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支援湖北,「江蘇十三太保」是怎麼形成的?

2021-01-09 懂球帝官方

江蘇馳援湖北的方式,最近衝上熱搜。

國家衛健委宣布16個省份一省包一市支援湖北,一開始網傳孝感被分給了江蘇。以「散裝江蘇」為話題,在各大平臺炸了鍋。昨天,湖北黃石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微博公布官方「配對名單」,證實江蘇支援的是黃石

不過,江蘇各地馳援湖北出發的隊伍看似呈現「無組織無紀律」狀態,實際上又暖心又有愛,「江蘇十三太保爭相馳援湖北」的話題仍然感動了不少網友,各種明裡調侃、暗裡誇獎的段子在朋友圈刷屏。

網友稱,各省往湖北輸送物資都是以省為單位,江蘇是各個地級市,甚至縣級市,還有村。

網友們戲稱江蘇是「聯邦江蘇」,簡稱「蘇聯」。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散裝江蘇十三太保」的情況?

最愛君今天從歷史角度為大家深度分析,這個網民認定的「大內鬥省」的形成根源。

以下是一篇嚴肅的歷史分析

越是緊要的歷史關頭,就會有越多隱秘的歷史細節被忽略。辛亥革命那年前後,大家都盯著大清怎麼被解體而亡,很少人注意到一個省份內部的事情。

1912年初,江蘇一省之內竟然出現了三四個都督府、好幾個軍政分府,一度處於嚴重分裂的狀態。難怪當時最大的報紙《申報》,將江蘇的情況比喻為唐末藩鎮割據

具體來說:

革命黨人陳其美,最早在上海(當時屬江蘇管轄)成立了滬軍都督府;

前清江蘇巡撫程德全,反正後在蘇州成立了蘇軍都督府;

南洋新軍將領林述慶,在鎮江設鎮軍都督府,隨後他率軍進攻南京,鎮軍都督府改為鎮江軍政分府;

革命軍攻克南京後,程德全將蘇軍都督府搬到南京,建江蘇都督府,后庄蘊寬接替他代理江蘇都督;

北洋陸軍出身的蔣雁行,在清江浦(今屬淮安市)設立江北都督府;

與此同時,無錫、常州、揚州、松江等地,都出現了頗有勢力的軍政分府和頭面人物……

一時間,當時的中國經濟第一省亂成了一鍋粥。

表面上看,這僅是特殊歷史節點的亂象,但其背後,反映了江蘇省根深蒂固的地域紛爭、族群歧視與省籍認同問題:

一是江蘇VS上海。

滬軍都督府裁撤前,淞滬軍界一幫人通電臨時大總統孫中山,說必須讓陳其美做江蘇都督,不然說不過去。江蘇省議會知道此事後,堅決反對,說江蘇是江蘇人民的江蘇,不是都督的江蘇,也不是總統的江蘇。言下之意,決不能讓上海這個「下邑」來領導江蘇。

反過來,上海在經濟、政治上的地位今非昔比,顯然也看不上江蘇。上海人的獨立意識早已覺醒,不願屈居江蘇之下。

二是江北VS江南。

江北都督府方面,訴求更加前衛,他們要求獨立建省,理由很簡單:江北在江蘇省內的地位一直被無視。江北都督蔣雁行吐槽說,以前江蘇省諮議局開會,會場中竟然都講吳語,江北人士根本聽不懂,導致有關江北的議案十有八九通不過。

看來,江蘇省內的江南中心主義,一直讓江北人很不爽。南北之間註定還有大事要發生。

三是南京VS蘇州。

誰是江蘇省的一哥?長期以來,這兩座城市就互相較勁,互不相讓,以致辛亥革命後短短的時間內,省會在蘇州和南京之間轉了兩圈。連程德全都一度非常鬱悶,直接找莊蘊寬代理都督,自己跑到上海「養病」去了。

