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巖茶:歷經十餘載 拓寬山區農民致富路

2021-01-09 惠東融媒

1月1日,惠州巖茶園舉行了開園十周年慶典活動,中國象棋國際特級大師呂欽,縣茶葉協會、惠州市碧水蓮山生態茶葉有限公司主要負責人等參加了活動。

據了解,惠州市碧水蓮山生態茶葉有限公司作為我縣巖茶生產龍頭企業,2011年成功將「茶中貴族」巖茶遷種至惠州白盆珠鎮一帶的丹霞地貌山,歷經十餘載,惠州巖茶先後兩次獲得國際金獎,成為惠州的一個亮麗品牌。在自身發展的同時,碧水蓮山生態茶葉有限公司還帶動當地農民和企業種植巖茶,拓寬了當地農民的致富道路。

活動當天,二十餘位茶農還和呂欽大師進行了象棋車輪戰。參賽選手中既有步入花甲之年的老棋迷,也有剛剛入門的小朋友,棋手們都體現出積極參與和勇於挑戰的精神;呂欽大師則展現了運籌帷幄、從容應對、遊刃有餘的大師風採。現場氣氛熱烈非凡。

來源:惠東融媒

編輯:古志勇 徐達華 劉曉輝 黃俊維

相關焦點

  • 專業合作社拓寬農民致富路
    近年來,阿克蘇市把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擺在農業農村工作的重要位置,按照「培育典型、示範推廣、全面發展」的總體思路,建成了一批帶動力較強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在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帶動農民脫貧致富、全面促進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 賈東亮:「空降農民」紮根鄉村寫春秋
    新華網廣州12月28日電(黃玫 陳雪瑩)出生河南,曾於湖北服役多年,他為什麼會選擇「空降」南粵山區,當起現代農民?歷經炎夏冷冬、坎坷與滄桑,他是如何讓八一生態農場「霜後開花」?從退伍軍人到創業黨支部書記,他如何帶領更多群眾走上「致富路」?
  • 愛灑郵路三十載 平凡崗位寫人生——記「全國勞模」鳳凰縣臘爾山...
    今年47歲的龍金雲,1991年參加工作後,近30年來,始終堅守在素有鳳凰縣「西伯利亞」之稱的臘爾山鎮,日復一日的肩負著高寒山區苗族百姓的郵件投遞工作。苗嶺深山行走「郵路」三十載,他踏實的腳印深深地紮根在苗族村落,憨厚的笑容時刻溫暖著這裡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他被臘爾山鎮的百姓親切地稱為「活雷鋒」。
  • 放羊變養羊標準化羊圈帶來致富路
    放羊變養羊標準化羊圈帶來致富路     鹽邊探索資產收益扶貧新模式——□本報記者 寇敏芳    8月24日,見到鹽邊縣格薩拉鄉坪原村村支書謝克古時,他正著急:四個規規整整的標準化羊圈「碼」在山凼凼裡已經幾個月了,
  • 雲南龍陵穩住糧食「壓艙石」豐盈農民糧囤子
    抽出300餘名農科員按每村(社區)2至3人向全縣120個村(社區)派駐科技特派員,為農民提供「零距離」科技服務;按時發放耕地地力綜合補貼,縣財政籌資按每畝稻穀600元、玉米500元(財政90%、農戶10%)的保額投保全縣糧食播種面積,向每戶農民配發了鐵皮糧倉(可儲千斤),國有糧食經營企業對糧食實行保護價收購,解決農民賣糧難,調動了廣大農民種糧的積極性,為糧食安全生產繫上了安全帶。
  • 一雙筷子的致富路——記資興市殘疾人陽光致富示範戶何學明
    在資興市興寧鎮就有這樣一位「筷子大王」——何學明,他雖然身體殘疾,卻能戰勝重重困難,靠一雙筷子搖身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殘疾人陽光致富示範戶。何學明(右一)了解殘疾員工工作中存在的困難不畏困難 不等不靠初識何學明,你可能覺得他是一個身強力壯的大漢子,可事實卻不是,他有著和別人不同的經歷。
  • 「路通了,好日子來了」
    嶠山鎮大石頭片區屬於典型的地貧山高丘陵地帶,以前,崎嶇不平的小山路是群眾通往外界的連接線,交通出行成為了困擾當地發展的瓶頸。  在於家莊村,一年四季,鄉親們種植、施肥、運輸全靠山間的一條羊腸小道,遇到雨雪天氣,道路便泥濘不堪。家住山下的種植戶顧永春說起制約致富的山鄉小路就感慨萬千。
  • 為幫助山區農民脫貧致富 雲南經管學院的這位小夥念起了「養羊經」
    尹健臣從小跟隨父親到各山區了解當地農戶的發展現狀及學習相關養殖知識,在學習過程中,他發現單一品種的養殖推廣模式存在發展慢、效率低、抵禦市場突變的能力較弱等關鍵問題,隨後他深入實踐,發現雲南山地眾多,並不是所有地區都適合養牛,2016年,他提出「優質種羊」計劃,並參與雲南省畜牧獸醫科學院優質黑山羊新品種項目的品種培育。
  • 教授下山鄉 農民進課堂
    原標題:教授下山鄉 農民進課堂  本報訊(記者 劉玉)記者日前在遼寧省東部山區的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陡家村青松嶺林下種植合作社的食用菌種植基地看到,遼寧省林業職業技術學院的幾位教授正在解答合作社帶頭人龐龍提出的猴頭菇養殖的一些問題,並對龐龍合作社的下一步生產規划進行指導。
