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了什麼?日媒說「日本給國際社會留下無視人權問題的印象」

2021-01-09 時報看點

韓國首爾中央地方法院於2021年1月8日作出一審判決,要求日本政府向「慰安婦」受害人每人賠償1億韓元(約合人民幣60萬元)的經濟損失。

據悉,這一案件原告為包括已故裴春姬在內12名受害「慰安婦」受害者,她們以日本政府為對象,在韓國法院多次提出索賠訴訟,但這是第一次案件得到宣判。

裁判部表示,綜合證據和各種資料以及辯論來看,認定被告(日本政府)的非法行為,「原告們可能受到了難以想像的,精神和肉體上的極度痛苦,並且其連受害賠償都沒有得到」。

圖說:韓國總統文在寅前往醫院,看望「慰安婦」老奶奶

消息公布之後,日本外務省立即召見韓國駐日本大使,對判決結果表示抗議。據日本電視臺報導,日本外務省稱,該判決結果「考慮到常識、國際法,什麼都考慮上也無法接受」。

長期以來,「慰安婦」爭議一直制約著日韓兩國關係改善。儘管雙方政府2015年就慰安婦問題達成了所謂的「最終且不可逆轉的一致」,但雙方關係並沒有得以改善,反而惡化了。

2015年,樸槿惠政府與日本籤署《韓日慰安婦協議》。然而,這份協議在韓國遭到輿論強烈反對和批評。原本一直不肯在道歉和賠償等細節上妥協的韓國政府突然拋棄原則,幾乎全盤接受日本的提議,想把「慰安婦」問題徹底翻篇。

協議既沒有經過國會投票,也沒有徵詢民眾意見。對韓國民眾來說,太突然,也太屈辱。日本沒有官方的正式「謝罪」和道歉,只設置了一個1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000萬)的基金,來對「慰安婦」倖存者作補償,而且還要避免使用「國家賠償」的概念。

這一協議不但沒有給「慰安婦」問題畫上句號,反而給韓國民眾帶來更多的問號和驚嘆號!每到星期三,日本駐韓國大使館門前,慰安婦少女像附近,韓國民眾都會舉行抗議,要求日本就慰安婦問題正式道歉。

「慰安婦問題沒有解決!」2017年,韓國總統文在寅作出表態。

日本外相河野太郎隨即發表聲明稱,「斷不能接受」修改日韓間達成的有關「慰安婦」問題的共識,並用「日韓關係將變得難以管控」來警告韓國。日本時任首相安倍也強硬表態稱,協議「連一毫米都不能改動」。

在文在寅指示下,韓國對這一協議重新進行調了查。這一查更不得了,果真有內幕。韓國前政府向民眾隱瞞了一些協議的細節,包括:

日方提出希望不再使用「性奴隸」一詞,韓方回應稱韓國政府正式提法僅為「日軍慰安婦受害者問題」;

韓國政府還承諾,努力說服涉慰安婦公民團體接納協議;

韓方在政府層面對在第三國設立慰安婦相關紀念像和紀念碑不予支援。

可想而知,這樣的結果出來之後,韓國國內的反應。

2018年,文在寅政府解散了根據《韓日慰安婦協議》而設立的「慰安婦」基金會。韓國輿論認為,這一決定意味著廢除協議,否認其有效性,雙方需重新開啟談判。

韓國媒體普遍猜測,和日本達成這樣的協議,是受到了美國的壓力。韓國和日本基於歷史問題,雙邊、安全、合作,一直是磕磕碰碰、不太順利。但是從美國的角度來看,一直希望建立緊密的美日韓合作關係。在此過程中,美國一直推動韓國、日本,特別是希望韓國放下歷史包袱,和日本建立緊密的安全合作關係。

由於日韓在《韓日慰安婦協議》、二戰勞工賠償、雷達照射事件等問題上分歧嚴重,日韓關係陷入低谷,這一次的索賠事件或許又將使得雙方的關係雪上加霜。

一名韓國新聞記者表示,「慰安婦」受害者所訴求的是日本首相的道歉與賠償。她們認為,在問題達成一致的過程中沒有徵詢她們的意見,也沒有道歉。如果沒有切實的答案,像這樣針對人權問題的審判可能還會繼續下去。而站在支持者這邊的聲音也會越來越大。

2020年9月,日本政府曾強烈抗議「正義聯」在德國柏林設置「和平少女像」,並向柏林施壓要求拆除。但在當柏林當地人的支持下,少女像依舊被保留了下來。和平少女像少女像意在介紹歷史事實並追悼慰安婦受害者,單在韓國境內已經超過了100座,在全球的數量也迅速增長中。無論日方如何強烈抵制,各地和平少女像的建成腳步並不因威脅而停止。

