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父母一生的羈絆,每個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能健康快樂地成長。正因為如此,家長們有時會瞎操心,生怕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出現問題,動不動就帶著孩子到醫院做各項檢查以求安心。
前日,鄰居麗麗跟菁媽抱怨說到自己被醫院坑了。原來是麗麗帶孩子到醫院進行常規的身體健康檢查時,由於麗麗也不太了解該給孩子做什麼項目的檢查合適,就聽取了醫生滔滔不絕的推薦意見做了一個「智力檢測」項目。
雖然麗麗也沒感覺到自己的孩子在智力上存在什麼問題,但為了求個安心,再加上醫生的強烈推薦,咬咬牙便去交費了。可檢查結果出來後,醫生就簡單說了句「沒問題」,也沒有其他詳細的解釋就讓麗麗帶著孩子離開了。回到家後的麗麗思來想去,總感覺自己被醫院坑了,就跑來跟菁媽抱怨與求助。
菁媽以前也聽說過這個檢查,並詢問了一個醫生朋友,她給了我一個較為科學的解釋,同時也告誡我不必過於擔心而胡亂給孩子做所謂的健康檢查。因為現在好多關於嬰兒的檢查,如果不是因為特殊的症狀出現,哪些檢查是根本沒必要做的。
在沒任何症狀的情況下,4類檢查沒必要給孩子做,花錢買罪受
1、智力檢測
當然,每個父母都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龍、成鳳,都希望孩子智力爆棚,聰明絕頂。因此,有不少家長去給孩子做智力檢測,想通過此方法了解孩子到底是否聰明。事實上,如果孩子沒有特殊的症狀表明其智力有問題,是不建議做這項檢查的。
在這裡我們需要糾正一個誤區:所謂的「智力檢測」其實是用來檢查哪些智力發育有問題、智力低下的孩子。換句話說,智力檢測並不能檢查出來你的孩子智力高低。而現在絕大多數的孩子發育正常,所以是沒必要做這項檢查的。
此外,過早地給孩子做此類檢測不但達不到你想要的效果,還會給孩子幼小的心靈留下創傷。一旦你給孩子做了,便不自覺地給他貼上了「智力有問題」的標籤,會讓他產生自我懷疑,容易造成孩子不自信、自卑等心理。
如果檢測結果不如意,也會導致家長過早地否認自己的孩子,並減少對孩子的教育投資,對孩子日後成長而產生的影響是不容小覷的。實際上,孩子聰不聰明不僅僅是由智力決定,家長對孩子後天的培養和教育亦是十分重要的。
2、微量元素檢測
首先我們要認識什麼是微量元素:所謂的微量元素,就是人體的一些鉛、鋅、銅、鈣、鎂、鐵等元素。以前這個項目是醫院的普查項目,但2013年衛生計生委早就規定:「這項檢查不作為普查項目了,尤其是6個月以下的嬰兒」。
這是因為如今人們的生活質量日漸提高,日常食用的瓜果蔬菜中都富含人體生長所需的營養元素,所以基本上我們是不會出現缺乏微量元素的現象。
再者,微量元素檢測只是一種篩查手段,不管是採用頭髮還是採指血、靜脈血進行檢測,受客觀環境的影響都很大,只能是一個參考,其結果並不能作為臨床診斷的依據,因此家長們給孩子做這個檢測是沒有多大意義的。
3、骨密度檢測
孩子是否缺鈣,這又是家長們特別關心的一個問題,所以骨密度檢測也是比較熱門的檢測項目。但通常來說,正常發育的孩子也是沒有必要做這項檢查的。
因為對於正在長身體的孩子來說,去檢查骨密度的結果都是偏低的。這並不意味著孩子缺鈣,而是因為他們的骨骼在不斷拉長、變粗,從而使促進骨骼生長的激素在增高,鈣質就會偏低,這反而證明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4、幽門螺旋桿菌檢測
據資料顯示,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微需氧細菌,而這項檢測是為了檢查其引發的某些腸胃疾病。因為幽門螺旋桿菌一旦受細菌感染,它便會在人的胃部和十二指腸的區域活躍,從而引起一些胃腸疾病。
對於孩子來說,除非是有特殊腸胃疾病才需要進行這類檢查,但孩子沒出現什麼腸胃問題,是根本沒必要做的。如若醫生還一直強烈推薦家長給孩子做的話,這時就需要家長們保持清醒且理智的頭腦,在此之前要做足功課,避免被醫院當作「冤大頭」,花錢買罪給孩子受。
菁媽育兒:關於孩子的健康成長,雖然不允許家長們存在一絲的掉以輕心,但也不用過度擔憂以至於不停地花冤枉錢而不自知。家長們應提前了解清楚哪些是孩子必做的常規檢查項目,哪些是在特殊症狀的出現下才檢查的項目,這樣才能切實保證孩子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