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芳華》體現的自私與無私行為學分析
看完芳華,這部電影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作為一個老好人劉峰,為什麼好人到最後卻沒有好報?回想自己的成長與劉峰有些相似之處,曾經父母和老師都在教育我們,做一個好人,寧願自己吃虧也不要去做危害別人的事情,所以那些壞人壞事我都一直躲得遠遠的,堅決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人,幫助他人,為別人著想,少對抗多包容,包容好人和壞人,仔細想想自己和劉峰的相似之處,好人卻沒有一個好的結局。
為什麼作為好人的劉峰卻沒有好的結局呢?跳開思維局限性,用現代的眼光來看,劉峰有三個地方並沒有做好。
第一次:劉峰作為大隊的品學兼優的好人,在抗洪搶險後砸傷了腰,組織上為鼓勵他給他一個名額去進修,1年畢業後就直接是幹部,但是劉峰卻拒絕了!拿出了他的好人心腸讓給了別人,多年後看到他在街頭開貨車送書,就因為這次的選擇,人生出現了岔路,而這條路導致他的命運註定沒有好的結局,而那位取得名額因而成為幹部的同事後來又給他什麼幫助了呢?沒有任何幫助,劉峰塑造了一個好人形象,但是失去了一個成為強者的機會,弱者只會被同情甚至拋棄。
第二次:劉峰因為喜歡林丁丁,本來兩個人的差距就很大,所以劉峰一直是很自卑的沒有勇氣跟林丁丁表白,但是在鄧麗君歌曲開啟了他的青春荷爾蒙後,又在林丁丁的誘惑下,劉峰表白了還強行抱了她,結果可想而知,在那個注重名譽的年代為了保全自己,林丁丁只能污衊劉峰,保全自己,結果劉峰被下放伐木連,命運再一次轉折。所以大部分門不當戶對的愛情婚姻故事只能活在幻想裡,千萬不要嘗試著把它變成現實,現實會給你上一堂深刻的課。
第三次:在越戰時期,劉峰帶領的部隊護送軍資遭遇伏擊,損失慘重,自己也因為中彈右臂受傷,戰友建議他回醫院治療,他為了榮譽卻要求留下了照看已經死去的戰友們,結果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導致截肢,成了殘疾人。成為殘疾人給自己帶來了生活上的不便和工作上的不利,一個好面子的決定就是在毀了他的一生。
人生在面對重要的時刻往往會因為一些事情而左右了自己的判斷,或因為愛情,或因為衝動,或因為環境不明朗看不清楚方向,或因為自己的思維局限性,或因為特殊環境群體無意識和價值觀,結果自然就會不同,而此刻又有哪一位比他層次更高的人為他指明方向呢?沒有,他只能靠自己做判斷,堅守自己為人處事的原則,但是在適者生存的環境中,其實過的好不好只有最後的自己在回憶前半生的時候才知道,自己當初的決定是否正確。
看完電影,我立即就打翻了我之前所有的為人處事原則,我是不是應該做一個壞人?我是不是應該變得自私一點?我是不是不應該對每個人都那麼好?我是不是不應該處處為別人著想,我是不是應該更加關注自己內心的感受、想法和前途?我是不是應該做一個壞人?我不想等我老了,坐在雲南的火車站月臺,蒼老的叼著一支煙,然後回憶著前面幾十年糟糕的生活,而旁邊卻沒有何小萍在旁邊靜靜的坐著。
但是即使變成壞人了,誰又會在乎你的變化呢?從此人生更加複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