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中記載的魚婦,它是顓頊的化身,它有怎樣的傳奇故事?

2021-01-08 山海經趣聞錄

《山海經》中記載的魚婦,它是顓頊的化身,它有怎樣的傳奇故事

《大荒西經》記載:「有魚偏枯,名曰魚婦。顓頊死即復甦。風道北來,天乃大水泉,蛇乃化為魚,是為魚婦。顓頊死即復甦。」

從大荒西經的這段記載中可以看出魚婦就是一種魚。他是顓頊所幻化而成的,他死後遇到了風起雲湧,在波濤洶湧的海面上,他借著魚的身體,將自己的精魂寄托在魚的身上,從此死而復生,變成一半人一半魚,所以稱為「魚婦」

但是也有和魚婦的傳奇相類似的故事,就是后稷,他也是死而復生,一半是魚,一半是人,雖然這種傳奇很是詭異,但是也可以看出當時人們的想像力十分的豐富。但是顓頊是誰呢?《山海經》記載中,他也是五帝之一,是黃帝的後代,在《淮南子》的記載中,他是北方的水神,同時還掌管著冬天。他還戰勝過掀起驚濤駭浪的共工。

魚婦在當時是一種魚的圖騰。顓頊死而復生之後化為魚婦。所以這個部落就把魚作為圖騰,顓頊的後代也是一樣的。鯀是大禹的父親。大禹的族群也與魚的圖騰有著特殊崇拜的感情,當時大禹治水是靠魚貢獻的圖紙,這也反映了大禹與魚的關係,所以看來魚婦也是古代部落的一種圖騰。

從古書中我們還可以知道,顓頊和四川也有關係,但是他們之間有著怎樣的關係呢?他死而復生之後化身為魚婦,「魚婦」即為「魚鳧」,乃一聲之轉。在四川當時還存在著以蛇為圖騰的另一部落,這個部落崇拜蛇,故有「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海內南經》)的說法。在四川一帶,顓頊打敗了這個以蛇為圖騰的部落,於是佔據了巴蜀之地,此即「蛇乃化為魚」,從此巴蜀進入魚鳧的時代。顓頊還是楚人的祖先。古巴,楚之地的距離很近。這也說明了顓頊和巴蜀有著密切的關係。也可以說明魚婦就是魚鳧。

從死而復生這個角度也引起了後人的興趣。當時的人們認為死了之後就可以像顓頊一樣的復活,所以但是人們對死亡的恐懼稍稍減少了一點。在考古發掘的永城漢梁王墓室的壁畫上。刻畫著一個魚婦的圖像,它象徵著人們對靈魂復甦的渴望。

