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時間】1929年9月27日魯迅之子周海嬰出生

2021-01-09 搜狐網

  早晨八時,魯迅兒子海嬰出生。第二天他「買文竹一盆,贈廣平」。10月1日,「與廣平商定名孩子曰海嬰」。據許廣平回憶:「在小孩子出世的第二天,他非常高興地走到醫院的房間裡,手裡捧著一盤小巧玲瓏的松樹,翠綠,蒼勁,孤傲,沉鬱,有似他的個性,輕輕地放在我床邊的小桌子上。以前他贈送過我許多的東西,都是書,和贈送其他朋友一樣。這回他才算很費心想到給我買些花來了。但也並非送那悅目的有香有色的花朵,而是針葉象刺一樣的松樹,也可見他小小的好尚了。」「十月一日的早晨,往常這時候魯迅先生多未起床的。但是自從小孩生下來之後,每天九時左右他就來了。很優閒地談話,問到我有沒有給他起個名字,我說沒有。他說:『想倒想起兩個字,你看怎樣?因為是在上海生的,是個嬰兒,就叫他海嬰』。」海嬰出生同一天譯成的俄國尼古拉.確木努易遺稿《青湖記遊》,記述一群遊客遊覽青湖湖水、雪嶺白晝的美景以及夜深的神秘。

http://cul.sohu.com/20150926/n422166702.shtml cul.sohu.com true 搜狐文化 http://cul.sohu.com/20150926/n422166702.shtml report 767 早晨八時,魯迅兒子海嬰出生。第二天他「買文竹一盆,贈廣平」。10月1日,「與廣平商定名孩子曰海嬰」。據許廣平回憶:「在小孩子出世的第二天,他非常高興地走到醫院的

