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溪江神童 太保石的故事-民間傳說-民間傳說-水母網

2021-01-11 水母旅遊

  ( 一)變紅田魚

  太保石送茶水到蒼坡垟田頭,見舅舅他們插田還剩一個大田角,就與舅舅打了個招呼:「舅舅,太陽要下山了,能插好這丘田嗎?」舅舅抬頭看看西山頭上耀眼的太陽,開口沒好氣:「你這爛頭兒,專門亂叫,太陽還丈把高,這點田角還愁插不好?」那幾個幫工也起鬨:

  「爛頭兒,肚子餓,舅媽奶,像鮮桃……」

  「太保石,趁你舅還忙著,快回去吃鮮桃吧。哈哈哈……」

  太保石一出生就死了爸媽,是蒼坡村的舅媽尿一把屎一把地把他撫養大。舅舅嫌棄他的頭不長頭髮,對他愛理不理,是不是就罵他「爛頭兒」。罵他「爛頭兒」,他聽慣了不生氣,話語傷到舅媽身上,他可受不了。只見他不慌不忙地放下茶水罐,去田頭撂來一大捧紅樹葉,口中念念有詞,「呼——」地吹了一口氣,將樹葉撒向水田裡。他衝舅舅叫一聲:

  「舅舅,你說能插好,就慢慢插吧,我放牛去啦!」

  說也怪,那些紅樹葉泛著金閃閃的紅光,飄呀飄的,一沾田水就立即變成活蹦亂跳的紅田魚。從此,蒼坡稻田裡年年出現紅田魚。據說,楠溪江的 紅田魚就是這麼來的。

  再說,舅舅喝過茶水,正想端一碗給幫工喝,一腳剛下田,只覺得腳底心溜溜癢。噼啪一聲,一條斤把重的紅田魚蹦掉他手上的茶碗,落回田水中,金光閃閃地逃向已經插好的秧苗間。

  「哇,紅田魚!」

  「哇哈,你的腳邊也有一條!」

  「喏,那條真大……」

  「快抓哪!」

  舅舅是一個吃魚不吐骨的人,平時一有空就帶太保石去楠溪江捕魚吃。眼下自家稻田冒出這麼多那麼大的紅田魚,口水早已流出來了,他也不多想,急急招呼幫工們抓起魚來。紅田魚靈活,它停在秧苗邊,待人一湊近,尾巴一擺,箭一般逃向無人的秧苗間。舅舅他們從田的西頭追捕到東頭,從外邊抓向裡面,滿田裡亂撲亂抓,一直抓到太陽落山喜鵲回窩時。結果,魚是抓了不少,可是那田角還空在那裡,就連已插好的秧也給踩踏得東倒西歪。

  晚上,剖魚洗魚燒魚,累得舅媽癱倒在床上。舅舅約來一班朋友圍坐著八仙桌說說笑笑,等吃。太保石放牛回家,聞到香噴噴的田魚味,問舅舅:

  「舅舅,我肚子餓了,給我一條魚吃吧?」

  「你這爛頭兒也想魚吃?今天都因你多嘴,害得我們插不好田……不打你算你造化!還想魚吃?去去去!」

  「我……去看看魚熟未!」

  太保石來到鍋前,打開鍋蓋,盛了一大碗魚。他左手端魚碗,右手舉鍋蓋,口中念念有詞,「呼——」地向鍋裡吹了一口氣,那鍋裡的熱氣就縮成一團。他蓋回鍋蓋,將鍋蓋拍了三拍,高叫一句「舅舅,魚熟啦,快來吃吧」,便端著那碗香噴噴的紅田魚進裡屋去了。

  「田魚紅,田魚香,吃口田魚心裡甜……」

  舅舅哼著小曲,端著個大墫頭來了,高高興興地開鍋一看,見鬼了,滿鍋都是紅樹葉!到裡屋看看,那爛頭兒正夾著一條香噴噴的紅田魚往舅媽嘴裡送呢。

  (二) 造百廿丘

  舅舅家的田都插好了,秧苗長得綠油油的,偏偏碰上大旱天。蒼坡垟裡水源不足,舅舅的稻田大多數生在水坑邊,村人常常夜裡來偷田水,舅舅只好派太保石去守田水。

  太保石還是個十多歲的小孩,長夜不睡又一個人單獨在田野裡看水,加上蛇嚇蚊蟲咬,哪能受得了?可吃舅舅的飯得聽舅舅的話,他又不能不去。他懶洋洋地來到田頭看了看,想了個好辦法,忙了一陣,就管自己玩去了。

