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2021-01-10 易小道

上次和大家分享了吃虧是福,這次和大家分享上善若水,我們先通讀下第八章全文:

老子開頭就說上善若水,這句古語被現代的人們所津津樂道,這句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他到底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樣的智慧呢?

意思是說最上等的善象水,水能滋潤萬物,停留在最低處,離道最近。居住善於選擇地方,修心善於保持沉穩,交友善於真誠守愛,說話善於遵守信用,為政善於一絲不苟,辦事善於發揮能力,行動善於把握時機。正因為與世無爭,所以才不會招惹怨恨。

上善若水告訴我們一個什麼樣的道理

這個說法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修道,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所以老子為什麼要用水作為榜樣?

因為老子覺得水跟人很親近,有些人不太喜歡太陽,因為怕曬,看到太陽就要撐傘,太陽大了就不出門,有些人不知道空氣的重要性,因為看不見沒有感覺,可是水就不一樣了,我們每天都要喝水,刷牙洗臉都要用它,所以老子就很喜歡用水來象徵良好的德行。

可是到後來水成了財富的象徵,到最後就會失去真實性,所以我們要好好想想,到底是財富重要,還是德行更重要?

其實我們也不必去爭論,因為跟他講德行很重要,他聽不進去,而跟他講財富很重要,他就很感興趣。

這時候就需要我們再去引導一下,告訴他不要為富不仁,有了錢以後還要有德行。

上善若水告訴我們,教育需要以水為榜樣。學習生活中我們常說導師,名師就是這個道理,孩子為什麼不聽父母的,反而更願意聽老師的話,這就是名師的原因,孩子信仰名師,父母信仰名師,這樣的名師帶給整個家庭的能量場是不言而喻的。

為什麼老子要說上善若水呢?

其實很簡單,就是下面這一句:

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

「人之所惡」就是低下,但是誰喜歡低下,老子提醒我們低下沒什麼不好,因為高低本來就是相對的,如果人一定要高高在上,那誰來做基層?人們討厭比別人低的地方,但是水卻往低的地方流,不叫下流,而是衝走一些泥沙,這樣不好嗎?

所以說學會低頭才能出頭,在別人面前頭低得越低,在別人心中的位置越高,一個有高度的人在追求高度的同時,要學會低下頭,讓自己有低度和寬度,低度的人要追求高度,一定要學會崇拜那些有高度的人,這就形成了一種良性的社會氛圍。

「故幾於道矣」是幾乎的意思,意思是說幾乎接近於到道,但不能解釋說水就等於道,只能說水是道很好的象徵,

所以水很善於無私地幫助萬物,利於萬物而不求回報。

水是真的只有一個方向,那就是往低處流,聖人就像水一樣,哪裡需要就往哪裡走,他去的地方都是救人的地方。

長期的積累長期的愛

老子用水象徵良好的德行,為了讓我們更加了解水的深意,老子還舉了水的七個優點,這七個優點就是: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意思是說地裡的泥土,只要一滴水就會滋潤萬物,其實水沒有選擇,重要的是這個地方地勢低,不管是否被汙染,水照樣會流過去,所以它才會處眾人之所惡,一切都是按照他的本性,這就是水,不會因為別人的喜惡而改變。

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找回對孩子的信仰,哪怕天下所有人都不相信我的孩子,我也要滿含熱淚地堅信孩子的未來一定會好,為孩子的精神生命留住最後的底線。

所以不管再差的孩子,只要我們不放棄,慢慢學習改變,孩子就一定會更好,也就是說父母變好了孩子也會變好。

一片沙漠荒草不生,但是水積聚得多了,就會孕育出無限的生機,就算水很淺,也會有一些生物在裡面,如果積聚得多了,裡面就可以生出很多東西。

一視同仁,而且從來不抱怨

這告訴我們人的心胸要寬廣一點,不要太計較,越計較越無路可走,寬廣一點自然海闊天空,這也告訴我們,愛孩子的能力也是需要學習的,學習初期你感覺不出效果,就放棄了,不學了,這是學習的誤區,因為學習一定要堅持很久,當我們每天學習一點點,積累得多了愛的能力也就強了,孩子也就會更好了。

水對眾生都是一視同仁,沒有分別,他不會說你是好人,就對你好,你是壞人就不理你,喜歡一家商店就進去,不喜歡就不進來,水從來不會這樣,只要你想得到,他都同等看待,對小孩也同樣的道理,愛自己家孩子也愛別人家孩子。

水不會說我給你保證,說我一定做到,這沒有必要,水不分晝夜不停地流,從來就不會去抱怨,這就告訴我們父母身教很重要,不要總是嘮嘮叨叨,自己做不到,還要求孩子去做。

水是平的嗎?

