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筷箸藏著大道理,跟著紅樓夢中筷子領略人生的意義

2021-01-08 小說紅樓

在現代筷子是人們生活中很常見的餐具,可是在古代它有著更加重要的作用。筷子在《紅樓夢》中出現過了很多次,它的出現讓人們的吃飯方法發生了改變,同時它的出現帶了很多重要的意義,是人們格局和生活的態度展現,也是一個人素質和家教的反應。小小的一雙筷子,有著意想不到的魅力。

第一,筷子的誕生,改變了人們吃飯的方式

東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不只在於食物的種類的製作方式,更重要的還在於餐具的不同,西方喜歡用刀叉,但是東方的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卻是筷子,筷子是中國的「國粹」。

對於筷子的誕生有一段很有趣的發展過程,在遠古時代人們還是用手抓飯,但是遇到滾燙的食物就沒有辦法吃,於是在先秦的時候人們想到用草莖和木棍來夾取食物,這就是最原始的筷子。

民間關於筷子的傳說也不少,一說姜子牙受神鳥啟示發明絲竹筷,一說妲己為討紂王歡心而發明用玉簪作筷,還有大禹治水時為節約時間以樹枝撈取熱食而發明筷子的傳說。

筷子有著很多的別名,其中在《紅樓夢》中出現過很多種叫法,在四十回中三處稱「箸」,兩次呼「筯」,而四次直接寫明「筷子」。

關於筷子有一項很有意思的醫學研究,中國的心靈手巧,或許和長期使用筷子有關係。使用筷子可以帶動人30多個關節和50多處肌肉的活動,這樣就可以促進手的靈活性和大腦協調性發育。

筷子作為我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種餐具,它在我國的使用歷史超過了3000年之久,去了解和認識它也是了解我們文化的一個方面。

第二,筷子的形制,展示做人的格局和生活狀態

也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了很大的變化,從兩根小圓棍變成了一頭圓一頭方的樣子,這象徵著天圓地方,這也是一種做人的格局。

方圓的筷子形狀,正如做人的格局,可方可圓進退有度

人處在生活中最好的狀態就是有圓有方,如果以人作比襲人就是圓的拿頭,晴雯就是一味的方,作為她們二人結合的麝月就是有圓有方。

麝月的圓,在於她能夠體諒眾人的不易晚上一個人看屋子, 寶玉把她比作另一個襲人;麝月的方,在於她吵架的厲害,麝月不同的人應對不同的吵架保證了怡紅院的安寧。麝月的安靜和該出手就出手的性格,讓她成為最後留在寶玉身邊的人。

寶釵和黛玉好似圓和方的對立面,其實她們二人也是方圓都包含的人。寶釵看似處處都是圓融,可是她生氣發火的時候照樣懟人不留餘地。寶釵內心的方,是一種冷漠和決絕,她活得理性至極。

黛玉看似對人對事都是很方,可是黛玉的圓是一種接納和包容,黛玉看似小氣卻對眾人拿她做擋箭牌的不計較,黛玉與寶釵的和解,對下人的打賞,對王夫人和邢夫人回話的得宜,回家給眾人帶禮物的分寸,黛玉的對於方圓的掌握,讓她活出了自己,知世故而不世故。

不同材質的筷子,展示不同的生活態度也有著不同的區分,從草、木頭、竹子到玉石、翡翠、象牙、犀牛角,還可以發展成金、銀、鑲金、鑲銀。不同的人家使用不同的筷子,不同的場合需要不同的筷子。

劉姥姥到賈府做客時候,王熙鳳剛開始為了戲弄劉姥姥,特意給她準備了兩雙筷子,一雙是老年四楞象牙鑲金的筷子,另一雙是烏木三鑲銀筷子。

四楞象牙鑲金的筷子,就是用象牙鑲金的筷子,象牙和金子一同鑲嵌在筷子上就讓普普通通的筷子變得又「貴」又「重」,正如劉姥姥形容的這筷子比「叉爬子」還要沉,這是賈府擺大宴席的時候才會拿出來使用的筷子。

劉姥姥出身農家,她自然沒有用過這樣沉的筷子,所以當她用這筷子夾鴿子蛋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掉到地上了。這個時候賈母覺得王熙鳳鬧得有點過分了,於是讓王熙鳳給劉姥姥拿上來一雙賈府眾人平常吃飯用的筷子——烏木三鑲銀。

烏木三鑲銀的筷子,就是指的是筷子的兩端和中間鑲銀,這筷子是用烏木做的,烏木不只名貴還有闢邪的作用。劉姥姥不知道為什麼筷子上還要鑲嵌銀,王熙鳳告訴她銀可以試毒,如果菜裡有毒用這個銀筷子一試就知道了。