兩城爭執不下,輿論看著干著急,紛紛建議超脫寧蘇之爭,讓鎮江來當新省會吧。這個建議當時沒有迴響,但十幾年後竟然成為現實。

在網絡上,全國最愛內鬥的省份排名中,江蘇永遠排在第一位,得一別名「大內鬥省」。

這不單單是網民的調侃,而是有某種深刻的歷史根源。

江蘇幾個城市區位圖,下文將會反覆提到。

1

康熙初年,江南省拆分為江蘇、安徽兩省之後,就給江蘇內部的地域之爭埋了一顆雷。

按照慣例,自元朝建立行省制度以來,一個省一個省會。但江蘇省卻出現了「雙省會」格局:江寧(南京)和蘇州。

乾隆二十五年(1760),原寄設於江寧府的安徽布政使司遷走後,清廷在江寧府增駐江寧布政使司,與駐蘇州府的江蘇布政使司並存。

這樣,江蘇一省之內,分成兩個區域管轄:江寧、淮安、揚州、徐州四府,以及海州、通州兩個直隸州,歸江寧布政使司管;餘下的蘇、松、常、鎮四府和太倉州,由江蘇布政使司管。

對於這種怪異的「雙省會」制度,清朝最高領導人一直也是默認的。乾隆曾得意地說,他下江南的政績之一是給江浙兩地蠲免了三成的賦稅,尤其是「省會駐蹕之地,加恩更宜優渥」,然後他點了江寧、蘇州、杭州三個省會的名。

一直到清末,人們仍習慣稱江寧為「江南省城」,蘇州為「江蘇省城」。

細究起來,清朝在江蘇設立「雙省會」其實別有深意:

南京扼長江、控南北,虎踞龍蟠,且為明朝故都,在政治上、軍事上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蘇州的優勢則更多體現在經濟上。明清兩代,蘇州一直是長三角的經濟核心城市,整個長三角的商業物流網絡均圍繞蘇州展開,地位類似於後來的上海。直到1843年,蘇州仍是僅次於北京的全國第二大人口城市。江南財賦的穩定徵收,關係帝國的正常運轉,而為保證江南財賦的穩定,蘇州是重中之重。經濟地位的重要性,反向傳導並提升了蘇州的政治地位。

此外,將蘇州設為省級政治中心,可以對南京所在的上江地區進行權力牽制。這是清廷玩區域權勢平衡術的一種策略

1860年代以後,受到交通樞紐轉移和太平天國戰亂的雙重影響,蘇州的經濟地位被開埠僅十多年的上海所取代。尤其是太平天國期間,蘇州等地的大量官員、紳商、士人與普通勞動者紛紛避往上海,促進了人才、資金和勞動力在上海的聚集。至此,長三角中心城市由蘇州移至上海。

歷史上,上海曾被稱為「小蘇州」,到了20世紀初,蘇州反過來被稱為「小上海」

蘇州曾經力壓上海,全國人口排第二,僅次於帝都北京。

2

辛亥革命催生新時代,已經失去經濟霸主之位的蘇州,亟需抓住江蘇省會的帽子,才能確保不會在政治上同步陷落。

不過,在兩江總督駐地南京被蘇浙聯軍攻克後,程德全立即決定將蘇軍都督府遷往南京,想做真正的江蘇都督。這表明在江蘇頭面人物的心目中,南京的政治地位仍然高出蘇州半截。

蘇州本地紳商擔心蘇軍都督府遷走後,在寧蘇之爭中處於下風,因此極力活動,希望保住江蘇政治核心城市的地位。加上程德全移駐南京後,蘇州發生兵變,秩序大亂,蘇州商民呼籲江蘇都督回駐蘇州。

此時,程德全在南京遭遇了身份的尷尬。致力於江北獨立的江北都督府的出現,使得他這個江蘇都督變得有名無實;與此同時,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決定設在南京,這樣南京成為首都,江蘇都督也無法在南京繼續待下去了。

程德全一怒之下,讓莊蘊寬代理江蘇都督,自己跑到上海「養病」去了。沒過多久,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就以「蘇州事務甚繁」為由,命令莊蘊寬移駐回蘇州。莊蘊寬於是回到蘇州,整頓秩序,蘇州又成了江蘇省會。

至此為止,經過寧蘇雙方的博弈,一個成為民國首都,一個成為江蘇省會,堪稱各得其所。

但緊接著,袁世凱當選為臨時大總統,且拒絕南下任職,北京遂取代南京成為民國首都。作為立法機構的江蘇省議會這時強烈支持南京做江蘇省會,並強調一省只能有一個省會,要求江蘇都督莊蘊寬趕緊回南京

