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縣職業農民劉秀清「土裡刨金」蹚出致富路

2020-11-24 河北新聞網

景縣王瞳鎮西場村有一個聞名當地的女強人,她承包了40畝耕地,栽培桃、葡萄等果樹,另建有3個日光溫室,面積約10畝,種植黃瓜、西紅柿等設施蔬菜。幾年的打拼,使她家成了本地的富裕戶,也使她成了當地知名的致富帶頭人。她就是景縣職業農民劉秀清。

今年44歲的劉秀清,天生有一種不服輸的性格。2005年,村裡發展大棚蔬菜種植,她想試一試。於是她說服家人,投資種植設施蔬菜。風餐露宿、櫛風沐雨,摸爬滾打幾年下來,從最開始的露地西紅柿到低溫大棚再到日光溫室,勤奮、樂於學習鑽研的精神使她克服重重困難,一步步走向成功,贏得了人生第一桶金。手裡有了錢,她沒有小富即安的思想,開始琢磨如何將種地做大做強,於是她把目光投向更寬更廣的方向。

經過市場調研,劉秀清開始種植露天桃和葡萄。果樹與蔬菜的管理技術相去甚遠,她深知這一點,於是買來果樹管理相關書籍,著手鑽研果樹的種植管理技術。但是僅僅套用書本上的知識讓劉秀清栽了跟頭:第一年,她按主幹型密度種植、修剪桃樹,行距3米、株距2米。第二年,她請來深州市的農技師傅冬剪。人家一來看見樹形就發愁了,「你這是啥樹形啊,咋這麼剪的?這樣不行……」農技師中肯地給她分析利弊,並點出了主幹型種植產量低、容易早衰的缺點,建議重新定樹形,將主幹形改成V字形。到了第三年,桃樹進入了盛果期,樹形還是有些雜亂,主幹形和V字形兼有,這給田間管理帶來了不少麻煩,產量和品質也不理想。一開始,由於劉秀清不懂修剪,她種的桃子在成熟期夏剪不到位,枝條密度過大,嚴重影響光照,果面著色不均,影響了銷售價格。市場上別人家的桃又紅又大、果面細膩,批發價格每公斤6元。而她的桃子個頭不小,色澤卻不太好,只能以每公斤4.6元至5元的低價出售。

農業生產,技術是關鍵。經過幾次失敗的教訓,劉秀清深刻體會到自己知識和技術的匱乏、管理經驗的不足,急需給自己「充電」,於是她花費5000多元報名並參加了網上的技術培訓。通過學習和實踐的摸索,現在她已經成了當地蔬菜和果樹方面的土專家,每天找她請教的人絡繹不絕。

2018年景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成立後,劉秀清積極報名參加。15天的學習,她風雨無阻,課上認真做筆記、積極提問題,課下與老師學員交流溝通、虛心請教;討論交流課時,她與大家分享自己成功與失敗的經驗;以前一些不明白的問題,經過老師的講解也豁然開朗了。