  幾天以後,有人告訴舅舅,說舅舅家的稻田缺水開裂了。舅舅慌裡慌張去田頭一看,自家的稻田上下十幾丘,除了最低的那丘水滿流出外,其餘的都只剩一路流水了。綠油油的秧苗被曬癱,氣得舅舅只想打死太保石。

  原來太保石偷懶念頭想錯。他把高處的田垸出水口都挖開,水經過一丘一丘田流到盡腳,盡腳丘田流滿了,會一丘一丘滿回頂上的田裡去的,這樣每丘田就都有水啦。

  幸虧有舅媽護著,太保石才免遭一頓死打。他向舅舅保證,保證明天丘丘田水滿。他來到田頭水坑,把攔水壩加大加高,坐等天上收夜幕時偷偷躲進夜幕被卷上了天宮。真湊巧,在南天門外碰上了正給王母娘娘端洗臉水的七仙女,他一把奪來洗臉水就倒。

  這一倒,不得了,蒼坡垟一帶電閃雷鳴,瓢撥似的大雨一直下了一整天。山洪暴發,坑水泛濫。太保石加大加高的攔水壩,起了作用,攔住洪水。洪水改道,衝垮了舅舅家的稻田。

  太保石乘一夜幕回到舅舅家。一路上,他想,下了一天的雨,舅舅家的稻田水該早滿了吧,舅舅這一下該高興了吧!他高高興興地跑進家門一看,呆了。舅 舅喝醉酒在罵老天爺不長眼,舅媽在偷偷地掉眼淚。舅媽一邊給他燒雞蛋吃,一邊一五一十地告訴他情況。他吃飽了,問舅舅:

  「舅舅,你說田多好,還是大好?」

  「爛……爛頭兒,田當然多……多……好,多好!老……天爺不……」

  太保石轉身就跑,連夜跑到蒼坡岙底,沿山岙造起田來。只見他拳打一丘,腳踢一丘,手按一丘膝跪一丘,頭頂一丘臀坐一丘,使開渾身解數,上上下下忙了一夜,造了一百二十丘梯田。直到現在,蒼坡岙底仍留有像腳印臀印的稀奇古怪的「百廿丘」 梯田。

  一大早,太保石吵醒了舅舅。舅舅打著哈欠被他牽上「百廿丘」,說田多是多,就是不能插水稻。太保石說這好辦。他伸出手指,在各丘田底坎戳一戳,便有一眼泉水噴出來。蒼坡岙底「百廿丘」丘丘有泉水,就是這個緣故。

  插秧季節已過,舅舅只好在「百廿丘」裡種棉花。大熱天,舅甥倆頭頂太陽削棉花草。好奇怪,舅舅頭曬裂,可太保石頭上總有一大朵彩雲遮著。他走到哪彩雲就跟到哪。於是太保石叫道:

  「舅舅,快到我這裡來削啊,我頭上有彩雲跟著,涼爽得很吶!」

  「爛頭兒,你那是湊巧,天下哪有雲跟著人的!快削,乘熱削棉花草,棉花草才死!」

  「真的,舅舅!不信,你看。」

  說著,太保石拿起鋤頭走向舅舅,頭上的彩雲也飄向舅舅。

  舅舅看呆了。

  (三)鬥姜師娘

  農忙過後太保石代舅舅去放牛。

  蒼坡岙底東山頂有個好地方。那裡地勢四周高中間低,冬暖夏涼,春來芳草鮮美,秋到紅葉爽朗,更有良田美池桑竹古寺等等,令人留連忘返。附近的人叫它「仰天鑊」。

  「仰天鑊」出水口下去,山腳有個古村叫「蟾溪村」。「蟾溪村」上頭的水潭對面有個殿叫「姜師娘殿」。

  太保石在「仰天鑊」放牛。

  姜師娘在「姜師娘殿」安家。

  牛吃嫩草,靜靜的,沒事。太保石就坐到「仰天鑊」外邊的斜面平巖上,用柴刀尖敲鑿巖面,口中念念有詞。念什麼?念姜師娘的醜事。念一件敲一敲,不知不覺地敲出一個拳頭般大小的奇怪巖穴來。太保石用它呼風喚雨與姜師娘鬥法。至今,這小巖穴還在呢。

