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句》遲日江山麗,是唐代詩人杜甫與廣德二年(764年)春作於成都杜甫草堂。
自從安史之亂爆發以後,朝廷內外動蕩不安,民不聊生,杜甫的從政道路一路波折,最終也沒得到朝廷的重任。
在求官的途中,杜甫發現,朝廷小人當道,天子昏庸,雖然一腔報國熱情,可是沒有用武之地,最後,鬱郁不得志,辭官避亂。
759年,12月底,杜甫一家老小終於到達了成都。
從長安到成都,這大半年的時間,一邊長途跋涉,一邊居無定所,一家老小顛簸流離,九死一生。
杜甫除了身體上所遭受的折磨,更讓他痛苦的是國破家亡,民不聊生的精神打擊。
杜甫到了成都,總算結束了流浪的生活,暫時安頓下來。
成都,杜甫有很多朋友,曾任宰相的裴冕,在成都任職的嚴武,高適等。在這些人的幫助下,在浣花溪旁,給杜甫蓋了一棟房子。
760年暮春,杜甫草堂建成了。
49歲的杜甫,總算可以過上一段安穩的日子了。
在草堂的日子裡,有山有水,有詩有酒,還有一家人的陪伴,雖然沒有長安城的繁華熱鬧,但是,現在的安靜閒逸,杜甫已經很滿足了。
安穩的日子過得很快,在草堂生活不到兩年,成都附近也開始動蕩,再加上朋友嚴武調回朝廷,杜甫的日子也捉襟見肘。
762年初,由於蜀地動蕩,杜甫攜帶一家人來到梓州(今四川三臺縣),這期間,杜甫來往於梓州,閬州,綿州等地,一方面躲避戰亂,另一方面,這一帶山水秀麗,景色宜人,剛好順便看看各地的風光。
更讓杜甫高興的,在嚴武調回長安以後,他的好朋友高適又調任到成都,經常和杜甫在一起,喝酒,作詩,聊天。
想到十幾年前,和李白,高適一起漫遊,現在身在李白的故鄉,但不知道李白身在何方?
高適只在成都呆了倆月,又被朝廷調離。嚴武也被調走了,高適也不在,杜甫在成都的日子也越來越艱難了。
764年春天,杜甫準備帶著一家人離開成都。就在這個時候,嚴武又被調回成都了。杜甫取消了計劃,從閬州又回到了成都的草堂。
回到草堂不久,杜甫就寫了絕句這首詩。
《絕句》
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這首詩是杜甫寫的絕句二首,對應另一首為:
江碧鳥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
何日是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