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科學,哪個重要?如何判斷陰陽五行?

2020-11-24 懷疑探索者

看見有人提出問題,「陰陽五行是不是反科學?文化和科學,哪個重要?」

對此問題,我先歸納幾條意見,言簡意賅:

第一,"陰陽五行"形成於西周時期,它本身不是為了"反科學",但拿"陰陽五行"學說來胡亂解釋自然現象和社會規律,甚至用來指導生產實踐和人的生活,則是反科學行為。

太極圖

第二,"陰陽五行"本是一種原始、粗糙的哲學思想,是在古代科學知識匱乏時做出的不正確的經驗總結,後來被巫學所吸收、利用,成為了一種泛迷信文化。科普作家郭哥則直接認為,「陰陽五行更像是一種算命的話術,它使用模糊的語言,多角度下注的方法來構建一種思維的體系,是一種不能證偽的偽科學。」

我認為,非科學是一個大範疇,「偽科學」在「非科學」這個大範疇內。「非科學」可以是「反科學」,也可以是「不反科學」。陰陽五行在初期原本不屬於「反科學」,但由於被濫用,已經具備「偽科學」的成分,如何任由其繼續惡化下去,它就會進化成為真正的「反科學」,阻礙科技發展和社會生產力進步。

第三,"陰陽五行"儘管目前沒有成為最惡劣的"反科學",但是也絕對不算科學,只能算在"非科學"範疇內。或者,是「非科學」向「反科學」過渡的階段。

第四,"陰陽五行"當然也算一種文化,即「非科學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裡面的一個組成部分,但不等於傳統文化的全部。

第五,科學也是文化,有文化屬性。文化與科學並不衝突。

科學本身就是最具有人文精神的文化,所以科學與人文是密切相關,兩者之間毫無矛盾之處。那些與科學發生摩擦、衝突的所謂"人文"思想,不過是唯心主義世界觀指導下造就的形上學範疇的人文怪胎,屬於低級層次的人文。而科學是最高級的人文文化,即科學文化。

《素問》

所以,"文化"和"科學"哪個重要,這個提問本身就是偽問題。提法就是不合理、不恰當的。

問出這樣自相矛盾的問題,等於是在說,"學歷"和"博士"哪個更重要?有些人因為有了信仰,就反感科學,所以要貶低科學,說"不要迷信科學"。這就如同小學生要貶低博士生,千方百計的告訴旁人:不要迷信博士生。

博士是學歷的最高等級階段,小學學歷的人嫉妒博士生的成就,就鼓譟說,"不要迷信博士",還強迫大家必須站隊:

「小學學歷倒泔水提煉地溝油的人,和985名校的博士生哪個重要?」

倒泔水的人

如果你要說博士生更加重要一些,他就對你大扣帽子,硬說你:迷信博士生兼歧視倒泔水的,不尊重勞動人民。

在他們看來,倒泔水也是一種「勞動」,既然是參與勞動了,就算是勞動人民範疇,那還能批評和得罪嗎?至於博士生,別看他們學歷賊高,都是些笨蛋,笨得居然連提煉地溝油這樣的粗活都不會,還能不說他們是一群大笨蛋嗎?所以,博士生比倒泔水的人蠢多了,不要迷信博士生!