  姜師娘沒老公,沒子女,靠裝神弄鬼騙取百姓的錢財來養活自己。她剛剛把騙來的稻穀曬出來,太保石就往小巖穴裡撒尿,天下雨了。她剛剛把稻穀收起來,太保石就舀光小巖穴裡的尿水,天又晴了。又曬出來了,又撒尿;又收起來了,又舀尿。就這樣,一曬一尿,一收一舀,把姜師娘累得直流淚,把太保石樂得哈達笑。

  姜師娘認識太保石,也曉得這是爛頭兒搞的鬼,只是鬥不過他,沒辦法。

  從此,太保石和姜師娘結下冤讎。

  ( 四) 造關龍潭

  太保石放牛時與姜師娘鬥法,鬥得沒意思了,就去造「關龍潭」。

  當時,楠溪一帶連年鬧水災旱災,都是一條黃龍作怪。天要下雨了,它就化成彩虹,掛在溪的東方把雨水喝個精光。它喝飽了,雲遊四海,忘了及時降雨,就大旱啦。農民只好跟著道士,抬著豬頭,敲鑼打鼓,頂著烈日去龍潭求雨。龍潭無龍,白求。黃龍雲遊來遲了,急忙化彩虹,在溪的西頭現身一下,就連夜呼風喚雨。風雨交加,山洪暴發,溪水猛漲。洪水衝毀田園,淹死人畜,又使許多百姓家破人亡。楠溪諺語「虹掛東水盡空,虹掛西水滿溪」,說的就是這個情況。

  太保石想造個有門的龍潭,把黃龍關起來,迫使它聽從人們的指揮。如果關不住龍,發大水時,也可以關門蓄水,避免洪水泛濫;天大旱了,還可以放水救災。

  他說幹就幹,在「仰天鑊」的嫩草地當中畫了個大圓圈,牽牛進去,對牛說:「牛呀牛,在圈裡好好吃草,飽了就睡覺,千萬勿亂跑,跑出圈外,就把你殺掉!」說罷,太保石就去楠溪的南岸北坑造龍潭了。牛很聽話。太保石造了一天回來,還見它甩著尾巴在圈內靜靜地吃草呢。

  造龍潭不容易。它需七七四十九天時間造,還要造在有瀑布的山崖中間,環境必須冷冷清清。這對一個十多歲的小孩來說,簡直比登天還難。可太保石心裡想的都是百姓受災的苦,眼前浮現的都是風調雨順時百姓的笑。他苦,不怕。餓了,摘點野果吃;渴了,捧口泉水喝;累了,聽次鳥唱歌。他造啊造啊,七七四十九天只剩半天了,龍潭門也造好了,只要把門裝上去就完工啦。他抬頭看看頭頂的太陽,覺得時間還早,頭也有點暈,渾身像散了架似的,便坐潭邊的巖上歇口氣。

  他太累了,一坐下就睡著了。他做了個夢。夢見黃龍降落潭中,他想起身去裝潭門關住它。在這接骨眼上,一頭牛衝向龍潭門,他大吃一驚。驚醒一看,糟了,自己夢中尿尿,尿水順潭壁流進龍潭。龍潭受汙染,門再也裝不上去了。

  這龍潭至今還在,潭口長方像門框,口內斜放一門狀石板,潭右側石壁斜面上清晰可見太保石留下的「臀印」和接連到潭水的「尿流印」,一旁有幾個「牛蹄」形的小石窠。

  (五)哄山皇爺

  天下沒有後悔藥可吃。太保石一時偷懶,害得自己造不成龍潭不說。單說他回到「仰天鑊」一看,草地圈內的牛不見了。原來是這不聽話的牛害了他,他生氣啦。

  牛在哪?死了,是走出圈外偷吃了田裡的東西被打死的。怎麼辦?先吃飽了再說。他動手剝了牛皮,剔出牛骨。牛皮當鑊,牛骨當柴,燒好牛肉。他請來山黃爺,牛血當酒,牛耳當碗,吃光了牛肉。山皇爺吃飽了想走,被太保石一把拉住。

