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歷代祖師傳法偈

2020-11-27 佛教在線


資料圖(來自網絡)

自釋迦牟尼佛起,佛教歷代祖師在傳付衣缽的同時亦傳法偈,這些法偈可是佛法的精華之精華。參佛之子,不可不讀,敬錄如下:

釋迦牟尼涅槃說無常偈: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至尊釋迦牟尼佛傳法之偈: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西方一祖迦葉尊者傳法偈:法法本來法,無法無非法。何於一法中,有法有不法?

西方二祖阿難尊者傳法偈:本來付有法,付了言無法。各各須自悟,悟了無無法。

三祖商那和修尊者傳法偈:非法亦非心,無心亦無法。說是心法時,是法非心法。

四祖優波鞠多尊者傳法偈:心自本來心,本心非有法。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

五祖提多迦尊者傳法偈:通達本法心,無法無非法。悟了同未悟,無心亦無法。

六祖彌遮迦尊者傳法偈:無心無可得,說得不名法。若了心非心,始解心心法。

七祖婆須蜜尊者傳法偈:心同虛空界,示等虛空法。證得虛空時,無是無非法。

八祖佛陀難提尊者傳法偈:虛空無內外,心法亦如此。若了虛空故,是達真如理。

九祖伏馱蜜多尊者傳法偈:真理本無名,因名顯真理。受得真實法,非真亦非偽。

十祖脅尊者傳法偈:真體自然真,因真說有理。領得真真法,無行亦無止。

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法偈:迷悟如隱顯,明暗不相離。今付隱顯法,非一亦非二。

十二祖馬鳴尊者傳法偈:隱顯即本法,明暗元不二。今付悟了法,非取亦非離。

十三祖迦毗摩羅尊者法偈:非隱非顯法,說是真實際。悟此隱顯法,非愚亦非智。

十四祖龍樹尊者傳法偈:為明隱顯法,方說解脫理。於法心不證,無瞋亦無喜。

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法偈:本對傳法人,為說解脫理。於法實無證,無終亦無始。

十六祖羅侯羅多尊者法偈:於法實無證,不取亦不離。法非有無相,內外云何起。

十七祖僧伽難提尊者法偈:心地本無生,因地従緣起。緣種不相妨,華果亦復爾。

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法偈:有種有心地,因緣能發萌。於緣不相礙,當生生不生。

十九祖鳩摩羅多尊者法偈:性上本無生,為對求人說。於法既無得,何懷決不決。

二十祖闍夜多尊者傳法偈:言不合無生,同於法界性。若能如是解,通達事理竟。

二十一祖婆修盤頭尊者偈:泡幻同無礙,如何不了悟,達法在其中,非今亦非古。

二十二祖摩蝗羅尊者法偈: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隨流認得性,無喜復無憂。

二十三祖鶴勒那尊者法偈:一法一切法,一切一法攝。吾身非有無,何分一切塔?

二十四祖師子尊者傳法偈:正說知見時,知見俱是心。當心即知見,知見即於今。

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偈:聖人說知見,當境無是非。我今悟真性,無道亦無理。

二十六祖不如密多尊者偈:真性心地藏,無頭亦無尾。應緣而化物,方便呼為智。

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尊者偈:心地生諸種,因事復生理。果滿菩提圓,華開世界起。

二十八祖菩提達磨祖師偈:吾本來磅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二祖慧可大祖禪師傳法偈:本來緣有地,因地種華生。本來無有種,華亦不曾生。

三祖僧璨鑑智禪師傳法偈:華種雖因地,従地種華生。若無人下種,華地盡無生。

四祖道信大醫禪師傳法偈:華種有生性,因地華生生。大緣與性合,當生生不生。

五祖弘忍大滿禪師傳法偈: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

六祖慧能大鑑禪師傳法偈:心地含諸種,普雨悉皆生。頓悟華情已,菩提果自成。

南嶽懷讓禪師傳法偈:心地含諸種,遇澤悉皆萌。三昧華無相,何壞復何成!

