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都應該記住的女英雄:為證明南京大屠殺,付出了年輕的生命

2021-01-15 史說芳華

中國人都應該記住的女英雄:為證明南京大屠殺,付出了年輕的生命

說起侵華日軍,在很多人心目中,他們就是一群豺狼虎豹。當年日本人在中國犯下了滔天罪行,以至於時隔幾十年,人們還是無法忘懷。

其實,中國人之所以不能釋懷那段歷史,除了當年日本人慘無人道的行徑之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現如今的日本人似乎忘記了那段歷史,在教科書中胡編亂造,妄圖美化當年的侵華戰爭。同時,日本的某社還天天有國民去祭拜,在他們心中,那些十惡不赦的劊子手,竟然是英雄?

正是因為日本人的不正視歷史,才有那麼多人對他們的行為義憤填膺!而今天,筆者跟大家分享的也是一位愛國的女英雄,她叫張純如。張純如本來是一名生活在美國,過著無憂無慮幸福日子的女孩。她從小酷愛寫作,立志成為一名作家。

本來衣食無憂的張純如可以像其它人一樣結婚生子,過完自己幸福的一生。然而,幸福的生活就從她的一部小說題材開始,戛然而止了。有一天,當張純如了解到了二戰時期中國的一些歷史後,便對南京大屠殺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張純如想要以南京大屠殺為原型,寫一篇小說。

於是,張純如特意來到南京,採訪了許多的二戰老兵。在取材的過程中,張純如深刻的感受到了那段歷史的殘酷與悲壯。一直處在安逸環境的張純如,本來就多愁善感,被這些老兵所感染後,張純如便開始對當年的侵華日軍產生了強烈的憤慨!

於是,張純如在整理了多方資料後,出版了一本詳細記載當年侵華日軍暴行的書冊。她希望能用這個方式來告慰那些亡靈,同時也想讓日本方面正視這段歷史。很快,張純如出版的書籍在全球大賣,全球人民都開始注意到這段歷史。而張純如的行為,卻遭到了當時日本右派的強烈敵視。

日本人本來就很敏感這段歷史,對張純如的行為更是深惡痛絕。於是,他們就開始瘋狂的對張純如進行騷擾和威脅。從此,張純如的生活便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被日本人威脅恐嚇多年之後,張純如終於扛不住崩潰了,最後她只能在家中吞槍自殺,香消玉殞了。而張純如所留下來的書籍,也成了絕版名著,裡面記錄著當年日軍犯下的滔天罪行,而女英雄張純如的事跡,也將被載入史冊!