  「阿爺,慢走!我有事求你!」

  「就你小孩事多!你看我肚皮都要撐破了,還請我吃什麼?」

  「你吃了我的牛,我怎麼向舅舅說呀!你得再幫我個忙!」

  「牛可不是我打死的啊!」

  「這你放心,我一人做事一人當。阿爺,你只要……」

  太保石對山皇爺交代幾句,山皇爺就化作一股煙縮入那個尿臭的小巖穴。太保石拿起牛尾巴塞進去,就哭著回舅舅家了。

  舅舅問,牛呢?太保石哭叫,牛鑽巖洞出不來了!舅舅不信。太保石說,不信,你去看呀!舅舅就帶幾個朋友去了。

  一班人轉眼來到「仰天鑊」,遠遠看見牛尾巴在巖面上動著呢!舅舅急忙跑過去拉,拉一拉牛哞地叫一聲,再拉再叫,就是拉不出來。舅舅的朋友幫手一起拉,也一拉一叫。舅舅呼號,大家用力拉。太保石大聲提醒:

  「舅舅,會拉斷……」

  斷字沒說出口,舅舅他們早已四腳朝天仰在一起了。一條血淋淋的牛尾巴令舅舅心疼死。

  太保石差點笑出聲:山皇爺真有本事,學牛叫學得像,鬆手火候也扣牢!

  「哞——」

  牛還在痛叫呢!

  因此, 「蟾溪村」後山,「仰天鑊」出水口下方的多級瀑布間有個「哞塘」,風雨夜可以聽到隱隱約約的牛叫聲,一轉身還可以欣賞村下頭對面的「牛頭山」呢。

  (六)捉「降雨龍」

  牛是農家的命根。舅舅人不呆,大黃牛不可能會鑽小巖洞裡面去。看看牛尾巴的斷頭,想想百廿丘的奇事,他說服舅媽,把太保石趕出了家門。

  太保石自認倒黴,單獨一人回到「仰天鑊」,野餐露宿,陪山皇爺聊天,聽不見舅舅「爛頭兒」「爛頭兒」的聲音,倒也清靜,日子過得蠻安生。

  偏偏那條黃龍不安生,自從太保石給它造了個舒適的窩,大熱天伏在龍潭深處懶得動了,把自己的職責拋到九霄雲外去,害得楠溪百天不見雨。

  那天,山皇爺事忙叫不應 ,太保石小巖穴尿尿不顯靈。忽然聽到鑼鼓鏘鈸鞭炮號角的聲音,順聲望去,只見旌旗飄飄,一條隊伍沿著山脊梁慢慢走動。又是求雨的來了,又有饅頭吃了!太保石很高興。他清楚求雨隊伍去的是北坑龍潭,求的是黃龍。想下雨得先捉住黃龍,再由道士哄它降雨。他肚子正餓得咕咕叫,待那隊伍拉近,就坐路邊大喊大叫:

  「喂,瞎眼道士,把那豬頭給我吃了,我代你捉龍!」

  「你這爛頭兒……」

  隊伍頭兒想把他拉開,那眯眼道士卻令隊伍停下。道士正愁沒人捉龍呢,眼前這沒人要的野孩子自討苦吃,這是打燈籠也難找的好事。

  「天靈靈,地靈靈,菩薩保佑你捉龍人。活,福衝東海;夭,我不負責……天靈靈,地靈靈,你吃吧!」

  懶得聽道士羅哩羅嗦的太保石,三下五除二地吃完了豬頭,帶他們來到北坑龍潭。

  幽深的龍潭,在烈日下泛著白閃閃的光,真怕人。

  太保石挺身龍潭門邊,接過道士的靈刀,吩咐道士:

  「聽我靈刀一響,鼓角齊鳴,越熱鬧越好!」

  道士點點頭,一揮手,大家連大氣也不敢出。只見太保石將靈刀別在腰間,向眾人拱拱手,一抬腳溜入龍潭深處。不久,潭水洶湧,水珠四濺,潭面煙霧迷茫。道士他們連連後退。

  太保石呢,正在水中想方設法捉住黃龍,一不小心,腰間靈刀碰著石壁發出聲響。剎那間,潭面傳來鑼鼓鞭炮號角喧鬧聲。黃龍受驚,呼風喚雨,奪門而出。太保石緊緊抓住龍鬃,騎龍興波作浪,沿溪而下。

  驚得道士渾身篩糠。

  嚇得眾人四散逃命。 楠溪神童太保石的故事(楠溪傳說)