蘇州紳商當然極力反對省議會的決定。在此情況下,莊蘊寬突然宣布辭職,程德全再度被任命為江蘇都督,並回蘇州主持大局。

就像我在文章開頭所說,當時的江蘇出現多個都督府和軍政分府,由於各方矛盾調解不下,南京臨時政府立法院一度想將江蘇劃為三個省。

袁世凱上臺後,以南北統一為號召,不希望各省的分裂導致全國的分裂,因而堅持裁撤江蘇省內各個地域山頭:滬軍都督陳其美想做江蘇都督,不被江蘇省議會接納,最後由袁世凱安排了民國工商總長一職,總算化解了矛盾;袁世凱派人到揚州,以中央撥餉30萬為條件,讓徐寶山自動取消了揚州軍政分府……

在袁世凱的努力下,江蘇終於漸趨統一。程德全亦順應大勢,從蘇州再次移駐南京。蘇州在與南京的省會之爭中,最終落敗。

清代以來的江蘇「雙省會」制度,落幕了。

袁世凱對江蘇的統一,堪稱居功甚偉。

3

但是,江蘇的麻煩還沒完。

在寧(南京)蘇(蘇州)合一、南京被確定為江蘇唯一省會的背景下,江北問題就顯得十分刺眼。

辛亥革命過程中,蔣雁行等人在江北成立江北都督府,與江南相抗衡,意欲從江蘇獨立出來設省。這既是當時革命大環境的影響,也是江北、江南畛域之分的必然結果。

無論是地理、語言還是文化,江北與江南均差異甚大。用蔣雁行的話來說,江北江南強行揉為一省的結果是,江北人士在吳語當道的全省會議上毫無存在感,導致文化上處於弱勢的江北,利益常常被無視。

寶寶心裡苦啊,所以江北人多數不願附和江南。江南人則把江北當成了文化與族群鄙視鏈的底端。

江北、江南分省的提議由來已久。最晚在太平天國被鎮壓後,就有官員鑑於戰爭期間江南江北存在文化隔膜、呼應不靈的弊端,建議變通江蘇省區劃,在江北、江南分別設省。這個建議遭到時任兩江總督曾國藩的反對,遂作罷。

到了1904年,正值清末新政改革,江蘇著名紳士張謇上書朝廷,建議在徐州設省

張謇的建議引起清政府的高度重視。從加強控制蘇北的目的出發,清政府決定改漕運總督為江淮巡撫,正式設立江淮行省,省會定在原漕運總督的駐地清江浦(今屬淮安市),轄區則包括原江寧布政使所轄四府、二直隸州。

從張謇上書,到江淮省成立,僅用了一個半月時間。不過,這次蘇淮分省卻遭到了江蘇籍官員,包括張謇本人的強烈反彈。

張謇認為江淮省的設置與自己提議的徐州設省建議大相逕庭,簡直是「非驢非馬」,十分失望。一幫江蘇籍的頭面人物也出來發聲反對,指出蘇淮分省後,江淮失去蘇松的富庶,轉為貧,而江蘇則失去淮徐的地形,轉為弱,對兩省都是失分的決定。當然,他們最擔心的是,江淮貧瘠,分省後劃江而治,盜匪流寇將對江南發起財富劫掠。

在各方的反對下,江淮省僅存在不到三個月便宣告「壽終正寢」。由於存在時間太短,絕大多數江蘇人都不知道江蘇省曾被一分為二。

僅僅七年之後,清江浦又在辛亥革命的大背景下設立了江北都督府和江北議會,要求江北單獨設省。

江北各縣連發通電,呼籲社會各界支持江北分省。江北都督蔣雁行與江北議會均強調,江北在前清時代一直受到蘇屬人士的輕視和漠視,導致江北人的權利與江南人極不平等,這是「江北列祖列宗之恥」。號召江北人一起努力,爭取地位,生死存亡,在此一舉。

對於江北的分省要求,急於重建中央集權的袁世凱當然不會接受。他說,假如江北分省成功,浙江、河南等省紛紛效仿,那國家怎麼辦!