其實通過劉姥姥使用筷子這個小章節,能夠看出來的是,賈府和平常人家不同的生活態度。賈府講究的是富貴和排場,大家都知道名貴的筷子不好用,可是賈府卻偏偏不能少;可是如果換做劉姥姥,她未必喜歡這樣的筷子,也許簡單的木筷或者竹筷子才是她覺得真正實用的。

筷子的作用其實不僅僅是吃飯,在其他的方面還需要用到筷子。

比如紅樓夢》中的金屬銅筷子,是作為手爐夾木炭用的;作為燻爐,是夾香餅、拔弄香灰時用的。在劉姥姥第一次到賈府打秋風的時候,劉姥姥給王熙鳳行跪拜之禮,王熙鳳就用筷子在撥手爐裡的碳。

其實筷子的作用還有其他就是可以作為簪頭髮的工具,這是對於平常人家而言,對於賈府裡的小姐們來說就是不可能的。

筷子也能夠作為懲罰的工具,大家在寶玉的生日時行酒令,湘雲看到香菱說不來答案,於是就偷偷告訴了香菱,黛玉恰巧看到了於是就說了出來,湘雲就用筷子打了黛玉的手。

筷子還可以作為打擊樂的配件。寶玉和薛蟠等公子哥在酒樓吃飯,席間說起玩酒令,寶玉就用筷子敲著杯子唱了一支《紅豆曲》,所以筷子還是有很多妙用的。

筷子的樣式,因需而變,展現智慧筷子的樣子從來不是固定的,長短可以不同,而且也可以根據吃飯的食物不同而有不同的改變。

但是標準的長度是七寸六分,大致也就是25.3釐米左右。這樣的長度代表了人有七情六慾,是不同於一般動物的情感動物,人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

在中國筷子是比較長的,因為筷子長才能夾到遠處的菜餚。長筷子在很早的時候還是一個賈府比較富有的象徵。在現代的生活在吃火鍋和醃製泡菜的時候需要用到長筷子。

但是賈府使用的應該是短筷子。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筷子大致是不長的,賈母同姑娘們在吃飯的時候,都是王夫人、李紈和王熙鳳等媳婦在一旁負責給大家夾菜,到她們吃飯的時候也有小丫頭在一旁夾菜侍奉,所以對於吃飯的人而言是不需要自己動手朝很遠的地方夾菜的,自然筷子也不需要太長。

筷子的樣式在吃不同的食物時會有不同的改良。我國少數民族會使用到「刀筷」,就是有刀有筷的筷子。日本因為會吃生魚片,所以他們的筷子下半截有一輪一輪的螺紋溝槽,這是是專門用來夾生魚片、麵條等光滑的食品的,夾的時候還要扎一下,才夾的上來。

第三,用筷子吃飯的規矩,細小之處展現個人的素養

其一,適應筷子時也有很多講究,比如夾菜只能從上往下夾,叫做「騎馬夾」,從下往上翻著夾叫「抬轎夾」是不允許的。這是吃飯的時候大家一直都會強調的規矩,如果做錯了會讓看低一個人的家教。

其二,新的人上桌吃飯,需要增添新的碗筷,這是對人的尊重。有一次在服侍賈母吃飯完後,李紈和鳳姐拉上了鴛鴦三人一起對坐著吃飯,這個時候下便的老婆子們就趕忙換上新的碗筷。

其三,中國人吃飯,絕對不許扎,「筷子扎饅頭」是給死人吃的習俗。對於生死平日裡大家都比價的忌諱,所以對於這樣的行為是不能在吃飯的時候出現的。

其四,吃飯的時候不能用嘴嘬筷子,這是不衛生也是表現出窮酸的樣子不好,而且也不能用筷子去敲碗筷,過去只有叫花子才會這樣做。如果在店裡這樣做等同於是和廚師叫板。

其五,用筷子夾東西來吃的時候,不能夠用單根筷子去插食物,也不能夾菜是時候在所有的菜品中猶豫不決,更不能夾菜的時候把湯汁弄得到處都是。

這些用筷子的細節都是吃飯時候需要遵守的一些規矩,我們常常通過吃飯來觀察一個人,能夠觀察的也就是這些非常細小的方面。如果對這些不注意的話,那麼就會被人笑話。

總的來說,筷子在我們的生活之中佔據著重要的位置,雖然只有六尺七寸,但是卻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它的出現來自偶然,卻無意中改變了人們的飲食方式。它的形制和性質隨著人們的生活變化而升華,從吃東西的食具,變成了展示自身的內涵和生活方式的物品。通過筷子還讓吃飯時候的規矩立了起來,這些規矩雖小卻塑造個人的素養。簡簡單單的筷子,帶給生活長長久久的裨益。