魚婦的形象在上古時代早就出現在人們的心中,不僅僅只是在巴蜀一帶,在許多地方也有刻制人面魚紋的圖案。

相關焦點

  • 《山海經》記載顓頊復活成「魚婦」,魚是婦女子宮的象徵?
    《山海經》記載顓頊復活成「魚婦」,魚是婦女子宮的象徵?解構「顓頊復活」神話在《大荒西經》中有一段很神奇的文字,它是關於死亡與復活的記載:「有魚偏枯,名曰魚婦。顓頊死即復甦。」根據《史記》及《路史》等古籍的記載,顓項是黃帝的後代。而魚婦是什麼人?
  • 上古異獸魚婦,曾附身於蛇,變成半人半魚的怪物,黃帝之孫所化
    顓頊是上古五帝之一,號高陽氏,他是黃帝的孫子。有一種異獸名叫魚婦,是一種半身偏枯,一半是人,一半是魚的怪物。根據《山海經》中的記載,顓頊死後附身於蛇,隨後隨著一陣海風化為魚體,死而復生,變成了一個半人半魚的異獸。
  • 關於「人魚」,《山海經》和《史記》中都有記載,為何至今沒發現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陵地宮內「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近些年來,儘管考古工作者對秦始皇陵進行了全面勘探,但其地宮內部的情況,仍像一串謎,難以破解。所謂「人魚膏」即是其中之一。在中國古時候,「美人魚」的影子不斷出現於墓葬中,根據近些年的考古新發現來看,墓葬中的美人魚透著怪異,成為千年古墓中的一道奇觀。最開始談及人魚與墓葬的資料,常見於司馬遷的《史記》。
  • 《山海經》:《女丑之屍》《嫋陽國人》《巴蛇食象》《魚婦》
    被眾多學人公認為「古今語怪之祖」的《山海經》,不僅是神話,也是含有怪異色彩的種種傳說和故事的寶庫。《山海經》8篇,作者不詳,據傳為禹、益所作,經學人考訂,此書並非出於一時一人之手,當為戰國至漢初時楚人所作。它包含有極為豐富的古代故事資料,卻長時期不被人們作為古小說看待,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也說它「蓋古之巫書」。
  • 盤點古代能起死回生的靈丹妙藥,魚婦和驚精香已絕,第三最好吃
    東方朔曾寫過一本書,流傳至今,即《海內十洲記》,書中不僅記載了古時的各大神州,還記載了各種奇珍異寶。其中有一藥物最為讓璨爺好奇,那就是驚精香。又叫返生香。這種香的原料是返魂樹,要先砍其枝幹搗成汁液然後熬煮,最後揉成丸狀。放於屍體鼻子邊聞一聞就醒。有野史記載當年漢武帝想與亡去的李夫人再見,就是靠此香。還有一物,也能讓人起死回生。那就是山海經裡的魚婦。
  • 山海文明是被史前大洪水所滅,《山海經》告訴你它的威力
    《山海經》之所以為人所喜歡,那是因為其中所記載的那些傳說和故事,諸如長相奇特,給人帶來神奇後果奇珍異獸,口吐人言使人長達千年的妖物等等,但是為何人們好奇之餘,卻找不到他的存在呢?有人說本來《山海經》介紹的就是全世界的地形地貌,有人說《山海經》介紹的是古埃及文明,所以大家只在國內的話,根本找不到它的存在,當然,這些傳言都是有一定依據的,但是卻不全面,甚至有人傳言,這《山海經》當中講的是,大洪水之前的史前文明。那麼這個史前大洪水的時間段到底是在何時?大洪水的威力有多大?能讓東西方共有的史前文明會壞掉? 大洪水是怎麼發生的?
  • 《山海經》裡到底有沒有記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眾多的朝代中也有帝王取青龍來作為自己的年號,史記中也有關於夏朝是屬於木德年代的記載,所以「青龍生於郊」便是祥瑞之兆。在四方的神靈中,根據《山海經》的說法,「南方祝融,獸身人面,乘兩龍。」;「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兩龍。」;「東方有句芒,身鳥人面,乘兩龍。」;「北方禺彊,黑身手足,乘兩龍。」,在《山海經》中的龍都是用騎乘的。
  • 《山海經》裡的生物只存在於神話?現實中有嗎?
    01、《山海經》中記述的內容,在現實生活中是否存在?記得小時候看《衛斯理傳奇》,有一個章節我印象特別深刻,裡面講述一個只有一隻眼睛的生物,藏在地殼深處,某一天由於人們開採過盛,打擾了這種生物的生活,導致他們從地殼深處走進並擾亂了人類的生活。
  • 誰把《山海經》裡的大怪獸畫得這麼中國風?
    其實,騶吾是中國古籍《山海經》中的異獸,書中,騶吾被這樣描述——「林氏國有珍獸,大若虎,五採畢具,尾長於身,名曰騶吾,乘之日行千裡。」翻譯成白話文就是,林氏國有一種稀有的野獸,體形同老虎差不多大,身上一共有五種顏色,尾巴比身體還長,這種野獸被稱作騶吾,騎上它可以在一日之內馳騁千裡。
  • 山海經很可能記載了一場上古大戰,后羿射的金烏就是外星飛船
    《山海經》裡這麼記載,說有10個太陽住在扶桑樹上。除了這個,還有一個叫作「建木」的大樹,這個樹不但是連接天地的橋梁,它旁邊也有很多國家,魚婦、互人國…聽上去是不是有點熟悉,在北歐神話裡,有一棵世界樹,這個樹把整個世界分成了九個國家,上面也有很多神靈。
  • 《山海經》中記載的怪獸都是真的嗎?是神話、科學亦或是現實
