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教育新聞網08月18日訊(記者 吳俏婧)隨著錄取通知書的陸續發放,浙江省的高考錄取工作也將接近尾聲。準大學生們正收起行囊,整裝待發。面對陌生的一切,不少新生在入學初期會感到迷茫、失落、孤獨,出現入學適應障礙等。因此新生們在收拾行裝的同時,不妨做一些心理上的準備。在此,浙江省部分高校的老師們也給大一新生提了點建議。
相關閱讀:《大學新生入學寶典系列① 高校老師支招:提前為職業生涯做規劃》
學習心態:一切「歸零」重新出發
從高中生到大學生的角色轉換,如何調整好心態來迎接嶄新的大學生涯?
從某種意義上說,能考上大學的學生在中學階段大部分都是學習上的佼佼者,平時深得家長、老師和同學們的關注。但是許多新生一跨進大學校門便開始害怕、沒有自信起來。
浙江中醫藥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來燕老師分析道:「因為在大學裡——尤其是重點、名牌大學,幾乎每個同學都有著輝煌的過去,突然間那麼多優秀的人聚在一起,而你顯得那麼得平凡,這所造成的心理落差是非常大的。適當地降低對自己的希望值,接受『不夠完美』的自己,才能以開朗的心情投入大學生活。」
當然,也有不少同學是帶著些許「遺憾」進入大學,因沒能進入自己喜歡專業而情緒低落。在此,小編也要提醒各位新生,現在幾乎每所高校都設有轉專業政策,不必灰心沮喪。進入大學,要重新調整好應戰的心態,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進入自己喜歡的專業學習。
具體轉專業政策信息詳見本網8月6日報導《錄取到不喜歡的專業怎麼辦?部分浙江高校轉專業政策看過來》。
浙江大學本科生院常務副院長陸國棟建議新生,能在成為一位大學生時,把過去的失敗或驕傲情緒「清零」,重新上陣。
隨著角色的轉變,學習方法也應該有所變化。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傳媒分院副院長張蘭欣表示,承襲過去在高中階段的學習方法,即使勤奮用功可能也難以獲得能力的全面提高,這在大學新生裡是相當普遍的現象。「每位新生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正確認識到角色的改變,從被動的學習狀態中解脫出來,適應新的學習方法,就能較好地、順利地度過這一階段,少走彎路,減少心理壓力,促進學業成績的提高。」她說。
人際交往:對別人不要太苛刻
在大學生活中,除了學習,大一新生們還要面臨人際關係的挑戰。大學同學來自五湖四海,地區的差異使他們在思想觀念、價值標準、生活方式、習慣等方面存在著差異。同學間、室友之間難免會有摩擦。學會與不同背景的同學相處成了人際交往的大學問。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傳媒分院副院長張蘭欣建議,要處理好同學、室友之間的關係,首先要做到對自己的要求要高,對別人不要太苛刻,做任何事都要顧及別人的感受。
在相處中,如果遇到不順心要有意識地掌握一些常用的自我心理調適方法,如自我暗示法等,對自我心理放鬆、消除心理壓力是必要而可行的。
對此,浙江中醫藥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來燕老師也表示,在同學相處中,面臨壓力和挫折時,應及時跟老師、輔導員、同學等溝通和求助,這樣有助於減輕壓力,緩解焦慮。同時,還應學會正確使用心理防禦機制,能夠合理宣洩,自我安慰,以更成熟的心態來應對挑戰。
從高中進入大學,在尚未適應新的環境之時,新生難免會有些不適應,不必為此而焦慮。但是對新的生活多一些心理準備,一定會適應的更快、更好。希望能夠通過以上的這些心理調適法,使新生能更好地做好心理準備,以足夠的信心開啟大學之旅,讓每位大一新生的大學生活「幸福指數」節節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