  (七)救姜師娘

  太保石騎著受驚的黃龍,經溪口過鐵坑臨近蟾溪姜師娘殿。

  風大雨大水大。姜師娘算定太保石有難,心裡高興:

  「哈哈,太保石,你這爛頭兒也有今天?我也讓你看看我的本事 !」

  她清楚龍最怕厭,龍一打滾,爛頭兒肯定落水活活地被淹死。

  於是,她顧不了自己懷孕在身,端了個尿盆,頂風冒雨來到溪邊衝龍頭洗刷著。

  再說,太保石大老遠看見了她幹的好事,暗暗一揣:

  「不好,她會被龍尾巴甩死!」

  他想,這破婆娘死了不要緊,要緊的是她肚子裡的孩子。她死一雙,我死一個。說不定我還死不了,該救她一救!

  太保石打定了主意,就高聲叫喊:「巫婆,你這樣洗冇用,要倒三圈順三圈才好。」

  眼看著龍尾巴要甩過來,姜師娘慌裡慌張地把尿盆順著轉三圈倒著轉三圈。轉得那黃龍暈頭轉向,一圈圈在原地打起滾來。

  太保石不能躲避,被甩撞到岸邊的懸崖上。

  至今那懸崖半腰還留有他的身印,人們叫它「隱身巖」。「隱身巖」下面水邊則有一個光溜溜的「尿盆巖」。

  而那條黃龍就纏在離「尿盆巖」不遠的下遊潭邊一塊長條巖身上,便有了今天的「龍纏巖」。這「龍纏巖」水澇隱沒水中,乾旱露一半出來,盤繞的龍印深刻清晰。它的頭上就是「龍尾巴山」,也說是那時留下的,不知真假。

  更不知姜師娘到底死了沒有,蟾溪人只曉得「隱身巖」對面的車路底留著「姜師娘殿」遺址。

  太保石呢,被水推到蟾溪村前,掛在矴步齒間。

  後來,這條矴步被洪水衝走了,而掛過太保石的三四個矴步齒日久天長都不壞。矴步頭的一戶人家把它們撬走砌進道坦牆牆回頭,這道坦裡的人丁總旺不起來,你說怪不怪?

  

  (八)戲賣碗客

  半死不活的太保石橫掛在矴步間,如果沒人理他,七七四十九天就會復活。他手抱矴步齒,瞪著眼睛,沉浮不定。過往行人一見他就跑,誰都以為他早已死了。

  有一天,舅舅來了,是姜師娘約來的。舅舅到他身邊停一下,見他眼睛動一 動,就逃開了。太保石沒死,姜師娘當然不安心。她悄悄地找一塊黒瓦遮住他的眼睛,叫他永遠見不得天日,死定。破婆娘這一著夠毒的,七七四十九天過去了,太保石還一動不能動。

  有一位江西賣碗客擔著一擔滿滿的碗過矴步見了太保石肚子裡暗暗許願:

  「太保石啊太保石你要是照過我這擔碗賣得好我就帶你去江西吃糯米糕!」

  事生湊巧矴步頭對面的糖窯裡有一戶財主家正在做喜事大擺酒席。一頭黑

  狗追趕偷吃大黃魚的白貓把一疊疊的盤碗統統打光了。這些盤碗都是從遠地溪

  口村租來的,打壞了要一賠二。賠就賠吧,急死人的是眼前天色已晚,新娘子就要到家了,客人上座卻沒了盤碗,這喜酒怎麼吃啊!這黴誰倒得起啊!

  一家人像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的時候,門臺頭有人看見矴步頭過來一擔滿滿的盤碗。財主慌忙親自從後門引進賣碗客,以平時兩倍的價統統要了他的盤碗。一擔盤碗果然賣了好價錢,可把這江西佬快活死啦。

  他哼著小曲回去,把起先向太保石許的願忘了個精光。

  第二次,他又來了,又許願說:

  「太保石啊太保石你要是照過我這擔碗又賣得那樣快我就帶你去江西吃糯米飯!」

  賣得快?容易啊!那糖窯裡的財主家正在辦喪事,鑼鼓叮咚響,有戲唱又有打炮杖。這擔盤碗比前擔更滿,想必價錢更高,前次雙倍,是要低了,這次麼要三倍,不,四……他想得有味道,兩眼直盯著炮杖響處走,一腳滑倒在矴步頭。一擔盤碗噼哩啪啦連聲響,砸了個稀巴爛。