隨後,袁世凱電令蔣雁行到北京,另有委任,並裁撤掉江北都督府,歸江蘇都督管轄。蔣雁行只得表示服從。

消息傳來,江北民眾團體「異常憤激,紛紛集議,擬以死力爭 」。他們還請江北人張謇出面主持分省之議,結果,張謇不僅不支持分省,還通電指責蔣雁行。所以,許多人罵張謇是「破壞江北大局之罪魁」

實際上,出身海門的張謇,並不認為自己是「江北人」。在他的觀念中,鹽城、阜寧、淮安等地才算是「江北」,言下之意,海門、啟東乃至整個南通、泰州地區,都不能算「江北」。就像今天,對蘇北人的歧視,在江蘇、上海形成了層層鄙視鏈,每個地方都想甩掉這個標籤,不想自己的家鄉被標註為「蘇北」。

最終,江北各界人士進京請願無效,分省希望破滅。

當時人指出,江北難以獨立成省的原因之一,是地方貧窮,獨立後在財政上無法自立。說到底,一切遭歧視、被無視的根源,還是因為窮!

這種基於貧窮的地域歧視,一直延續至今。

張謇曾建議徐州設省,結果引來清政府設立江淮省。

4

時間流轉,到了1927年。隨著北伐成功,出身南方的革命者蔣介石,決定將首都從北京遷回南京,並將南京單列為特別市

如此一來,江蘇需要重新選擇一個新省會。

可惜的是,這次,蘇州並非新省會的必然選擇。1928年7月,江蘇省政府委員會舉行會議,討論省會選址問題。在對省內適合做省會的各地區進行比較後,與會者9人進行投票。

投票結果顯示:鎮江6票,揚州2票,蘇州僅得1票

「黑馬」鎮江一舉勝出,被定為江蘇省會。從1929年2月省會遷至鎮江,到1949年4月國民黨敗退撤離,鎮江作為省會的時間跨度達20年,除去中間日軍侵華淪陷8年、省會流離搬遷,實際作為省會12年。

史學家認為,這是鎮江自六朝以來歷史上政治地位最高的時期

鎮江的政治地位高峰,出現在民國時期。

那麼,名不見經傳的鎮江,為何能夠擊敗蘇州成為新省會呢?原因當然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加分項,是鎮江的區位優勢

鎮江與南京相距甚近,南京被定為首都後,臨近南京有利於行政聯繫,便成為一個極大的優勢。另一方面,相比偏居江蘇東南角的蘇州,鎮江的位置相對居中,更有利於管控離心力強的江北地區。

至此,民國江蘇兩次換省會,蘇州在交通、經濟、文化、教育等諸多方面均佔上風的情況下,兩次落敗。其失意程度不亞於宣稱被蘇州人漠視的江北人,同是天涯淪落人。

在政治上玩不轉的蘇州,發展出一套強勢的經濟與文化鄙視鏈,把南京狠狠鄙視了一通。依此而下,江蘇省內以江河、語言、文化、飲食、經濟等不同標準,構建出一條條錯綜複雜的鄙視鏈。

而這條鄙視鏈的最頂端,則是早已從江蘇分出去的大上海。自視高貴的蘇錫常,與上海之間仍隔著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難怪崑山人要顯擺說:蘇州跟我們有半毛錢關係?上海那才是前世今生啊。

五花八門的蘇北標準,圖片來自大象公會。

5

1949年6月底,江蘇全境解放。

由於蘇北是老解放區,蘇南是新解放區,遂以長江為界劃分為蘇北蘇南兩個省級行政公署區。兩個行署區的駐地分別為泰州(後移駐揚州)和無錫。這表明民國初年江北人爭取的分省,此時又短暫地成為了現實。

1952年11月,撤銷蘇南、蘇北行署區,合併成一個省,恢復江蘇省建制,省會臨時定在鎮江。

兩個月後,南京從直轄市改為江蘇省轄市,並再度成為江蘇省會,一直到今天。

民國時期,江蘇省會遷移示意圖。

歷史照進現實,而一切現實,均有歷史可循。

上海如今是長三角乃至整個中國的經濟核心,雖然早與江蘇沒了行政管轄關係,但有這麼個巨無霸在身邊,大半個江蘇都被它的光環所籠罩,無可逃避。

江蘇省內,清代的兩個省會各自得到一種優勢。蘇州在經濟上一直diss南京,發展成為江蘇經濟一哥;而南京在政治上始終高出蘇州半截,彼此間也是一種必要的牽制。

失去了省會地位的鎮江,早已泯然眾人。除了被省內其他地方調侃為「賣醋的」,實在沒有更大的亮點。

當年張謇提議設省的徐州,卻依舊有低調的魄力。整個民國期間,許多專家學者孜孜不倦地從不同角度論證徐州設省的可行性,雖然多未實行,但這一塊區域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到1986年,蘇、魯、豫、皖四省接壤地區18個地市成立淮海經濟區,

