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5月17日報導
熟悉《參考消息》歷史的人都聽過一個詞,「種牛痘」。
據小編考證,這個詞與《參考消息》聯繫在一起還要回溯到1957年。
正是在那一年的3月1日,在中央部署下,參考消息由內部刊物改報擴大發行。
其實,當時對於這份內部刊物改報擴大發行是存在疑慮的,面對這種情況,毛主席借用「種牛痘」這個形象的比喻精闢闡述了辦《參考消息》報的哲理。
毛主席在1957年的一次黨員幹部會議上說:「《參考消息》要擴大發行,就等於我們種牛痘。牛痘是一種病毒,種那麼一點在人體裡頭,使你兩個打架,以後就不出痘子啦,因為它產生了免疫力。一輩子不害病的人是很危險的。有一天他害病就受不了,因為沒有同細菌作過鬥爭。經常害些病的人就比較牢固,因為他作過鬥爭嘛。」
正是由於這次談話,《參考消息》與「種牛痘」結下了不解之緣。
不過小編要考考你了,毛主席把《參考消息》擴大發行比作種牛痘,那你知道本意作為預防天花方法的「種牛痘」是怎麼回事嗎?
今天正好是牛痘疫苗發明者愛德華·琴納誕辰270周年的日子,不妨讓小編帶大家回顧下「種牛痘」的歷史:
1749年5月17日,琴納出生於英國一個牧師家庭。
琴納出生的年代,人類面對很多疾病時還顯得力不從心,比如天花。
今天,天花離我們已經很遙遠了,但是在牛痘疫苗發明之前,有關天花毀滅性後果的記載一直「不絕於史」。
據英國《泰晤士報》報導,3000多年前的古埃及人首次記錄了這種疾病。人們在公元前1000年統治埃及的法老拉美西斯五世木乃伊的頭部發現了天花疤痕。印度梵文醫學課本中記載著公元前1500年的天花疫情;修昔底德描述了公元前430年天花的流行,那次瘟疫奪去了雅典三分之一人口的生命。
(資料圖)木乃伊頭部發現了天花疤痕(新華社)
亞歷山大大帝的軍隊曾經因天花肆虐而損失慘重。據《古蘭經》記載,公元570年,騎著大象圍攻麥加的阿比西尼亞軍隊也遭到了同樣的命運。
近至18世紀,在瑞典和法國有10%的兒童死於天花;在俄羅斯,每七名兒童中就有一人因天花而夭折。琴納本人在青少年時期也感染上了天花,經過一段時間的隔離後,終於康復。
《泰晤士報》報導稱,遭此天災的不光是窮人,英格蘭女王瑪麗二世、西班牙國王路易斯一世、俄國沙皇彼得二世、法國國王路易十五和美國國父喬治·華盛頓都難逃劫數。
喬治·華盛頓曾感染天花病毒(新華社)
一些歷史統計認為,天花曾至少造成1億人死亡,另外2億人失明或留下終生疤痕。
天花如此恐怖的傳播性和殺傷力,如果不是琴納的發明,不知道還要有多少生靈遭到塗炭。
琴納在青少年時期自己感染天花病毒僥倖存活,痛苦的經歷讓他立志成為一名醫生,熱愛研究的琴納很快成為一個博學多才的人,勤於觀察和思考也為他的發現埋下伏筆。
常年與牛打交道的擠奶工很少患天花,這引起了琴納的注意,他猜測是不是因為這些擠奶工傳染上了危險不大的牛痘,因此對致命的天花產生了免疫力。
(資料圖)擠奶工因染上牛痘而對天花產生免疫力(視覺中國)
據德國《世界報》報導,為了驗證自己的想法,1796年5月14日,琴納從一名擠奶工身上的牛痘膿皰裡抽取少量液體,並注射到一個8歲男孩身上。待男孩身上形成膿皰癒合後,琴納兩次給他注射天花病毒,這個男孩健康地活著。牛痘疫苗從此產生了。
牛痘接種迅速在全世界流傳開來。在最後的一次天花大流行以後,1874年在德國接種天花疫苗成為強制性的措施。大約100年後,這一疾病在全世界絕跡。從1977年至今沒有發現一個天花病例。
1980年,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天花這種曾經一年就能奪去上百萬人性命的病毒性疾病已經被徹底消滅了。這還是人類首次對一種流行性疾病的全面勝利。
琴納的發明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隨著天花被消滅,現在我們不需要再接種牛痘了。
當然,作為肩負「種牛痘」使命的《參考消息》,今天依然生機勃勃。
當年毛主席還叮囑,一定要把《參考消息》辦成「天下獨一無二的報紙」。如今,作為參考消息人,我們可以信誓旦旦地說,我們沒有辜負他老人家的期望。
《參考消息》獨一無二,至今不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