相關焦點

  • 但請記住,今天不是「南京大屠殺紀念日」!
    193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慘案開始的日子。每年這天,上午10點,南京全市都會長鳴防空警報,紀念在1937年那場慘案中逝去的30萬名遇難同胞,而每一位南京市民,都要放下手中所有事低頭默哀。到今年,已經82個年頭了。
  •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被美團標註為「休閒娛樂好去處」,勿忘國恥!
    近日,美團軟體將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標記為放鬆身心、休閒娛樂的好去處,引起網友熱議。2021年1月2日,有網友突然在美團購票軟體上發現,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紀念館下方赫然標註著「放鬆身心、休閒娛樂的好去處」,不僅如此,新四軍暨華中抗日根據地研究所也被標註了「燒烤」、「無肉不歡」的字眼,平北抗日戰爭紀念館被標註了「室內玩樂」,萬人坑遺址陳列館被標註了「室內玩樂」。
  • 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反映國家敬畏平民生命
    原標題: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反映國家敬畏平民生命 明天迎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黨和國家領導人將出席公祭儀式 今年12月13日是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當天上午,黨和國家領導人將出席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的國家公祭儀式。
  • 1957年教材已現「南京大屠殺」 現在中小學都學
    1963-1968年,經盛鴻就讀於南京大學哲學系,上世紀70年代末,他入南京大學歷史系讀中國近現代史研究生,是文革後最早的一批研究生,「可以說我一直在南京求學,但我們的老師從來不講南京大屠殺,教科書也不提,任何中國近現代史的書籍都不提。」  質疑  網友找出當年課本:有這段歷史!
  • 日本質疑南京大屠殺死亡人數 事實是數字少算了
    誠然,死難者數字的消長並不會影響對日軍罪惡行徑的定性;但是,這種質疑行為的根本意圖是,企圖以人數的「不精確」和「不客觀」,來證明事實認定的「不精確」和「不客觀」,進而將南京大屠殺由客觀事實定義為被害者主觀建構的「被害記憶」,從而否定大屠殺事實的存在。因此,對南京大屠殺死難者人數的捍衛,不僅關乎歷史事實,更關乎民族尊嚴。
  • 南京大屠殺已過去83年,為什麼我們必須年復一年地祭奠?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銘記這段歷史,並把真相一代一代傳下去。不要讓歷史被豺狼所扭曲。以下內容來自我的一篇舊文,每年的12月13日,我都會補充一點內容,和大家一起緬懷這段歷史。
  • 日本史學界如何看南京大屠殺
    如1950年出版的黨史教材《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初稿)》、1957年出版的「人教版」中學教材《中國歷史》第4冊中,都有關於大屠殺的內容。⑦此後各高校編寫的《中國現代史》教材中,也不例外。但在冷戰局勢下,關於「大屠殺」的宣傳側重點已有所變化。在「反對美國扶植和武裝日本」等口號聲中,「大屠殺」常常與「美帝國主義」結合在一起。
  • 83年前,在南京大屠殺中比賽殺人的兩個日軍,最後的下場怎麼樣?
    要知道,如今身在中國能夠享受這麼美好的生活,不用經歷戰亂,大家都能衣食無憂,要感謝當年那些在戰場上浴血奮戰的戰士們,同時那些在戰爭中無辜死去的人們,也是值得我們紀念的。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83年前,在南京大屠殺中比賽殺人的兩個日軍,最後的下場怎麼樣?1937年,中華民國在「南京保衛戰」中節節敗退,繼而南京遭遇淪陷,日本軍官松井石根和谷壽夫指揮士兵們攻進了南京城。
  • 1937年12月13日 南京大屠殺紀念日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華中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統率上海派遣軍和第10軍,侵佔南京後,立即對手無寸鐵的南京市民以及放下武器的被俘中國軍人,實施血腥大屠殺,時間持續6個星期之久。南京大屠殺事件,是日本帝國主義在侵華戰爭期間製造的一起慘絕人寰的暴行,是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犯下的無數暴行的最集中、最突出的一例;是震驚中外的特大慘案。日軍在這次屠殺中,其屠殺規模之大,受害人數之多,實為人類歷史所罕見。我被俘軍民遭日軍集體屠殺有單耀亭等19萬餘人,零散屠殺屍體經慈善團體掩埋的有劉廣松等15萬多具,被害總數達30萬以上。
  • 南京大屠殺是哪一年發生的?2019年南京大屠殺幾周年
    南京大屠殺是哪一年發生的?2019年南京大屠殺幾周年  南京大屠殺(Nanjing Massacre)指1931至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在南京保衛戰中失利、首都南京於1937年12月13日淪陷後,在華中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師團長谷壽夫指揮下,侵華日軍於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6周的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的大屠殺和姦淫、放火、搶劫等血腥暴行。
  • 南京大屠殺80周年:拉貝和羅森後人「再回首」
