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日前印發通知,嚴禁幼兒園「小學化」。通知要求,對於幼兒園提前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的,要堅決予以禁止;社會培訓機構也不得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等名義提前教授小學內容。
插圖:宋溪
這種「提前教學」在幼兒園中是否常見?在培訓機構中又是什麼情況?記者近日走訪發現:不僅很多幼兒園都存在提前教學的現象,一些培訓機構甚至以此作為競爭噱頭,來吸引家長們給孩子報班。
幼兒園
即便教些語數英,大班的孩子也走了近一半
遠遠上周從幼兒園退學了。因為小區裡同齡的孩子一半以上都上了幼小銜接班。而遠遠所在的雙語幼兒園大班的教學內容裡也包含了拼音和數學,幼兒園在之前的說明會上,特意強調了「會教,但只是讓孩子對這些知識不陌生,不保證每個孩子都會讀,會寫,會算」。幼兒園也不要求孩子必須每天寫作業,所以雖然幼兒園老師跟遠遠媽媽溝通了幾次,一再挽留,但是遠遠媽媽還是去意已決,她怕孩子小學入學時,被拉下太多。「將來都上一所小學,就他什麼也不會,怕孩子自信心受打擊。」
上周五,是遠遠在幼兒園中班的最後一天。遠遠媽媽趕到幼兒園接孩子,看著兒子跟同班的孩子交換禮物,互相告別,她的心情特別複雜,「孩子當然還是在幼兒園裡更開心。幼小銜接那兒的教室環境、活動場所跟幼兒園沒法兒比。我們在幼兒園的學費是11月份才到期,我也沒去辦退費,想著如果那邊確實不適應,我就還讓孩子回來上幼兒園。」
遠遠所在幼兒園的章園長告訴記者,每年大班開學的時候,各個班裡都會出現缺員的情況。「最多的一次,一個班裡走了9個孩子,都是去的幼小銜接班。我們這裡還算好的,有的幼兒園本來3個中班,到大班的時候,合併成兩個班還湊不到滿班。」
「我們也想按要求,不給孩子提前學小學的內容,讓孩子從遊戲中學習,可是家長們不幹,幼兒園也不能坐看生員流失得這麼厲害。」章園長也有些無奈,她介紹說,她所知道的私立幼兒園都會在中班快要結束的時候,制定詳細的大班教學計劃和大綱,然後開家長會,希望能夠留住更多的孩子。「我們能夠理解家長的焦慮,也儘量調整我們的工作,但是幼兒園小學化,確實不科學,很多家長雖然也承認這一點,卻不能頂住壓力。」
記者先後採訪了幾十位家長,他們的孩子分別在公立幼兒園、民辦幼兒園、國際幼兒園就讀。在這所有類別的幼兒園中,幾乎沒有一家幼兒園完全不提前教授小學課程,即便在家長口中「什麼都不教」的幾家公立幼兒園,最少也會要求孩子在大班畢業前會寫自己的名字,會簡單的10以內加減法,認識拼音、英文字母。而即便號稱「散養」的幾位家長對幼兒園的這種提前教學也都樂見其成:「入學前完全一張白紙的孩子,在現在幾乎沒有。哪個家長沒給孩子買過發聲的英語、數學、拼音的掛圖或者有聲書,孩子們其實都會一點兒。只要不硬性要求就可以,稍微涉及點拼音、數學、英語,對孩子不算有壓力。」
幼小銜接班
居然還分快慢班,快班畢業可直接上三年級
記者也隨遠遠媽媽去看了被她嫌棄又期待的幼小銜接班。這個幼小銜接班辦在一個居民區的辦公樓裡,這一屆收來了3個班,每個班20個孩子,教室不到10平方米,沒有獨立的戶外活動場地,教室外面貼的都是各科目的教學內容和孩子們完成的「優秀作業」。
根據工作人員的介紹,她們會給幼小銜接的孩子教授拼音的讀寫、漢字的偏旁部首、20以內的加減法和乘法口訣,「現在幼小銜接教的都是這些內容,我們的老師很多都是以前的小學老師,非常有經驗。在我們這裡學一年,保證你們家孩子有500字以上的識字量,拼音的拼讀、拼寫都很熟練,20以內的加減法,我們的標準就是5分鐘之內必須做完100道題,還能掌握豎式演算。」