  他這才心裡明白了,太保石是個神童,許的願要兌現,不然,今後的生意別想做!再說,這次是自己錯,賣得快,快快快,一下子打光了,不正是賣得快麼!他回頭過來跪拜天地後,把太保石的頭擰下來裝進籮擔裡,連夜走了。

  翻山越嶺,到了陳岙村頭上渡船,他前腳一踏船頭,天空就電閃雷鳴,水面就風浪滾滾。船老大高叫:

  「誰帶了不祥物上船?快快拋掉!船要翻!」

  江西客只得說聲對不起,放下籮擔,登船離去。

  陳岙原是太保石的出生地。陳岙窮啊!有話說:「陳岙的飯袋,下美的水碓。」太保石依戀陳岙,就是故鄉窮破爛,也不願跟外地人吃吃糯米飯!因此,陳岙人特別崇拜他,運來他的身體和他的頭立碑合葬,還在村口建廟塑身紀念他。

  據說,太保石墳,太保石殿,遺址還在離渡頭不遠的陳岙村。

  (完)

  太寶石故事的編後語

  太寶石故事流傳於楠溪蒼坡、陳岙和蟾溪一帶,尤其是蟾溪村,知名度達到家喻戶曉的程度。太寶石是個孩子,據故事「送茶水」、「放牛」等情節看來,年齡可能只有十多歲。筆者想把他的一言一行定位在這個年齡段。苦於平時玩物喪志,語言表達心有餘而力不足。所寫的遠遠不如蟾溪老人「學燈哥」口述的活靈活現。鬥膽公之於眾,實出於對太寶石忘我精神的崇拜之情。當然,太寶石的故事有文人寫過,久見之於報端及民間故事集,竊以為均不詳盡。筆者所撰,屬少時反覆聽「學燈哥」在蟾巖洞繪聲繪色的講述所留下的記憶,並略加潤色,雖有畫蛇添足之嫌,但總算了卻少時對太寶石許下的一願,讓下代人繼續流傳太寶石的故事。拙筆難免紕漏,姑作拋磚引玉罷。

  

  上中 金建民 搜集

  