    所以很多研究者認為,這與早期的道家思想有一定的聯繫。  在早期的中國,《山海經》還作為參考類史書資料,各個朝代的史學家以它作為藍本,來研究上古時期的文明。司馬遷在編纂《史記》的時候,曾寫道:"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從這句話中表明,他對《山海經》中的記錄,抱有相信的態度。認為這些上古的歷史、地理、植物、動物等都是真實存在過的,都具有研究的價值。
  • 山海經記載中國神話傳說,上古十大神獸,最強王者竟然是它
    第一名:太陽燭照關於太陽燭照的起源,在古神話中有這兩種說法,太陽燭照是在盤古開天闢地後,混沌所化,兩儀中至陽,與盤古一眼結合而產生的聖獸,而另一種說話則是,天地還是混沌時,太陽燭照是直接由,一陰一陽之謂道,中的陽,變化而來的大道的化身,太陽燭照同時也是宇宙諸天中,最強的存在。
  • 顓頊、帝嚳、堯、舜、禹和黃帝的世系關係是怎麼排列的?
    最近被山海經搞頭昏腦漲,著了魔。排序就無輪次。看山海經花了些時日,有點頭緒之後一排又無序,所以在下排序如何也未知,作為參考,湊合湊合看一下。黃帝其妻有四位。元妃嫘祖,次妃女節,次妃彤魚氏之女,次妃嫫母,四妃共生二十五子。嫘祖元妃生昌意,次妃女節生青陽,次妃彤魚氏女生夷鼓,次妃嫫母生蒼林。
  • 山海經有五方聖獸,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中間是它?
    用聖獸表示方位可溯源至先秦時期,其思想則是春秋戰國之前的陰陽五行中的「五方」,實際上是五方聖獸,既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那麼中間的聖獸又是誰那?說起五方聖獸,就不得不提五方之官。在《山海經》記載的上古時代,黃帝擊敗了各方勢力,如炎帝,蚩尤,成為了新的天下共主。
  • 《山海經》中「女丑之屍」是怎樣的故事?為什麼有各種解讀?
    近日有網友提問:看《山海經》時,發現裡面數次提到「女丑之屍」。看字面意思理解,是不是因為「一個女人因為長得醜而被殺死,留下一具屍體」的意思?它是不是關於一個遠古野蠻記憶的故事?1、《山海經》中記載的女丑、女丑之屍——《山海經 海外西經》記:女丑之屍,生而十日炙殺之。在丈夫北,以右手障其面。十日居上,女丑居山之上。——《山海經 大荒東經》記:海內有兩人,名曰女丑。女丑有大蟹。——《山海經 大荒西經》記:有人衣青,以袂蔽面,名曰女丑之屍。
  • 《山海經》中那些真實存在的生物,一直到現在都有,麒麟原來是它
    《山海經》中那些真實存在的生物,一直到現在都有,麒麟原來是它可能很多人在讀《山海經》的時候都會以為這本書類似於神魔志怪小說,但其實並不是的。這本書是屬於古代的地理、水文以及生物的詳細記載的一本書。儘管以我們現在的世界觀來看,這本書的內容不盡詳實,但是在書中還是有很多的真實生物的。我們今天就一起來看一看,那些書中真實存在的生物都有哪些吧!《山海經·南山經》:「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有的人把這段的生物解讀為猩猩,但是這其實並不是非常正確的,因為這其中有一個特徵為「白耳」。
  • 《山海經》到底有多神奇?
    《山海經》是我國歷史上的一部奇書,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它被認為是我國最早的志怪書籍之一。除了記載神話傳說外,它還介紹了許多的山川地形、風土人情、歷史故事。此外,它對宗教、科學,以及浪漫主義文學也有著深遠影響,實在是我國古代眾多典籍中價值位列前茅的偉大著作,連司馬遷都在《史記》中感嘆道:"餘不敢言也。"《山海經》導致司馬遷「不敢言」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之一便是其中的記載,有很多地方令人感到不可思議之處。作為一本神話著作,《山海經》裡有著精衛填海、夸父逐日等故事,也記載了許多難以確認真實性的珍禽異獸。
  • 《山海經》與《聖經》中記載的或是相同的歷史和傳說?
    《山海經》所記載的臆想時代如若真實存在,也早已逝去數千年,反觀現如今,一昧唱衰或者歌頌科技也許都並非最恰當的論述,因果關係是事物間最穩定的締結。在我國漫長的文明歲月中,有大量的書籍問世,流傳至今,而《山海經》則是其中地位極其重要的一部。很多人覺得,《山海經》是一部單純的神話志怪,其中記錄的故事多是荒誕不羈,正如司馬遷對他的評價:「餘不敢言也。」
  • 《山海經》中人面馬身的神獸英招,據說它是替天帝看守花園的
    《山海經》中人面馬身的神獸英招,據說它是替天帝看守花園的想必大家應該都有聽過: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句話吧,雖然古人們說的話有些偏頗,但是讀書確實會讓我們受益無窮,有的人可能會說:在這個經濟時代,讀書有用嗎?
  • 他本是《山海經》中四海八荒至高神明,為何會跌落神壇,子孫四散
    中國的神話故事有很多,很多人認為《山海經》只是一本虛構的故事書,其實上古神話也是歷史的一部分。我們雖然說並不能把上古神話作為歷史來看,可是在《山海經》中也存有著許許多多人類最早期文明的許多 記述,書裡記述了在我國上古時代的人文地理面貌外,也有許許多多廣為流傳的神話傳說故事,我們可以追尋著書裡的某些傳說故事去思索在這當中有哪些真實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