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曾指出了宇宙生成的過程,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先是由道生成陰陽二氣,然後陰陽二氣再生成第三者,萬物由此而生。老子也對萬物的性質做出了論述,認為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即世間萬物的生成與存在都是由陰陽相互協調,最後達到一種勻稱和平衡之後的結果。可以說這種「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的思想是老子在道的思想基礎上進一步具體指出世間萬物生成和存在的本質屬性。這種思想可以說是相當先進。對我們認識世界以及為人處世都有很大的幫助。
老子的這種陰陽學說,是中國人解釋世界的基本理論術語。國人認為,世間萬物都存在陰、陽兩種相反相成的基本屬性,並將許多事物都分成了陰陽兩類。比如日月,男女,水火等。而且,在一個事物的內部也存在陰陽,例如在中醫學上,人的身體受陰陽二氣的共同作用。人們對陰與陽的劃分不是一種簡單的概念,而是一種普遍的基本屬性,世間萬物都可歸於陰陽。
老子不僅定義了陰陽,而且還指出了陰陽之間的理想關係。老子認為,世間萬物之所以能夠存在,就是陰陽之間相互調和,並最終達到一種平衡的狀態。所謂平衡狀態就是一種不偏不倚的中性狀態。這種思想對中國人的思想和行為都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我們都知道,歷代統治者都會選擇中庸之道來治國。何為中庸?即「衝以為和」。這個世界本質上便是中庸的,因此,人作為世界的一部分,行為做事自然不能脫離宇宙萬物的運行規律。正因如此,儒家的中庸思想會被中國人一直推崇。也就是說,我們中國人一向不走向極端,而習慣不偏不倚,走在中間的行為習慣。在人際交往中也強調「以和為貴」,這便是中庸。
在現實中,我們都明白宇宙萬物得以存在的原理便是平衡,因此無論是國家政策的制定,企業的管理,還是我們在為人處世方面,都不可違背這個原則,凡事不走極端,適可而止,以中庸之道行事。在某一方面比較突出之後,我們便要有意識地往其反面施力,以求其恢復平衡。例如一個國家發展太快就要制定一定的政策,適當降低發展速度,保持平衡,以免爆發經濟危機。一個企業如果發展低迷,就要實行變革,激發活力。這便是陰陽平衡。
具體到為人處事上,想要獲得別人的重視,就要在精神上、氣質上表現得不卑不亢,讓人不敢小瞧。而一個地位尊貴的人,就沒必要表現出咄咄逼人的氣勢,反倒應該謙卑、低調一些,便更能獲得尊重。一個人在潦倒的時候,要繃緊精神,發奮拼搏,以出人頭地。這便符合陰陽平衡之道,往往會得到人們的認可。因此,無論是國家社會,還是企業個人,都要遵守陰陽平衡之道。為人處世要善於運用陰陽調和以達到平衡的狀態。這樣便能穩定地發展。人際關係也會更加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