作者:十一,歡迎關注:小說紅樓,一起找尋紅樓夢中有趣的人和事兒!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筷文化:筷子如何象徵政治,又是如何影響中華文化的?
    筷子是中國人最常使用的餐飲工具,同時筷子也是中國文明的產物,是中華文明飲食文化的重要內容。筷子有很多種,有竹筷,木筷,石筷,還有瓷器做的,骨頭做的筷子。《韓非子·喻老》中記載紂王曾用象牙當筷子:「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
  • 中國的筷子如何拓展出了東亞的「筷子文化圈」?
    而中國、日本、韓朝、越南和新加坡等地均屬「筷子文化圈」,這些筷子是如何聚在一起的呢?身為筷子的母國,中國是何時使用筷子的?民間傳說之一有妲己為討紂王歡心以玉簪為筷。而以文獻記載,《韓非子·喻老》亦有一則記載與紂王有關:「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講的是商朝大臣箕子因紂王用象牙筷子的奢侈生活而擔憂國運。那麼筷子是否是在商代發明的?
  • 一雙筷子,多少文化
    箸筷子古稱「箸」,古籍《韓非子喻老》載:「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意思是當年紂王使用象牙筷子,箕子見了覺得害怕,這就是「象箸之憂」的典故,比喻以小見大。紂王為商代末期的君主,可見早在公元前11世紀我國已出現象牙精工製造的筷子。也就是說,我國有史記載的用筷歷史已有3000多年。
  • 筷子的文化和使用筷子的忌諱
    筷子是我們在生活中用到的餐具之一,關於筷子的起源和文化你了解多少呢?而筷子使用的時候也是有著講究的,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聊筷子的來歷和文化以及筷子使用的忌諱。首先筷子是我國獨特的餐具之一,是東方文明的象徵,是華夏的智慧的結晶。
  • 「雅趣」一雙筷子意義多
    使用筷子,已經和我們吃飯睡覺一樣,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每個人的生活都離不開筷子,似乎一切煩惱都可以在一頓暖融融的飯菜裡消散如煙。筷子的處世哲學古書記載,唐玄宗在一次御宴上,將手中的金箸賞給宰相宋璟,對他道:「非賜汝金,蓋賜卿以箸,表卿之直耳。」這在當時是最高的獎賞,讚賞宋璟品格剛正不阿。唐玄宗不願以錢財等世俗之物去賞賜宋璟,而是以剛直的筷子作為比喻,來嘉獎賢臣。
  • 如今每天都用的筷子,曾經嫁妝中必不可少,還能搞佔卜測吉兇?
    《韓非子·喻老》中記載:「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紂就是殷紂王。當時是殷商時代末期,紂王用象牙做筷子,這是有文字記載的第一雙象牙筷子。先秦筷箸,有青銅製品,更多為竹木製品。近代,考古研究者從古墓中也發掘了一些古箸。
  • 一雙筷子使不好,你就犯了人生之大忌,影響你的運氣
    民間關於筷子的傳說有三種:一說姜子牙受神鳥啟示發明絲竹筷,一說妲己為討紂王歡心而發明用玉簪作筷,還有大禹治水時為節約時間以樹枝撈取熱食而發明筷子的傳說。筷子還在武俠小說中是一門兵器,但是無論你對它何等的運用自如,關於筷子的十二個大忌你是否知曉?用不好會影響你人生的運氣。
  • 筷子的十二用途和十二規矩完整說明
    正確的使用方法講究的是用右手執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個手指自然彎曲扶住筷子,並且筷子的兩端一定要對齊。2、三長兩短就是在用餐過程當中,將筷子長短不齊的放在桌子上。這種做法和當眾上香意義類似,都是咒人早死大不敬之義。古人人死後是要裝進棺材的,在人裝進去棺材以後,還沒有蓋棺材蓋的時候,棺材的組成部分是前後兩塊短木板,兩旁加底部共三塊長木板,五塊木板合在一起做成的棺材正好是三長兩短,所以說這是極為不吉利的事情。
  • 杜嘉班納奚落的筷子,其中蘊含豐富文化意義,杜嘉班納根本不懂
    杜嘉班納奚落的筷子,其中蘊含豐富文化意義,杜嘉班納根本不懂百家號曉明觀史獨家發布,嚴禁轉載至其他平臺,侵權必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對於中國人來說,使用筷子是一件習以為常的事情,早在殷商時期,中國人就開始使用筷子了,筷子在古代的時候叫做「箸」,從「箸」這個字我們也能看出來早期的筷子也是以竹木為原材料的。
  • 一雙筷子裡的中國情
