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劇舞臺的「寫意性」的表演藝術,一共由哪4個方面構成?

2021-01-11 李洋說歷史

本文乃「李洋說科技」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昆高胡彈燈,生旦淨末醜。手眼身法步,唱做念打舞。我們通常把這二十個字用來概括川劇舞臺藝術的各方面:第一句指川劇的五種聲腔;第二句指行當;第三句指「五法」;第四句為「功夫」(過去稱四功,「舞」未列入,但隨著戲曲藝術舞蹈性愈來愈強,觀眾的審美意趣的轉變,人們更喜歡載歌載舞,乃至出現了以舞蹈見長的戲,比如《白鱔觀景》、《放裴》、《芙蓉花仙》、《碧波紅蓮》、《華清池》、《射鵰》,故人們又習慣加上了舞字,而稱五法)。由此而構成川劇舞臺的「寫意性」的表演藝術。前臺演員的一念一唱,一舉一動,後臺的幫唱伴奏,舞美燈光,全都有程式的規範。

《射鵰》劇照

戲曲觀眾與電影、話劇觀眾審美取向有所不同,除了要了解劇情和感官愉悅外,還有對此演員和彼演員的演唱技藝的審美批評在內。故而出現聽戲看戲者可以重複同一劇目若干次,哪怕是認定看一個人的或看別個人的,從中得到滿足。那麼,劇情對他們講早已耳熟能詳,放在了最次要的地位,更多的、更強烈的是去欣賞演員的功夫了。這樣一來又促成了戲曲演員對程式、對功夫的看重,久而久之,形成了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對演員技藝和觀眾的審美要求均有提高。演員必須通過反饋來認識自己表演的優劣,更要想出辦法,練出絕招,以求壓過別人,去滿足永不滿足的觀眾。

《目連救母》劇照

我們說,特技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壓出來的,逼出來的,練出來的。川劇藝人秉承前輩藝人的品格,藝術上力求與別人不同,另闢蹊徑。你這樣;我就那樣,甚而那樣就真得更好一些。山西梆子、河南梆子均有的《祭樁》和同一題材的川劇《喬子口》,前者作悲劇處理,後者卻平添了一名江洋大盜劉子堂,在臨刑前與主角和劍子手插科打渾,通過他之口,道出了世態炎涼、官府黑暗,造成喜劇氣氛。並奇妙地用數字為詞,由一到七反順唱出,一則是表現了王春艾來到殺場祭夫的慌亂心情,又充分展示了「彈戲·苦皮」聲腔的千迴百轉,成了一出很有名的戲,別具川劇特色。

《喬子口》劇照

另一出《打神告廟》,山西梆子演出,既無海神,也無判官小鬼,全憑演員虛似表演來表現;粵劇則用三塊砌末景片,與演員的表演虛實相生;而川劇則以三個演員扮成海神和小鬼,並讓小鬼牌子在被桂英打倒後,又爬起來,唱出「這婦人好沒道理,進廟來把吾相欺,初二十六打牙祭,那個見了你的刀頭雞。王魁高中休了你,你打吾神也無益,倘若會首見到你,問你個豈有此理?」作木偶身段下場。桂英第二次把皂隸打倒,皂隸又唱出:「這婦人做事不對,你發氣我就吃虧。誰不知我是小鬼,你把我當成王魁。將吾神渾身打碎,只剩下穀草一堆。」作「燈影」身段跳下場去。真是要得甜,加點鹽。

《打神告廟》劇照

這樣的大悲之劇,在川劇裡卻調出二名小丑來調笑取樂,會衝淡悲劇氣氛麼?不獨不會,反而映襯出敷桂英告人不易,求神亦難,連小鬼也要譏笑於她,那麼她之自統於海神廟中,真是別無出路,悲劇氣氛反而被推到極致。這就是川劇,這就是川劇特有的技法。由此,我們來看川劇的特技便知其來龍去脈了。著名美學家王朝聞說過:「沒有細節,沒有具體描寫,就沒有形象。」他曾描述川劇已故著名演員胡漱芳在《焚香記·誓別》的演出裡,就有一個既合乎程式,又不面於程式的一個「擲花」的動作,一以當十地表達了角色的心境。王魁為赴考而登程,桂英到南坡送別。