    原標題 南京大屠殺80周年:拉貝和羅森後人「再回首」  約翰·拉貝,《拉貝日記》的作者;喬治·羅森,「羅森報告」或「羅森檔案」的撰寫人。  兩位德國人,見證南京大屠殺,一些場合被稱作「南京好人」。
  • 為達直播效果,陳一發兒拿南京大屠殺調侃,試問底線何在!
    這次直播圈發生的事熱度堪比當初五五開因開掛被實錘,這次被送上熱門的是女主播陳一發兒。起因是29日晚,陳一發兒在直播中拿南京大屠殺來開玩笑,調侃稱"南京大屠殺啊,日本刀好快啊。"笑著講出這句話,言語滿是對這件民族雪恨的大事不恥,說到日本刀快的時候,仿佛還帶著想要一把這樣的刀的想法。
  • 國家公祭南京大屠殺的意義:銘記伸張正義之艱難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陷南京城,在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師團師團長谷壽夫等人的指揮下,日軍在南京對中國戰俘和居民進行了長達6周慘絕人寰的大屠殺,30餘萬無辜的中國人死於日軍的屠刀之下。這樣滔天罪行和暴行當然每個直接犯罪者都負有法律和道德的責任。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認定南京大屠殺的罪惡事實和懲治有關罪犯方面卻歷經曲折,至今餘波不斷。
  • 七七事變爆發76周年 南京新認定10位大屠殺倖存者
    昨天,共有10位老人獲得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證書,最大的93歲,最小的76歲,「他們每個人的親身經歷都是最好的歷史教科書,都將永久性地成為館藏展覽。」據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介紹,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是歷史的「活人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近年來不少老人相繼去世,目前在世的不到200人,平均年齡超過80歲,大多數年邁多病。
  • 南京大屠殺發生後,他從南京帶走10壇血土,多年後才知歹毒用意
    最直接的震撼是南京大屠殺期間美國記者的報導,「隨著日本佔領下關,發生了國防軍的大規模屠殺,屍體被混入沙袋,堆積起來,形成一座6英尺高的小山。」南京大屠殺發生後,國際上一片罵聲,日本政府則悄悄召回松井石根擔任內閣成員。松井石根離開南京時,從南京大興鎮帶走了十壇血(混合了中國人的血)。他想要什麼?在東京以南的靜岡縣伊豆山,有一座觀音廟,名為「興亞觀音院」,裡面有一尊觀音。
  • 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勿忘國恥,吾輩自強
    據新華社12月13日報導,當天上午,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集會廣場舉行國家公祭儀式,向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殺戮的死難同胞致哀,向世界表明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南京多個遇難者叢葬地也將同步舉行悼念活動。公祭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集會廣場舉行。
  • 加議會首現「南京大屠殺聲明」 華裔議員呼籲將12月13日設為紀念日
    【環球時報駐加拿大特派記者 吳雲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藍雅歌】當地時間11月30日,加拿大聯邦議會華裔議員關慧貞在議會發表聲明,緬懷南京大屠殺死難者,並在議會提問階段呼籲加拿大政府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紀念日。這是加拿大歷史上首次有聯邦議會議員這樣做。
  • 長沙老人親歷南京大屠殺:跪下磕頭才保住命
    昨天是南京大屠殺80周年紀念日,也是第四個國家公祭日。全國多地舉行悼念活動,其中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國家公祭儀式。 曾在地窖中躲過殺戮,當時長沙年紀最大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戎瑞霞去年離世。
  •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謝桂英:劫後重生的她和日本教師有段暖心情誼
    九旬高齡的謝桂英,說起南京大屠殺會哭,說起這些年來與日本友人松岡環的情誼也會抹眼淚。 泱波 攝(從「九十後」到「九零後」 和平之聲歷久彌堅)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謝桂英:劫後重生的她和日本教師有段暖心情誼中新網南京12月11日電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松岡環老師給我們寄了一批口罩,給我的那包上還仔細寫上了我的名字。」九旬高齡的謝桂英,說起南京大屠殺會哭,說起這些年來與日本友人松岡環的情誼也會抹眼淚。
  • 為何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 9月3日是抗戰勝利紀念日
    2013年4月4日清明節,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及其後代等人,在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哭牆祭奠大屠殺死難者。抗戰勝利紀念日為何選在9月3日?1995年9月3日,抗戰勝利50周年,江澤民等中央領導人來到人民英雄紀念碑敬獻花圈。2005年9月3日,中國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六十周年大會,胡錦濤到會並發表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