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中記載的魚婦,它是顓頊的化身,它有怎樣的傳奇故事
《大荒西經》記載:「有魚偏枯,名曰魚婦。顓頊死即復甦。風道北來,天乃大水泉,蛇乃化為魚,是為魚婦。顓頊死即復甦。」
從大荒西經的這段記載中可以看出魚婦就是一種魚。他是顓頊所幻化而成的,他死後遇到了風起雲湧,在波濤洶湧的海面上,他借著魚的身體,將自己的精魂寄托在魚的身上,從此死而復生,變成一半人一半魚,所以稱為「魚婦」
但是也有和魚婦的傳奇相類似的故事,就是后稷,他也是死而復生,一半是魚,一半是人,雖然這種傳奇很是詭異,但是也可以看出當時人們的想像力十分的豐富。但是顓頊是誰呢?《山海經》記載中,他也是五帝之一,是黃帝的後代,在《淮南子》的記載中,他是北方的水神,同時還掌管著冬天。他還戰勝過掀起驚濤駭浪的共工。
魚婦在當時是一種魚的圖騰。顓頊死而復生之後化為魚婦。所以這個部落就把魚作為圖騰,顓頊的後代也是一樣的。鯀是大禹的父親。大禹的族群也與魚的圖騰有著特殊崇拜的感情,當時大禹治水是靠魚貢獻的圖紙,這也反映了大禹與魚的關係,所以看來魚婦也是古代部落的一種圖騰。
從古書中我們還可以知道,顓頊和四川也有關係,但是他們之間有著怎樣的關係呢?他死而復生之後化身為魚婦,「魚婦」即為「魚鳧」,乃一聲之轉。在四川當時還存在著以蛇為圖騰的另一部落,這個部落崇拜蛇,故有「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海內南經》)的說法。在四川一帶,顓頊打敗了這個以蛇為圖騰的部落,於是佔據了巴蜀之地,此即「蛇乃化為魚」,從此巴蜀進入魚鳧的時代。顓頊還是楚人的祖先。古巴,楚之地的距離很近。這也說明了顓頊和巴蜀有著密切的關係。也可以說明魚婦就是魚鳧。
從死而復生這個角度也引起了後人的興趣。當時的人們認為死了之後就可以像顓頊一樣的復活,所以但是人們對死亡的恐懼稍稍減少了一點。在考古發掘的永城漢梁王墓室的壁畫上。刻畫著一個魚婦的圖像,它象徵著人們對靈魂復甦的渴望。
魚婦的形象在上古時代早就出現在人們的心中,不僅僅只是在巴蜀一帶,在許多地方也有刻制人面魚紋的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