《焚香記》劇照

當她唱「我從今毀妝在此,繡簾深閉,一程程風朝雨夕,算新貴人的歸期」時,她洗鍊、優美而富於戲曲特徵的動作——摘下頭上的一朵花,輕輕擲在地上。這裡既是向王魁表示決意等他高中歸來的決心和信心,也是做給觀眾看得:她的決心這麼大,而後來的遭遇會是怎樣的呢?通過這一個擲花的動作而表露得不顯山露水,卻又是那麼熨貼傳神。我們的特技,就是這種細節描寫的放大、誇張、洗鍊、濃縮、變形,使之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還是用張德成的那一句話,在充分的體驗後,要用「神乎其技」的功夫去把它體現出來。

《焚香記》劇照

川劇特技歸納起來為二十個「子」,即:舞翎子、飛褶子、耍扇子、照鏡子、藏刀子、燃煤子、輾椅子、梭臺子、吊繩子、提旭子、變臉子、亮鬍子、盤梢子、鑽凳子、踢尖子、釣竿子、裝矮子、畫鼻子、跑影子、釘叉子。

相關焦點

  • 川劇作曲家王文訓 宮商角徵羽 唱不盡才情縱橫
    川劇,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早在唐代便有「蜀戲冠天下」的美譽。作為融文學、音樂、舞蹈、表演、美術等藝術為一體的戲曲藝術,川劇音樂的五種聲腔:崑腔、高腔、胡琴、彈戲、燈調,可謂是中國戲曲藝術的一個縮影,甚至一些文化學、戲曲學專家將其視為「國寶」,認為川劇是中國戲曲聲腔藝術的「活化石」。音樂在川劇中擁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甚至在一定的條件下,能決定一個劇目的成功與失敗。
  • 專家教你如何賞析川劇
    川劇演員正在為觀眾表演川劇唱段。見習記者 楊晨 攝    想看川劇,卻苦於看不懂就「敬而遠之」?欣賞川劇究竟有哪些門道?6月8日,由市川劇院與大渝網攜手打造的「談藝賞析——走進川劇」第四期講座在重慶川劇藝術中心黑匣子劇場舉行。    本期邀請了重慶市曲藝家協會顧問、重慶市川劇院藝術顧問曾祥明作主講嘉賓,詼諧通俗的語言結合現場表演川劇,為前來「問道」的近300名川劇愛好者解讀了川劇的賞析。
  • 著名川劇作曲家王文訓 宮商角徵羽 唱不盡才情縱橫
    川劇,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早在唐代便有「蜀戲冠天下」的美譽。作為融文學、音樂、舞蹈、表演、美術等藝術為一體的戲曲藝術,川劇音樂的五種聲腔:崑腔、高腔、胡琴、彈戲、燈調,可謂是中國戲曲藝術的一個縮影,甚至一些文化學、戲曲學專家將其視為「國寶」,認為川劇是中國戲曲聲腔藝術的「活化石」。
  • 中國古典戲曲藝術2019爾雅答案100分
    C· A、時間藝術· B、空間藝術· C、綜合藝術· D、表演藝術2《宋元戲曲史》的作者是?A· A、時間藝術· B、空間藝術· C、綜合藝術· D、造型藝術4以下哪一項,不屬於戲曲藝術的寫意性的表現?
  • 吉林一大學生宿舍上演川劇變臉,室友:同寢三年還藏這手
    傳說已故川劇名演員彭泗洪,在扮演《空城計》中的諸葛亮時,當琴童報告司馬懿大兵退去以後,他能夠運用氣功而使臉由紅變白,再由白轉青,意在表現諸葛亮如釋重負後的後怕。總之,變臉在川劇中是很絕的一門技藝,已被其它兄弟劇種所借鑑,並且已經流傳國外。川劇特技川劇變臉是運用在川劇藝術中塑造人物的一種特技。是揭示劇中人物內心思想感情的一種浪漫主義手法。
  • 舞臺高度的假定性,是中國戲曲藝術最主要也是最獨特的表現方法
    然而,觀眾承認舞臺上出現過的蕩舟與馳馬都是「真」的。應該說中國傳統的戲曲表演,是在沒有景物造型的空舞臺上,運用虛擬動作來調動觀眾的聯想,共同創造包括環境、事件和人物關係等因素構成的特定戲劇情境。有時候,戲曲舞臺上也放置一桌二椅,但它們常常是並不表示任何具體的景物。只有當演員上場以後,依靠演員的想像,並通過角色的唱、做、念、舞等,才把時間、地點、環境具體化。再由觀眾展開聯想,加以認定。