徐州客觀上成為南京以北、濟南以南、連雲港以西、鄭州以東這一地區的中心城市。

由於長期存在的江北、江南分隔,一直到現在,官方與民間都曾在不同時期談論江蘇遷省會的可能性,以解決蘇北被冷落的問題。有學者提出,揚州

淮安區位適中,或許是新省會的最佳選擇。

但是,不管江蘇各地如何「內鬥」,有一點必須肯定:作為全國第二經濟大省,它的發展均衡性比起全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簡直不要強太多。江蘇13市,全部上榜全國百強城市,而廣東還有一半的城市在百強之外懸著。

華頓經濟研究院發布2018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江蘇13個城市全部上榜:蘇州第7名,南京第11名,無錫第16名,南通第22名,常州第29名,徐州第40名,揚州第45名,鎮江第51名,泰州第55名,鹽城第56名,淮安77名,連雲港第92名,宿遷第98名。

又團結又鬥爭,又親密又鄙視,鬥完了並肩建設經濟,這樣的江蘇才真的了不起。這次馳援湖北遭網友善意調侃,其實也是江蘇內部地區實力均衡發展的縮影。

參考文獻:

1.韓起瀾:《蘇北人在上海,1850—1980》,盧明華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2.鄭忠:《嬗變與轉移:近代長江三角洲城市體系之雛形(1842-1895)》,《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1期

3.何一民、範瑛:《從府城至省會:清代蘇州行政地位之變遷》,《天府新論》,2009年第5期

4.紀浩鵬:《寧屬還是蘇屬:辛壬之際江蘇省會之爭》,《江蘇社會科學》,2017年第2期

5.周育民:《辛亥革命時期的「江蘇統一」——兼論辛亥革命時期的蘇滬行政關係》,《史林》,2002年增刊

6.鎮江歷史文化名城研究會:《民國江蘇省會鎮江研究》,江蘇大學出版社,2010年

7.李巨瀾:《辛亥時期「江北分省」問題探略》,《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04年第2期

點擊查看原文連結:硬核支援湖北,「江蘇十三太保」是怎麼形成的?