作者:懷疑探索者

相關焦點

  • 中醫陰陽五行是科學還是偽科學?
    從古至今,這種認識經歷了許多輝煌的歲月,也遭受了許多扭曲和誤解。在其鼎盛時期,這一理論被廣泛地滲透到天文學、氣象、化學、軍事、醫學、音樂等諸多領域。  它對中國古代科學理論、哲學思想、文化藝術都產生了方方面面的影響。在最低谷的時候,它被社會貼上封建迷信的標籤,乃至在中醫界,大家都避而不談,陰陽五行學說密切相關,備受質疑。
  • 為什麼「陰陽五行」不能成為一門科學?
    」應不應該寫進《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之前,很有必要弄明白「科學」和「陰陽五行」,是基友還是冤家?季羨林先生曾認為「天人合一」論,是中國古代文化對人類最大的貢獻。簡要論述了「陰陽五行」的一些基本觀點,現在,再來討論一下什麼是「科學」。「陰陽五行」大概萌芽於商周時期,但真正把陰陽五行糅合在一起上升至哲學思想觀念的,是戰國末期的鄒衍。
  • 陰陽五行說與科學及真理之關係
    科技部、中宣部2016年4月頒布《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引發了社會各界的眾多議論。特別是基準點第9條「知道陰陽五行、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等中國傳統哲學思想觀念,是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整體系統的方法論,並具有現實意義」,在科學和科學史界激起軒然大波。
  • 中醫的陰陽五行理論無需用現代科學解釋
    很多人愛問,中醫的陰陽五行理論是不是科學?特別是現代網絡上,有很多中醫黑,不明陰陽五行之理,恨不得把所有的理論都強加以科學去解釋,解釋不了就覺得不靠譜,真的有些無知了。科學這個概念要比陰陽五行理論晚幾千年,對於在不同認知環境下生成的理論,其不能解釋的還很多,所以,沒有必要把陰陽五行理論往現代科學上靠,沒有任何的實際意義,他們本身就建立在不同的體系之中,體不同,而用相仿。五行學說最早出現在黃老、道家學說中,主要是為了描述事物的運動形式和轉化關係,而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並不代表化學中的元素,而是天地萬物劃分的五種不同類象。
  • 教授:「陰陽五行」寫入「科學素質基準」好得很
    尤其是「陰陽五行、天人合一、格物致知」寫入《基準》引發非議,甚至被斥之為宣傳迷信和偽科學。但我認為,把中國古代傳統對科學概念、理論和方法的這幾個重要表述寫入《基準》,不僅是合適的,而且恰恰體現了對科學的更深刻的認識,是科普思想和方法上值得鼓勵的進步。提到「陰陽五行」,人們常會斥之為迷信或巫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糟泊。其實這是對中國傳統文化中這些概念和思想缺乏理解,或者是帶有偏見。
  • 陰陽五行學說,系統科學的靈魂,中國達人的經典思維導圖
    01陰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其中蘊含了中國哲學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它最初是源自古人對自然的探索和總結,即向日為陽,背日為陰,後來又引申到天地、日月、晝夜、寒暑、男女、上下,等等,皆分陰陽。
  • 易經入門:陰陽五行,源於天象,是達成天人合一境界的重要途徑
    易經入門:陰陽五行,源於天象,是達成天人合一境界的重要途徑學習傳統文化,尤其是讀《易經》的過程中,需要知道陰陽,同時還要知道五行。從現代學術的角度來看,以字論字,《易經》的原文內容沒有提到陰陽,和五行似乎關係更小。但是,從易經的發展,文化的延續角度,讀《易經》則一定要深入理解陰陽、五行。在李秀筆記看來,陰陽、五行都是對《易經》的解讀和繼承發展。
  • 是科學還是迷信?陰陽八卦背後蘊藏的文化和奧秘
    古老的八卦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粹,古代的先人們以此推演天地自然之道,探索社會發展的規律和奧秘,也為後人留下了許多懸而未解的謎題。其中最大的謎題,就是它精準的預測功能究竟是何原理。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諸多領域,中醫和基於陰陽八卦理論的周易思想關係最密切。兩者的理論都來源於經驗的總結,經驗主義是它們的共同特點。可以說,中醫思想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周易思想的浸潤。譬如,周易講究天人合一,天人是一個大系統,人在天之內,天氣變化可以影響到人文。而中醫講究整體療法。
  • 諸子百家之「陰陽家」,「陰陽學說」的科學之路
    架構在術數思想基礎之上的陰陽家,具備諸子百家中最為接近當代科學的理性思想萌芽,且以五行四時等理論對自然事物運行做了較系統化的解釋。在後世發展過程中,陰陽家經歷了以兵陰陽為表現形式的全盛時期後,逐漸淪為一種邊緣文化,且不被以儒家學說為主導的主流文化圈承認。
  • 什麼是陰陽五行,陰陽五行和八卦之間關係