  • 關於戲曲舞臺上的「龍套」,你知多少?細說戲曲龍套的藝術魅力!
    龍套的構成、表現方法時,不僅會發現它與演員表演、舞臺布景、人物服裝、化妝等是那樣的和諧一致,而且還會發現它在戲曲主體思想指導下所形成的許多自身的美學特點。今天我們就談談龍套在戲曲中分具體表現和藝術魅力。抽象化地表現生活。在藝術概括生活、表現生活的過程中,由於藝術自身的美學思想不同,那麼它們所追求的表現形式和採取的藝術手段也就必然不同。
  • 守財奴不只葛朗臺 川劇《慾海狂潮》白老頭為了財產家破人亡
    封面新聞記者荀超 攝影報導說起守財奴,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巴爾扎克小說中那個嗜錢如命、極端吝嗇的商人葛朗臺,在川劇舞臺上,也有一位守財奴:由著名劇作家徐棻根據尤金·奧尼爾的話劇《榆樹下的戀情》改編而來川劇《慾海狂潮》,就講述了「守財奴」白老頭為了財產而最終家破人亡的故事。
  • 淺談:國內電影的戲曲藝術研究
    費穆是我國第二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他是一個對戲曲藝術有著獨特的感受的電影導演。楊遠嬰評價他「代表一種人文理想,一類電影風格,一個創作流派」[4,p65]。早期曾執導過許多優秀電影藝術片,如《城市之夜》(1933年)、《人生》(1934年)、《香雪海》(1934年)等。
  • 河道 川劇的地域分野
    在業界人士看來,川劇是「有流無派」——此話不可當真。川劇名家大師的藝術風格和藝術特點卓然於世,且有深厚的師承和嫡傳譜系,但也必須承認,川劇沒有形成京劇那樣以演員「流派」為中心的藝術評論制度。與其他劇種有所不同(也是川劇特色之一),川劇不是以演員的「流派」分野,而是以「河道」來分野,「河道」實際上是一種以地域為中心的藝術評論制度,用於評判不同地區的聲腔、劇目、班社、藝人的整體風範和代表性質。
  • 中國戲曲是有獨特規律的藝術,寫意傳神則是它藝術方法的本質特點
    直到今天,戲曲藝術通過數以千計的專業劇團和更多的業餘演出,每天都在聯繫著千百萬觀眾,成為我國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建國以來,在黨的「百花齊放,推陳出新」方針的指引下,戲曲藝術努力反映現代生活,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探索過程中,曾經借鑑了話劇的若干藝術方法和表現手段。戲曲藝術如何反映我們偉大的時代?如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如何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戲曲形式表現新時代的生活?
  • 變臉是什麼劇的絕活川劇還是越劇 支付寶螞蟻莊園7月26日答案
    首頁 > 問答 > 關鍵詞 > 支付寶最新資訊 > 正文 變臉是什麼劇的絕活川劇還是越劇 支付寶螞蟻莊園7月26日答案
  • 體現時代特徵 塑造魅力性格(當代舞臺藝術觀察與思考)
    其突出表現是一批作品反映當代生活和生活中的普通人,用情感溫暖人心,以性格中迸發出的質樸、真誠奏響了當前現代戲舞臺的主旋律。它們贏得了觀眾的歡迎,也使現代戲當之無愧地成為支撐戲劇舞臺的重要力量。  應當肯定的是,當前戲曲現代戲創作,無論內容還是創作風格與藝術手法,都已大大突破了以往的創作面貌,突出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 它大致可以分為哪4類?