  責編 王軍華

相關焦點

  • 嘉峪關歷史故事、民間故事、神話傳說,這一百多個故事傳說...
    嘉峪關歷史故事、民間故事、神話傳說,這一百多個故事傳說生動闡釋了嘉峪關的古往今來!《嘉峪關故事傳說》以嘉峪關關城為基礎,以嘉峪關獨特的人文地理環境為襯託,用及其豐富的想像力,描繪出嘉峪關的歷史面貌,刻畫了歷史人物在嘉峪關的傳奇故事。
  • 中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牛郎織女
    丨本文章由角落裡的玫瑰花原創獨家發布,歡迎眾多讀者前來領略~~要說起來中國民間四大愛情傳說的話是指在中國民間以口頭,文稿等形式,流傳的最為廣泛,影響最大的四個神話傳說。它們和其他的民間傳說故事是構成中國民間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至於廣大民眾的生活有著深刻的影響。而這四個愛情傳說,也從側面反應了人們對真摯感情的認可。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講的就是牛郎織女的故事。作為民間四大傳說之一,《牛郎織女》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 馬年品讀馬文化 民間傳說有趣
    涉及神話、宗教、儀式、佔卜、農牧業生產、風俗習慣、語言、文學、藝術、天文曆法、地理、歷史,乃至民間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  有趣好玩的馬禮物馬文化中有怎樣的傳統民俗呢?剪紙藝術家於平、任憑在《馬年的禮物》中,帶來了有趣的馬的故事,和讀者分享——馬年畫馬:關於馬的傳說、故事與神話。天馬的故事:天馬盜寶被罰,壓在崑崙山下。戰馬的故事:戰馬下崗推磨,再上戰場變傻。
  • 我國民間有關五鬼的傳說
    在我國民間有五鬼的傳說,五鬼也就是所說的瘟神,如果說起瘟神大概無人不知,但是,具體怎麼回事可能知道的不太多。瘟神,又稱五瘟,分別是:春瘟張元伯手執杓子和罐子,夏瘟劉元達手執皮袋和劍,秋瘟趙公明手執扇,冬瘟鍾士季手執錘,總管中瘟史文業手執火壺。
  • 民間故事:七月十五了,說幾個民間傳說中常見的鬼玩玩兒!(一)
    聽朋友講,那大師跟他媽是這樣說的:「玉護身養人,碎了就是『歲歲』平安,是擋災了,你兒子應該是撞到找替身的鬼了,十字路口這種陰氣重的地方很容易聚集這種邪祟和孤魂野鬼,民間傳統親人如不方便到祖地去祭祀親人的,往往會在十字路口祭祀,因為只有在這種四通八達並且傳聞能溝通陰陽兩界的地方,故去的親人才會收到祭品。"
  • 淺析民間傳說《牛郎織女》的孕育、形成與早期分化
    (三)在說「織女」和「牽牛」的當中,說到「漢」(天漢),可看出在當時民間傳說中,已以「天漢」將此二星聯繫起來。這是「牛郎織女」傳說中主要人物的孕育階段,首先是由歷史人物產生星座名,同時又成為人間所信奉的神靈;另一方面,又由星座名想到現實中相應的行為和相關的人。
  • 老濰縣五道廟裡藏著的民間傳說
    與五道廟有關的民間傳說1、民間傳說仙師「老師父」為鐵狸子、狐狸或黃鼬中得道成仙的神靈。流傳最廣的說法是:清末民初,一位鶴髮童顏的老者自東北方向來到濰縣西南關。他醫道高明,求醫問藥者絡繹不絕,後來老者突然失蹤。大家便聯想起五道堂南側一處類似於鐵狸子、狐狸或黃鼬洞穴的斜坡狀洞口。甚至有人活靈活現地說自己親眼看見老者化作一道白光進入洞穴。
  • ​石狗傳說 你知多少?
    廣東各地一直以來也有不少關於狗的傳說,其中河源市連平縣上坪鎮中村有一隻立在桃花山上的「石狗」,相傳此靈犬是玉帝「賜」給當地村民的「寶物」;而在雷州半島一帶的石狗,據稱是「呈祥靈物」的「守護神」;在肇慶盤古祖廟裡供奉的「盤瓠皇」神像,則是民間相傳的「狗頭王」。近日,廣州日報記者分赴省內等地,為讀者挖掘有關「狗的傳說」。
  • 道教:「南鬥」和「文昌」的傳說及民間傳說,你是否全都知曉?
    01開篇序在之前的文章之中,已經為大家分享過「北鬥」的民間傳說和道教文化,今天繼續為大家分享道教:「南鬥」和「文昌」的傳說及民間傳說,你是否全都知曉?早在戰國時代,它已與北鬥一起在民間信仰中佔重要地位,和日、月、參、辰等星神一樣建有廟宇。最晚也在漢魏之際,與「北鬥主死」之說相對應,出現了「南鬥主生」之說。當時有一傳說:術士管輅行至平原縣,見少年顏超,相貌很不好,是個短命之徵。顏父求管輅用法術延命。管輅便道:「你們回去,準備清酒一榼,鹿脯一斤,在卯日那天,那塊剛收割完麥子的田地之南,大桑樹下,有二人正在圍棋。
  • 揭秘背後的故事 九月生辰石藍寶石的歷史與傳說
    藍寶石那猶如深海般澄淨蔚藍的色彩,正代表著地球生生不息的活力。  博物館中收藏的大主教們的珠寶  帝王之石  自古以來藍寶石就有「帝王之石」之稱。傳說藍寶石可讓佩戴者免於遭人妒忌,並可蒙受神靈垂愛,於是古代國王就在頸間配戴藍寶石,作為避免受傷的強力防禦物。