相關焦點

  • 江蘇十三太保,散裝背後是硬核實力!
    「散裝江蘇」、「蘇聯邦省」:疫情中帶給我們溫馨的歡樂「江蘇十三太保」登上熱搜,網絡上關於「散裝江蘇」、「蘇聯邦省」的討論熱度極高,在疫情沉悶的氣氛下,給我們帶來了溫馨的歡樂,顯得格外可愛。「蘇大強」:硬核實力,低調高效「1月25日,首批江蘇援鄂醫療隊的勇士們背上行囊,奔赴抗擊疫情一線!」「1月28日,江蘇第二批醫療隊出徵!」
  • 遠大前程十三太保順口溜怎麼說 十三太保是什麼意思
    《遠大前程》中,十三太保順口溜是:「南小杜,北老九,十三太保無敵手;乞丐教頭納三少,車夫師爺小阿俏,瞎子酒鬼黑白無常龍虎豹!」  電視劇《遠大前程》再敘上海灘故事,20年代的上海灘,江湖風起雲湧,其中十三太保個個都是傳奇。  1921,軍閥割據、聲色犬馬,每個人都想上位,每個人都要求生。
  • 遠大前程十三太保順口溜是什麼? 十三太保是什麼意思都是好人嗎
    遠大前程十三太保順口溜《遠大前程》中,十三太保順口溜是:「南小杜,北老九,十三太保無敵手;乞丐教頭納三少,車夫師爺小阿俏,瞎子酒鬼黑白無常龍虎豹!」電視劇《遠大前程》再敘上海灘故事,20年代的上海灘,江湖風起雲湧,其中十三太保個個都是傳奇。1921,軍閥割據、聲色犬馬,每個人都想上位,每個人都要求生。
  • 遠大前程十三太保瞎子是誰 遠大前程十三太保瞎子第幾集出現
    劇中的一些列新的任務開始浮出水面,先是十三太保未出面的乞丐和瞎子,接著是三大亨老大霍天洪的原配和老大,相信後面的劇情是越來越精彩了。遠大前程十三太保:十三太保:乞丐、教頭、納三少;車夫、師爺、小阿俏;瞎子、酒鬼;黑白無常;龍虎豹;乞丐:楚天樞,丐幫幫主。教頭:沈達,武藝高強,義薄雲天,是洪三元的結拜大哥,與小阿俏成為夫妻。
  •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強?從全國而論,百強城市最多、地鐵城市...
    說起「江蘇十三太保」,個個身手不凡,尤其是南京、蘇州、無錫更是江蘇的驕傲。 江蘇13市已多年全部躋身全國GDP百強,目前,江蘇5市(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徐州)開通了地鐵,南通地鐵在建,等2022年江蘇將有6座地鐵城市,位居全國各省區首位。
  • 《畫江湖之不良人》十三太保介紹
    晉王李克用手下有十三太保,除二太保嫡子李存勖,其餘十二人皆為義子。天佑四年,朱溫簒唐,李克用拒不歸順,仍用唐朝年號,以復興唐朝為名與朱溫爭霸。他以手下十三太保中義子十二人組織通文館,以李嗣源為統領,暗中對抗朱溫和李茂貞。李克用好武成痴,將通文館全都交給李嗣源打理,自己則專心閉關修煉。
  • 遠大前程十三太保順口溜是什麼 排名第一的是誰
    電視劇《遠大前程》正在熱播,在劇中十三太保的順口溜是什麼呢?十三太保按理來說也是應該有十三個人,那麼排名第一的又是誰呢?一起來看看吧!    最近陳思成的遠大前程正在湖南衛視熱播,上海灘十三太保以及南小杜,北老九的設定十分有意思,這幾個人雖然做著不同的工作,地位地位也都各不相同,可是他們都有一身高強的本領
  • 揭秘惠民保2020:十三太保戰江湖,70門派逐天下
    1 -Insurance Today- 城市普惠險哪家強: 十三太保領銜惠民保江湖 明確披露過參保人數的數據顯示,已上線的七十餘個項目中,參保人數超過50萬的僅13個,遂戲稱為惠民保十三太保。十三太保佔項目總數不到20%,總參保人數佔到總量90%以上。換言之,剩下60左右個項目,參保人數佔比僅10個百分點,是何原因?下回分解。 本期,我們首先嘗試從相對成功的十三太保演進路線,剖析惠民保險多個維度下的實操心得。 13太保名單如下:
  • 李兆基因肝癌去世 從「慈雲山十三太保」到香港資深藝人
    2014年香港慈雲山,李兆基(左)和陳慎芝 圖/方迎忠 知名香港藝人李兆基,前黑幫「慈雲山十三太保」成員李兆基,因肝癌擴散至肺部,搶救無效,2019年6月2日下午六時三十分在香港伊利沙伯醫院病逝,終年69歲。
  • 十三太保今年誰賺得多,你做了多少貢獻?
    中宏網江蘇12月28日電 近日,各省市陸續發布十四五規劃建議,其中透露了2020年GDP總量和2035年遠景目標等。上周,中共江蘇省委十三屆九次全會在南京舉行。全會指出,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將歷史性地跨上10萬億元臺階。江蘇GDP超10萬億!廣東是中國首個10萬億GDP省份。
  • 江蘇溫情:與子同袍,同氣連枝共迎春來