    早在元雜劇中就已出現,指劇中所需用的物品,相當於今天話劇舞臺上的道具。京劇中的砌末是京劇舞臺美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以生活用具的原形為依據,經過提煉和美化製作而成,配合京劇虛實結合的表演,來發揮其功能和作用。京劇的砌末較元雜劇有了很大程度的豐富和發展,它與崑曲、梆子等劇種所使用的砌末大同小異。砌末大致可分為四類。一類是專物專用。它既不能代替別的東西用,也不能用別的東西來代替。
  • 中國戲曲舞檯燈光為什麼那麼美?「燈光詩人」周正平直播時這樣說
    周正平,中國舞臺美術學會副會長,浙江藝術職業學院美術系首席專家、教授,他是中國當代舞美界的領軍人物,國際知名舞檯燈光設計師,被譽為「燈光詩人」。 從業四十餘年來,為六十多個劇種四百多部舞臺劇擔任舞美燈光設計,曾獲2017WSD第四屆世界劇場設計展「燈光設計銀獎」,多次獲中國專業舞臺藝術政府最高獎「文華舞美設計獎」,中國戲劇節「優秀舞美獎」「優秀燈光設計獎」,中國話劇「金獅獎」等。
  • 京劇《天下歸心》回歸一桌兩椅 一掃舞臺豪華風
    張藝謀導演京劇《天下歸心》登臺東方藝術中心  今晚起至15日,由國家大劇院製作的新編京劇《天下歸心》在東方藝術中心上演。經過近五年時間的醞釀籌劃,《天下歸心》由張藝謀擔綱總導演,作曲、唱腔設計兼指揮朱紹玉,執行導演陳霖蒼參與創作,尚長榮、安平、陳少雲、楊乃彭、李鳴巖、史依弘、朱世慧、康靜、翟墨等梨園名家傾情獻演。這也是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繼去年引進新編歷史京劇 《赤壁》後,引進的又一部由國家大劇院製作的京劇作品。
  • 中國繪畫與戲曲相映相通 寫意傳神意境是共同藝術追求
    戲曲與繪畫有著密不可分的血緣關係在中華民族文明的歷史長河中,中國繪畫早於中國戲曲而成為一種獨特的傳統藝術形式。公元前六七千年的新石器時代,先人已經在陶器上刻、印,魚、蛙、鳥、鹿、人的紋樣都先後出現。而戲曲則肇始於上古時期的「百獸率舞」。到了南北朝時期,民間出現了歌舞與表演相結合的「歌舞戲」,具有了更為濃鬱的表演成份。
  • 最具反串表演天賦的星座?天秤座出了個世界級的藝術大師
    反串,是將自己扮演成異性的一種表演形式。一般人會將反串與「異性癖」、「異裝癖」混為一談,因而對這門表演藝術多有誤解。其實,就如表演反派的演員不等於壞人一樣,反串也只是一種藝術,只不過扮演的角色是異性而已,與演員本人的性取向、性心理無關。
  • 川劇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充分體現戲曲的虛實結合,極具美學特徵
    很多人說它是一種文化的藝術,結合手藝人的一個創造,其實它存在的意義真的很大。主要流行的地區在四川一帶,所以有了這樣的一個稱呼,在戲曲中它也是一個著名的品類,結合了很多的藝術特色在其中。在小的時候跟著爺爺奶奶看變臉,川劇的變臉讓我們看到了仿佛如魔術一般變化。
  • 戲曲 京劇的藝術特點
    京劇舞臺藝術在文學、表演、音樂、唱腔、鑼鼓、化妝、臉譜等各個方面,通過無數藝人的長期舞臺實踐,構成了一套互相制約、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規範化的程式。它作為創造舞臺形象的藝術手段是十分豐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嚴格的。不能駕馭這些程式,就無法完成京劇舞臺藝術的創造。由於京劇在形成之初,便進入了宮廷,使它的發育成長不同於地方劇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