  • 神話故事中「閻王」是誰?民間傳說有這四個人,你認為是哪一個?
    閻王,又稱為「閻王爺」、「閻羅王」,是我國古代宗教神話信仰中的一尊陰間神祇,傳說為掌管人間地獄眾生靈壽命生、死的鬼王,半神半鬼,為民間家喻戶曉的著名冥神。閻王在中國民間影響很大,傳說人死後都要到陰間去報導,接受閻王的審判,生前行善者,可升天堂,享富貴,生前作惡者,會受懲罰,下地獄。
  • 月老的民間傳說
    有什麼典故傳說嗎?在我國民間信仰神仙體系的家族中,有位專管人間夫妻婚姻的老神仙,稱之為月老,而傳說誰和誰能夠成為夫妻,那都是月老用紅帶系在男女雙方腳跟上的,成人後緣分到了就自然相遇了{一}求姻緣為什麼會拜月老?
  • 牛郎織女的神話淵源:四大民間傳說皆為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
    中國四大民間傳說分別是《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哭長城》《白蛇傳》,皆為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反映了人們對真摯情感的認可。而牛郎織女的故事位居其首且最具魅力,硬生生從口耳相傳的民間傳說,演變成為「七夕」這樣一個傳統節日。
  • 臘八節的由來傳說及民間小故事
    關於臘八節有哪些傳說故事?臘八節傳說及民間小故事如下。臘八節的由來是什麼?  農曆臘月最重大的月份,其中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臘八是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蜡」;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
  • 民間傳說:王三奶奶、河神、巨靈神
    我國古代的民俗文化多做多樣,且源遠流長,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其中的民間傳說:王三奶奶、河神、巨靈神。王三奶奶碧霞元君的佐神不少,如送子娘娘、痘神娘娘、眼光娘娘之屬,均為其他女神共有,此處不敘,僅介紹一位泰山娘娘在京津一帶所獨有的佐神,王三奶奶。顧頡剛《遊妙峰山雜記》道:娘娘(碧霞元君)正殿的右手有小間供王三奶奶。
  • 他是日本民間傳說中的人物,堪稱男版拇指姑娘
    在日本民間傳說中,津國難波有一個村子裡住著一對老夫婦,他們一直都沒有孩子,所以就去住吉神社去祈禱,希望得到一個孩子。日本人的想法奇特,他們竟然想要一個身材矮小的孩子,也不知道到底是什麼目的。關於一寸法師的出生,民間傳說中有各種不同的說法,有的認為是從母親的腳後跟中生出來的,也有人認為是從大拇指中生出來的,總之都是從沒有生育功能的部位中生出來的,不由得讓人感慨日本人的想像力。
  • 民間傳說中「斬鬼使者」鍾馗到底是誰?[圖]
    鍾馗,是中國民間傳說中驅鬼逐邪之神。民間傳說他系唐初終南山人,生得豹頭環眼,鐵面虯鬢,相貌奇醜;但很有才華,滿腹的經綸,且為人剛直,不懼邪祟。現今民間還流傳著很多與鍾馗有關的歇後語,如「鍾馗開飯店——鬼不上門」、「鍾馗嫁妹——鬼混(婚)」、「牆上掛鍾馗像——鬼話(畫)」、「鍾馗打飽嗝──肚裡有鬼」等等。  有關鍾馗的神話和故事歷代不衰,鍾馗的身世也被演繹得豐富多採,讓人難以下定論。傳說中的鐘馗到底是誰?  人們最為熟知的鐘馗的來歷版本,是來自明朝人所引的《唐逸史》。
  • 傳說中女媧石掉落的地方,居然是在這裡……
    註:上圖為哀獅據說現在北鎮民間雕刻的石獅仍有許多以此四石獅為模板雕刻。相信大家都有聽過女媧補天的故事,那你們知道嗎?傳說中的補天石據說就在北山廟中。在北山廟西北角有一塊巨石,長8.5米、寬4米、高3米詠然獨立,如同隕石落下時其兩端半埋於地下,形成了一個南北貫通的洞。民間傳說此石為女媧補天時隕落此處,所以稱為「補天石」。
  • 徒留在民間傳說裡的那一聲嘆息
    如果不是老百姓口口相傳的故事提醒,或許很少有人會去注意到這一現象。民間傳說,多少帶著傳神意味,很多是不會廣為傳播的,地方歷史地方傳承。贛西北是傳統的客家民族聚集地,自古以竹木業為主要經濟項目,「棚民」是指傳統造紙術裡的工人,在歷史上,棚民為了爭取自由平等,擺脫地主階級的壓迫和剝削,一直沒有停止過戰鬥。
  • 【黎族民間故事】動物傳說蛇為什麼有毒
    提示:點擊上方"關注我"↑更多黎族民間故事  講述者:佚名  採錄者:廣東民族學院中文系七七級採風組  轉摘符桂花主編《黎族民間故事大集》  圖片來源:網絡  長按指紋 >識別圖中二維碼 >添加關注  海南保亭文化,更多黎族民間故事  ★【黎族民間故事】傳說七仙嶺的傳說  ★【黎族民間故事】傳說七女峰與風魔嶺  ★【黎族民間故事】傳說七仙嶺嬉水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