    什麼是陰陽五行,陰陽五行和八卦之間關係文/賀萬罡陰陽五行和八卦體系構築的中國許多文化的基礎,他在中國的很多文化體系中流傳甚廣,直到今天,依然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中醫就是構築在這兩大體系下的一個碩果
  • 如何判斷八字的陰陽。王家榮
    如何判斷八字的陰陽?王家榮。 滴天髓上篇通神論:天幹(一)陰陽 五陽皆陽丙為最,五陰皆陰癸為至。 白話解:天幹的符號是形體,應直視其根源,觀察其氣息,即陰陽兩儀與五行變化也。
  • 陰陽五行:中華文化的源頭活水 ——龍群學術研討會系列報導之六
    進而探討中醫學理,著述《黃帝內經養生原理與應用》,從中發現陰陽五行理論是中華文明之源。今天能在這裡向大家匯,要衷心地感謝各位領導專家給我這次學習交流的機會。引言:近日來,學習了各位專家學者從考古、歷史等不同角度探源中華文明的文章,使我受益匪淺。我認為,陰陽五行是伏羲文化不朽的靈魂,從這個角度探源更有利於傳承,以造福人類。
  • 陰陽五行學說背後的科學性,讓全世界人震驚
    01陰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其中蘊含了中國哲學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它最初是源自古人對自然的探索和總結,即向日為陽,背日為陰,後來又引申到天地、日月、晝夜、寒暑、男女、上下,等等,皆分陰陽。
  • 妙用陰陽五行,起好名字,幸福一生
    起什麼樣的名字,就會賦予該人物什麼樣的能量場,什麼樣的深刻期望和發展方向......可見,名字,對人是多麼重要!那麼,我們該如何起好名字呢,尤其對自己的寶貝兒女,該如何為他們起個合適又吉祥的名字呢?道德經1、測算生辰八字,找準日主天幹的五行喜神很多人肯定會問,給孩子起名字,怎樣才算合適,如何判斷吉兇呢?我想說,中國人按中國文化來起名字,就是合適的。
  • 五行起源,陰陽五行到底是什麼
    中華文化之所以博大璀璨而令異邦羨慕,是因為我們的祖先是人類開悟最早的一個族群。現在很多人之所以感受不到這種內在的榮光,原因在於特定歷史階段形成了傳統文化的斷層,不學就不懂,不懂又怎知其妙。陰陽五行理論起源於天文和自然科學,對於宇宙和自然的觀察,我們的祖先並不是從人本位、甚至不是從地球本位出發,而是從宇宙的視角看待地球、看待人。遠在幾千年前中國古人就發現地球受太陽影響極大,晝夜明暗、冷暖四季都是太陽說了算。而且除了太陽,還發現了與地球最近的其它幾顆行星同樣對地球磁場影響很大,並分別以金木水火土命名。
  • 《先天奇門》王偉光:陰陽五行及正克和反克
    陰陽五行是奇門和周易之基石一:陰陽五行理論不但是中醫之基石,也是奇門和任何易學之基石,也就是基本功簡要表述:陰陽就是乾坤二卦,五行就是陰陽二氣的比例不同陰和陽是一對反義詞,陰陽五行的精髓都蘊藏在太極圖裡。太極圖就是先天八卦另一種表達形式,奇門忽悠們不明此理,胡亂解釋,想當然臆造,把奇門愛好者繞來繞去,最後一片茫然。真理就是很簡單的一句話,歪理如何長篇大論的解釋都說不清楚。二:陰陽五行陰陽:萬事萬物都要分陰陽,例如:男人為陽、女人為陰;頭為陽、腳為陰;白天為陽、夜晚為陰;正能量為陽,負能量為陰……。
  • 「陰陽五行」與自然科學的關係
    「陰陽五行」與自然科學的關係古嶽丘壑 經常會聽到有人說,陰陽五行不是科學,甚至有人說陰陽根本就不存在。尤其在攻擊中醫的時候。他們只承認現代醫學才是科學。但現代醫學給人看病的時候,也會說某某人呈陰性或陽性啊。說明現代醫學也是承認有陰陽存在的。
  • 「元素周期表」與「陰陽五行說」
    化學元素周期表的雛形是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在1869年創造的。化學元素周期表揭示出物質的本源,把看來互不相關的元素統一起來,組成了一個完整的自然體系,是近代化學史上一個重要裡程碑。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數排列,最小的排行最先,把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元素放在同一列。表中橫稱為周期,列稱為族。原子半徑由左到右依次減小,上到下依次增大。
  • 傳統文化的五行
    五行的文化,所謂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大多數人都背得滾瓜爛熟,至於代表的含義和應用那就不一定會了。拿《易經》,乾卦的「天行健」這句話,這個「行」是代表運動的意思,就是「動能」,宇宙間物質最大的互相關係,就在這個動能。這個「動能」有五種,以金、木、水、火、土作代表。也和卦一樣,是種傳統符號,不要看得太嚴重了。
  • 華夏文化博大精深,陰陽五行質厚意闊,不要動不動就稱之為迷信
    人們常用科學不科學一詞評價事物的存在意義。於是科學便成了最高價值的評論詞。用封建迷信一詞評價所謂科學無法解釋或解釋不清的論調。現在許多學者,雖志在弘揚國學,卻又把我國古代歷史上的陰陽五行、命理推測、風水、相術等術數稱作迷信當作糟粕加以摒棄甚至抨擊。 縱觀中國歷史,術數是中國古代文化最重要的形態之一。唐代、五代以後,廣泛流傳的術理測命術,以較其前輩更為精密的推算程序,贏得了一千多年來上至帝王君主下至平民布衣的誠心篤信。新文化運動時代卻把它稱作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