  • 脫貧故事|山羊村拓寬致富路 古寨揚起「振興曲」
    通訊員 謝岡俊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15日10時訊(記者連肖陳洋)踏著薄霧,穿過一條6米寬、十幾公裡長的盤山路,就抵達重慶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板溪鎮山羊村。這條路,山羊村祖祖輩輩盼了多少年,終於在2020年底暢通,百年古寨奏響「振興曲」。山羊村三任第一書記合影。
  • 濟南經十路:78年來多次延長 如今仍是省城發展橋梁
    原標題:濟南迎賓大道經十路:78年來多次延長,如今仍是省城發展的橋梁「我住經十東,你住經十西。想你去見你,得開倆小時!」從1941年初建到2019年開始最大規模整修,經十路磕磕絆絆歷經了78個歲月。
  • 新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施行 江蘇農民"抱團"致富更有底氣
    原標題:修訂後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法7月起施行 農民「抱團」致富更有底氣   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7月1日起施行,這是2007年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實施後的首次修訂。   江蘇農民專業合作社蓬勃發展,成為現代農業建設的重要力量,但也面臨市場地位弱、服務範圍窄、規範機制不完善、聯合發展缺乏法律認可等「成長的煩惱」。
  • 景縣職業農民劉秀清「土裡刨金」蹚出致富路
    幾年的打拼,使她家成了本地的富裕戶,也使她成了當地知名的致富帶頭人。她就是景縣職業農民劉秀清。今年44歲的劉秀清,天生有一種不服輸的性格。2005年,村裡發展大棚蔬菜種植,她想試一試。於是她說服家人,投資種植設施蔬菜。
  • 眼睫毛加工成平度農民"搖錢樹" 年增收四千萬
    日前,大澤山鎮前沙嶺村高愛香的眼睫毛加工廠開業了,一開業,便有10餘個名婦女「投奔」而來要謀得崗位。眼睫毛加工的成為了許多村民致富的「搖錢樹」。   據了解,大澤山鎮充分發揮計生協會組織網絡完備的優勢,積極動員鎮內眼睫毛加工業戶加入計生協會,並吸收廣大育齡婦女到廠務工,幫助育齡婦女拓寬致富門路。「冬有暖氣,夏有空調,加工眼睫毛,每月2000多元,不用出村,就能輕輕鬆鬆把錢賺。」
  • 一粒皂角米的致富路:從貴州山區到廣東餐桌
    8月26日,南方網記者在內的廣東採訪團走進畢節市織金縣貓場鎮,了解一粒皂角米的致富路。山地上種「軟黃金」:小鎮皂角產業年產值4億元以上貓場鎮位於織金縣東南部,山多土少,土地貧瘠。由於傳統農業無法滿足生活需求,不少青壯年勞動力選擇外出打工,女性及老弱則因照顧家庭無法離鄉,造成了大量的勞動力剩餘。另一方面,貓場鎮在內的織金縣種植皂角樹由來已久。
  • 「利索人」王沛國的致富路
    「利索人」王沛國的致富路新甘肅·甘肅農民報通訊員 孫瑋 梁興鑫「王沛國是個利索人」,提起王沛國,這是村裡人對他一致的評價。初次見到王沛國的時候,他正在忙著照料他的「羊寶寶」和「豬媽媽」,別看它們現在還沒被賣出去,這些可都是王沛國的"搖錢樹"。
  • 珠三角唯一的高空跳傘項目,居然在惠州這裡……
    提到惠州的機場,大部分的人都只知道平潭機場,但其實惠州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機場——惠州觀音閣機場。 工作人員介紹,這架飛機造價約1600萬元,可載8人上高空跳傘,起飛只需三四百米,「別小看,它起跑短,載人多,升空高,在國內沒多少同類型飛機比得上它。」
  • 【決勝2020】河南商城:荒山變茶山 綠色鋪就致富路
    像嚴資鳳家一樣,通過承包山茶林地,種植油茶穩定脫貧的,在當地比比皆是,油茶已經成為山區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為把油茶產業做大做強,商城縣通過低產林改造、油茶林補植補造等方式,高標準打造白沙嶺、觀陣山、野人溝、涼亭崗等多個油茶基地,培育了長園野生茶油有限公司等多個油茶加工企業。
  • 通美麗村路 賞山海鮮甜 三門「四好農村路」進行時
    路,縱橫交錯,與城鄉同步發展的脈絡相重疊,暢安舒美;  路,指向三門的遠方——打通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梗阻,聯動地域發展的新勢能,賦予鄉村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串景連線,為鄉村旅遊業發展注入活力,拓寬農民就業創業和發家奔小康的渠道,延伸成為農民致富增收的「加速帶」,滿載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無遠弗屆。