事實上水不是平坦的,他要流淌不停,他告訴我們,人老追求公平,不合時宜。

水是非常公平的,因為它要保持它的生化功能,所以它不能不動,不動就是死水,所以水總是很正,可以產生很多的生命,它沒有說在做什麼,但它可以做很多事情。

水能洗淨塵土,能養育萬物,能灌溉田地,能水力發電,無論如何,都是無私的奉獻,水是奇妙的,它從不選擇時間,無論怎樣移動都是符合天時,例如,春夏之水不同於夏之水,到了冬天也會結冰,之所以結冰,就是要等到來年夏缺水,水溶解後才能供給萬物。

所以不管水怎麼變,怎麼運動,永遠符合天時,這就告訴我們要向水學習,很多父母以為孩子在學齡前不用管他,讓他自己長大就可以了,但是我們卻忘了,孩子在一出生的時候,就應該開始教導他了。

老子把這幾個優點說完以後就總結了一句話,他說這些加起來就是兩個字,不爭。

這就是今天給大家的分享,如果您有所收穫,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我是易小道,喜歡分享和道德經有關的家庭智慧,咱們下次再見。

相關焦點

  • 如何理解思想家老子的「上善若水」呢?
    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中國古代有許多的思想家,他們的智慧是光芒萬丈的,可是現代人卻不是很在意,也無心去研究,即使有研究的人,也可能有大量的誤解與錯誤的解讀。思想家老子的《道德經》裡面的智慧的思想俯拾皆是,其中有一句「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處眾人之所惡 故幾於道 」讓我感慨頗深。這裡是用水的特性比喻德的特性,觀察水的現象來悟道。上善中的「上」是「最」的 意思,「善」是妥當的意思,不是善惡的善,道無善惡。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水象星座如何成為最強者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道德經》的第八章,詳解了水的至柔至善,且通過善與仁,把握好自己的特性與長處,而立於不敗的地位,最終,以不爭、沉靜、深沉,守仁,而達到最佳巔峰。
  • 「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上善若水的真正含義!
    《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於道。」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處於眾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水有七善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上善」的智慧當如「若水」之柔中有剛,剛柔一體。
  • 如何理解《道德經》:上善若水
    在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譯文:道德高尚的人像水一樣。水具有施利於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的美質,安然於眾人所厭棄的低洼之處,所以說它的行為是很接近道的準則。
  • 《道德經》中「上善若水」分析,老子是如何把善與水聯繫到一起?
    《道德經》是中國道家哲學思想的著作,出自春秋末年哲學家老子之手。其中「上善若水」這四個字在《道德經》中是這樣描述的:「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短短數字就道出了中國的水文化。老子以水論道,將「道」的含義具象為水,在「水」中融入了自己的哲學思想。老子借「上善若水」來教人處事和治國,同時也以「水」的標準來對君子和聖人做出規範。
  • 老子說「上善若水」,若做事不求回報,與世無爭,會有好結果嗎?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居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最善於為道之人(孔德之容,唯道是從),其性若水(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水善於利益萬物,不與人爭(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處在眾人所不喜的卑下之處(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所以接近於道。為什麼水最接近於道?
  • 真正有魅力的女人:「上善若水,澤萬物而不爭」
    俗話說:「上善若水,澤萬物而不爭名利。」真正有魅力的女人,就應該水一樣,柔中帶剛,從容不迫。真正成熟的女人,總能收穫完美的愛情,但就算獨自一人,也能活出萬丈光芒,贏得璀璨人生。優雅的女人就像水一樣,從容不迫,就算前方再多的磨難,也會迎刃而解。真正成熟的女人懂得善於變通,以退為進,收放自如。那麼,怎樣的女人,才算「上善若水」呢?
  • 「上善若水」用英語怎麼說?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 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老子》第八章在看譯文之前,我們先把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
  • 「上善若水」啥意思?原來人們都誤解了,帛書本出世後才真相大白