和平少女像

日本媒體表示,經歷這場風波,國際社會只留下了「日本無視人權問題」的印象。在這種時候,難道日本不應該主動一些,向韓國社會展示自己究竟都為解決這一歷史遺留問題做了些什麼嗎?(海豹)

相關焦點

  • 日媒:右傾化不符日本國家利益 或成被攻擊口實
    日媒:右傾化不符日本國家利益 或成被攻擊口實   答:日中存在尖閣諸島(即我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本網注)問題,日韓之間存在竹島(韓國稱獨島——本網注)問題,日本與中韓的關係十分嚴峻。在此情況下,這確實給中韓兩國攻擊日本提供了口實。他們用這個機會敲打日本。  問:美國又如何呢?  答:美國正在推行從中東到亞洲的「再平衡」戰略。如果不重視中國,就無法確保東亞的穩定,也就不能確保美國的經濟和政治利益。
  • 什麼才是英雄?—「無論什麼作品,都不能拿人權開玩笑。」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連翹翹課啦 ,tangxindangirl】在這個非常時期,我們見證了很多英雄的誕生,到底什麼才是英雄呢?【1】前段時間,我一位特別喜歡小英雄的朋友突然發我幾張截圖,然後說:「我真的吐了。抱歉脫粉,辱華忍不了。」
  • 華春瑩:最大的人權莫過於生命權
    央廣網北京1月6日消息(記者潘毅)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6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回應熱點問題。據報導,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接受採訪時稱,中歐投資協定是一項脆弱的協議,它未能保護歐洲工人。
  • 美國首度當選人權理事會成員 難改指手畫腳積習
    美國能進人權理事會,是國際社會對歐巴馬政府的一種期待  □晨報記者 徐惠芬  ■美國當選  歐巴馬向國際社會爭取了信任票,也反映了美國政府政策的變化  5月12日,第63屆聯合國大會舉行全體會議
  • 國際移徙者日是什麼節日 宗旨和意義簡介
    可能說起國際移徙者日,很多小夥伴都沒有聽過,這樣一個國際性的節日到底是什麼節日呢,其實這是一個聯合國設立,旨在保護移徙者人權的節日,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國際移徙者日:12月18日  國際移徙者日為12月18日,聯合國大會考慮到世界上移徙者眾多,而且數目日益增加,決定宣布12月18日為國際移徙者日,因為在1990年的這一天,大會通過《保護所有移徙工人及其家庭成員權利國際公約》設立宗旨  各會員國、政府間組織和非政府組織,舉辦國際移徙者日
  • 人類發展有千萬條道路,人權只是其中之一
    「這與其說是新時代的宣言,不如說是鋪在戰時希望之冢上的花圈」(第2頁)。人權思想在戰後時刻無關痛癢的第二個也是更重要的原因,是它事實上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福利主義思想在兩次大戰之間和戰爭時期被廣泛接納,這意味著社會保護的可能性贏得了空前的共識。然而,最有前途的社會模式究竟為何?
  • 陳懷宇:國際中國社會史大論戰——以1956年中國歷史分期問題討論為...
    其中最有意義的中外史學交流是1956年巴黎會議上發生的國際中國社會史大論戰。會議的主題是中國歷史分期問題,中國學者介紹了基於馬克思主義史學的歷史分期理論,適逢歐洲學者受到馬克思主義影響也熱衷於經濟社會史研究思路,遂引發了國際大論戰。
  • 世界人權日,美國的監獄裡哀嚎一片……
    昨日(12月10日)是第71個世界人權日。1948年12月10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世界人權宣言》,為了紀念這一天,聯合國將每年的12月10日定為世界人權日。世界人權日是在提醒人類,現時的人類社會,還有持續的人權問題。要讓人權在全世界得以落實推行,還有賴全人類的努力。實際上,"世界人權日"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
  • 日媒:久別故鄉的中國人和訪華日本人的感想對比
    原標題:日媒:久別故鄉的中國人和訪華日本人的感想對比   日本Agora-web網站8月30日文章,最近,在日本工作的中國人小李通過臉書向筆者說起回到久別故鄉的感想。   他說,時隔3年回到四川妻子的娘家,在聽到親戚和同學數人說及中國的變化之後大感吃驚。
  • 國新辦發布《2019年美國侵犯人權報告》批駁美國人權狀況
    全文如下:2019年美國侵犯人權報告美國國務卿蓬佩奧2019年4月15日在演講時說:「我們撒謊,我們欺騙,我們偷竊……這才是美國不斷探索進取的榮耀。」美國政客的言論徹底暴露了其在人權問題上奉行雙重標準、以人權維護霸權的虛偽面目。
