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這文章的請幫分享、點讚、收藏一下,謝謝!
導語:對於新生兒護理知識,有很多很多,熊貓媽也真的是孩子遇到什麼問題自己就猛用力去鑽研!當初熊孩子剛出生的時候,我就一直很糾結面部上大小眼不一致,而左側眼偏小,右側眼正常——我在想是因為孕期自己堅持睡左側臥位導致的?還是因為我產後讓孩子固定睡在左邊,讓他總是將臉轉向左邊導致的??
之前自己有寶媽在評論區留言跟我說,自己的孩子出生以後也是兩邊臉不對稱,並且左邊的眼也是偏小,幸好隨著孩子成長和媽媽自己護理調整,孩子的臉部總算是協調,但是眼部問題卻只是緩和,症狀沒多大改變。
其次,熊孩子每次餵完母乳、拍完背打完嗝後,我就將孩子放下來讓他睡覺,而孩子每次睡下後,小腦袋就是一定轉向我睡覺的方向。我當時正處於水深火熱地照顧熊孩子和處理自己產後的問題,根本沒顧及到不應該持續讓孩子一直睡一個方向。
到坐完月子,帶孩子去做第一次的檢查時,醫生說孩子左側脖子有鼓包、眼有點斜視,然後捏捏孩子的左側脖子說肌肉很僵硬,問我是不是總讓孩子睡在固定一個方向?建議我給孩子參與斜頸按摩療程,在家也要注意孩子睡姿和餵養姿勢。
自此我就想盡辦法去改變這個問題,最偏執的一點就是,每晚雷打不動睡到2個小時左右我就自動起來改變孩子睡覺與臉部朝向的方向,後期困得不行了,我就開始調手機鬧鐘提醒自己起來;接著調整自己餵養母乳的姿勢、注意餵養時間等。(文章末尾會放上自己繪製的姿勢配圖)
到現在孩子3歲多了,頭型真的完美很多!之前一直擔心頭型左側的扁平狀況也長好!真的是太開心了!這幾天我一直看著他的頭型都不自覺地總在笑,哈哈哈。
小兒斜頸分有先天斜頸和後天斜頸,而斜頸分3種類型:
1、肌性斜頸
2、眼性斜頸
3、骨性斜頸
肌性斜頸是很多媽媽都會遇到的也是比較常見的類型,熊貓媽的寶寶就是,護理起來也是讓我心力憔悴,雖然孩子3歲了,但是回想以前那段護理,還是覺得天昏地暗。
引起後天斜頸的原因:
1、睡覺時,頭部長期轉向一側;
2、餵奶的時候,寶寶喜歡在固定的一側喝奶;
3、寶寶太早選擇直抱;
引起先天斜頸的原因:
1、寶寶胎位不正,變成橫位時,容易造成斜頸;
2、孕期固定一個姿勢臥睡,而寶媽本身羊水少或寶寶偏大,會讓寶寶在肚子裡面的時候固定一個姿勢;
3、寶寶出生時受到外力因素導致;
熊貓媽的實際情況:
熊貓媽在孕前胸部就屬於大小奶不一致,所以在哺乳期間一側奶的量大,另一側奶量小,寶寶喜歡粘在奶量大的一側來吃,總是嫌棄奶量小的一側。或許是這個孩子嫌棄奶量小的一側讓他吃奶力氣要多出點吧?後果導致該大的越大,不應該小的越小,加上孩子本身就斜頸,問題都嚴重起來,後期自己果斷選「足球抱法」姿勢來餵養。
在孩子準備轉為母乳加輔食的階段,我才發現孩子斜脖子那側的耳朵裡面居然有3個不小的耳屎,還是很硬的那種。不過幸好耳屎基本都堆積到耳洞靠外,既看得到又方便自己處理,我是用發光耳勺依次摳出來。
我說難怪孩子出生以後,總是有意地撓自己斜脖子那側的臉頰。提醒新手的寶媽們,注意護理孩子的斜脖子之餘,也要注意孩子斜脖子那側的耳朵情況
小兒斜頸6點明顯症狀:
1、頭喜歡歪向一側;
2、頸部一側有鼓包;
3、頭型一側偏平;
4、臉頰不對稱;
5、斜視;
6、大小眼。
小兒斜頸餵養、睡覺姿勢注意5點:
1、注意孩子睡覺時頭部朝向的位置;當時熊孩子睡覺一直是朝著自己左側位置,我就將他和我睡覺的位置調換一下,孩子嘛頭部自然會朝著自己右側位置。哈哈,感覺自己就像塊磁鐵~
2、孩子在睡覺時,多注意給孩子每一側頭部朝向都調整一次,不要讓每一側位置都固定太久;
3、給寶寶洗完澡後,將斜頸按摩和撫觸操結合在一起來做;4、母乳媽媽可以試試母乳餵養中的「足球抱法」姿勢,這樣可以鼓勵拒絕在不太喜歡的乳房上吃奶的寶寶吃奶;
5、如果醫生有開斜頸按摩療程,記得準時去,越早調整越早好。
參與醫院小兒斜頸治療需要提前10點準備:
當時給醫生看出來寶寶有斜頸以後,就將斜頸按摩和撫觸操結合在一起,原來是打算將遊泳也放一起,但是我拒絕了,孩子不喜歡啊,剛放下水這孩子就將臉哭得和柿子差不多紅,可把我嚇壞了。
不過呢,遇到孩子要做檢查、繳費、排隊、打針、斜頸按摩、撫觸操按摩,一個人抱著孩子和背著碩大的包,真的把我累得夠嗆。廣州什麼類型的醫院都是人多,何況還是孩子都來打針的社區醫院呢?