「任何時候都要把學習放到第一位,通過學習和實踐相結合,才能有所進步。這也更加堅定了我依靠科技、依靠農業致富的信念和決心!」劉秀清對未來信心滿滿。

楊蘭英 盧增暉 高俊儒

來源:衡水日報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相關焦點

  • 專業合作社拓寬農民致富路
    近年來,阿克蘇市把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擺在農業農村工作的重要位置,按照「培育典型、示範推廣、全面發展」的總體思路,建成了一批帶動力較強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在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帶動農民脫貧致富、全面促進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 李公勝:捏土成金的職業農民
    他從農業機械化入手,積極探索川南丘區「地誰來種」「地種什麼」「地如何種」的實踐,成為一名新時代「捏土成金的職業農民」。 創業不止,紮根土地一生種糧 二十多年前,排行老大的李公勝隨著滾滾「打工潮」離開小山村外出謀生,帶領妹妹、弟弟先後在廣東、雲南、重慶等地打工漂泊,依然對土地不離不棄,創辦專合社,一心一意從事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生產,成長為一名職業農機好手——新時代的「莊稼漢」。
  • 四好農村路系列評論①|點讚惠及億萬農民的「超級工程」
    農村公路既是關乎經濟發展的「大交通」,更是關乎農民幸福生活的「大民生」。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關懷下,全體交通人砥礪奮進,「四好農村路」已成為惠及億萬農民的「超級工程」,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徵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農村公路發展,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 放羊變養羊標準化羊圈帶來致富路
    放羊變養羊標準化羊圈帶來致富路     鹽邊探索資產收益扶貧新模式——□本報記者 寇敏芳    8月24日,見到鹽邊縣格薩拉鄉坪原村村支書謝克古時,他正著急:四個規規整整的標準化羊圈「碼」在山凼凼裡已經幾個月了,
  • 惠州巖茶:歷經十餘載 拓寬山區農民致富路
    在自身發展的同時,碧水蓮山生態茶葉有限公司還帶動當地農民和企業種植巖茶,拓寬了當地農民的致富道路。活動當天,二十餘位茶農還和呂欽大師進行了象棋車輪戰。參賽選手中既有步入花甲之年的老棋迷,也有剛剛入門的小朋友,棋手們都體現出積極參與和勇於挑戰的精神;呂欽大師則展現了運籌帷幄、從容應對、遊刃有餘的大師風採。現場氣氛熱烈非凡。
  • 一位新型職業農民的成長曆程
    王飛的成功帶動了周圍的一批人,不少人開始意識到,返鄉做一名職業農民未嘗不是一個更好的選擇。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馮仕政說,「職業農民」概念的提出,意味著「農民」是一種自由選擇的職業,而不再是一種被賦予的身份。
  • 甘谷:新型職業農民成農村發展「領頭雁」
    這裡,是甘谷縣六峰鎮將軍嶺後山的駝峰果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這塊佔地504畝的種植園,是花牛蘋果和「大紅袍」花椒的主要產區之一,也是甘谷縣探索建立高素質農民制度改革的試點之一。「今年蘋果特好賣,往年3.8元一斤,今年4.5元都有人收,每天都有外地的商家來和我們談生意。」駝峰果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鞏雙海笑著說。
  • 合江荔江鎮:「菜鳥」變身「土專家」 職業培訓讓農民身價水漲船高
    梨灣村村委會壩子裡,農技員鄭曉紅正在講解種養殖業的病蟲害防治技術,幾十個村民把農技培訓會現場圍得水洩不通,不時提出一個個問題。合江縣屬於丘陵地貌,人均耕地面積不足一畝,土地貧瘠加上交通不暢,在過去,農戶發展種養殖的積極性並不高。為何現在參加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如此踴躍?記者在荔江鎮找到了答案。
  • 好政策讓寧城縣坤頭村修通致富路
    文/首席記者 張弓長從1月中旬開始,本報對赤峰市寧城縣忙農鎮坤頭村爭取多方支持修築致富路的情況進行了連續報導如今,在有關部門和社會愛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凝聚著多方愛心的坤頭村致富路已經順利竣工。小村莊曾經進出兩難坤頭村位於寧城縣正南方,距離縣城天義鎮的直線距離10公裡左右。改革開放以後,壯勞力們便紛紛扛起行李卷外出打工。由於村裡的壯勞力長年在外打工,村裡的各類基礎建設多年來一直停滯不前。就以村裡的道路為例,該村距離寧城縣縣城只有10多公裡。
  • 長陽男子肖清富「輪椅上」闖出致富路
    遭遇意外 幾乎打倒中年漢子肖清富是一個出生在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大堰鄉鄧家衝村的普通農民。2003年他結婚時,只有一間土坯房,還有幾萬元的負債,但勤勞的他在外打拼十多年,終於苦盡甘來,還清債務砌上了小樓房。父母身體健康、妻子賢惠勤勞、女兒孝順聽話,過起了幸福的小日子。2016年4月1日的一場意外,徹底地打破了肖清富幸福的生活。
  • 華陰市華西鎮: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全力助力脫貧攻堅
    2020-04-02 23:29:18 來源: 渭視農家四季 舉報   為深入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
  • 新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施行 江蘇農民"抱團"致富更有底氣
    原標題:修訂後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法7月起施行 農民「抱團」致富更有底氣   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7月1日起施行,這是2007年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實施後的首次修訂。   江蘇農民專業合作社蓬勃發展,成為現代農業建設的重要力量,但也面臨市場地位弱、服務範圍窄、規範機制不完善、聯合發展缺乏法律認可等「成長的煩惱」。
  • 「利索人」王沛國的致富路
    「利索人」王沛國的致富路新甘肅·甘肅農民報通訊員 孫瑋 梁興鑫「王沛國是個利索人」,提起王沛國,這是村裡人對他一致的評價。初次見到王沛國的時候,他正在忙著照料他的「羊寶寶」和「豬媽媽」,別看它們現在還沒被賣出去,這些可都是王沛國的"搖錢樹"。
  • 孫軍:科學種地,讓農民的錢包鼓起來
    每一處,全國人大代表、浙江一裡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孫軍都了如指掌。孫軍是全國人大代表,也是大家眼中的農業科技達人、農民企業家。這些年,他深耕現代化農業,藉助網際網路和大數據,帶著家鄉父老一起奔向更美好的生活。
  • 【濟寧日報】汶上:鋪下「四好農村路」 隆起致富產業帶
    【濟寧日報】汶上:鋪下「四好農村路」 隆起致富產業帶 2021-01-16 19: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兔子一年六七窩,繁殖速度堪比老鼠,農民為啥不靠養兔子致富?
    導讀:兔子的繁殖速度是驚人的,一對成年的母兔,差不多一年六七窩,一窩生5、6隻小兔,一年能繁殖四五十隻小兔,繁殖速度堪比老鼠,那麼農民為啥不靠養殖兔子致富呢?記得小時候去外婆家玩,外婆家有個房間是專門餵養兔子的,房間裡別的啥都沒有,地下都是被兔子鑽出來的地洞,兔子就住在裡面,生小兔也在地洞裡,覺得很好玩的樣子,但是那時候兔子不值錢,不過剪毛賣錢也夠吃鹽錢的,外婆也不怎麼管理它們,幹活回家順便薅幾把青草給它們吃就行了。
  • 曉立專訪 | 農民賈強,用「職業」抒寫大地的希望
    會議提出,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要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離不開黨的堅強領導,離不開億萬農民的創造精神,離不開一大批走在前列、幹在實處的「領頭雁」。
  • 過去十年,農民從身份到職業經歷了什麼?
    撰文\ 風千語編輯\ 吳不知圖片來源於網絡【這是銀杏財經第335篇原創文章】「未來農民,應該是一種職業,而不是一種身份。」這話出自「人工智慧VS頂尖農人」草莓種植大賽中「豔九天」領隊沈海燕口中,沈海燕帶領的隊伍屬於頂尖農人組,同組的還有全國勞模紀榮喜等人。
  • 一雙筷子的致富路——記資興市殘疾人陽光致富示範戶何學明
    在資興市興寧鎮就有這樣一位「筷子大王」——何學明,他雖然身體殘疾,卻能戰勝重重困難,靠一雙筷子搖身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殘疾人陽光致富示範戶。何學明(右一)了解殘疾員工工作中存在的困難不畏困難 不等不靠初識何學明,你可能覺得他是一個身強力壯的大漢子,可事實卻不是,他有著和別人不同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