    孩子幼兒園畢業,即將進入小學,很多家長表示很迷茫,不知從何教起,其實簡單的10以內加減法對孩子來說已經不再是難題,因為每個孩子都很聰明,如何引導孩子將聰明用在學習上才是關鍵問題。吃飯的時候,媽媽對兒子說:「媽媽知道你很聰明,但是聰明是個沒有用的東西,就像你今天偷取取巧,故意耍小聰明騙媽媽說你已經洗了手,實際上你這種行為對你沒有任何好處,聰明的孩子會自覺洗手,因為他知道不洗手吃飯,容易肚子痛,將聰明用在對的地方才是智慧真諦。」
  • 學前班為什麼要學一年級的內容?我今天終於知道答案了!
    1 小安已經上幼小銜接了。 在和同齡的孩子家長們討論「學前班到底應該讓孩子學些什麼」的問題上,家長們的想法各自不同。 建議家長,不要過早的把孩子送進「學前班」。 2 到了孩子適齡上學前班的年齡,到底讓孩子學些什麼呢? 幼小銜接,到底銜接的是什麼呢? 其實這個時期,主要是孩子們好習慣的培養。
  • 做好幼小銜接,先從認字開始,一年級語文上冊生字筆畫表來了
    一年級語文上冊,生字筆順組詞注音表,家長:太需要它了!本學期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基本上沒上什麼課,下個學期就是一年級了,做好幼小銜接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一年級開始進入正式小學階段的學習了,老師不會像幼兒園那樣對學生要求很鬆了,該做的作業都要按時完成。
  • 熬過一年級的第一學期,才明白幼小銜接的重要性,到底要學什麼
    熬過一年級的第一學期,才明白幼小銜接的重要性,到底要學什麼,對於2020年剛上小學的孩子來說,下周將在他們的人生中,首次迎來真正意義上的期末考試,今後的分數是他們通往更廣闊世界的坐標。現在一年級上學期就要結束了,一會兒再復盤,那時的我還覺得有點太年輕了,但是,我們第一次當上了父母,繞道是不可避免的,為了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教訓,今後為了孩子上小學的爸爸媽媽們,我想避開不必要的漏洞。孩子的幼年期具體是從幼兒園的初中到小學一年級的過程,對應的年齡是3-6歲左右,這期間孩子可以正常上幼兒園,但與小學有關的工作大部分還是要交給父母。
  • 3-7歲孩子輕鬆認識500字,不用死記硬背,為幼小銜接做好準備!
    後來看新聞,才了解到現在的政策鼓勵學語文,但學校不教拼音和識字,孩子在幼兒園整天就是玩。  她想著不能讓孩子落下,就趕緊去培養孩子語文基礎。    跟著學了一段時間,簡直變化驚人!, 幼小銜接不知道怎麼選  如果你的孩子正處於3-7歲,沒有閱讀基礎,不會認字;或是想做好幼小銜接,讓孩領跑同齡人!
  • 因「教學超前,作業量大」 媽媽讓5歲孩子退園回家-孩子成長 幼小...
    有多位幼兒園老師稱,有家長希望他們教寫字、加減法等內容,幼兒園以其不利於孩子成長為由拒絕,但有部分家長卻表示不理解。  「有些家長希望幼兒園教這些,一些幼兒園不教又不好招生。」資陽城區一幼兒興趣班的機構負責人也稱,從她平時接觸的幼兒及家長了解到,有幼兒園為了滿足家長需求,迎合市場,在中班時就開始教寫字,甚至聽說有幼兒園開設的學前班讓孩子們寫周記。
  • 為什麼100以內的自然數,是不是質數,只要試除2,3,5,7就行
    計算也是從最簡單的10以內的整數加減,再到20以內有進位,有借位的加減。隨著我們學習的深入,大家會發現,數越來越大,單純靠加法是比較麻煩的。比如說5個6相加,列算式太長。用加法確實能加,但步驟太多,效率太低,還容易出錯。所以大家迫切需要一種更高級的方法,來解決這一類計算問題。因此到了二年級大家順理成章地學習了乘法。
  • 小學一年級,半個月教完拼音,不到一個月寫作文?!家長:有多少學校零...
    半個月教完拼音? 最近,有家長給我們留言: 2019年10月廈門發布落實中小學生減負措施,有多少學校做到了?現在上一年級還要被詢問有沒有上幼小銜接?大部分有,就把課程進度速度提得很快,沒上的就跟不上!有這樣教育孩子的嗎?半個月內把拼音教完,生字教了大部分。
  • 中通國際學校幼小銜接公益課程平臺上線
    為了緩解家長的焦慮,給予孩子完善、系統的學前輔導,築起幼小教育的橋梁,昨日溫州市中通國際學校送上一份「520大禮包」——幼小銜接公益課程平臺正式上線,這也是我市民辦小學的首創!  談起創建該平臺的初衷,中通國際學校小學部校長朱小雪告訴記者,往年幼小升學季前夕,本校老師都會被邀請到各大幼兒園開展幼小銜接公益講座,幫家長們答疑解惑。久而久之,公益講師團逐漸形成,如今已初具規模。
  • 一年級學生媽媽的反省:後悔沒有提前讓孩子學拼音
    孩子明年升小學一年級,很多媽媽都開始培養孩子各種學習習慣,並提前教拼音、教漢字、算術。其中,她們最苦惱的是,教孩子拼音實在太難了!但是媽媽們不敢不提前教,因為拼音是孩子讀小學的第一個攔路虎。分享幾個在網上看到的,一年級的父母親身經歷:我覺得孩子幼兒園就是玩,所以什麼幼小銜接都沒上。孩子上一年級才發現,人家不但會識字速算,會拼音英語,寫得還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