");}

相關焦點

  • 當年魯迅獨子意外出生,許廣平難產,魯迅毫不猶豫要求保大
    許廣平照片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將許廣平肚中之子給生下來。 但即便如此,魯迅卻是不知道他的這項決定,會給許廣平帶來多大的痛苦。 這份痛苦並非許廣平心靈上的矛盾,她的想法也和魯迅一樣,想要將這個孩子生下來,並仔細將其撫養成人。 許廣平的痛苦來源於她的身體。 1929年9月,許廣平因腹痛難忍,被緊急送往醫院。
  •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讀周海嬰《魯迅與我七十年》
    魯迅先生誕辰120周年了。  先生生前的生存環境不是太好,所以先生曾說,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沒有想到的是,先生辭世這麼多年之後,他的「生存環境」似乎也是不太好。比如有個別的後生,也來「看」先生,肚子裡一些壞水就破囊而出。難免就濺著了先生的褲腳。  如果1949年後,先生依然活著,他會怎麼樣?個別後生的「看」法,不足為訓。
  • 魯迅後人今何在?兒子成高官,侄孫是當紅明星,一說名字家喻戶曉
    魯迅這一生只有周海嬰這一個兒子,但要算起周海嬰的後人和其他旁系血脈,後人就不只周海嬰這一個,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魯迅先生的後人都有哪些,過得怎麼樣了。差點被放棄的周海嬰1929年9月27日,許廣平在產房生產,護士帶給魯迅一個不好的消息,問他「保大還是保小」,在那個還有封建殘餘的年代,妻子死了還可以再娶,但兒子不能沒有,可魯迅沒有那種封建思想,想都沒想就說「保大!」還好經過醫生護士全力拼搏,許廣平和孩子都保住了,這個孩子因為是在上海出生,魯迅就給他取名「周海嬰」。
  • 魯迅後人現狀如何?兒子成高官,孫子成大明星,名字很耳熟
    魯迅的父親在1896年便去世了,因為魯迅是長子,母親就開始為魯迅的婚事操心。 魯迅的母親在沒有徵得魯迅同意的情況下,貿然去朱家「請庚」。就在雙方老人的做主下,這個婚事就定下來了。1906年,在母親的做主下,魯迅迎娶他的原配夫人朱安。當時,辮子已經剪了的魯迅,也沒有反抗,就這樣結婚了。
  • 周作人:與魯迅決裂淪為漢奸後晚景悽涼,死時周海嬰不肯參加葬禮
    1923年7月19日早晨,周作人往魯迅桌上拍下這封絕交信後便氣衝衝轉身離開了。 人世間的有些事就如宿命一般,魯迅與周作人的分合也是如此。 很久以前,魯迅與周作人兩兄弟還在幼年時,母親魯瑞便請來龍師父(法師)給魯迅和周作人分別取了一個法號。
  • 她是魯迅的結髮妻子,從被揭開蓋頭的那一刻,魯迅四十年沒碰過她
    天空之鳥和水中之魚比喻兩人再恰當不過,這段關係如果硬要形容的話,就如焦大和林黛玉強行在一起,兩人無論怎樣掙扎,終歸逃脫不了命運的牢籠。在同情朱安的同時,魯迅又何嘗不是《孤獨者》裡的魏連殳呢,被母親藉口生病騙到老家結婚,本以為他會激烈地反抗,但在結婚的過程中他任人擺布,平靜地接受著自己的終生大事。
  • 民國文壇伉儷的傳奇愛情 魯迅胡適錢鍾書沈從文都走了 他們的子女...
    魯迅和許廣平魯迅和許廣平許廣平是廣東番禺人,生於1898年,比魯迅小十七歲。1923年秋天,魯迅應好友許壽裳之邀,到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1924年更名為北京女子師範大學)講授《中國小說史》,而許廣平當時就在這裡讀書。在魯迅的課上,許廣平總是坐在第一排,且學習積極,活潑好問,充滿了朝氣。久之,在魯迅的心中,對這雙明亮的眼睛留下了較深的印象。
  • 魯迅有個乾兒子,長住魯迅家,做了一件無恥的事,讓人憤怒不已
    很明顯,其中洋溢著濃濃的愛子之情。魯迅去世時,兒子周海嬰還只有7歲,於是他在遺囑中給兒子留下了三條遺言:忘記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塗蟲。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
  • 魯迅的後人都在做什麼?兒子是高官,孫子成了明星,名字很耳熟
    魯迅是一個很有名的大文豪,他寫的很多文章,都被選入了課本裡面。他創造的人物角色特別鮮活,比如少年閏土和祥林嫂等,他們各有特色,有一種震撼心靈的力量。雖然魯迅已經去世了幾十年,但是他的文學精神,卻被一代又一代傳承下來,至今其作品仍有很高的現實意義。
  • 魯迅一九三六年欲赴日療養事
    左起:內山完造、林哲夫、魯迅、井上芳郎。 止 庵現在來講這件事情,其實是舊話重提。十幾年前,周海嬰在回憶錄《魯迅與我七十年》中對魯迅的死因提出質疑,由此引發了一場爭論,迄今為止仍未平息,而且已被列為「魯迅生平疑案」之一。