相關焦點

  • 農曆四月初十 臨濟宗開山祖師義玄禪師圓寂紀念日
    編者按:義玄禪師,唐代高僧,對參禪者要求極為嚴苛,不過各地禪僧依然輻輳雲集,門風興隆,臨濟宗也成為我國禪宗五家七宗最盛行的一派。
  • 真禪與妄禪,禪宗南北之爭,佛教如何辨別真偽?
    禪宗由達摩傳入中國,成為第一代祖師,之後每一代傳一人,到了第六代慧能時期,禪宗分裂為兩派,一派是慧能為首的南宗,一派是神秀為首的北宗,兩派在對佛法的禪修上有不同的看法。神秀入京傳法使得北宗盛極一時,從當時禪宗在全國範圍的勢力對比來看,北宗佔有絕對優勢,南宗基本上只在曹溪一帶活動,其它還有一些傳自弘忍的派別,北宗沒有必要對南宗進行排斥。
  • 《禪林寶訓》,一本常被忽略的禪宗經典,告訴我們真實的禪宗
    提到禪宗經典,我們直接想到的是六祖慧能的《六祖壇經》,此書流傳最廣、影響範圍也最廣。由於六祖慧能主張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於是,我們常常會產生一個錯覺,認為禪宗不讀書。而歷史上真實的禪宗高僧大德,卻是通達孔孟之道和道家的博學大家。尤其在讀《禪林寶訓》時,這種體會更加深刻。
  • 風靡中國的禪宗是怎麼來的?這三個傳說故事告訴你禪宗的來龍去脈
    佛教源自古印度,在東漢時期傳入中國,從此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產生了漢傳佛教八大宗派:三論宗、唯識宗、天台宗、華嚴宗、禪宗、淨土宗、律宗、密宗。在這八大宗派中,禪宗的中國化程度最高,在中國流傳甚廣,是中國最流行的兩個宗派之一(另一個是淨土宗)。那麼禪宗是怎麼來的呢?也許這三個傳說故事可以給你答案。不過這三個故事太過奇幻,是真是假需要你自己判斷。
  • 禪宗為什麼敢呵佛斥祖?
    除了禪宗,書裡還包含其它佛教文化知識以及城市發展歷史、中國詩人和佛教之間的相互影響、佛教寺院的生存現狀以及發展歷程等知識,作者語氣文字是亦莊亦諧的風格,讀來興趣盎然,不會因為禪宗經義、規章的講解而枯燥。
  • 佛教福地蘄州廣濟縣與禪宗四祖道信大師禪緣「四緣"
    這裡不僅曾是東晉山西五臺山(崞縣)藉高僧、淨土宗初祖、廬山東林寺開山鼻祖慧遠大師卓錫地(九龍寨雲峰寺、太白湖黃牙寺),又是慧遠大師為鄂東佛教文化傳播和弘法利生的開山鼻祖之地,而且是一處在中華文化上影響了千年文化人物和在中國歷史上影響千年的佛教人物的一代禪宗祖師四祖道信出生地、卓錫地。公元579年,北周析齊昌縣地置永寧縣,為蘄州齊昌郡所屬。
  • 在禪宗裡,真正見性了,才知道過去用功都是白費,佛
    武則天與華嚴宗、禪宗有特殊的關係,她把華嚴祖師法藏迎入宮中講《華嚴》,親自為《華嚴經》寫序,教封法藏為「賢首大師」。同時,她還把禪宗北宗大師神秀、老安,智詵等迎入宮內供養。由於她幾十年不斷地宣傳佛教,使唐代佛教在她的時代中發展到了頂峰,這些歷史,就不一一介紹了。
  • 會議︱從中國禪到當代禪修:東亞禪宗的歷史形成與思想建構
    藉此,禪僧生活在系譜意識的「想像的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ies)裡,並認為自己開悟與祖師有同價值的內涵,因為確信自己可以獲得與佛陀一樣的開悟經驗,所以能夠成佛。禪宗的開始就是以菩提達摩為初祖的意識的共享開始的。其次,禪宗在印度以來的戒律之外,新創「清規」這一種獨自規範,且基於它而過著獨特集團修行生活。
  • 菩提祖師和如來佛祖到底什麼關係?答案就藏在孫悟空名字裡!
    其實佛教自創始以來,經過歷代發展和變革,已經開枝散葉,分成了各種宗派,比如淨土宗、禪宗、藏傳佛教、南傳佛教等。每個宗派都有開宗立派的祖師爺,然後根據一輩一輩往下傳。門下弟子都按照排字取法號,這跟我們家族「排字輩取名」的方法是一樣,這樣一來和尚們交流前,只要你報一下法號,大致誰輩分高低師承何門立見分曉。
  • 禪宗揭秘,全面深刻通俗,厲害!
    是從湖北黃梅禪宗五祖弘忍和尚而來。禪宗源遠流長,釋迦牟尼佛首傳摩訶迦葉尊者為初祖,到菩提達摩尊者為二十八祖;達摩祖師西來東土傳慧可大師,慧可大師傳僧璨大師,僧璨大師傳道信大師,道信大師傳弘忍大師,弘忍大師傳惠能大師。為什麼弘忍大師被稱為五祖?是因為中國人將達摩祖師尊為中國禪宗的初祖。這樣弘忍大師就是中國禪宗的第五代傳人,六祖惠能大師便是第六代。