    女隊員們互相加油鼓勁江蘇醫療隊醫生通過視頻為病人加油打氣江蘇援黃醫療隊員獲得黃石榮譽市民稱號2月21日,由新華報業傳媒集團與共青團江蘇省委聯合發起的「春天會來,櫻花會開」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公益行動所募善款購買的113箱物資順利抵達湖北黃石。患難與共結情誼,春暖疫消是歸期。馳援湖北的江蘇醫療隊悉數返蘇。
  • 百萬夥伴爭代言 不讓夢想咕咕叫 中國太保壽險公益活動提前117天...
    中國太保壽險總計逾68萬名個險營銷夥伴籤署公益捐贈倡議書,累計百萬人次參與捐贈。目前,這300萬份保障已經通過特定渠道向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免費午餐基金捐贈1200萬元,即將化身300萬份免費午餐,讓山區學童綻放一張張笑臉,點亮孩子們的夢想與未來。本次活動還設計、應用了中國太保首張公益保單。
  • 「江蘇力量」築「鋼鐵長城」
    這是江蘇醫療隊在武漢開展的首例ECMO手術,全程指揮這場手術的是第七批江蘇援湖北醫療隊的江蘇省人民醫院副院長劉雲。在重症患者救治的「火線」上,「江蘇隊」同樣屢立戰功。截至目前,江蘇馳援武漢的11批醫療隊,主要駐守在武漢7家集中收治醫院和2處方艙醫院。
  • 楠溪江神童 太保石的故事-民間傳說-民間傳說-水母網
    山皇爺吃飽了想走,被太保石一把拉住。  「阿爺,慢走!我有事求你!」  「就你小孩事多!你看我肚皮都要撐破了,還請我吃什麼?」  「你吃了我的牛,我怎麼向舅舅說呀!你得再幫我個忙!」  「牛可不是我打死的啊!」  「這你放心,我一人做事一人當。
  • 湖北為何簡稱「鄂」?專家:源於西周早期的噩國
    「大家知道湖北的簡稱是怎麼來的嗎?」講座中,馮時表示,「鄂」來自於西周早期、現隨州附近的噩國。噩的本義為譁訟,而「噩」從4「口」,像數人引頸爭執,故以4口示大聲爭訟,後別作4口相隔,亦示各說各話、言語不順之意。對一些出土青銅器的銘文進行解讀後,後人復原了不少噩侯與周天子的故事。
  • 江蘇交通硬核保障「出入平安」疫情之下 逆「行」而上
    怎麼把幾個部門的力量協調整合起來,讓多支「獨奏曲」變為一支「協奏曲」,更有效率,也更方便百姓?成立臨時聯合黨支部是江蘇交通運輸部門的一個創舉。來自交通、公安、衛健和高速公路營運等不同部門的人員,在「疫」線成立225個臨時聯合黨支部,協同開展疫情查控工作。滬寧高速公路蘇州新區出口,是滬寧高速公路沿線日均通行車流量最大的高速公路出口,壓力大、責任重。
  • 疫情之下,逆「行」而上 江蘇交通硬核保障「出入平安」
    怎麼把幾個部門的力量協調整合起來,讓多支「獨奏曲」變為一支「協奏曲」,更有效率,也更方便百姓?成立臨時聯合黨支部是江蘇交通運輸部門的一個創舉。來自交通、公安、衛健和高速公路營運等不同部門的人員在「疫」線成立225個臨時聯合黨支部,協同開展疫情查控工作。  滬寧高速蘇州新區出口,是滬寧高速沿線日均通行車流量最大的高速出口,壓力大、責任重。
  • 江蘇最年輕的正廳幹部年 僅39歲
    會議通過了共青團江蘇省第十三屆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選舉產生了共青團江蘇省第十四屆委員會。同日下午,舉行共青團江蘇省第十四屆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選舉產生了團省委新一屆領導班子。其中,萬聞華當選為新一屆團省委書記,張國梁、王偉、蔣敏、司勇當選為副書記。
  • 2020年三季度財險公司「13精」綜合競爭力排名榜:太保第一,平安第...
    TOP3:太保財險、平安產險、國壽財產  第一名 太保財險  第二名 平安產險  第三名 國壽財產  前十的競爭實力,究竟如何?    2、太保第一,平安第二  連續四季蟬聯,大局已定?  從2019年度至今,財險公司「13精」綜合競爭力排名榜的前三名,連續四個季度,一直是太保財險、平安產險和國壽財產。  如果,三家公司在沒有太大的經營調整,2020年度競爭力排名榜的前三名很可能還是這三家。
  • 抗疫鬥爭的江蘇實踐|滄海橫流,白衣執甲盡顯英雄本色
    江蘇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中央部署要求,迅速行動,傾情傾力,先後派出2813名醫務人員支援湖北,在武漢、黃石兩地多點開展救治工作。江蘇是全國派出醫務人員最多的省份,江蘇援湖北醫療隊是最早到達、最晚離開的醫療隊。  滄海橫流,英雄本色,豈曰無衣,與子同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