  • 拜登上月末剛說要「聯合其他國家」對中國施壓,日媒新年第一天就忙...
    【環球網報導記者 侯佳欣 侯雅齡】美國當選總統拜登上月末再次強調「聯合其他國家」對中國施壓的立場之後,日媒新年第一天就忙著「對號入座」?2021年第一天,日本共同社1月1日以「美國候任總統拜登期待與日本合作對華」為題,發表文章。該文聲稱,為了對抗日益強大的中國,拜登期待與包括日本在內的同盟國加強合作。
  • 日本茨城縣發生核物質洩漏傷人事故
    中青在線東京6月7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駐日本記者 張建墅)據數家日媒6月7日報導,6日上午,日本核能研究開發機構位於茨城縣大洗町的研發中心發生核物質洩漏傷人事故。    事發當時,該機構的5名職員正在檢查核燃料貯存容器,而容器內口袋發生破裂,導致含有鈽和鈾的實驗用核物質散落,沾染了職員的防護服和手套。
  • 3元1斤從中國買入,加工後3萬賣出,印媒:這是什麼反人類操作
    國家經濟的穩定發展給大家的生活帶來了很多變化,其中最明顯的一個變化就是大家對生活的觀念發生了變化。以前大家會覺得生活按照步驟和計劃來過就已經挺知足了,但是現在這個社會的誘惑太多了,等我們看過了外面精彩的世界。
  • 新疆伊斯蘭教協會就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2019年維吾爾人權政策法...
    來源:經濟日報新疆伊斯蘭教協會就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2019年維吾爾人權政策法案」發表聲明,聲明如下:當地時間12月3日,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所謂「2019年維吾爾人權政策法案」,污衊歪曲中國政府侵犯新疆穆斯林人權,並妄圖借所謂的涉疆問題打壓中國。
  • 2019年美國侵犯人權報告
    聯合國非洲人後裔問題專家工作組2019年8月2日發布的報告指出,美國政治人物使用了強調非洲人後裔負面定型觀念的言辭。炮製非洲人後裔的種族刻板印象和負面形象是為了證明奴役非洲人的合理性,這持續對非洲人後裔造成傷害並侵犯其人權。《今日美國報》網站2019年6月27日報導,該學年更多的白人至上主義宣傳出現在美國大學校園,種族主義的宣傳材料連續三年增加。
  • 《芳華》那些年,臺灣發生了什麼事?
    我看的時候就在想,這是一個大時代的故事,彼時的臺灣也是處於大時代之下,那麼臺灣那時發生了什麼呢?首先,1970年時,時任「行政院副院長」的蔣經國訪問美國期間,在紐約市廣場飯店門口被留學生黃文雄槍擊刺殺未遂。你以為這事就夠大了嗎?不,第二年的事更大。1971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接著下一年又和日本「斷交」。要知道之前日本和臺灣可是超親熱的。
  • 外交部回應美方人權指控:最大的人權莫過於生命權
    1月6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美常駐聯合國代表克拉夫特5日發推特稱,美將永遠支持人權,她呼籲立即釋放被中國司法機關依法判刑的人員,美國務院國際宗教自由無任所大使布朗巴克也發推特要求釋放所謂「被任意拘禁」的人,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 日本13%女中學生援交賣春 提供聊天和算命服務(圖)
    聯合國兒童色情問題特使莫德·德布爾—布基契奧上月說,日本大約13%的女中學生從事所謂「援助交際」,日本政府急需制定打擊性剝削兒童的綜合措施。就德布爾—布基契奧給出的數字,日本政府內部一些官員頗為不滿,認為她的數據沒有依據,給外界以大量日本女中學生賣春的印象。
  • 日華媒:3年間中國人在日技能實習生死亡32人
    日華媒:3年間中國人在日技能實習生死亡32人 2018-12-07日本新華僑報網刊文稱,圍繞著日本如何接受外國人勞動力的《入管法》修正案的審議和討論,在日外國人技能實習生的生活、工作狀態等人權問題的真相也凸現出來。
  • 日媒披露美「小心思」,事情更複雜了
    據環球網報導,日媒披露美國的「小心思」,稱美國海軍曾試圖將「羅斯福」號上的三千多名船員全部移送日本衝繩和神奈川縣美軍基地的計劃。這就讓事情更複雜了,畢竟那時候的船上是存在一千多人的新冠感染患者的。與此同時,也有不少媒體表示,美國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難道是為了「玩到沒朋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