    中國人的春節也離不開一副新筷子。將用舊的、變形的筷子替換掉,換一副新筷,換一種心情,開啟新年好兆頭。一雙筷子,乍看只是簡單的兩根小細棍,卻早已融入中國人數千年的飲食文化裡,成為每一個人記憶裡,無法割捨的味道和情懷。· 筷子的歷史早在殷商時期,人們就開始使用筷子,當時的筷子被稱作「箸」。
  • "筷子"文化:古人結婚曾做陪嫁寓意快快生子
    明人李豫亨在《推篷寐語》中則是另一種說法,他認為船家將「箸」稱為「快子」,並不是「箸」與「住」諧音,而是「箸」與「滯」諧音。「世有諱惡字而呼為美字者,如立箸諱滯,呼為快子。」船家取意行舟快如飛,久而久之便喊開了,「快子」按文字學規律,漸漸變成了「筷子」。  古人使用筷子  有哪些規矩?
  • 中國筷子:每一雙筷子裡都有祝福的意味在迴蕩,你真的懂麼
    筷子作為中國人吃飯時必備的飲食工具,伴隨我們許久,平時雖不在意,可卻在吃西餐拿叉子與刀子彆扭的時候,才會想到筷子的好,筷子雖小,可學問不小。筷子可以說是伴隨我們成長的,是筷子讓我們開始了了解中華文化的魅力,一雙筷子,更是一個傳承,連接了我們的文化,傳承了千百年來中國民族的情感和魅力。
  • 筷子的來歷:是誰發明的?最早何時出現的?筷子有什麼寓意?
    筷子,在古代叫「箸」,是中國人常用的餐具,也是中華飲食文化的標誌之一。筷子的材料多種多樣,主要有竹、木、骨、瓷、象牙、玉、金屬、塑料等。筷子最早是中國發明的,後來傳至朝鮮、日本、越南等國。中國人什麼時候開始用筷子的呢?
  • 中國筷子:筷子的文化符號
    謎底就是筷子。明代人陸容的《菽園雜記》卷一:民間俗諱,各處有之,而吳中為甚。如舟行諱「住」,諱「翻」,以「箸」為「快兒」;「幡布」為「抹布」;諱「」離」、「散」,以「梨為圓果」、「傘」為「豎笠」;諱「狼籍」以「榔槌」為興哥;以「謝灶」為「謝喜歡」。說我們在船上,如果要吃飯你就不能說把箸拿來,這樣就不吉利,你要快快地行走,你說「箸」就是要停的意思了。
  • 筷子背後的歷史與文化
    對於移居海外的華人來說,許多本土文化漸漸遺忘了,但筷子仍然是他們的日常用具。 王晴佳一家是美籍華人。在教兒子用筷的過程中,歷史學家的本能讓他意識到了筷子所蘊含的文化。他驚訝地發現,在西方迄今為止還沒有一部筷子專著。因此,他決定撰寫《筷子:飲食與文化》。
  • 什麼才是真正的中國筷子?通過幾首詩詞,來看它所代表的傳統文化
    彼此彼此,長短一致卻能挑肥揀瘦,為的是這張口《韓非子·喻老》記錄:「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由此可見早在商紂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筷子,距今也有3000多年,這樣算來,我們的筷子產生時,很多國家還在娘胎裡醞釀。
  • 趙麗穎因筷子引熱議:中國的筷子文化,你了解多少?
    中國人吃飯需要筷子,於是乎,從古至今,筷子成為中國人飯桌上不可少的元素。它出現在距今3000多年的殷墟中,《韓非子·喻老》言:「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紂王做了一雙象牙筷子,箕子為此擔憂)歷史悠久的筷子,與其他文物共同書寫了燦若星辰的商代文化。它出現在宋代詩人朱淑貞的《詠箸》中:「兩個娘子小身材,捏著腰兒腳便開;若要嘗中滋味好,除非伸出舌頭來。」
  • 年前老習俗添碗加筷 專家:本色筷子骨瓷碗最佳
    筷 木筷竹筷消毒很重要    禮加誠生活館的董事長黃宏武告訴記者,目前市場上的筷子主要有金屬、木質、竹子和塑料這幾種常見材質。「建議首選竹筷,它無毒無害,而且非常環保。」黃宏武推薦,竹筷當中最好的是雙槍竹筷,堅韌度高,比普通竹筷更光滑耐磨,所以價格相對較高,10雙一盒的價格在200元左右。
  • 握筷子的方法暴露了你的性格!快來對號入座!
    筷子古稱「箸」是中國、日本、韓國、越南等地普遍使用的餐具。《韓非子·喻老》言:「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紂王為商代末期的國君,可見早在公元前11世紀中國已出現象牙精工製造的筷子,也就是說中國有史記載的用筷歷史已有3000多年。筷子是由漢族發明的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餐具。
  • 玉質筷子,是奢靡的象徵,還是地位的象徵?
    最初,筷子不叫"筷子",叫做"箸",歷史悠久,傳說很多,其中有一條頗為"香豔"的來源說法是來自妲己和商紂王的故事。相傳暴脾氣的紂王吃飯時不是挑剔食物不新鮮,就是溫度不合口,搞得很多廚子都成了他的刀下亡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