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媽祖是中國著名的民間信仰,產生自北宋時期,至今仍舊香火旺盛、綿延不絕。本文以以《靈惠妃廟記》為主要依據,探討了媽祖信仰的源流,同時重點突出了媽祖信仰與北鬥信仰之間的重要聯繫。
眾所周知,北鬥宮中有北鬥七元星君,又加左輔、右弼二星君,合稱北鬥九皇星君,而今日,我們要談的是北鬥第十星——輔鬥媽祖元君。
可能很多人要問了,天后媽祖作為海神,如何又何北鬥扯上了關係?關於這個問題,就要從媽祖的信仰來源開始講起了,列位莫要著急,且聽我慢慢道來……
媽祖是中國著名的民間信仰。在元代有《明著錄》詳細記載了媽祖顯靈的傳說故事。而在明清時期,又有《天妃顯聖錄》、《敕封天后志》等載書相繼問世。而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關於天后媽祖的種種事跡,多是出自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0年)莆田舉人林清標根據《天妃顯聖錄》為參考撰寫的《天后志》一書。
媽祖是中國著名的民間信仰(資料圖)
但要知道的是,這些關於媽祖信仰的譜傳記載,距離媽祖誕生的北宋時代足足有200多年時間。因此迄今為止,學術界對於媽祖信仰的形成仍是眾說紛紜,沒有確定的說法。
筆者在對媽祖信仰的探究中,本著務實求真的態度,決定以南宋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年)李醜父所撰《靈惠妃廟記》這則年代較早、爭議較少的傳記為探究始點,對媽祖信仰的來歷與根源進行探究。
《天后志》書影(資料圖)
《靈惠妃廟記》載:「妃林氏,生於莆之海上湄洲,洲之土皆紫色,鹹曰:必出異人,御災捍患,有功德於民,宜秩典祀」。這裡說到的湄洲就是現今天后媽祖祖廟的所在地——莆田湄洲島。
傳記中提到媽祖出生地湄洲「洲之土皆紫」,在中國古代,紫氣為仙貴、祥瑞之氣,其典故出自道教,在道教文化中,紫氣、紫色為北方極光,所以道教也把北極稱為「紫極」「紫辰」,遠在漢代中國人就認為紫色是神秘和高貴的象徵,有老子出函谷「紫氣三千裡」的故事廣為流傳,故道教認為紫氣為祥瑞之氣。
紫氣為祥瑞之氣(資料圖)
據《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言,紫氣即紫氣。紫氣、月孛、羅睺、計都,合稱四餘星;天道運行中,又有七政之星輝映於天。天體循環,星辰輪轉,此為天道。
據《堯典》言,「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四餘為紫氣、月孛、羅候、計都。此四者是木、水、火、土四星餘氣,俗稱衛星,取拱衛之意。眾天星以北極紫微垣為尊,群星環繞,其中七政為文臣,四餘乃武將,分列帝旁。
中天北極紫微大帝居住在紫微垣,稱「紫宮」是因紫色乃祥瑞之色,恢弘莊嚴且富麗堂皇。紫微垣在二十八宿正中,形成眾星朝拜之勢,紫微垣因此成為權力的象徵。
湄洲媽祖祖廟(資料圖)
古時皇帝用的印章被稱為「萬幾宸翰之寶」。其中「宸」,指的就是北辰、北極星,對應紫微大帝。在紫微垣旁邊,有一個北鬥,隸屬於紫微垣外圍,和媽祖正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李醜父據此得出了湄洲紫地「必出異人」的結論。這是將媽祖信仰與北鬥七政結合的做法——李醜父認為媽祖是北鬥之星下凡,必然是祥瑞仙真之人。
看完媽祖信仰初期的形成,我們再來看看元代這個媽祖信仰發展的重要階段。元後期《許禾之記》描述媽祖:「生有祥光異香,資慧顯怪,蓋得山海精英之氣而靈」。該書也認為媽祖是祥瑞仙真降於世間。
《搜神記》書影(資料圖)
及至明萬曆三十五年,道錄司張國祥奉旨刊行的《搜神記》也有(天妃)條目如下:「昔人詩:星鬥斜連北,蓬瀛直指東,秋高洲嶼白,日出海波紅。」這段文字對媽祖位列北鬥的高貴出身有直接的描述。
《太上老君說天妃救苦靈驗經》也描述媽祖為「北鬥降身,三界顯跡,巨海通靈,神通變化」,稱媽祖是「鬥中妙行玉女」降世,有「天真大聖妙行真人靈妃玉女以為侍衛。是諸玉女相貌端嚴形體姝妙出眾妙香無與等著。」
從流傳較廣的媽祖故事來說,很多來過福州三坊七巷天后宮的朋友們都應該有印象,在福州三坊七巷天后宮正門上的牆面正中有七個略小的牆洞,兩側又另有兩個略長的牆洞,形如眼目,共九個。 「神目」內安放神像,中間的七個,安放的便是人們熟知的北鬥七星的化身——北鬥七元真君,加上兩側站立的左輔、右弼二星君,就組成了北鬥九皇星君。
天后宮上「九神目」及神目中的星君像(資料圖)
傳說古代在天后宮當時的舊址上,常有東西於夜間發光,時人不知其故,疑為異寶。走去一看,發現是水中漂浮的七根枯木熠熠發光,於是把它們抬回家中,但是次日枯木又自行回到原處。此人便再次抬回家中,次日枯木又再歸回原處。當天晚上,周邊的所有百姓就同生一夢,夢見北鬥化身的七位星君告訴他們,希望他們可以在此處修建媽祖的廟宇,供奉媽祖。
三坊七巷(資料圖)
這就是三坊七巷天后宮的來歷,由此可見,媽祖信仰一直和北鬥信仰有著密切聯繫。在《天妃救苦靈驗經》,也稱媽祖為「輔鬥元君」。
道教天心派「三光正氣」入門第一課,就是理解北鬥之氣(北鬥周圍的宇宙能量),因為北鬥在天,所以也稱之為罡氣。而前文中說到媽祖降身時「洲之土皆紫」表明了媽祖與北鬥紫氣的密切關係。
道經有云:
《上清天心正法》:「天罡氣,天罡星,約離鬥柄三丈。」
《道法會元》卷六十七:「北鬥屬坤土,雷即鬥,鬥即雷。」
北鬥屬坤土,雷即鬥,鬥即雷(資料圖)
其中心思想正是"雷即鬥,鬥即雷"。按道法會元的雷鬥說,北鬥受命北帝,號為七元星君,所謂雷受天罡所制實際上就是受七元星君所制,只是稱依於天罡,稍隱蔽了其中人格化神靈的地位。因此作為「輔鬥元君」的媽祖在雷法中也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媽祖與北鬥七元君有著密切的關係,並且據筆者了解,閩北地區道教拜鬥時高臺常常會供奉輔鬥元君媽祖為主神祗,由此可見,媽祖在道教北鬥信仰中有著重要地位,依託於北鬥的道教法事科儀也往往需要藉助媽祖的力量。故而筆者將輔鬥媽祖元君稱之為道教北鬥第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