1、夏天選擇傘車可躺下型、冬天選擇可遮風躺下厚輪的嬰兒手推車
2、雙肩包
3、大毛巾1條
4、紙尿褲3-4片
5、幹、溼紙巾各1包
6、嬰兒滋潤油1瓶
7、孩子打預防針冊1本、以及收納零碎單據等的1個文件袋
8、玩具1-2個
9、雨傘、遮雨塑料布
10、視乎天氣情況準備薄或厚包被
往往做完一系列按摩,孩子鬧也鬧累了,回家路上都是睡覺。夏天再熱,肚子蓋條薄毛巾、冬天蓋上厚包被再蓋上厚毛巾或厚小被子;而選擇孩子躺或睡的小車也看天氣情況來選擇。
如果遇到下雨,我一般直接給嬰兒手推車或傘車上蓋一塊透明塑料布;也是借鑑了某次我上街買菜時,看見一位寶媽這麼做,但是她比我更簡單,選擇的是用來套大物件閒置的磨砂塑料布,然後戳幾個孔來透氣,哈哈。
給孩子進行斜頸和撫觸按摩的社區醫院,護士只提供滋潤霜來給孩子做按摩。我就選擇自帶嬰兒滋潤油來進行按摩,自己選擇的這款不油膩,擦後也很快吸收。看好幾個斜頸按摩都是選擇用爽身粉,哈,怎方便怎用吧。
熊孩子的斜頸屬於後天導致的,原因有3點:
1、餵母乳的時候長時間固定在一側;
2、哄睡時固定在一側方向;
3、孩子睡覺時頭部朝向固定在一側方向;
熊貓媽護理熊孩子的斜頸有5點建議:
1、學會正確餵養孩子的姿勢;
2、餵母乳的時候注意時間,孩子如喝完奶就換個方向給孩子拍背打嗝;
3、哄睡時儘量不要固定在一側,比如斜頸的是左側,抱起寶寶後,試試把孩子的頭部轉到右側,然後將右側頭部靠在媽媽肩膀、或媽媽胸口來哄睡;
4、孩子睡覺的時候,注意將他頭部固定朝向的方向轉移一下,比如原本都是朝左側,讓他改變為朝右側;之前照顧孩子時,我甚至是調鬧鐘讓自己起來給他時不時去調整頭部位置。(我覺得我應該是產後過分緊張孩子了。)
5、除了孩子會固定去參與斜頸按摩和撫觸按摩外,自己還去看相關斜頸按摩視頻,自己在家動作輕柔地給孩子按摩;一般我都會選擇在洗完澡穿好衣服後,給他簡單地揉上一套斜頸按摩。
6、白天跟孩子在玩耍的時候,用會響動的玩具吸引孩子注意力,儘量讓他的面部朝向玩具的一側。
護理斜頸步驟與手勢圖:
斜頸按摩的時間:每日2-3次,每次15分鐘左右。
斜頸按摩的4個基本手法:揉、捏、牽、轉
斜頸按摩適合:按摩操適合出生後和不滿半周歲的寶寶,除在家自己按摩外,醫院開斜頸按摩療程也要積極參與。
1、孩子平躺下來,媽媽或者按摩斜頸的護理員站在寶寶頭部的對面
2、用3-4個手指自上而下地揉小兒損傷的胸鎖乳突肌5分鐘,記得抹上爽身粉或者是嬰兒滋潤油來揉哦~
3、用手指的中指指面,捏拿寶寶胸鎖乳突肌,拿捏20-30次,避開氣管和食管
4、一手放在寶寶的肩部,另一隻手放在寶寶的耳朵下方,兩手靠近點病變的位置,形成對抗力,牽拉10-20次
5、一手託住下巴,一手託住頭部,將頭部向左邊旋轉10-20次;再將頭部向右邊旋轉10-20次。
熊貓媽在家有幫孩子自行按摩過,在他心滿意足的狀態下可以安靜地完成整套按摩,但是他心情不好的時候,吼哭起來真的沒辦法;去社區醫院找護士姐姐按摩的時候,因為還是個小寶寶,能安靜地完成整套按摩;但是等孩子大點時,真的是全身力量去抵抗。
補充:熊貓媽一邊學習按摩手勢一邊順便按自己的脖子,因為一直在電腦前碼字,脖子會感覺到僵硬和不舒服,沒想到效果還不錯哦!哈哈~
如果各位寶媽們還有更好的補充,請留言在評論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