    通用版本的《道德經》是這麼說的:「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而實際上帛書上所寫的原文應為:「上善似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居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淵,予善天,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 成語:上善若水,到底是啥意思?其實很多人不大理解其中的真諦
    今天呢,小編就給大家說說成語「上善若水」的意思。想必大家在生活中或多活少的聽說過這個成語了,而且很大一部分的人都很喜歡這個成語。那麼這個成語到底是啥意思,為何會惹得大眾這麼喜愛呢?其實很多人不大理解其中的真諦,小編今兒個就給大家淺析一下,好讓你有個基本的理解。「上善」就是「最高境界的善行」,「若」就是「像」,「上善若水」就是指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一樣。
  • 「上善若水」是什麼善什麼水,你知道嗎?
    那「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一、不是心靈雞湯的善,不是水貨的水,是大道之水。「上善若水」是寫《道德經》的老子對水之道的感悟,原句是: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有人以為這個善是尋常意義的善良,其實這是以偏概全的誤解,不止如此。老子的《道德經》講的是「道」,水之道無處不在,就好象老子穿越千年,望見千百年的生活。當此浮躁上火時代,水之道德,實在太需要它來解渴了。
  • 如何理解老子所講「無為而無不為」的意義
    按照老子的意見實踐無為就能夠無所不為。而老子所講的無不為主要是指治平天下。老子時代列國分爭,戰亂不息,如何平息戰亂,使天下恢復清靜太平是諸子學術的根本課題。老子為治平天下提供的方案就是無為。無為而無不為,意思是只要以無為治天下就可以實現天下太平的目標。經文第三十七章的論述,可以體現這個意義。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
  • 一直聽說的「上善若水」,原來是這個意思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詩詞天地,ID:shicitiand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 人美美育學堂:用「黃金米字格法」寫「上善若水」
    本期,人美美育學堂通過「黃金米字格法」教你寫出結構舒朗優雅的「上善若水」。「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老子 《道德經》在道家學說裡,水,與世無爭又容納萬物;水,滋養萬物又無所求。上善若水,可以說是人生的至高境界,澤萬物而不爭名利,如水一般能屈能伸,也是中國哲學的精妙思維。千百年來,「上善若水」成為書法家們頗愛書寫的內容之一。
  • 老子說:「上善若水」,究竟是什麼意思?對我們有何啟示?
    老子說:「上善若水」,究竟是什麼意思?對我們有何啟示?在我們的學生時代,每次背誦文言文時都會覺得十分困難。這主要是因為文言文表達方式與現代不同,我們不容易了解其中的意思所以在背誦時就會困難一些。今天小編向大家介紹一個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但是很少有人真正理解其意思的詞語。
  • 這兩個成語出自《道德經》,因人們的悟性不同,理解和用法也不同
    有的學者斷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在出土的文物《老子》一書中,又有一個版本「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標點不同,意思也就大不相同。人們普遍認可的是頭一種斷句,多數人也按此理解和應用。後人對《道德經》的理解,說不上誰對說錯,畢竟只有老子本人才知道真正的涵義,後人要看你的悟性如何。
  • 漢字入門——水
    典籍所見:(1)水,水流。《老子》:「上善若水。」按:上善是最高的修養,「上善若水」是說,一個人的修養最高的境界是像水一樣,水的性質,永遠是從高處往下流,引申為:1.人的修養永遠要學水那樣,謙卑就下。2.再看水從高山上潺潺地往下流,它一定是順著地勢,有坑窪的地方先把它填滿,再往前流,倘若碰到一座大石壁,它絕不會硬闖、硬衝,它會繞一個彎,再往前走,最後流到江河,歸於大海。這顯示給我們,做人做事,要學水流,順乎自然,順乎自然是道家的中心思想。「上善若水」接下來老子說:「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 解密《道德經》:「上善若水」真實的含義是什麼,你真的了解嗎
    老子首先用水性來比喻有高尚品德者的人格,認為他們的品格像水那樣: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潤萬物而不與爭。最完善的人格也應該具有這種心態與行為,不但做有利於眾人的事情而不與爭,而且還願意去眾人不願去的卑下的地方,願意做別人不願做的事情。
  • 讀懂《道德經》第8章,領悟「水之美」,做個有道之人
    比如,老子經常用水、嬰兒來形容道,這樣大家就更加容易理解了。我們若能讀懂《道德經》第8章,領悟「水之美」,學習水的4種美德,也可以悟透何為道,然後努力做個有道之人,做人至柔、至剛,無往而不利。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1、滋潤萬物;《道德經》第8章便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可見,水可以滋潤萬物,助長萬物的生長,天生就具有奉獻精神,即道的「仁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