遠所上的銜接班還不算要求最嚴格的。記者上周末還走訪海澱區一家知名的幼小銜接機構。這個機構今年開了10個幼小銜接班,每個班16個孩子,目前已經滿班。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前來申請的人很多,他們還都是對孩子進行面試後擇優錄取。「都是能注意聽講、坐得住的孩子,保證不會有不聽話的孩子影響老師上課。而且我們還有快慢班的區別,基礎好的孩子可以上快班,保證不會讓孩子『吃不飽』。」根據工作人員的介紹,上慢班一年的孩子,畢業以後也能學完一年級的內容,而快班裡最「優秀」的孩子則幾乎可以直升三年級。
即便不上類似的幼小銜接班,很多家長也會讓學齡前的孩子參加各種機構組織的單科學習。記者在走訪中看到、聽到多家培訓機構都以「提前適應小學生活節奏」、「熟練掌握一年級學習內容」為宣傳噱頭,甚至還推出多種優惠活動來吸引家長報班。
即將入學的苗苗就是在一家培訓機構學習了一年的數學後,學會了加減計算,平面圖形計數、立體圖形計數、圖形規律、軸對稱圖形、比較推理、四宮數獨、天平代換……上個月,苗苗媽媽拿到了該機構給苗苗的數學能力分析圖表。記者看到,在這份名為 「入學診斷」的報告中,機構列出了苗苗對幾十道數學題的測試結果,還給出了小朋友們的平均分,最後得出了苗苗的數學能力分析圖,對苗苗的邏輯推理能力、圖形認知能力和運算求解能力進行了「界定」。
觀點
提前學習不利於大腦發育,還會影響孩子的情緒
正是因為了解這些情況,華中師範大學素質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陶宏開對教育部的規定熱烈歡迎,他覺得禁止幼兒園小學化,「太對了,非常有必要」。「教6歲前的孩子學小學的內容,這是違反孩子的生長發育規律。不僅不利於孩子的大腦發育,還勢必會影響孩子的情緒」。
前幾年,陶宏開就寫過《自然教育與人為教育》的文章,明確反對家長違反自然規律拔苗助長。他提出的「自然教育」,就是學習並遵循人的成長發育規律,引導孩子「自我成長」;而「人為教育」,則是人們依著自己的想法去實施教育,孩子要按照他人的意圖長大。陶宏開認為,過早地強迫孩子學習,對一個孩子來說,是違反大腦發育規律的,重複教育還會造成孩子青春期前後的厭學、甚至離家出走,「這幾年來找我求助的孩子中,多數都是從小就各種學習,結果到了十三、四歲,孩子就出了大問題」。對於社會來說,提前教育會造成家長們的盲目攀比,惡性競爭,層層加碼,「你教一年級的,我就敢教二年級的內容。因為家長總是看哪個機構學習量大,學的更超前就往哪裡送,哪兒學費高就覺得哪兒教的好。」
打消家長顧慮,教育改革要系統化而不能碎片化
根據教育部的通知,本次「叫停幼兒園小學化」的專項治理分四個階段進行。今年8月底之前由各地教育部門制定好治理方案;今年年底之前,幼兒園、小學、培訓機構按要求進行自查,教育行政部門組織抽查和摸排;明年4月底之前完成全面整改;明年6月底之前完成專項督查。針對這個安排,陶宏開也提出建議,「教育部要跟各地教育廳多溝通,層層落實,半年之後,一定要多派巡查組,保證政策的延續性。希望家長們也能夠做好監督,家庭教育也要跟著轉變方式。」
雖然認為家長應該儘可能地改進自己,遵守自然的規律和法則,但陶宏開也能理解家長的顧慮和擔心。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也多次呼籲,教育改革還是需要由教育部門研究建立更為科學的總體教育體系,而不能碎片化改革。「上遊的小學如果壓縮教學內容,或者教學起點高,家長能怎麼辦?我們現在這個以『分數』為評價原則的教育體系都要做出調整,經過這麼多年,家長和教育者們應該明白:高分,不能保證成才。一個人是否能夠成功,並不是分數或者考試能力決定的。」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周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