  • 魯迅最後一天:請內山完造為其尋醫,死前寫作的右手兩指頭已發紫
    1936年10月18日,魯迅位於上海施高塔路大陸新邨 9 號寓內一切如常。魯迅自己和他的同居對象許廣平等都不知道,這已是魯迅生命的最後一天。當天午後,魯迅提出:要出去散步。許廣平在樓下聽說魯迅要去散步頓時便有些緊張了,她想阻止他,畢竟此時的他尚在重病中,外面又有風。
  • 魯迅和豬搏鬥是什麼梗真的嗎 魯迅與豬決鬥事情由來出處
    今日微博一個關於魯迅和豬搏鬥的梗突然火了,那麼有人問小編魯迅與豬決鬥這事情是真的嗎?下面小編就告訴你們。  1925年3月11日,許廣平以「受教的一個小學生」的名義給魯迅寫了第一封信,魯迅當日即回復,並以「比直呼其名略勝一籌」的「廣平兄」相稱。那一年,魯迅44歲,比許廣平大17歲。
  • 大文豪魯迅每月有多少收入,換成人民幣值多少錢?網友:大土豪
    魯迅是民國時期著名的作家,很多人都對他的生活非常好奇。那麼,作為一名文豪,魯迅每個月的收入有多少呢,換算成現在的人民幣的話值多少錢呢,這個收入是高還是低呢?1912年,民國臨時政府成立,魯迅受教育總長蔡元培邀請,出任教育司第一科科長,後得袁世凱賞識,被提拔為教育司僉事。
  • 9月27日生日性格分析
    1965年——新疆烏魯木齊市展出了一顆罕見的大隕石。它的體積為三點五立方米,重約二十噸,僅次於隕落在西南非洲的重約六十噸的世界第一號隕石和在格陵蘭發現的重約三十三點二噸的世界第二號隕石。1979年——世界旅遊組織第三次代表大會確定當日為「世界旅遊日」。
  • 與魯迅通信250封、在周家住到30歲未婚,許羨蘇為何沒成魯迅戀人
    直到1925年3月11日,收到女師大學生許廣平的來信後,魯迅的內心才漸漸溫暖起來。許廣平被學校開除後,無處安身,住進魯迅家裡,二人不久陷入情網,在許廣平的熱烈追求下,魯迅脫離大家庭、南下廈門,後與許廣平在廣州團聚,1927年10月前往上海同居十年,直到離世。
  • 魯迅筆名含義:他有180多個筆名,為何只有「魯迅」二字能不朽?
    1881年9月25日,魯迅出生於浙江紹興城東昌坊的一個士大夫世家,先祖是宋代理學家周敦頤,祖父周介孚是前清進士,官至任翰林院庶士,江西金溪知縣、內閣中書。12歲之前,魯迅家境殷實,生活幸福。但是,一件事的發生徹底改變了這一切,讓他一夜之間由一個大家族的長房長孫淪為了一個破落戶子弟。
  • 魯迅先生和送灶神
    臘日晨炊灶神形見,子方再拜受慶;家有黃羊,因以祀之。自是已(以)後,暴至巨富……故後常以臘日祀灶而薦黃羊焉。」魯迅先生是這麼看待這個習俗的:「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還賣一種糖,有柑子那麼大小,在我們那裡也有這種東西,然而扁的,像一個厚厚的小烙餅.那就是所謂的『膠牙糖』了.本意是在請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調嘴學舌,對玉帝說壞話。」
  • 魯迅的少年玩伴閏土,晚年生活悽慘兩個孩子夭折,小兒子揚眉吐氣
    在我們國家從老到小無人不知魯迅先生筆下那個靈動活潑的閏土少年,語文課本上他在月色下拿著叉子刺猹的插圖畫面,深深印在了我們的腦海裡,直到現在依舊有著關於閏土的流行用語,可以見得他是魯迅寫下的眾多人物中最受人們歡迎的其中一個。
  • 《魯迅嘉言錄》:對魯迅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
    《魯迅嘉言錄》 曾彥修 編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3年4月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曾彥修編的《魯迅嘉言錄》,曾老親筆題籤贈我們一冊。獻詞開宗明義地說:魯迅的作品近二三十年來,在中學大學的閱讀課程及一些讀者中,漸漸面臨某種困難局面,因而不得不在語文教材中減少或更換篇章。這一現象遲早是會出現的。原因是,很長一段時間什麼都要拉到「階級鬥爭」上,於是,魯迅的作品,自然就被拉來充了數。教師不得不為此勉強陳說,學生則弄不通是怎麼回事。積久至今,問題終於爆發:一些教師敢於公開提出這個問題來質疑了。
  • 黨史上的今天(11月1日)
    黨史上的今天1923年11月1日 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創辦「上海書店」,經售革命刊物1923年11月1日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創辦「上海書店」,經售革命刊物,並出版、發行《嚮導》、《新青年》、《前鋒》、《中國青年》等。上海書店於1926年2月被軍閥孫傳芳封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