  • 專訪|小川隆:日本禪宗是否介入政治和戰爭?
    借小川教授在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演講之機,澎湃新聞請他談了日本禪宗的歷史脈絡及特色。小川隆(Ogawa Takashi)教授。李媛繪圖。澎湃新聞:日本禪宗是從中國傳入的,與中國禪宗有何區別?小川隆:現代學者當然把日本禪宗和中國禪宗做了完全的區分。
  • 經歷了一次禪七修行,體悟了禪宗直截了當的佛性
    如同禪宗祖師所說「知見無知」,要達到無知。所謂無知,不是糊裡糊塗,而是沒有能知、所知,只有這個絕對的知!這個知就是覺性,就是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如如不動這念心。這念心是絕對的,竟像一盞燈、竟像一輪明月,孤月獨明。「慧」,不是指知道很多東西,而是指超自然事物外的這一念心;雖然是超自然事物外,但如果在想東想西也不對。假使不知道這個道理,問東問西、求東求西,都是「見」。
  • 農曆五月十三 中國禪宗第七祖神會禪師圓寂日
    德宗邀諸禪師,共推神會為禪宗第七祖。(圖片來源:資料圖片)2014年6月10日,農曆五月十三,唐代高僧、中國禪宗第七祖神會禪師圓寂紀念日。神會(668~760),唐代禪宗高僧,荷澤宗創始人。經數十年努力,南宗禪終於在北方奠定基礎,逐漸替代整個禪宗。貞元十二年(796)時,德宗邀諸禪師,共推神會為禪宗第七祖,並親撰《七祖贊》,敕碑置神龍寺。神會禪師著作有《顯宗記》《南陽和尚頓教解脫禪門直了性壇語》《南陽和尚問答》等,後人輯為《神會語錄》行世,其法流則稱荷澤宗,門下英才甚多,有無名、法如等。
  • 關於禪宗六祖惠能,你不可不知的三個典故,每個都是經典流傳
    南北朝初期達摩祖師入中土,開創禪宗,到禪宗六祖惠能,禪宗衣缽有序流傳。所謂「衣缽」,客觀點來說就是「袈裟、缽盂」,此袈裟為「木棉袈裟」。因為得衣缽為傳人,自然也傳其佛法,因此後世也以「衣缽」代指佛教傳承。六祖慧能與我國歷史上所有僧眾來比較,他是唯一留有「佛經《六祖壇經》」的高僧。
  • 等山點頭時,就告訴你什麼是道~龍湖普聞祖師開悟故事
    普聞禪師,是石霜慶諸禪師之法嗣,禪宗第十八代祖師(第四十五世),唐朝倒數第三個皇帝唐僖宗的第三子。史書這樣記載他:「生而吉祥,眉目風骨清真如畫。性不茄葷。僖宗鍾愛之。然以其無經世意。百計陶寫之終不可回。中和元年天下亂。僖宗幸蜀。親王宗室皆逃亡。聞斷髮逸遊...」普聞禪師是唐僖宗的太子,從小不吃葷腥,唐僖宗非常鍾愛和看好他,希望他繼承帝業。
  • 農曆三月十七 黃龍派開山祖師慧南禪師圓寂紀念日
    黃龍慧南禪師(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2015年5月5日,農曆三月十七,黃龍派開山祖師慧南禪師圓寂日 慧南(1002~1069),宋代禪宗高僧,臨濟宗黃龍派開山祖師,世稱黃龍慧南。俗家姓章,是信州玉山(今江西上饒)人。禪師少習儒業,博通經史,十一歲從智鑾禪師出家,十九歲受具足戒後,遍參棲賢澄諟、雲峰文悅、石霜楚圓各位尊宿,都能獲得他們的器重與讚許。其後禪師於同安院開堂說法,四眾歸趨。不久又前往歸宗寺,因為堂宇突然遭遇火災,全寺都被焚毀,於是蒙冤坐獄。
  • 佛教「禪」又分世間禪和出世間禪,那麼什麼是如來禪和祖師禪呢?
    就如中國的禪宗思想,除了有修身養性的學識,也有很多學佛者把佛家的文化融入到企業管理當中去。在我們生活中,很多學佛修行的人,常常提到「禪」,本文大茶經通過近代大德高僧生活禪的創導者淨慧長老所作《雙峰禪語》裡記載,在四祖第二屆禪七法會的講座中,分享佛學「禪」的知識,讓「禪」在我們生活中得以受用。禪者曰:「按照佛教的教義,禪又可以分為世間禪和出世間禪兩大類。
  • 禪宗稱為龍定、密宗稱為靈蛇的「那伽定」究竟如何修煉?
    談那伽定那伽是蛇,禪宗稱為龍定。人只要意識壓低時,身體的氣脈就會自己動起來。這個氣應當稱為炁。兩者同音不同義。氣屬後天,炁是先天。先天一炁中醫稱為腎氣。孟子稱為夜氣。密宗稱為靈蛇。名稱不同但所指的都是同一股炁。夜氣,故名思義是晚上睡覺時才會跑出來的炁。一般人在白天幹活消耗能量。夜晚睡覺時夜氣就會出來補充流失的能量。所以稱為夜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